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

陳圓圓想了想,先屏退了左右,然後肅容道:“商將軍,不瞞你說,那人我以前在國丈府裡的宴席上見過,據他自己說是陝西的富家子弟,想來京城求個前程,出手也確實闊綽,頭次來就送了田國丈一大堆珠寶、古玩和希奇玩意,請田國丈引見當時宮裡的秉筆公公曹化淳。”

商敬石聽到此處“嗯”了一聲道:“買官不希奇,只是這人看上去身手不錯,如今這樣的富家公子倒是少見了。”

陳圓圓沒接他的話茬,慢慢地斟字酌句地顧自說道:“後來那人喝多了,曾對我說,他姓李,明年或者後年還會再來京城,不過那時候只怕就是王爺了,說完哈哈大笑,再以後就沒見過了。誰知道今兒個卻突然又碰上了,可瞧他那打扮依然還是個百姓的樣子,看去並沒有得什麼功名,這就奇怪了。商將軍,你說,當時他送給田國丈的那些寶貝,那怕只要其中的一成,都足夠混個肥差了,況且還和宮裡的曹公公也通了關節的,又怎地會一年多了,還依然沒謀到好差使?”

商敬石沉吟了半晌,臉色漸漸地變得難看起來。過了好一會才澀聲道:“夫人,這事情只怕干係不小。”

陳圓圓其實心裡一片冰雪清爽,但臉上卻做了個詫異的神情道:“哦?商將軍請說?”

商敬石道:“這兩天有消息說,李自成在西安改元稱帝。那李公子既然是陝西那邊人,又姓李,還說入京就是王爺了,這便大有蹊蹺了。哪怕他是天下首富,也沒做王爺的道理,這王爺又豈是錢可以買來做的。照我看,這人多半是李自成手下的,而且恐怕還和李自成有什麼親戚關係,不然不能說出做王爺這類的話。如果真是這樣,那他也算是個戎馬中人,身手不錯倒是應該的了,所以也纔會如此警覺。只是他們來京城多半沒什麼好事情……,說不定就是來收買那些貪官污吏打探朝廷機密的。可這事該如何處置,卻有點爲難。。”

陳圓圓拍拍心口道:“哦喲,嚇死人啊,怎地好好一個後生卻去做賊啊!商將軍,這些國家大事,我是一點不懂的。今兒只是覺得這事透着奇怪,所以纔多事了。該怎麼着,你看着辦,只要咱們家爺好,其他我是一概沒主意的。”她知商敬石對吳三桂忠心耿耿,所以話中不說“我家爺”好,卻說“咱們家”爺好,等於無形中把商敬石當一家人來商量事體,而其他卻又沒有多說什麼,語言上的分寸拿捏得極好。

果然,商敬石想了想,回道:“夫人,這件事情我們頭一個沒什麼真憑實據,二呢,這其中還牽涉到夫人您,三來這人也找不着了,要是真這麼報了上去,只怕倒是在爲難自己了,況且這事絕不能讓大帥和夫人您爲難,該如何去處分這事,我自有主意。夫人您只管放心歇息就是。”

陳圓圓知道商敬石歷來膽大心細,做事沉穩,他既這樣說了,也就放了心,於是再不多說。隨即喚來丫鬟,吩咐把日前早就置下了的準備送給商敬石的一身錦袍拿來,說道今日是元宵節,禮當大家一起有個彩的,卻又不敢給錢銀小看了他,知道他沒家小,於是便當他是自家人一般,早幾日就幫他添置下了一身衣裳,還請不要嫌棄等等。

商敬石和一般的將官經歷不一樣,乃是出身江湖,對一般錢財還真不太放在眼裡,因此陳圓圓特地作了這個安排。

果然那商敬石聽丫鬟說這衣服是早幾日就備好了的,也不多客氣便接了過去。他在吳家多年,即使在關外也是府裡的大總管,所以雖然出身江湖,但對些日常物事也早已頗有眼光。他在拿過袍子一瞥之間,便知那是以“長短搶”孱緙法把孔雀羽織了進去的上好緙絲錦袍。這緙織料子的價錢,雖然對吳家這等豪門來說算不得什麼,但卻必得要早早地專門去定製,方纔能拿着的。是以這緙絲錦袍,單是這份使料子的心思,顯然就頗費斟酌。

