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回門日百味雜陳

93回門日百味雜陳

回門是件大事,尤其此次郡王世子的婚事極其引人注目,世子妃出身低微,卻是得了皇上太后並皇子夫婦賞賜的人,偏偏到了成親的時候又出了墜馬代娶乃至不能拜堂不能圓房的變故,真是京城矚目。因此今日世子妃回門,一路上少不了有那好事的人偷偷張望。

綺年坐在馬車上,簡直坐立不安。趙燕恆看她那樣子忍不住好笑,伸手將她拉到自己膝頭上:“安分些,你再着急馬車也不能走得更快一些的。”

“人家就是着急嘛。”綺年根本坐不住,恨不得馬車長上翅膀,颼地一下就到了吳家。想了想,又開始扳着手指頭數:“舅舅送一方金星硯,舅母送一匹寶藍色的繚綾;二舅舅送一副鴻雁玉帶鉤,二舅母送一尊檀香觀音;哥哥和兩位表哥每人一盒湖筆一刀澄心堂紙;表姐表妹們每人一對玉禁步,表弟們每人一盒湖筆一盒徽墨,小表弟送一方小硯臺……”

趙燕恆微笑聽着,看着綺年眉飛色舞的樣子,不得不多問一句:“沒有忘記老太太的禮吧?”雖然他很不想給顏氏送什麼禮,但這卻是綺年的面子。

綺年垮了臉:“沒忘記。兩匹萬字不到頭的蜀錦。”花紋好彩頭,料子貴重,但是——不上心。

“這也夠了。”趙燕恆掀起簾子往外看了看,笑了,“到了。”

吳府大開中門,吳若釗吳若錚兄弟兩人帶着子侄們一起在門口迎接,連李氏和鄭氏也出來了。左鄰右舍都有人悄悄地在向外張望,想看看郡王世子與世子妃是個什麼派頭。

今兒綺年帶的就是自己的四個陪嫁丫鬟,王府的丫鬟一個沒帶,只有趕車的小廝是王府的人。如鴛如鸝從後頭的馬車上下來,王府這邊的小廝已經擺好了腳凳,綺年扶着兩個丫鬟的手從車上下來,腳一沾地就衝着李氏去了:“舅母!”

“哎,哎!”李氏歡喜得不行,被丈夫扯了一把才反應過來,對着後頭下車的趙燕恆一起行禮:“給世子和世子妃請安。”

趙燕恆扶着小廝立秋上前一步:“舅舅舅母請勿多禮,該是我給舅舅舅母請安纔是。”

李氏自聽說迎親路上趙燕恆墜馬,連堂都未能拜成,這幾日真是吃不香睡不穩,那一顆心提在嗓子眼裡總放不下去。如今見綺年笑盈盈地神完氣足的模樣,這顆心才一下子放了下去,滿面歡喜地道:“快進去,快些進去坐下再說話。”看了趙燕恆的腿一眼,悄聲問綺年,“世子能走麼?還準備了一乘轎子的。”

趙燕恆耳朵尖,已聽到了,含笑道:“多謝舅母關心,無甚大礙的。何況在舅舅舅母面前,哪裡有坐轎的道理。”

吳若釗心中高興,笑道:“若撐不住便說,都是自己家裡,無須拘泥這些禮數的。”

一羣人熱熱鬧鬧進了松鶴堂。顏氏在上頭坐着,聽小丫鬟喜笑顏開地來報:“世子爺和世子妃已經到門口了,賞了每人一個紅封兒呢。”捏捏自己手裡這個,方纔跑進來報信的路上已看過了,是一小塊碎銀子呢,得有三錢重呢,頂自己兩個月的月例呢。

顏氏捻着手裡的念珠,直到聽見院子裡的聲音才擡起眼皮,便見人羣中綺年穿着大紅繡暗線石榴花的小襖,下頭象牙白滿繡二色金線蝴蝶的裙子,襯得一張臉花朵般嬌豔。頭上梳着精緻的元寶髻,中間插了赤金珍珠華勝,兩邊綴着粉紅色珊瑚垂珠,比出嫁之前又多了幾分小婦人的嫵媚。

