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端午節河畔偶遇

166端午節河畔偶遇

長平二十二年的除夕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因爲太后喪期之內,連正月十五的燈節都取消了,害得不少閨中少女十分失望。

不過這不關綺年的事,過年從簡更好,意味着她的工作量就少了。全家都沒什麼意見,只有魏側妃私下裡嘀咕,總覺得分到蘭園和武園的東西不如別人的好,但她不敢到秦王妃面前去說,在綺年面前不鹹不淡地抱怨兩句,綺年又只當沒聽見。末了只好去秦採面前發作,秦採當面聽着,等她說完轉身就忘掉,全當亂風過耳。

大年初一,照例要入宮朝拜。今年太后是不會前來了,只剩下皇后和太子妃來接受衆命婦的磕頭。

秦王妃在殿中等候着皇后和太子妃前來的時候,只覺得那些交頭接耳的命婦們不時向自己看一眼,身下的椅子如同長出刺兒來一樣讓人難受,頗懷疑阮家在外頭散佈了孫媳不賢氣死祖母的謠言。

其實她是過慮了。這事說出去對阮家有什麼好處?阮老太君已經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若壽終正寢乃是喜喪,是福氣,是以阮家對外只說趙燕妤是回郡王府去尋偏方救治祖母的,倘若不是趙燕平把阮麒打了個烏眼青,這事本來很好遮掩過去的。

綺年和秦採一左一右站在秦王妃身後,如今她沒有身孕,在外頭的功夫就要做足了。何況,任何人看見秦王妃一臉陰沉地坐着,兩個兒媳婦恭謹地立在背後,且還都不是親兒媳婦,那心裡只怕都會對秦王妃有點想法。這樣改變秦王妃對外形象的事兒,綺年絕不介意去做的。那次李氏的話,她雖然不能完全認可,卻是重新鼓起了鬥志。趙燕恆做到了自己的承諾,那麼她也應該這樣!伺候一下秦王妃算什麼?早晚有一天,趙燕恆會讓他們永遠擺脫她的。

隨着時間過去,大殿裡漸漸有人竊竊私語起來——按說這個時候,皇后和太子妃早該過來了呀,難道又出了什麼事?

衆人正在胡猜亂想,外頭已經下起了薄雪,雪花紛飛中只見一行人從遠處走來,爲首的太監手持拂塵,進得殿來向一衆命婦們行了禮笑道:“太子妃診出喜脈,如今娘娘正在東宮之中。有勞諸位夫人久等,娘娘片刻便到,請諸位稍安。”正是皇后宮中的總管常太監。

這一下大殿裡衆人都面面相覷。太后國喪期間,太子妃診出有了身孕?常太監如何看不出衆人所想?笑嘻嘻道:“太子妃已有三個月的身孕了,只因太后薨逝,太子妃傷心過甚脈像不穩,太醫竟沒診出喜脈來,還是今日一早太子妃平白的作嘔,才知道這大喜事的。”

太后過世未滿兩個月,太子妃的身孕卻有三個月了,自然不是在國喪期間懷上的。不過諸位命婦們都是在後宅裡的人精子,什麼脈像不穩太醫沒診出喜脈之類的話,那是沒有人會信的。分明是太子妃怕有人暗地裡加害,直到過了三個月胎像穩固了才說出來罷了。不然宮裡的太醫每五日請一次平安脈,連個喜脈都診不出來,那也就別在太醫院幹了,趁早捲鋪蓋回家去罷。

冷玉如不禁就向綺年遞了個眼色,低聲笑道:“這消息來得真是太是時候了。”

有身孕是喜事,但也要看在什麼時候放出來。倘若太子妃一診出喜脈就宣佈,之後太后去世了,沒準就有人嚼舌頭說太后是被這孩子妨死的。反過來,如今太后去了才傳出喜訊,這就是喪中之喜,又在大年初一,皇帝心裡哪有不高興的呢?

因爲突然有了這件大喜事,皇后來接受朝拜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的,草草了事就放人出宮了,隨即,太子妃有孕的喜訊就從宮裡傳出來,傳遍了京城。太子已經有了三個女兒,倘若這一胎太子妃能生下兒子,那就是嫡長孫,意義非凡!

