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回 天地玄理

不管外面如何震盪不安,大殿內的項劍都安之若泰,毫不分心。

他盤腿而坐,手執古簡長卷,細細地嚼讀着道門之籍。

天地萬物以及衆生的陰陽關係,還真是深奧啊!

陰陽是萬物以及衆生,各種事件,善惡報應的根源。

上古之人用陰陽作代表,就是給兩方起個稱呼,一個叫陰,一個叫陽。

上古之人就是用陰與陽表示雙方的關係。具體的又有五種狀態,即五行。陽是主動的,熱的,向上的,明顯的,清靜,剛強的,陰是與陽相反的。

陰與陽不是單純的對立關係,有陰必有陽,陰陽是互相的。古人用生剋制化表示。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從外相上看,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有陰陽雙方,物質內部也有陰陽關係。

比如雷電,兩朵雲摩擦生電,這兩塊雲是陰陽的雙方,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都離不開陰陽關係。

表面看是兩塊雲的作用,內部則是水中的電子與質子的作用。而云發生碰撞的原因,是風造成的。風是陽,雲是陰,風與雲行成了陰陽關係,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

雲與雲形成了陰陽關係,而風的行成又是陰陽關係。如此再分析下去,沒有盡頭。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又各自有五行,合在一起就是十個,上古之人用十天干表示,五個陰乾五個陽幹,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天干。天干的五行,有生克合衝的關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好分。便用天干表示的是天地大環境。

表現在地球上又用十二地支,地支又分陰陽的五行關係,地支有地球上的關係,內部又蘊含着天地的影響。

所以,地支裡面又包含着天干。上古之人用易經講述天地萬物衆生之間複雜的關係,形成的原因,發展的過程,結果。

這是易經能夠預測的原理。

但這是一般的規律,經驗,不是絕對的,所以易經預測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萬能的。

有人爲了名和利,把易經講成了萬能的,不懂得的又以爲是愚昧。

上古之人把物質講成陰陽和三種狀態的東西,最終是道生一切。

衆生與萬物生存在天地間,如果天地不能容忍的話,衆生萬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人要學會感恩天地,尊敬尊重天地。

這樣,人們就不會違背與天地形成陰陽的關係。而天與地,它們內部也是有陰陽關係的,這就是各種自然界的災難原因。

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陰陽關係若惡化,就會產生外相。

對人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人類要研究它們的規律,結構,就能有用的利用,有害的能躲則躲,把災難降到最低。

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恩怨,都是由陰陽雙方和解。

萬物也是如此,最終平衡,化解,要不然就亂了。例如,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雙雙的陰陽關係不能調和造成的,它們之間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人類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大了,也會擾亂大地環境的平衡狀態。比如,在風水上,打井就會造成風水的破壞,而人類大規模的開礦等行爲,同樣會干擾它們本來的平衡狀態,從而使之產生陰陽對立,使其爭鬥起來,反過來對人們造成了傷害。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的,使它們內部加劇了陰陽對立關係,造成災難的增多。

一個國家的矛盾,如果有外邦第三者的干擾,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和解,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激化,產生戰爭。

外因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煽風點火的作用,不是唯一的原因。

萬物是陰陽關係,人與衆生之間的也是陰陽關係。

宇宙萬物陰陽兩方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具體的行爲是什麼呢?是怎麼形成的呢?那就是五行之間複雜的關係。

最基本的陰陽物質,也有對人有利的,也有對人有害的。

有利的叫仙氣,正氣,也就是仙人們練功時吸取的能量。另一種是有害的,叫煞氣。

煞氣相對於仙氣正氣來說,數量上要少得多,那是從總體上講的,但是在局部,有的煞氣也是很強的。煞氣與仙氣就是道炁形成的陰陽二氣。

一年當中,正月的陽氣正盛,正月十二下午到十三下午,煞氣很強,在這一段時間練功採氣,就容易對身體不利,功力境界越高的人感覺越明顯,其他時間也有,需要仙者去慢慢體會。

若在人世間,浪費幾十年的時間或者是一生,就是爲了練成一個神通,死後與一般人是一樣的結果,這不是修士的追求。

煉滅魔之法護身,與衆生一心不得罪人,再修煉出靈魂的真身道身,就行了。其他的於人無用,也就不必過多的去研究。

仙人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會。神通好多樣,誰又能修煉完呢?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有的仙人修煉成了大神通,但是,到處與人結怨樹敵,最終還是倒黴。