顏氏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旁邊坐着的喬連波。喬連波今日穿了一件藕合色的新衣,只是這些日子臉色總是有幾分蒼白憔悴,雖然薄薄敷了脂粉,卻少了青春少女的活力。

若是有親生父母在堂,今日該是女婿拜岳父母的,但吳家只是綺年的舅家,又礙着趙燕恆的世子身份,吳若釗自是不能受趙燕恆拜禮,夫妻二人立在堂中,對長輩行揖禮與福禮,再敬杯茶也就是了。

顏氏看着這兩人並肩而立。趙燕恆身穿大紅繡寸蟒的錦袍,頭戴白玉冠,眉眼清俊,滿面春風,與綺年站在一起,宛然一對璧人,不由得心裡百味雜陳,不由自主地一眼眼去看喬連波。

敬完了茶便要分發禮物,兩匹蜀錦送上來,顏氏看那萬字不到頭的花樣也吉利,棗紅的顏色也喜慶,便咳嗽一聲微微欠身:“有勞世子惦記。”

趙燕恆微微一笑:“老太太是世子妃的外祖母,自是應該的。”話雖客氣,卻帶着明顯的疏離,轉頭便向吳若釗夫婦笑道:“綺兒多蒙舅舅舅母眷顧,區區薄禮,還請舅舅舅母莫嫌簡薄。”

一邊是老太太,一邊是舅舅舅母,親疏遠近一聞可知。鄭氏心裡偷笑,看着珊瑚捧出一匹寶藍色的繚綾,隨着她步履移動,陽光就在那繚綾面上跳躍,顏色如同水波起伏般變化,故意乍舌道:“這是繚綾罷?料子貴重也就罷了,難得是這寶藍的顏色,既染得正又這般清透,實在是好東西。”

綺年笑盈盈叫如鸝拿出那尊觀音來:“記得二舅母屋裡有個佛龕的。”鄭氏信佛沒有李氏那麼虔誠,所以雖有佛龕卻不曾供菩薩。這尊檀香木觀音大小不過巴掌,通身紫褐油潤,雕工精湛,且隱隱散發着檀香之氣,鄭氏拿在手裡便愛不釋手,忙叫丫鬟:“紅羅快拿那托盤來,墊塊新絨布,將菩薩請進屋裡去。”

這裡吳若釗拿了那塊金星硯也是翻來覆去不捨得放下。他是愛書法之人,自然也愛硯。這金星硯乃是產於歙州的龍尾硯石中有金星者所制,日光之下有燦燦金星如龍鱗一般,唐時且作爲皇帝的賜硯,實是珍品。吳若釗捧在手裡,恨不得立時就去書房寫幾個字。偏趙燕恆還笑着道:“早聽說舅舅一筆好字,就是幾位表兄也都長於書法,故而今日帶了紙筆墨硯過來,一會兒還要請教舅舅。”

吳知霆兄弟論年紀還比趙燕恆小,哪裡敢當他稱一聲表兄,齊齊謙讓道:“世子幼有才名,今上都親賜‘秀材’二字,若說請教,可不羞煞我們了。”

吳若錚對那副白玉帶鉤也十分喜愛。帶鉤是男子常用之物,這副帶鉤以羊脂白玉製成,雕成曲頸鴻雁之形,乍看極爲樸素,細看才覺其刀法大氣,線條簡潔流暢,頗得漢八刀玉蟬之神韻,帶在身上看似不起眼,實則極襯身份的,最合吳若錚之意。因見這東西不似當代之物,少不了問一句。綺年笑嘻嘻道:“是從世子爺那裡挖來的,我亦不知是哪朝哪代之物,只覺得二舅舅用了合適,便拿來了。”

鄭氏不由得笑道:“你這丫頭,怎好如此。”心裡卻羨慕得緊。外甥女張口便叫世子爺,顯然夫妻二人極是親切,連哪朝哪代之物都未問就拿來做回門禮,可見世子對其之縱容。想起吳知霞在宮中一言一行都要守着規矩,且又是側妃,不由得有些黯然。

趙燕恆欠身笑道:“此物刀法仿漢,但看其規制卻似是唐末之物,恆於此無甚研究,着實難以斷代。”