雖然太子妃有孕是喜事,但因爲還在太后的國喪期間,即使衆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也都不會表現出來。長平二十三年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了小半年,所有的人目光都盯在東宮,太子妃的肚子上。

綺年很喜歡這種生活。秦王妃近來忙着操心趙燕平的事,除了每日去問安的時候看她的眼神冰冷之外,並沒什麼時間找她的麻煩。至於管家的事,雖然時不時有人要找點小麻煩,但如今王妃都安分,下頭的人自然也就安分了許多,讓她得以有時間照顧品姐兒和趙燕恆。

“她一直想着這郡王府以後都是三弟的,用出來的下人自然都是好的,怎會弄些無能頑劣的將來讓三弟妹不好管教。”趙燕恆一邊穿官服一邊冷笑了一聲,“否則她怎會有那樣的賢惠名聲?”秦王妃那時候把世子之位當做了囊中之物,這王府就是趙燕平的,她自是要治理得井井有條纔好。是以如今府裡的下人差不多都是老實能幹的,倒還真沒有幾個特別刁鑽的刺頭兒,反而是被綺年撿了個大便宜。

綺年點點頭:“這倒是我撿了便宜了。別的不說,府裡在外頭的鋪子莊子上也都還是父王的人,並沒怎麼大動過。若是那些地方都換了她的心腹,做了手腳倒有些麻煩。”

趙燕恆嘴角微微一勾:“她既是那等賢良,怎麼會隨便將父王的人換成她自己的人?不過這些年沽名釣譽,管事們大都覺得她是個好人,還有幾個被她施恩施惠收買了也是有的,只是他們也並不敢隨意違拗父王,無礙大局。”

綺年不禁搖了搖頭:“她最大的錯誤就是太輕視了你。”

趙燕恆也搖了搖頭:“不,她最大的錯誤是不夠了解父王。”

綺年愣了一下,隨即明白。當初秦王妃以爲趙燕恆墜馬傷腿就失去了競爭力,誰知道昀郡王雖然並不心悅呂王妃,到底還是敬重的,即使長子有諸般的毛病,但沒有紈絝得不可收拾,他就仍舊爲趙燕恆請封了世子,令秦王妃不得不要重新對付一個已經十五歲、羽翼初成的少年,而不是當初那個七八歲的孩子。

“她生在侯府,又是大長公主的獨生女兒,自幼金尊玉貴,百寵千嬌,又是父王早就心悅之人,哪裡知道什麼人間疾苦——”趙燕恆語聲中帶了幾分諷刺,“大長公主尊貴,東陽侯連姨娘都沒有幾個,便是後宅裡那些個陰私她尚且見得不多,更遑論前頭的男人們。她自以爲得父王心悅就能將一切盡數握在手中,卻不知父王也有自己的主意。”

綺年替他繫上衣釦,點了點頭。到底是後宅養出來的,縱然身份尊貴,也未必摸得透男人的心思。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她,對她而言趙燕恆是眼中釘肉中刺,可是對昀郡王而言,不得寵的兒子,終究也是自己的血脈。且這個郡王爵世襲罔替,承爵之人也不需要什麼大出息,只要不造反,這爵位就丟不了。

“算了,別說這些個掃興的事。”趙燕恆擡手摸摸綺年皺起的眉頭,笑道,“總這麼皺着眉都不好看了,快笑笑。”

綺年一擡頭,對他一咧嘴,擺出一個品姐兒式的傻笑,逗得趙燕恆大笑起來,又遺憾地看看外頭的天色:“不能等品姐兒起來了,今兒偏不休沐,也不能陪你們去看龍舟。”

雖然太后喪期未過,但太子妃有孕總是件好事,朝廷可以禁嫁娶鼓樂之類的喜事,卻總不好把老百姓都搞得死了娘一樣的過日子,這些年節的習俗總是可以搞一搞的。加上太子妃這一胎胎像很不好,光是小產之兆這半年就有兩三次,都說是太后病着的時候侍疾太過憂慮勞累所致,因此皇帝爲了給太子妃肚子裡那一胎添福,今年端午節的賽龍舟就格外搞得熱鬧了些。

