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二月間瑣事纏身

55二月間瑣事纏身

因爲有冷玉如的事,綺年整個二月都沒好生過。

冷玉如從吳家回去之後,過了幾日就藉口冷太太身子不適,進青雲庵去服侍,在庵裡一住就是一個月,絕不踏足恆山伯府,倒是讓聽香送了一份恆山伯府的地圖來,雖然畫得極不規範,但也大致標明瞭各處的亭臺及道路。

這件事,綺年只敢跟如燕說了,將小丫頭也嚇得睜大了眼睛:“姑娘,這事,這事——還是讓冷姑娘求求冷老爺罷。再怎麼說,也是自己親生女兒……”

綺年苦笑:“若是有用,玉如怎麼會選這條路?這時候求求冷老爺,或者他會暫時打消這念頭,但再過些日子呢?倘若鄭琨向他提了這事呢?若他真顧念玉如,冷伯母又何須去庵裡持齋誦經呢?”

“萬一連累了姑娘可怎麼辦?”

“所以纔要仔細地準備。”綺年揚揚手裡的地圖,“把這個看仔細了,牢牢記住,萬一有什麼事也知道如何走脫。”何嘗不知道這是冒險呢,但除非冷玉如能立刻尋到一門好親事,否則也就只能拼上一拼了。

“玉如到底還是瞭解鄭瑾的,若這事沒有成事的希望,她也不會找我。她是從不求人的,如今——也是被逼到無奈之處了。”

如燕咬了咬牙:“若是真有什麼事,讓奴婢去。奴婢一個下人,便是有什麼做得不妥當的,也沒人會當回事。”

“到時候見機行事吧。”綺年拍拍她,“哪裡能讓你一個人去呢,要去也是我們一起。”

如燕沒再說話,只是跟着綺年一起,把那地圖仔仔細細地背了下來。

李氏不在府中,又帶走了兩個女兒,顏氏也就免了其他人早上的請安,只是隔三差五的過去點個卯也就罷了。姑娘們依舊跟着兩個先生上課,只是現在課業時間縮短了些,因爲三個大的要跟着鄭氏學管家,吳知雪還要抽出時間來繡嫁妝。倒是知霏,如今被張先生逮住,天天開小竈練字,叫苦連天。幸而知霖已經到了開蒙的年紀,因就他一個適齡的男孩子,便叫跟着張先生先上着課,知霏這才得以喘口氣。

鄭氏當家沒幾日,就給三個姑娘出了一份考題:給家下僕役發夏衣。

吳府的僕人男男女女也有近百人,更不必說還有外頭莊子上的。發夏衣已經算是最簡單的題目了,因着夏衣只要布料不用棉花之類,比起春秋的夾衣、冬日的棉衣,的確已經省儉了許多麻煩,但是這題目乍一發下來,仍舊叫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珊瑚從外頭低眉垂眼地進來,立在綺年身邊沒立刻說話。綺年從繡棚上擡起頭:“怎麼了?花名冊還是沒借到?”

珊瑚低聲道:“管冊子的人說——還沒送回來呢。”

要計算布料,自然首先得知道家裡有多少人,每人身高胖瘦,用料若干,最後合計起來,才能得出一個總數。綺年和喬連波都是外府的表小姐,吳知雪又是去年纔回到京城,怎麼可能清楚吳府所有下人,自然都要從花名冊上來。所以綺年當日回了蜀素閣,就叫珊瑚去借花名冊。結果去了之後,管冊子的人說珊瑚來得晚了,松鶴堂那邊已經派了琥珀來,把冊子取走了。

這倒也在綺年意料之中。大家都得靠花名冊,吳知雪還好一些,因着二房從前在山東的時候必然自己有一本冊子,如今鄭氏又當家,能出這個題目,必定早就把京城這邊下人的名冊都謄了一份的。至於綺年和喬連波,自然就都得靠家裡這本花名冊了。但是現在過了三天了,喬連波那邊竟然還沒用完?