這話說得輕巧,但這東西是古物則確切無疑了。吳若錚拿在手中既喜愛又有些捨不得用,嘆道:“此爲古物,綺兒不該這般便拿出來。”

趙燕恆笑道:“便是古物,有其用處便勝於束之高閣,綺兒一片孝心,二舅笑納便是。若用着順手,便是此物的緣分了。”

吳知雯拿了一對雕成雙蝶形的綠玉禁步,蝶身顏色濃綠,蝶翼略淺,且分佈着幾點黑色。工匠設計巧妙,將那黑點一對做了蝶眼,另外幾點做了蝶翼上的眼斑,乍看去真如一對活生生的蝴蝶,邊上再以赤金鑲邊,陽光下金碧輝煌,好不華麗。

再看吳知雪手裡那一對白玉禁步,就着上頭一層桔黃色的玉皮子雕成枝枝桂花,襯着白膩溫潤的白玉底子,清新淡雅。吳知霏那卻是一對白玉球,球中套球,雙層鏤花,拿在手中晃晃,裡頭的玉球還能轉動,實是精巧。自己將來嫁與周立年,若是身畔有這麼隨便一對禁步,出門也就拿得出手了,綺年卻是隨便就拿出了四副來送人。

喬連波得的是一對中規中矩的白玉鶴銜靈芝玉佩,玉質溫潤色澤均勻,雕得亦十分精緻,她拿在手裡看了看,便向綺年低聲道:“多謝表姐,這玉禁步着實精緻。”

綺年點頭淡淡一笑:“表妹不棄便好。”轉身拿了一塊小硯臺向吳知霖晃了晃,“知霖看這個!”

吳知霖還是那麼胖乎乎的,邁着兩條小腿跑過來叫了一聲:“小硯臺!”

綺年笑眯眯地道:“給你寫字用,好不好?”

這硯臺雕成一片荷葉,邊上還雕了一隻蜻蜓承筆,吳知霖看着喜歡,緊緊抱在手裡,仰頭笑道:“謝謝表姐,謝謝表姐夫。”

旁邊杜姨娘忙小聲教他:“哥兒,要稱世子。”

趙燕恆笑道:“什麼柿子梨子的,叫表姐夫便對了。”彎腰伸手把吳知霖抱起來放到自己腿上,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問道,“會寫幾個字了?”

吳知霖雖是庶出,自小卻也頗得鄭氏寵愛,並不怕人,見趙燕恆問,便絮絮地將自己學會的字比劃給他看。他嘴巴笨,說得結結巴巴的,杜姨娘急得不行,幾次想抱他下來,但見趙燕恆極有耐心地含笑聽着,還是悄悄退了開去。

李氏捉空兒將綺年拉到身邊,低聲問道:“過得可好?”其實今日見小夫妻說話這樣無拘束,便知必定相處甚歡,只是不放心,還是要問一句才行。

綺年臉上就微微紅了紅,低頭捏了捏裙帶:“很好的,舅母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李氏這才放下了心,唸了一句阿彌陀佛,“舅母這就放心了。日後好生孝順公婆,尊敬夫主,早日生了兒子是正經。”

兒子——綺年險些被噎着。這才成親第三天,就討論起生兒子來啦!不過想想,當初她還沒出嫁呢,李氏就帶她去送子觀音廟燒香,現在提生兒子已經很合時宜了。再說,生兒子在這個時代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只是她才十六歲,不知道身體行不行,郡王府裡又還不怎麼安生,也許這個孩子現在還是不敢生的,應該回去跟趙燕恆討論一下才是。

“老太太,老爺,二老爺,太太,二太太,三姑太太和四姑太太來了。”小丫鬟雨兒一路匆匆跑進來,脆聲回稟,“三姑太太帶着三位表小姐,四姑太太帶了兩位表少爺呢。”

顏氏頓時眉頭一動。兩位表少爺,就是說阮麟也來了?