其實說起來,太后過世已經半年,就是鄭家這外戚也沒誰真那麼難過了,更何況別人呢?加上今年上元、上汜、寒食等節日都沒好生過,因此這端午龍舟賽,哪個不要去看?京城中各官宦人家早都在城外河邊派人紮了棚子佔了地方,預備去好生樂一樂呢。

郡王府當然也要去。秦王妃之前擺出架勢要給老東陽侯守孝三年,如今也顧不得了,說是全家都去。綺年心裡明白,她是爲了去見見柳夫人,再聯絡一下感情。

“若是她真替三弟聘了柳家姑娘——”綺年略微有幾分慚愧,啥時候她也學會破壞人的婚姻了?這樣不擇手段,豈不是跟秦王妃差不多了?

趙燕恆笑了:“讓她去忙活。倘若她真能替三弟訂下柳家姑娘,父王也就放心了,三弟成親之後就會分家。”他摸摸綺年的臉,“到時候,你就是這府裡的女主人,不用再想着防着人算計。”

綺年悚然一驚。這意思是說,倘若趙燕平成親,昀郡王就會分家,然後讓出郡王之位來?可是昀郡王今年年紀也不是很大,是不是早點了?

“父王其實是最愛山水的,到時候若有人陪着他去郊外莊子上住,每天看看山作作畫,也是件美事。”

“父王會作畫?”

“自然。”趙燕恆的笑容有些複雜,“父王畫得一手好寫意山水,也會畫人像。只可惜——母親既不懂這些,也沒有興趣。”

綺年怕他想起呂王妃又傷感,趕緊把話題轉開:“時候不早了,你快去衙門吧,如今天氣雖熱,可也不要隨便喝些冰涼的東西。”趙燕恆裝病這些年,到底還是影響身體的,並不是那麼十分結實。

“好。等下了衙門回來,我給你帶稻香齋的金乳酥。”

綺年直送到節氣居門外,含笑看着趙燕恆走得看不見了纔回來,便見乳孃已經抱着品姐兒過來了。品姐兒還在拿小手揉眼睛,困得有些東歪西倒,卻偏硬撐着要睜開眼睛。綺年把她接過來,微微皺眉:“怎麼這樣早就起來了?”她是主張小孩子應該多睡一點的,不然會影響身體發育,所以從來不叫品姐兒起得這麼早。

乳孃有些惶恐:“姐兒惦記着看龍舟,怎麼也不肯睡了。”綺年用她們照顧品姐兒,早就說過,並不是品姐兒想怎樣就縱着她怎樣,必得要管教,有些事便是品姐兒哭鬧也是不許的。只是這次她實在有些勸不住,生恐過來被綺年責備,不由得就低下頭去。

“看龍舟哪裡會這麼早。”綺年拍拍女兒的後背,“該什麼時候起,娘自然會讓奶媽媽叫你起來,怎可這樣不聽話?若是沒有精神,到時候龍舟也看不了。”

品姐兒已經一歲多點,說話十分清楚,摟了綺年的脖子撒嬌:“要看龍舟。爹爹呢?一起去。”

綺年親親她,把她橫抱着:“爹爹去衙門了,不能跟我們一起去。現在時候還早,品兒再睡一會兒,養足了精神好生看龍舟,回來給爹爹講,好不好?”

品姐兒其實還是困的,被綺年抱着走了幾步就又睡過去了。綺年將她放在自己牀上,叫乳孃和丫鬟們好生看着,自己出去安排府裡的事了。

要出遊一趟並不容易,更何況是全家一起出門,車馬自不必說,還要帶着自用的茶具食具點心小菜迎枕靠墊,因是出城,還要帶着更換的衣裳首飾乃至馬桶等物件,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一樣沒帶齊全到時候要用了沒有,就是大麻煩。且出去大半日,家裡的事也要先安排好,省得晚上回來茶涼飯涼的。待這一切都安排完畢,各院都用了飯,太陽已經高高懸在天上了。

