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

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

當時的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洪武帝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洪武帝。洪武帝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洪武帝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中旬,洪武帝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洪武帝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洪武帝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洪武帝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洪武帝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洪武帝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着這支隊伍,洪武帝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洪武帝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求見。李善長和洪武帝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爲例勸說洪武帝: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洪武帝認爲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洪武帝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朱文正、姐夫李貞帶着外甥保兒(後取名李文忠)前來投靠。從洪武帝們口中,洪武帝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於是,洪武帝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洪武帝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洪武帝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洪武帝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洪武帝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至正十六年(1355年),洪武帝一舉攻克了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洪武帝爲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洪武帝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洪武帝問他爲什麼哭,答說是等父親。洪武帝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洪武帝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洪武帝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洪武帝召集衆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爲傳頌,洪武帝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爲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爲右副元帥,洪武帝爲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洪武帝招募收編的,而且洪武帝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洪武帝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正所謂是:歷盡劫波,愈挫愈奮。

洪武帝在浙西駐紮6年,藉助覆船山爲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洪武帝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洪武帝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太平、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洪武帝親自處理合並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洪武帝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採石,常遇春率軍衝殺,攻克採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回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洪武帝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洪武帝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洪武帝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洪武帝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洪武帝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爲帥府都事。這樣,洪武帝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洪武帝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洪武帝。但是,洪武帝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洪武帝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裡守衛,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洪武帝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洪武帝便攻下集慶。洪武帝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爲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洪武帝爲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爲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洪武帝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爲統軍元帥,李善長爲左右司郎中。

次年,耿炳文克長興,徐達克常州,而洪武帝親自率衆攻取寧國。隨後趙繼祖克江陰、徐達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州。至正十九年(1359年),洪武帝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處州,至此洪武帝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部相鄰。

此時,儘管洪武帝擁有十萬兵力,但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洪武帝。這樣一來,洪武帝暫時面臨着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被洪武帝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洪武帝爲洪武帝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洪武帝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

完成了高築牆部署後,洪武帝便着手實行廣積糧。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徵,即徵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爲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爲了解決糧食問題,洪武帝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爲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在1360年,洪武帝下令不再徵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爲了積糧,洪武帝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洪武帝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洪武帝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洪武帝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三十九章 千頭萬緒(二)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二章 百靈第八章 牛刀小試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一章穿越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三十三章 分工和流水線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05章 盡人事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115章 撥雲見日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六章 第一桶金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130章 跨越時代第五十九章 戰略戰術(一)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十三章 初戰告捷(三)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四)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二十三章 偶爾露崢嶸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11章 盡忠報國(五)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六十一章 戰略戰術(三)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一章穿越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31章 雄心勃勃
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07章 盡忠報國(一)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七十章 120度射擊第127章 宏圖初現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三十九章 千頭萬緒(二)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08章 盡忠報國(二)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109章 盡忠報國(三)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114章 蓋棺未定論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二章 百靈第八章 牛刀小試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一章穿越第八十四章 勢在必得(二)第四十六章 走一步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恥(四)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102章 欲說還休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十章 前進一小步第三十三章 分工和流水線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05章 盡人事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113章 致命一擊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四十章 千頭萬緒(三)第三十六章 指點江山(一)第二十六章 法不傳六耳(一)第115章 撥雲見日第二十四章 話裡有話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三十二章 專業......第二十五章 各有盤算第134章 近水解渴第六章 第一桶金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二十七章 法不傳六耳(二)第六十三章 戰火兇猛第125章 膽大包天第八十一章 斬首行動第130章 跨越時代第五十九章 戰略戰術(一)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恥(三)第三十七章 指點江山(二)第十三章 初戰告捷(三)第三十章 痛並快樂着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十一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二十八章  唯我獨尊第七十六章 危機四伏(二)第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四)第六十九章 靖康之恥(五)第117章 替天行道第二十三章 偶爾露崢嶸第119章 漸入佳境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06章 奇正相倚第十五章 初戰告捷(五)第八十七章 無恥、囂張、卑鄙第二十二章 培養隊伍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騙第八十章 劍指包頭第103章 曙光在望第四十四章 千里順風耳第八十六章 不對稱作戰第111章 盡忠報國(五)第四十一章 開天闢地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一)第六十一章 戰略戰術(三)第五十五章 養虎遺患第四十五章 羣策羣力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一章穿越第三十四章 蘿蔔和大棒(一)第131章 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