還有的人會爲人處事,沒有練成真身道身,也不會驅滅外魔,也不行,這就是要性命雙修。

明白了什麼是陰陽關係,明白了衆生之間的陰陽關係是怎麼形成的,知道了形成陰陽關係之後的結果,就會想出辦法脫離這個陰陽,脫離這個五行。

這就要做到與衆生一心,與萬物一體。

仙人若明白了道理,就能夠心平氣和的,心態平穩,就不會執着,就能夠心態平靜的對待每一個事情,遇到了與他人的恩怨,就會有相應的方法去化解,煩惱也就相應的少了。

人做事情都認爲自己是對的,這就是產生煩心的原因。

認爲別人都是錯的,都必須聽自己的,於是就與別人形成了陰陽雙方。

只要進入了陰陽關係就會產生各種麻煩,與別人就形成了各種五行的關係。

真正的修行之人,就是想辦法跳出五行陰陽,迴歸虛無。

所以,執着於任何方法,對錯,善惡,都是給自己造成另一半,造成另一個反面的自我,與這個自我形成陰陽關係,不是給自己造罪業嗎?

要脫離五行,陰陽,就先別給自己創造出陰陽的另一半,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了。

不與任何衆生形成陰陽關係,就是唯一的道。這個一就是自己,從道炁中分離出來的,與道炁一樣性質的自己。始終保持這種狀態,不與任何人形成陰陽關係。

與別人形成了陰陽關係,就是二,陰陽之間再產生各種關係,就會有第三種狀態出現,就是和。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至於抱元守一,就是使自己的元神保持在道的狀態,把身體內的各個靈體都清靜,與元神合一,保持在道的狀態。

有的人更可笑,他人與別人發生了矛盾,自己也就不喜歡對方了,他們的東西也就變成壞的東西了,你可笑不可笑啊!

這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他們之間發生矛盾與自己何干呀!自己要學習的是他的東西,只要自己認爲他人的東西對自己有幫助,不偏離自己的目標,就可以用。

關鍵要明白自己的目標目的,一切東西都是圍繞自己的目的。

偏離了自己的目的目標,再好的東西,再有名的聖人的東西,對自己來說也是無用物,也不能用。

別人說它好,那是對別人有用,那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站在別人的目的目標上。

經驗是有正反面的,不考慮自己的目標,盲目的跟從別人,說你笨還是輕的。

有了分辨分別之心就是罪業呀!如果看任何人都不順眼,就把自己孤立起來嗎?

非常可怕的行爲呀!現實當中這種人特別多,特別是那些執着於什麼信仰的。

執着於什麼善惡美醜的。比如修煉功法是技術性的,功力高,不等於他的心性好,不等於他的德性高。

哪怕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自己跟他學的是功法技巧而不是他的品德,照樣可以拜其爲師,十全十美的人哪有啊?

仙人想整治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但是,爲什麼不做呢?

因爲他們把生死看得很重,能和解的儘量不去爭鬥。

不想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仙人也不是不想好吃的,好玩的,主要是他們怕由此產生貪心,給自己帶來麻煩,不想惹太多的事,與太多的人結成怨氣。

所以,就不想與別人爭,一不爭,什麼名和利就都沒有了。

愛好,享受,不是沒有,不是不享受,人人都有,衆生皆有,只是仙人比較穩重,不任性。

易經是聖人用陰陽五行的道理,揭示宇宙的真相,大道的衍生變化規律。

知道了這些規律發展的過程,也就可以進行預測呀!

但是,聖人的本意不只是讓人用於預測,是讓人明白道理知道如何做事。單純的依靠預測是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的。

即使改變也是極其有限的。有時候過分的干擾善惡的報應,還會給自己增加劫難。

更容易增加人的貪心自私的慾望。也就完全脫離了聖人本來的用意呀!