郡王府也是頭一次出門這樣的齊全,除了昀郡王和趙燕恆之外,連趙燕和今日都因恰值休沐一起出門。大小馬車七八輛,趙燕和兄弟兩個騎馬,還有王府的侍衛小廝們,真是浩浩蕩蕩的一隊人馬。

綺年抱着品姐兒,跟秦採坐在一輛車裡。雖然是節日,卻因在國喪之中,衆人的衣飾還是以素雅爲主。秦採穿着藕合色衫子,蜜合色綾裙,頭上髮髻簡單幹淨,只插了一枝淺粉色珊瑚釵,戴了一朵杏色絹花,臉上卻薄薄施了一層脂粉。綺年仔細看了看,發現她眼下有一抹青黑,塗脂粉就是爲了遮擋。

“弟妹怎麼了,昨兒晚上不曾睡好?”聽小丫鬟說,昨天魏側妃又在蘭園裡發脾氣了,爲的是端午節不曾另做新衣,估摸着秦採又遭了池魚之殃。

秦採的眼睛一直瞧着品姐兒,滿眼的喜愛,聞言只是搖了搖頭:“大約是想着要出來看龍舟,竟沒睡好。”

綺年並不戳穿她的謊言,只拍着品姐兒問:“去跟二嬸一起坐好不好?”

品姐兒還有些發睏,何況秦採素來對她親切,迷糊着眼睛就被綺年交到秦採懷裡去了,小胖蟲子一般蠕動兩下,隨着馬車搖晃很快又呼呼睡着了。秦採瞧着她蓮藕一般的小胳膊,手腕上繫着五色絲線編的彩繩,還掛了絲線纏出來的五毒串兒,眼圈倏地就紅了。昨日魏側妃爲了端午沒有新衣發脾氣,話裡話外都指着她沒有生育,在王府裡不得重視,又說紫電青霜都要配人了,把自己身邊的蓮瓣塞過來,等她們出去了也不耽擱武園裡的事兒。

紫電青霜雖是早就伺候趙燕和的,但趙燕和素來一心上進,並沒收用過她們,這兩個大丫鬟也老實,自秦採進了門都是規規矩矩的。可是這個蓮瓣,長相且不說了,那雙眼睛太過靈活,一看就不是個安分的,又是魏側妃賞下來的,還得客氣着些。秦採越想越是鬱悶,又不能對趙燕和說,心裡的委屈真是無處發泄。

綺年看着窗外,彷彿自言自語一樣地說:“如今是國喪,哪家敢這時候弄出孩子來啊?總得等太后的孝期滿了不是?再說了,長子非嫡那就是家亂之源,咱們這樣高門大戶裡出來的人哪個不懂啊?只有嫡長子纔是最能壓得住人的。二弟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便是側妃也不糊塗的,不過是脾氣不好遷怒於人罷了。”

秦採落了幾滴眼淚,心裡舒服多了,拿帕子小心按了按眼角,勉強露出笑容:“多謝大嫂。”若照魏側妃的說法,根本不讓她跟綺年親近,可就是在綺年這裡,她反倒能聽見幾句貼心的安慰話兒。

城外河邊真是人頭攢動。視野最好的地方都被高官勳貴們早佔了,百姓們只得佔據樹杈上的制高點,一眼看去黑鴉鴉全是腦袋。

郡王府的地方自然是上好的,秦王妃一坐下,就低聲對身邊的魏紫吩咐了幾句,待魏紫退了出去,她纔跟左右棚子裡打起招呼來。

綺年看了一眼,真是冤家路窄,左邊的棚子正好是鄭家的,但因爲太后是承恩伯府出來的,如今孝期不滿一年,承恩伯府的人都沒露面,倒是鄭瑾這個嫁出去的姑奶奶也帶着兒子坐在孃家的棚子裡,正跟張淳說話呢,看見綺年,姑嫂兩個同時敷衍地扯了扯嘴角。