如鸝不由得就有些氣:“二舅太太總共給了五天的時間,喬表姑娘自己就用了三天還不肯還,好歹也給咱們落幾天時間用用啊。”

綺年擺了擺手:“別說了,下午再去問問就是。”只要給她一天時間,基本上也就算出來了。鄭氏其實也不需要她們算得一錢銀子都不差,只要知道方法,大體上差不太多也就過去了。

如鸝忍不住看了珊瑚一眼,小聲嘀咕,“連珊瑚姐姐都拿不來,別人去豈不更拿不到了。”

珊瑚臉上不覺就有些微熱。自她來了蜀素閣,顏氏的意思,說是來伺候綺年,其實是來監督的,爲的是不知從前規矩學得怎麼樣,別把些什麼不規矩的舉動帶到府裡來。就連李氏給的湘雲,其實開初也有這種用意,只不過更多的是爲了綺年在府裡生活方便罷了。

只是她從來了蜀素閣,綺年就一直客客氣氣的,從來不使喚她做什麼,就連她自己帶來的兩個小丫鬟一個嬤嬤都對她極客氣,平日裡就連點針線小事也是不肯麻煩她的。

這份客氣,說白了就是疏遠。如今蜀素閣裡按吳家姑娘的份例,該有兩個一等丫鬟,兩個二等丫鬟,綺年讓自己的貼身丫鬟如燕如鸝做了二等,卻讓珊瑚和湘雲做了一等。平日裡如燕如鸝的差事多,可拿的月例卻比珊瑚兩個少了一半。

這種只拿錢不做事的日子,其實也不是很舒服的。珊瑚從前在松鶴堂是二等丫鬟,雖不如翡翠和琥珀得用,卻也是顏氏的貼身丫鬟,管着各屋的器具,手下使着兩個三等的小丫鬟,每日裡把這些器具擦拭清潔,再按季節更換陳設,活計也是不少的。顏氏對丫鬟們時有賞賜,但生性挑剔,因此也是謹慎當差,不敢有絲毫放鬆。

自打來了蜀素閣,綺年雖然不能說是規行矩步的大家閨秀,但大面上的規矩總也挑不出錯來,珊瑚最初幾天還覺得難得清閒,後來就漸漸的有些不安起來。白白拿着一兩銀子的月例,卻什麼都不做——偶然動手做個什麼,總是被如燕如鸝搶了去做,讓她“歇着”,時間久了,這滋味也着實難受。尤其是在湘雲得了綺年信任倚重之後。

湘雲是李氏身邊的人。都在府裡五六年了,珊瑚自然知道,湘雲看着嘴快心直,其實是個有數的,很得李氏的倚重。李氏叫她過來蜀素閣,一來因着綺年是吳若釗的親外甥女兒,叫湘雲過來顯着李氏看重此事;二來是防着綺年有什麼沒規矩的舉動;三來則是暗地裡跟顏氏打個擂臺,不叫珊瑚把蜀素閣把持住了。

結果這兩個大丫鬟進了蜀素閣,相互掣肘之下行動反而不大方便,綺年藉着這機會,裡頭用如燕如鸝,外頭用楊嬤嬤,凡是她貼身的活計都是這三人管着,至於其他的——她不挑吃不挑穿,隨和得很,兩個大丫鬟誰愛管誰就管,反正管得好了是她們份內事,管得不好——丟的卻是顏氏和李氏的臉。

珊瑚足足過了半年才發現,綺年這是無爲而治,根本不想與誰鬥。可是如今李氏對她十分疼愛,湘雲早成了她的人,裡屋的事絕不過問,外院的事則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湘雲在這裡對照着,雖然顏氏幾次問過她蜀素閣的事,又嫌她只在外屋打轉,但她又有什麼理由往裡屋走呢?更不必說,她還記得自己第一天被顏氏給了綺年,就在李氏屋裡說顏氏是因着綺年的原因免了請安的,當時吳知雯就拉下臉諷刺了綺年幾句呢。

結果事到如今,蜀素閣里人人各司其事,只有她,說是管着針線上的事,其實大衣裳有公中的份例,小物件有如燕,綺年自己的針線也不錯,她竟是個吃閒飯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思及這些,珊瑚不由得不爲自己心慌。如今松鶴堂那邊四個丫鬟,翡翠和珍珠雖說是被撥去服侍喬氏姐弟,但仍舊在松鶴堂裡。如今喬連波身邊添了藕花菱花,喬連章那邊也添了丫鬟小廝,她們兩個其實等於還在伺候顏氏,只有自己是真正離了松鶴堂的。