人還未到,吳若蓉的笑聲就傳進來了,綺年早和趙燕恆起身,挨個兒見禮。吳若蓉進門便笑道:“纔到門口,就聽小廝們說世子和世子妃宛如一對玉人兒一般,我這急不得地就進來了。”因着是嚴幼芳當時把事鬧開的,雖則不是針對綺年,最後綺年又得了一樁好親事,她仍是有幾分內疚,除了添妝之時送了好些東西來之外,更是拉了綺年的手不停地誇讚,“看這樣兒,真是比在家做姑娘的時候又出挑了好些,跟世子真是好一對神仙眷侶。”隨即又自嘲道,“久在那蠻地兒,如今說話也還改不過來,世子切莫怪我唐突。”

趙燕恆笑道:“三姨母如此爽快,正是將門之風,何談唐突。”叫菱花拿了一柄鞘鑲寶石的匕首上來,“聽綺兒說表兄正在廣東歷練,區區薄禮,還請姨母代轉罷。”

吳若蓉跟着丈夫從軍這些年,見這匕首以牛角制柄,匕身輕薄鋒利,貼身佩用是極好的。海戰不宜重甲,這樣的輕薄匕首反而靈活好用,顯然這禮物挑出來也是極用心思的,不由得大喜,連聲道謝。

趙燕恆瞥一眼綺年正在給嚴家三女分贈禮物,便轉向阮夫人身邊的兄弟二人,微微一笑:“珊瑚,將兩位表弟的禮物取上來。”

阮麒自進了門,目光便忍不住時時地往綺年身上看。今日阮夫人帶他二人前來,出門便看着他冷笑了一聲,不陰不陽地提醒他到了外祖家切勿失禮。他自是明白阮夫人讓他守的是什麼禮,可是看見綺年眉眼含笑的模樣,就忍不住一眼眼地去看。只是綺年雖進門便與他見了禮,卻只是淺淺一福,連頭都沒擡,更不曾正眼瞧過他。

正在心裡傷感,趙燕恆已經取了送他的禮物遞了過來,卻是薄薄一本《禮記》。趙燕恆漫不經心地道:“此是前朝米芾的抄本,不知是否合表弟的心意。”

阮麒目光落在封面那兩個字上,不由得眉頭一跳。米芾的抄本自是難得之物,尤其《禮記》抄本,幾乎無人聽聞,幾可稱孤本了,拿來做回門禮不可謂不重。可是問題就在這抄本卻是一本“禮”記,這分明是在提醒他要知道禮義廉恥,知道守禮!

阮夫人覷到那本抄本上書《禮記》二字,心裡也不由得一跳。阮麒丟臉,她既幸災樂禍,又覺得自己也跟着丟臉,心中極是矛盾,只得開口打個圓場道:“這怕是孤本了罷。麒兒素不愛詩文,給了他倒怪可惜的。”阮麒能順利得封世子還是靠着昀郡王從中說了幾句好話,趙燕恆乃是郡王世子,雖然與未來要做自己兒媳婦的那位縣主不是同母所出,卻也不能得罪。

趙燕恆微微一笑:“倒是我疏忽了,還好綺兒想得周到。”一招手,如鸝捧上兩柄精緻的馬鞭來。一模一樣的白色牛皮所制,梢兒上墜了串成串的玉珠,手柄以象牙製成,雕了精緻的花紋,鑲嵌着小塊的綠松石,“這是以雪山犛牛皮所編制,綺兒說兩位表弟都喜跑馬,想來此物更爲合適。這本《禮記》麼——”他轉向周立年一笑,“還是贈與兄長更爲合適。”

周立年已然得了一盒湖筆一盒徽墨,此時再得這本手抄孤本,禮物之重立時翻了一番之多。方知這位妹婿心思極深,當即欣然起身道:“我素慕米芾之風骨,只恨不曾得一張法帖,如今竟能得此物,真是多謝世子了。”

阮麒臉色極其難看,冷笑道:“世子既已送了與我,何故又轉贈周家表兄呢?”