綺年懶得理會她們,點頭見禮之後就坐下來哄女兒。品姐兒看見遠處河面上停着的幾艘五彩龍舟,已經興奮得不得了了,提出無數的問題。綺年正耐心地一一回答,魏紫引着一行人走了進來,正是柳夫人一家。其中柳大奶奶、柳雪和柳逢碧都是見過的,另有兩個比柳大奶奶年紀略小些的婦人,還帶了兩個男孩子,柳夫人說這是她的二兒媳婦和三兒媳婦,以及兩個孫子;又向秦王妃致謝,多謝她將她們請到這邊棚子裡來。

秦王妃笑道:“雖說龍舟年年也都有,但既是來看總得挑個好點的地方,讓姑娘們看得舒心些。這棚子還容得下人,柳夫人切莫這般客氣。”

柳家如今算是京城的新貴,但畢竟是初來乍到許多事都不熟悉,單說這個扎棚子的事吧,柳家下手晚了,河邊一帶就根本沒有好地方了,因此秦王妃派魏紫去請,真是正中下懷。綺年瞧着,都不由得要說一聲秦王妃手段圓融。

衆人都坐了下來,秦王妃就拉着柳家兩個男孩誇讚,又從自己身上解了兩塊玉佩下來,笑道:“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不是什麼好東西,拿着玩兒罷。”

綺年瞥了一眼,那兩塊玉佩看起來像是一對禁步,但細看就知道,雖然顏色質地形狀都相似,雕的也都是歲寒三友的圖案,但細看就知道刀工不同,根本不是出自同一個匠人之手,分明是用兩塊湊起來的。歲寒三友的圖案,雖說男女皆可用,但女子用得少,更不必說秦王妃是最愛牡丹的。由此可見,這兩塊玉佩分明是秦王妃特意準備的,哪裡是她說的什麼不期而遇。

不過這不關綺年事,她剛轉過頭去與柳家三位奶奶們招呼了幾句,秦王妃就好似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對她道:“我馬車上帶了些凍頂烏龍,你帶人去找出來。”回頭又對柳夫人道,“這個茶與白茶不同,夫人嚐嚐?”

這是防着她跟柳家的奶奶們說趙燕平的壞話,破壞了這門親事?綺年心裡撇嘴,臉上恭敬地起身:“是。品姐兒離了兒媳怕是要哭的,兒媳帶她一起去,免得在這裡打擾王妃跟夫人說話。”其實她還不願意坐在這裡呢。

從棚子到外頭馬車倒也不很遠,但中間有無數的人。綺年從秦王妃的馬車裡找出那包茶葉,就叫丫鬟送回去:“回稟王妃,似乎有一輛馬車不太好,我在這裡瞧着修修。”想必秦王妃很願意讓她離遠點的。

如鴛跟着她,明白她的意思便笑道:“舅太太家的棚子離這裡也不遠,不如去看看舅太太?”

去看李氏自然比看着秦王妃愉快多了,綺年立刻道:“你知道在哪裡?快帶路!我們去看舅婆好不好?”最後一句話是跟品姐兒說的。

說是離得不遠,其實也不近,何況還帶着個孩子,只能慢慢地走。這一邊都是官宦人家的車馬,瞧着雜亂些,卻是除了幾個車伕之外沒有多少人。綺年等人慢悠悠地走了一會兒,忽見前頭一輛馬車跟一匹馬頂在一起,馬車簾子略微掀起,裡頭一個丫鬟探頭出來,對着馬上人豎起眉毛:“你是怎麼騎馬的!”

綺年覺得這丫鬟有點眼熟,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如鴛已經低聲道:“世子妃,這好像是三姨太太家的丫鬟,應該是——應該是嚴二姑娘的大丫鬟叫什麼雲兒的。”

難道馬車裡的是嚴幼芳?綺年本來準備繞着走的,這時候不禁把目光投了過去,不看則已,一看她倒愣了一下,車簾只掀開一條縫,裡邊是不是嚴幼芳她看不見,但那馬上的人她卻是見過的——三皇子!