綺年在府裡只是位表小姐,即便是真小姐吧,及笄之後也該嫁出去了。綺年今年十四了,即使算上守孝的27個月,再有一年也可以出嫁了,到時候她怎麼辦?回松鶴堂,那邊十之八-九是已經沒了自己的位置。去別處?誰都知道自己是老太太的人,無論在大太太李氏那邊,還是在二太太鄭氏那邊,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差事。一個沒了差事的丫鬟,又能有什麼前途?

珊瑚越想越是心慌,是以這些日子,她先是給綺年做了些鞋子手帕之類的針線,然後就有意識地搶着做些活。譬如說去拿花名冊的事,就是她主動提出要去的,結果——還沒有拿得回來。

如鸝轉了轉眼珠子:“要不然,珊瑚姐姐去老太太那邊問問?喬表姑娘幾時能用完那冊子?若是用完了,借我們姑娘用用可好?”

珊瑚頓時爲難起來。她深知顏氏的性子,如今偏着喬連波,倘若自己這時候去催要花名冊,除了挨一頓罵之外什麼也不會得到。正想着怎麼推辭,綺年已經又拿起了針:“胡鬧!既是老太太拿走了,哪裡有去催問的道理?”

珊瑚躊躇半晌,終於低聲道:“姑娘,若是這麼等着——只怕明天那冊子也未必能拿到姑娘這裡來……”

“那珊瑚姐姐有什麼主意呢?”綺年拈着針,微笑側頭看着珊瑚。這些日子珊瑚的改變綺年已經看在了眼裡,倘若珊瑚一直當自己是顏氏的人,那綺年自然也會對她敬而遠之,倘若她願意主動示好,綺年也並非不願接受。

“奴婢想着,一個法子就是姑娘去找喬表姑娘,那冊子自然是喬表姑娘在看,姑娘可以與她一起看。再一個……二太太那裡必然有謄抄的副冊,姑娘去向二太太借也可的。要不然,奴婢去二太太那裡走一趟?”

綺年笑着搖了搖頭:“辛苦姐姐了,不過不必去了。”倘若鄭氏願意讓她看,早就叫她過去一起看了。同理,顏氏如果願意讓她看,自然也會叫她去松鶴堂。

三個姑娘一起跟着學理家,不分出個高低上下來,那是不可能的。鄭氏也算不藏私了,平日裡管家理事,從來沒有藏着掖着,可是到了這種時候,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兒表現出色,一本謄抄的副冊,估計她就沒有那麼大方願意拿出來了。

同理,顏氏自然是希望喬連波學得好,可惜喬連波從前沒學過理家,且對算學一事多少有些糊塗,至今算盤打得都不是很熟練。相比之下,綺年在成都理家三四年了,珠算和心算都是熟極而流,雖然吳家人多事多,但原理是一樣的,很容易上手。這樣一來,顏氏難道會願意把這冊子讓綺年一起看?何必去自找那個麻煩呢?

如鸝有點急了:“那姑娘怎麼辦?這夏衣可怎麼發呢?”

“傻丫頭。”綺年戳一下她的寬腦門兒,“且不說離夏天還早,就是我算錯了又怎樣,難道二舅母還真照着我的數兒發?”

如燕這次站在瞭如鸝那邊:“那姑娘也不能敷衍了事。若算錯了,不說要有人褒貶您,單說大舅太太那裡——您可也丟的是她的臉呢。”

“這倒是的。”綺年把針放下來,“舅母讓我跟趙姨娘一起管着怡園,要是我連帳都算不對,倒是舅母用人不當了。珊瑚姐姐,你在這府裡日子久了,可知道這各處管事的人都是哪些?比方說,誰是康園的總管?誰是怡園的?誰又管着採買,誰又管着漿洗?”

“這些奴婢都知道。”珊瑚有些茫然,“姑娘問這些做什麼?”