阮夫人連忙瞪了他一眼,含笑道:“麒兒小孩兒性情,世子莫與他計較。”

趙燕恆淡淡笑道:“我自不會計較什麼,只是赤子心性雖好,日後卻也是要成家立業之人,若一味的孩童性情,我倒有些擔憂妹妹了。”

阮夫人心裡咯噔一跳,面上卻不顯,只笑道:“世子心疼縣主自是有的,麒兒也不過偶爾犯了孩子脾氣,再過兩年自然不會如此。”

“但願如夫人所言,恆也可放心了。”趙燕恆淡淡一笑,對如鸝點點頭,“世子妃的鬢髮有幾絲亂了,你去取梳子替她抿一抿。”

阮麒聽了這話,心裡如同打翻了一罈陳年老醋,一直酸到了底。那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如鸝過去,只見如鸝湊到綺年耳邊說了幾句,綺年伸手摸了摸自己鬢髮,便回頭衝着趙燕恆嫣然一笑,挽了李氏的手出去了。

周立年一直冷眼覷着,這時方笑道:“雖得了這抄本,只我的字尚未能登堂入室,正好藉着今日向舅父及世子請教。”

吳若釗早看見阮麒那樣子,心中不滿,聞言便起身道:“正是。讓綺兒與姊妹們也好生說說話兒,我們到前頭書房去罷。”一羣人起身便走,阮麒再不情願,也只得跟了去。阮麟倒是毫無所覺,見衆人走了,自己提腳跟着便走。

松鶴堂裡靜了下來,李氏鄭氏等人都走了,只有阮夫人留了下來,見屋中無人,一直維持着笑意的臉便唰地拉了下來,咬牙道:“娘,你看那個沒出息的孽種!阮家怎麼就出了這麼個東西!今兒我這臉皮都被他連累到地上去了。”

顏氏只覺得說不出的累,嘆道:“橫豎盼兒嫁了個好夫婿,日後你只消享福也就是了。”

阮夫人冷笑道:“享福?若是今日世子把這事兒往昀郡王處說一說,我怕是就沒福可享了!”

顏氏並不願聽英國公府與郡王府的親事,打岔道:“盼兒在永安侯府如何?”

說起阮盼,阮夫人就不禁露了笑容:“甚好。永安侯府家風正,便是公主都是和氣的,平日裡並不多過來,見了也是客客氣氣地說話。只是永安侯夫人規矩嚴明,盼兒過了三朝便要早晚過去立規矩,辛苦了些。”

顏氏聽了也歡喜:“立規矩也是應當的,只要永安侯夫人不是有心搓磨人便無妨。講規矩是好事,如今永安侯夫人對盼兒講規矩,日後盼兒管自己房裡也一樣能講規矩。”

說到這個,阮夫人就不禁皺起了眉頭:“女婿是好的,身邊也只一個通房,只是跟屋裡的丫頭們隨意些……”

顏氏擺擺手:“男人哪個不是如此?所以我才說講規矩是好的,有規矩便不至亂,盼兒是正妻,無論如何都沒人能越得過她去。”想了一想道,“連波的親事……”

阮夫人道:“總要哥哥先娶了親,纔好辦弟弟的事。不過郡王府的意思,縣主明年年初才及笄,還想着多留兩年,到了十六再出嫁。”

“十六?”顏氏吃驚道,“那不是還要一年多?到時連波都十七了!這如何能成?”

阮夫人不滿道:“橫豎親事都定下來了,十七也不算大。再者麟兒本就年紀小,到時也不過十六歲。難道我還能爲了這個去讓郡王府快些將縣主嫁過來不成?”

顏氏不覺就有幾分煩躁:“總之你是姨母,也要替連波想想。若有機會與郡王府提提也好。綺兒都出嫁了,再等上一年多,怕是孩子都有了,連波卻還未出閣,說起來也不好看相。”

阮夫人心裡不悅,忍不住道:“我去說算什麼?綺兒嫁的是郡王世子,何不求着她去與王妃說說?都是一家人,不比我這外人強?”頗覺母親只顧外孫女不顧自己女兒的難處,沉着臉起身道,“家中還有事,不過是爲了全禮過來坐坐,我先回去了。”

顏氏氣得說不出話,眼睜睜看着女兒走了,擡手將手邊的茶杯掃到了地上。琥珀連忙上來收拾,低聲道:“老太太快別生氣了,表姑娘還在後頭呢。”