三皇子正含笑在馬上微微躬身:“抱歉得很,這裡太鬧,馬有些驚了,姑娘莫怪。不知車裡是否有人被傷到了?”他長得像鄭貴妃,穿一身天青色袍子,頭戴銀絲鑲貓眼石冠,騎在馬上腰背筆直,看上去真是翩翩佳公子。雲兒豎起來的眉毛不由自主就平了下去,扭頭道:“姑娘——”

馬車裡果然傳來嚴幼芳的聲音:“罷了,這位公子也是無心的,我沒事。”

三皇子仍舊欠身道:“不知姑娘是哪家的女眷,今日在下身無長物,容日後登門道歉。”

嚴幼芳道:“既是無事,公子何必在意,請罷。”

雲兒瞪眼道:“我們姑娘說了,你請罷,不必站在這裡了。”男女授受不親,又沒有長輩在場,雖是驚馬撞了上來,這樣子說話也不妥當的。不過她雖瞪着眼睛,語氣卻是不自禁的柔和。

說了這幾句話,後頭已經有侍衛滿頭大汗地騎馬趕了上來,滾鞍下馬道:“屬下疏忽,令三皇子受驚,屬下該死。”

馬車裡傳來嚴幼芳一聲低低的驚呼,雲兒呆瞪着眼睛,喃喃地道:“三皇子?”

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4 聚與散世事難料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12 初入京十里紅妝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35 祝壽誕暗流洶涌54 冷玉如乍遇難關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19 日後留更番外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41 國公府兩重婆婆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77 塵埃落定下聘忙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0 聽分說京中秩事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175 尋出路各自籌謀59 錯中錯成就姻緣17 國公府親戚來訪153 年關處處喜與憂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33 表兄妹綺年避嫌96 恆山伯風光嫁女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2 論往事母親病重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125 柳暗花明又一村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84 見生死夫妻交心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56 發夏衣引起風波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38 處處風波處處愁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109 窯變釉大做文章9 別故土江畔生變164 不了了之埋隱憂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47 幾家歡喜幾家愁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55 二月間瑣事纏身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95 夫妻同心利斷金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92 有情人終於圓房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37 刁縣主計出連環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70 國家興旺誰有責28 鬥霸王舊仇新恨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41 兩兄弟秋闈同中65 一團亂麻解不得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43 論婚姻各有打算70 國家興旺誰有責134 張家亂玉如動氣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20 大明寺闔家上香91 嫁入婆家第一仗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53 驚失火天災人禍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167 喬連波臨盆產女77 塵埃落定下聘忙26 骨肉聚二房回京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95 夫妻同心利斷金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70 國家興旺誰有責66 人生難得知心人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22 踏青遊羣芳爭豔
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4 聚與散世事難料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12 初入京十里紅妝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35 祝壽誕暗流洶涌54 冷玉如乍遇難關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19 日後留更番外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41 國公府兩重婆婆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77 塵埃落定下聘忙170 真假香薰鬧喜宴68 人間哪得兩全法10 聽分說京中秩事76 銀香薰一錘定音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23 團圓筵以牙還牙175 尋出路各自籌謀59 錯中錯成就姻緣17 國公府親戚來訪153 年關處處喜與憂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33 表兄妹綺年避嫌96 恆山伯風光嫁女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2 論往事母親病重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125 柳暗花明又一村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184 見生死夫妻交心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56 發夏衣引起風波140 三日回門諸事生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38 處處風波處處愁187 自以爲是清良媛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109 窯變釉大做文章9 別故土江畔生變164 不了了之埋隱憂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47 幾家歡喜幾家愁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55 二月間瑣事纏身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52 郡王府餘波未了95 夫妻同心利斷金103 三春山房雙演戲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92 有情人終於圓房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02 一波未平一波起37 刁縣主計出連環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70 國家興旺誰有責28 鬥霸王舊仇新恨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41 兩兄弟秋闈同中65 一團亂麻解不得159 清良媛走火入魔120 樹欲靜而風不止43 論婚姻各有打算70 國家興旺誰有責134 張家亂玉如動氣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20 大明寺闔家上香91 嫁入婆家第一仗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53 驚失火天災人禍161 後宮無日不風波10 聽分說京中秩事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167 喬連波臨盆產女77 塵埃落定下聘忙26 骨肉聚二房回京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95 夫妻同心利斷金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70 國家興旺誰有責66 人生難得知心人41 兩兄弟秋闈同中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22 踏青遊羣芳爭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