“既然沒有花名冊,就從這些管事們身上問吧。自己管着的那一攤子活兒,總該知道都有些什麼人吧?”綺年嘆口氣,“如燕拿點銀子出來,到大廚房去說,這幾日做幾盒子點心準備着。珊瑚姐姐,這府裡的人事分爲幾處,麻煩你幫我一處處的想想,等晚飯後,把這幾處的總管一位位的都幫我請來,府裡到底有多少人,就聽他們的吧。”

珊瑚頓時眼前一亮:“姑娘這主意好!往年發冬衣夏衣,都是讓這些主管們把自己手下的人召集起來,好叫針線上的量身裁衣,他們是必定知道的。”

綺年微微一笑:“我剛來沒多久,也不知道舅舅家裡的人手是如何分派的,這就要珊瑚姐姐幫我了。”

珊瑚自然滿口答應,她也識得幾個字,當即便磨墨鋪紙,一處處地寫下來。正寫着呢,就聽湘雲在外頭笑道:“翡翠姐姐怎麼來了?這匣子裡是什麼好東西呢?”

綺年起身走到外屋,果然翡翠手裡捧了兩個匣子,見了綺年就行禮笑道:“這是英國公府上送來的,說是上元節那日多虧了表姑娘,所以送幾支釵兒來給表姑娘戴着玩的。這匣子裡專送表姑孃的,這匣子裡是些宮花,是送給府裡各位姑娘的,因先送到老太太那邊,老太太想着姑娘平日喜歡雅淡的顏色,就叫把這兩枝梅花和杏花的給姑娘送來。”

綺年就着她的手看了看,那兩枝宮花一枝是淺黃色的臘梅花,一枝是淡粉色的杏花,果然夠素淡,便點手叫如鸝收起來:“表妹她們都有了嗎?有沒有給雯表姐和霏表妹留下?”

翡翠不由得有幾分尷尬道:“喬姑娘和雪姑娘都有了。老太太說——雯姑娘和霏姑娘不在家,這宮花也只應個季,等她們回來也戴不得了……”

那就是根本沒給人家留唄。綺年沒說話,如鸝卻忍不住道:“不知道別的宮花都是什麼樣式的?”

如燕連忙扯了她一下,翡翠輕咳了一聲道:“老太太叫我出來送東西,那宮花我倒不曾仔細看,大約是些牡丹海棠之類吧。”

如鸝嘴快道:“既這麼着,到三四月的時候還好戴呢。”

翡翠答不上來,綺年瞪了如鸝一眼:“沒規矩,讓你說話了麼?”

如鸝抿着嘴被如燕扯到後頭去了。翡翠也覺得尷尬,強笑着把另一個匣子遞過去:“這個都是姑娘的,裡頭的釵子果然新樣兒,都是好的。”

如鸝差點又要脫口而出:不是說只管送東西麼,怎麼知道釵子新樣兒?分明是早都在松鶴堂看過了。既說是單送給綺年的,顏氏那邊就該直接送過來纔是,還要看過做什麼!好在她還沒頭腦發昏,這話總算是沒說出來。

綺年心裡的想法其實跟如鸝也差不多,不過她自然也不會說出來,連匣子也不打開,只笑着問:“不知道阮家表哥現在如何了?”

翡翠見換了個話題,不由得鬆了口氣,忙道:“來送東西的人說了,表少爺的傷已經好了大半,只是一直還不讓下牀走動,憋得難受。大夫說,總還要躺幾天呢,趁着年紀小一口氣養好了,免得將來落下什麼毛病。。”

綺年笑笑:“是要好好養。”對如燕使了個眼色,如燕便拿出個荷包來,客客氣氣塞到翡翠手裡:“勞煩姐姐跑一趟。”

翡翠連忙推讓道:“不過走幾步路,哪裡就要姑娘賞呢,被老太太知道了必要罰我。”無論如何也不收。

綺年也不想看她們拉拉扯扯的,對如燕點了個頭,讓她送翡翠出去。如燕到底還是把荷包塞給翡翠了,翡翠在袖子裡捏了捏那荷包,嘆道:“總讓姑娘破費。其實姑娘在自己外祖家裡,手頭也不寬裕,哪裡就這樣客氣了。”