顏氏不覺就是一怔:“她怎的在屋裡?”連嚴家姐妹都跟着李氏等人去怡園了,她倒沒料到喬連波留了下來。

琥珀苦笑一下,沒有回答。綺年今日風光回門,喬連波如何好意思親近?何況送禮之時綺年就顏色淡淡地,喬連波何等敏感,更不肯跟着去了。

顏氏嘆道:“罷了罷了,我也累了,扶我回去歪一會兒。叫人去前頭看看,若是,若是章兒說不上話,便叫他進來坐坐罷。”自打上次出了事,吳若釗對喬連章雖不曾不聞不問,但也冷淡了許多。

琥珀應了,伺候她躺下,自去後頭屋裡。一進屋便見喬連波伏在炕桌上低聲啜泣,翡翠無可奈何地站在一邊,見她進來,向她搖了搖頭。琥珀想了想,笑着上前道:“表姑娘,老太太說一會接了表少爺進來坐坐呢。”

這般一說,喬連波連忙就拿帕子拭淚。翡翠忙出去打水進來,兩人伺候着她洗臉,心中俱想,只怕周表姑娘這次風光回門,卻實實是踩着人的痛腳了,老的小的,怕都在後悔當初不該傳那話。便不說郡王府的富貴權勢,只看郡王世子對周表姑娘關懷備至,連頭髮散了幾絲都注意得到,阮家那位二少爺從頭到尾卻不曾對喬表姑娘多看幾眼,這其中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3 西山寺奔馬驚魂4 聚與散世事難料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78 鍍層金來好成親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3 正花廳闔家歡宴99 赴宮宴節外生枝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3 西山寺奔馬驚魂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75 陰差陽錯定姻緣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91 假作真時真亦假119 日後留更番外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9 別故土江畔生變1 未出孝三房逼婚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54 冷玉如乍遇難關98 穩紮穩打露鋒芒27 親戚會明槍暗箭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43 論婚姻各有打算94 小試牛刀第一陣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90 後宅院瑣事連連46 松鶴堂談婚論嫁82 大喜日姨娘生事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90 後宅院瑣事連連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28 鬥霸王舊仇新恨67 世上怎尋後悔藥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24 一波未平一波起18 說閒話祖孫不睦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98 穩紮穩打露鋒芒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61 小兒女綺思初動26 骨肉聚二房回京29 說前程自傷身世39 選秀女狀況百出28 鬥霸王舊仇新恨37 刁縣主計出連環20 大明寺闔家上香90 後宅院瑣事連連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 未出孝三房逼婚156 滿月宴喜氣洋洋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34 張家亂玉如動氣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37 侍郎府喜事連連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5 思立嗣周家七房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58 牡丹筵各用心機2 論往事母親病重30 及笄禮冤家路窄92 有情人終於圓房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33 表兄妹綺年避嫌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80 郡王府暗流洶涌75 陰差陽錯定姻緣
3 西山寺奔馬驚魂4 聚與散世事難料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78 鍍層金來好成親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3 正花廳闔家歡宴99 赴宮宴節外生枝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3 西山寺奔馬驚魂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75 陰差陽錯定姻緣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91 假作真時真亦假119 日後留更番外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49 平安喜樂禍已伏9 別故土江畔生變1 未出孝三房逼婚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54 冷玉如乍遇難關98 穩紮穩打露鋒芒27 親戚會明槍暗箭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43 論婚姻各有打算94 小試牛刀第一陣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90 後宅院瑣事連連46 松鶴堂談婚論嫁82 大喜日姨娘生事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90 後宅院瑣事連連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28 鬥霸王舊仇新恨67 世上怎尋後悔藥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24 一波未平一波起18 說閒話祖孫不睦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98 穩紮穩打露鋒芒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61 小兒女綺思初動26 骨肉聚二房回京29 說前程自傷身世39 選秀女狀況百出28 鬥霸王舊仇新恨37 刁縣主計出連環20 大明寺闔家上香90 後宅院瑣事連連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39 六月中連波出嫁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1 未出孝三房逼婚156 滿月宴喜氣洋洋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34 張家亂玉如動氣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37 侍郎府喜事連連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82 計中計將計就計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5 思立嗣周家七房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18 清後院再定章程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78 暗流洶涌未可知58 牡丹筵各用心機2 論往事母親病重30 及笄禮冤家路窄92 有情人終於圓房169 借婚宴佈網張羅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33 表兄妹綺年避嫌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80 郡王府暗流洶涌75 陰差陽錯定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