第五百五十二回 兆頭第三百五十六回 勝算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一百五十二回 玄明丹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六百八十七回 沙漠行第四百二十回 命中註定第九百一十三回 侍碑者(二)第六百三十九回 惡徒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九百一十六回 侍碑者(五)第一百二十五回 明月心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四百四十回 聖仙訣第八百零七回 任寧之威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七百零九回 太危來(六)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四百二十六回 洞天福地(二)第二百七十一回 秘籍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六百四十三回 蛐鱔魚第二百六十九回 境由心生第一百四十四回 暴亂血紅第七十七回 江湖盟主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四百二十回 命中註定第八百二十九回 鎮殺四方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九百四十八回 二十八尊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六百零九回 報果第八百三十九回 神劍訣第五百五十七回 真實者第八百三十二回 覺悟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四百七十九回 修道德第四十七回 血濺悲歌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九百六十一回 顓宮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三百五十回 謀天第九百二十八回 跨境第二百七十三回 定風水第三百九十九回 道化之生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惡(四)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四十九回 殞落地君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二百二十三回 驚憂第一百一十六回 死脫見第九十七回 商之嘆息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五百六十三回 心中德第八十回 興師問罪第五百五十六回 善莫大焉第三百四十六回 天地玄理第八百六十一回 聖手龍第二百六十四回 覺醒第六百九十六回 明月之琴第八百三十六回 絕望谷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八百零一回 覺知(三)第二百一十三回 仙路第四百八十三回 重生第六百二十九回 訣竅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四百五十五回 狐報人第三百五十七回 活着第五百一十八回 天數第九十九回 禍起蕭牆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二百一十七回 妄來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七百六十四回 緣由第八百九十回 陰天子第八百八十二回 陰陽子第八百八十六回 出淵路第八百八十三回 受死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六百五十四回 替身第六百一十二回 冤親債主第四百零七回 雷王第八百八十二回 陰陽子第一百六十五回 剋星第八百零六回 來客第七百五十七回 異驚第二百四十四回 帝臣第七百一十五回 落憶人
第五百五十二回 兆頭第三百五十六回 勝算第五百回 至善者第七百五十二回 琴第一百五十二回 玄明丹第六百四十四回 救命魚第三百一十三回 強勢第八百零八回 寒威(一)第三百八十五回 意不平第六百八十七回 沙漠行第四百二十回 命中註定第九百一十三回 侍碑者(二)第六百三十九回 惡徒第六百八十九回 鞘戒第九百一十六回 侍碑者(五)第一百二十五回 明月心第二百五十八回 辨僞第四百四十回 聖仙訣第八百零七回 任寧之威第六百二十二回 遇仙記第六百七十五回 夢似幻第七百零九回 太危來(六)第三百六十四回 弒神槍第一百四十三回 太乙金仙第四百二十六回 洞天福地(二)第二百七十一回 秘籍第十七回 養軍煅劍第六百四十三回 蛐鱔魚第二百六十九回 境由心生第一百四十四回 暴亂血紅第七十七回 江湖盟主第四百九十五回 十二正經第四百二十回 命中註定第八百二十九回 鎮殺四方第五百九十二回 經絡時第一百一十三回 歌聲第七百八十四回 道赦第九百六十七回 齊聚融宮第九百四十八回 二十八尊第九十三回 商朝太子第一亡第六百零九回 報果第八百三十九回 神劍訣第五百五十七回 真實者第八百三十二回 覺悟第二百二十七回 影刃第四百七十九回 修道德第四十七回 血濺悲歌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七百零一回 薛劍的結(二)第九百六十一回 顓宮第三百九十五回 修道之境第三百五十回 謀天第九百二十八回 跨境第二百七十三回 定風水第三百九十九回 道化之生第四百四十七回 除惡(四)第二百四十二回 奇仙第四十九回 殞落地君第二百六十三回 殘陽如血第二百二十三回 驚憂第一百一十六回 死脫見第九十七回 商之嘆息第四百四十六回 除惡(三)第五百六十三回 心中德第八十回 興師問罪第五百五十六回 善莫大焉第三百四十六回 天地玄理第八百六十一回 聖手龍第二百六十四回 覺醒第六百九十六回 明月之琴第八百三十六回 絕望谷第四百二十三回 呂洞賓(一)第八百零一回 覺知(三)第二百一十三回 仙路第四百八十三回 重生第六百二十九回 訣竅第八百五十六回 狼帝非狼第四百五十五回 狐報人第三百五十七回 活着第五百一十八回 天數第九十九回 禍起蕭牆第四百四十九回 除惡(六)第二百一十七回 妄來第四百六十二回 關口(三)第七百六十四回 緣由第八百九十回 陰天子第八百八十二回 陰陽子第八百八十六回 出淵路第八百八十三回 受死第九百五十回 守望相助第一百四十二回 洛書翁第六百五十四回 替身第六百一十二回 冤親債主第四百零七回 雷王第八百八十二回 陰陽子第一百六十五回 剋星第八百零六回 來客第七百五十七回 異驚第二百四十四回 帝臣第七百一十五回 落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