如燕穩重地笑笑:“姑娘說了,吃穿用度都是佔了公中的,舅老爺和舅太太不計較,可萬不能讓下頭姐姐媽媽們白辛苦。”

翡翠看如燕說話滴水不露,便試探道:“聽說姑娘在外頭有個鋪子?姑娘小小年紀,怕是不懂這些生意上的事,可不要被人欺騙纔好。”

如燕也只是笑笑:“多謝姐姐關心,我回去必對姑娘說的。”

翡翠連忙搖手道:“我沒見識的說話,何必又對姑娘說呢。倒是老太太聽說姑娘拿銀子去廚房做點心,說這些又何須姑娘又自己花銀子,要叫管廚房的去罵一頓呢。”

如燕想了想,笑道:“老太太關切我們姑娘,只是這次倒不關廚房裡的事,我們姑娘因着算那夏衣的事,要請了各處的管事來問一問,所以讓廚房裡準備些點心。這原不是公中該出的東西,自然是我們姑娘拿錢的。姐姐回去向老太太說一說,若反給管廚房的媽媽們招了罵,倒是我們姑娘過意不去了。”

翡翠得了實信,笑着應了回松鶴堂。喬連波正在香雪齋裡對着一疊冊子計數,見翡翠進來便問:“表姐那裡怎樣?可說了冊子的事?”

翡翠搖頭,將如燕的話說了。吳嬤嬤在旁聽了,便道:“姑娘,老奴說什麼來着?表姑娘靈醒着呢,自有辦法。姑娘只是不信,還在這裡擔心。”

喬連波皺眉道:“畢竟不如看冊子來得方便,何況還要表姐拿出錢來請那些管事們。”

吳嬤嬤不在意道:“我的姑娘,表姑娘外頭有個鋪子呢,那一二兩銀子算得了什麼?姑娘還是先顧自己罷,這夏衣若算出錯來,怕雪姑娘又要得意了。”

喬連波不由就低了頭。吳知雪的針線功夫平平,顏氏時常的拿她的針線與吳知雪相比,吳知雪心裡一直就不痛快。這次顏氏叫鄭氏帶了三個姑娘理家,說起來喬周兩個都只是親戚,從來沒有親戚姑娘在這裡理家的道理,別人罷了,二房的人就有些不自在起來,免不了傳幾句閒話,又拿三人學管家的事來比較。

這三人裡頭,綺年是理慣家的,這時候雖然藏了鋒芒,卻也事事順手。吳知雪有鄭氏指點着,從前在山東的時候也多少學過一點,自然也是好的。只喬連波,母親生前從未教導過,顏氏雖然教着,卻是一時半時的難以上手。且她在刺繡方面極有天賦,讀書就略差些,到了看賬計數這方面,就更差了一點兒。

說起來,人各有所長。譬如這刺繡一道,吳家滿屋子的姑娘,就找不出一個能跟喬連波相比的。再比如說寫字作詩,就要數吳知雯最爲出色。無奈喬連波這會子只想要事事都不落人後,自然就只好格外的辛苦些。而吳知雪難得有能明顯地壓過喬連波的地方,也不肯放過。遂鬧到眼下這等暗流洶涌的情況。

“依老奴說,姑娘很不用替周表姑娘擔心。”吳嬤嬤納着鞋底,絮絮地說,“沒聽大太太走時說麼,讓周表姑娘幫着趙姨娘理家,可見周表姑娘能幹着呢,只不過平日裡都掖着藏着,不願拿出來壓雪姑娘一頭罷了。”

綺年自然不知道松鶴堂這邊都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如燕回去把翡翠的話說了,如鸝便忍不住要跳腳:“既不肯給我們冊子,又說這些做什麼!”

綺年擺擺手:“哪裡能堵得住別人的嘴呢。倒是把那匣子拿來我看看。”

如鸝悻悻端了來,打開一瞧倒叫衆人都怔了一下,滿匣子的首飾,單釵子就是三枝,一枝赤金鑲硬紅寶石的,一枝白玉的,一枝五彩琉璃的。另有翡翠鐲子一對,赤金鐲子一對,珍珠耳環一對,珠光寶氣,價值不菲。連綺年都愣了:“這麼貴重的禮,我怎麼好收?”