商敬石嘴上沒說什麼,但看他面色,一眼可知很是開心,當下他並不推辭收了衣裳去了。

等商敬石去了,陳圓圓回到房裡,卻又一個人獨自呆呆地出了一回神。

其實剛纔關於李公子的事,陳圓圓是隱了一段沒說的。

那位李姓公子,來田府並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多到陳圓圓根本記不得數目字了。那回他在京城足足呆了兩個多月,差不多隔幾天就要來田府一次。他這人會說話,又送了田弘遇不少好處,因此田弘遇每次都會喚自己與一班歌伎出來歌舞助興。

先前陳圓圓告訴商敬石的李姓公子那些說話,是後來他與自己這班歌伎多少熟悉了些之後,又有一次確實喝多了酒才說的。不過他當時卻是很明白地說,他就是闖王李自成的人,叫李過,又說以後一定要進京城來娶她,還往她的手心裡塞了一個翡翠玉佩當信物。只是隔天大約酒醒後悔了,立刻來田府找個機會威脅自己,說若是自己敢出賣他,便是他被抓了去,也自會有人來取陳圓圓的性命。

當時陳圓圓並不慌張,只是背過身去冷冷地說了幾句話:“李公子,我固然身份卑微,不過你也高看了自己的身價。要是我想拿你換富貴的話,只怕昨兒你酒醒後看見的是錦衣衛,而不是你那幾個小伴當,那還輪得到你今日到這國丈府中來不三不四的羅嗦。”李過聽了面色極是尷尬,慌忙一連串地陪不是。此後李過對她態度大變,不但格外的客氣,還多了幾分親近。

再後來陳圓圓特地留意了些李闖王的事情,才知道他手下確實有個叫李過的大將,又叫一隻虎、李錦衣,乃是闖軍中一個極厲害的角色。

不過她那會也確實壓根就沒想過要揭露他。一則自己也是農家出身,深知平日裡官府巧取豪奪能把人逼到何等田地,自己家中便是因爲交不起那些什麼練餉、剿餉、遼餉,實在活不下去,才把自己賣入了青樓。二則當時還沒有碰到現在這位讓自己一見就再沒了主張的命裡的爺,而李過的人才角色也是不差,自己想着萬一真有一天闖王翻了天進了京城,也不指望他真能娶了自己,但只要能讓自己脫了田府樊籠,能從此過個自在生活,便感激不盡了。

事情到了現在,因爲當時自己沒去出首,眼下自然更不能說了,那可是殺頭的助逆大罪,兒戲不來的。再則此事雖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卻也多少能說是涉及了點兒女私情的,總是能不說就不說的好,免了沒的多些是非出來。因此她也從沒有和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就是連吳三桂也一樣不知道。

陳圓圓胡亂想了一回,覺得乏了,於是寬衣解帶上牀歇下,不一陣便睡了過去。朦朧之中,卻是輕聲呢喃着喚了幾聲“三桂”。

*

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自序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楔 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自序
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楔 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三)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二)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及閹黨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二,明代政制的轉變與士風、黨爭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前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阮大鋮入欽定逆案諸事考辨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崇禎的最後一天 二 皇極殿裡的君臣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一)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五)崇禎的最後一天 四 南遷密議五,皇權和閣權的政體之爭建州關外遺事之三:是誰偷了漢子七,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第一章 危城 一 皇城的元宵(一)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百姓 二 三十萬百姓的去留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關外建州遺事之二:皇太極的幽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一)自序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關外建州遺事之一:皇太極的淳樸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三 多爾袞恩怨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六)楔 子(一)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四)四,嘉靖朝大禮議中的皇帝和臣子們(二)第二章 關外百姓 一 聖旨:棄地不棄民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三)三,大臣罵皇帝成了時尚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第三章 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一 盟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三)六,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關外百姓 三 吳三桂的決斷危城 三 關內的亂勢一,爭國本和議大禮爭出來的荒唐(一)多爾袞、李自成的聯盟 二 范文程謀略危城 二 大明關外唯一的城池(一)楔 子(二)崇禎的最後一天 三 糧餉和內帑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二)八,針對士人們的殿廷殺人的廷杖制度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