珊瑚笑道:“姑娘收着吧。阮家表少爺是未來的世子,這次虧得姑娘救了,送這些也只是輕的。因着是親戚,又不好送幾大車的銀子來,可不是隻好送這些東西給姑娘麼。”

綺年苦笑:“這些東西,倒叫我沒法分給姐妹們了。”各樣價值都不同,怎麼分都不可能均勻的,“罷了,如鸝收起來吧,留着以後再戴。”別拿出來戴着扎眼就行了。英國公府這些首飾成色極好,那珍珠耳環上鑲的粉紅水滴狀珍珠有龍眼大小;翡翠鐲子通體翠綠;赤金鐲子最結實,居然是實心的,足有幾兩重,上頭鑄着精緻的纏枝牡丹花樣,花心裡還鑲了小顆的貓眼石。這麼一匣子東西,少說值個上千兩銀子。

如鸝嘀咕道:“既得了就是姑娘的,戴了又怎樣。”卻也知道綺年爲什麼這樣說,雖然嘴裡嘀咕,還是將匣子抱了進去,放到箱子底下。綺年看着頗爲欣慰,心想終於是有長進了,便把這些事拋下,一心只去盤算着那夏衣的事了。

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34 大舅母未雨綢繆2 論往事母親病重42 大明寺再遇綁架5 思立嗣周家七房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5 思立嗣周家七房88 新婚朝新婦敬茶32 猜帝心各計前程16 春山閣連波獻技99 赴宮宴節外生枝46 松鶴堂談婚論嫁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78 鍍層金來好成親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75 尋出路各自籌謀51 青雲庵急中生智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63 衣錦還鄉生波瀾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65 一團亂麻解不得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4 蜀素閣主僕議事65 一團亂麻解不得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55 二月間瑣事纏身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64 不了了之埋隱憂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69 談婚論嫁處處忙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130 爭生子杖殺通房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160 成親宴脣槍舌劍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38 後花園好戲連臺85 迎親路驚騾生事84 脣槍舌劍可退敵15 長者賜姊妹生隙95 夫妻同心利斷金64 大喜日再起波瀾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0 聽分說京中秩事93 回門日百味雜陳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91 假作真時真亦假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15 長者賜姊妹生隙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166 端午節河畔偶遇34 大舅母未雨綢繆28 鬥霸王舊仇新恨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41 兩兄弟秋闈同中3 西山寺奔馬驚魂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0 聽分說京中秩事79 後悔莫及去怪誰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115 攪亂混水圖自救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148 挑撥離間種禍根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89 後宮無處不風波
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34 大舅母未雨綢繆2 論往事母親病重42 大明寺再遇綁架5 思立嗣周家七房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5 思立嗣周家七房88 新婚朝新婦敬茶32 猜帝心各計前程16 春山閣連波獻技99 赴宮宴節外生枝46 松鶴堂談婚論嫁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78 鍍層金來好成親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75 尋出路各自籌謀51 青雲庵急中生智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63 衣錦還鄉生波瀾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65 一團亂麻解不得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4 蜀素閣主僕議事65 一團亂麻解不得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55 二月間瑣事纏身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64 不了了之埋隱憂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69 談婚論嫁處處忙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35 偷雞不成蝕把米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130 爭生子杖殺通房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160 成親宴脣槍舌劍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38 後花園好戲連臺85 迎親路驚騾生事84 脣槍舌劍可退敵15 長者賜姊妹生隙95 夫妻同心利斷金64 大喜日再起波瀾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10 聽分說京中秩事93 回門日百味雜陳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91 假作真時真亦假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15 長者賜姊妹生隙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166 端午節河畔偶遇34 大舅母未雨綢繆28 鬥霸王舊仇新恨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41 兩兄弟秋闈同中3 西山寺奔馬驚魂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0 聽分說京中秩事79 後悔莫及去怪誰51 青雲庵急中生智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115 攪亂混水圖自救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148 挑撥離間種禍根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89 後宮無處不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