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

妃子們與李隆基飲宴取樂,正值歡洽之時,卻不料半路殺出個太平公主,一通大鬧弄得大家都挺緊張,一時也不敢吭聲,只在那裡瞪眼瞧着。後見李隆基方寸不亂,應付自如,就都舒了一口氣。及至太平公主走了,大家纔要過來重邀李隆基入席,卻不料他卻忽然變了臉,甩下大夥兒獨個兒走了。一時之間,妃子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弄不清個所以然。

李隆基的正室王氏開口道:“看殿下那樣子似乎是很生氣,要不咱們過去瞧瞧他吧。”

大家都表示同意,衆妃子正要一起過去,卻見高力士走了過來,道:“奴才看衆位娘娘還是別跟了去的好,太子殿下恐怕是想自己清靜一下。”

王氏道:“可他一個人這麼生悶氣也不是個事兒呀。”

高力士道:“有些事娘娘您不知道,一時跟您也說不清,所以還是奴才我去的好。娘娘不必擔心,太子殿下是眼大雄心之人,沒什麼事能難得住他的。衆位娘娘們就快請回吧。”

王氏道:“既如此,那我們就會了,有什麼事公公您可得多操着點心呀。”

高力士道:“不消娘娘說,奴才自理會的。”

衆妃子各回各屋一時都散了。高力士一個人來到了書房門口,用手碰了碰門,見門沒鎖,說道:“殿下。奴才來了。”

李隆基在裡面應道:“進來吧。”

高力士推門進來,見李隆基在書桌後面,正然閉着眼睛,仰靠在椅子上,說道:“殿下,奴才猜想您正爲失去肱股而煩心呢吧?”

李隆基一睜眼直起身來,道:“你怎知道?”

高力士笑眯眯道:“殿下信誓旦旦向那太平公主保證要給她一個交代。奴才向在宮中,怎能不知向皇上提議遷她出長安的乃是姚崇、宋璟呢?這事她遲早會知道。姚宋二人一向爲殿下所倚重,如今若不捨了他們,太平公主豈能善罷甘休?”

李隆基也笑道:“果然還是力士你瞭解我,你可有什麼好法子,能讓我不是肱股嗎?”

高力士道:“說實在的,這事還真沒有什麼好法子,也只得先將他二人貶到地方,方可讓太平公主安心,否則依奴才看這事就沒個完了。”

李隆基點頭稱是,其實他知道就問也是多餘,爲今之計除了捨車保帥,那有什麼好法子?儘管他心中實在是不忍。他道:“力士你這就去把他二人找來吧,我有話想跟他們說。”

高力士答應一聲轉身出了書房。約麼一柱香的功夫,書房門外響起了雜沓的腳步聲,李隆基知道定是他們來了。隨着高力士的一聲問,李隆基的一聲答,門被推開進來的只有姚崇和宋璟二人,高力士留在了外面,他曉得做人不能太貪心,不能對主子的任何秘密都窺得清清楚楚。

路上,高力士已經把太平公主大鬧東宮的事情跟他倆說了一遍,不過李隆基曾對太平公主說過的話他一字未提,而且並沒有把李隆基的底牌亮給他們,他知道那絕不是該從他嘴裡冒出來的,僅僅如此,他已經察覺了姚宋二人臉上的變化,很嚴峻的樣子。他估計象他們這種聰明人,八成已經猜出了太子叫他們前去的意思吧。

姚崇和宋璟互相沒說一句話,他們心裡明白以現在太子所承受的壓力看來,他們恐怕是也不能在京城呆着了。二人進到書房,見到的正是一臉愁容的李隆基,招手叫他們坐下。

二人坐下之後,先是沉默了片刻,接着李隆基就說道:“姚閣老、宋大人,寡人••••••”

姚崇不等李隆基說下去,說道:“殿下,您不必說了,老臣都已知道了。”

李隆基嘆一口氣,道:“我的姑母,真是拿她沒一點法子。”

姚崇道:“殿下也不須煩惱。太平公主鬧到這種地步,若不給她一個說法,她也不會老老實實遷往蒲州。殿下就跟她說這都是老臣和宋大人主意,然後奏明皇上貶了我二人,到那時她自然沒話說,乖乖前去蒲州了。”

李隆基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眼睛從姚崇臉上又移到了宋璟臉上。

宋璟立時急道:“殿下還猶豫什麼,姚閣老所言極是啊,爲今之計殿下除非如此,否則朝中不會有安寧之日的。”

李隆基道:“難道••••••只有如此了嗎?”

姚崇、宋璟一起道:“殿下不可再猶豫,我二人不值什麼,社稷爲重啊。”

見他二人陳請的如此堅決,李隆基又嘆了口氣,道:“那也只好暫時如此了,只是苦了二位了,我這心裡實是痛苦難當啊。”

姚崇道:“殿下不必難過,爲臣子者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乃是天經地義,老臣眼裡京城和地方沒什麼分別,,皆是爲社稷儘自己綿薄之力。殿下,此事就如此辦吧,我二人這就回去收拾收拾準備準備,免得到時候倉促之間丟三落四。”

雖說李隆基一代雄主,馭人之術已趨爐火純青,但還是深爲姚崇之言所感動,強抑着眼眶中的淚水起身將他二人送出書房。就在門口,姚崇忽然站住,扭身道:“老臣還想對殿下說最後一句話。”

李隆基柔聲道:“姚閣老有話儘管說。”

姚崇道:“他日殿下龍飛寶位,獵於渭水之濱時,若需要呼鷹逐犬之人時,老臣可爲之,殿下幸萬勿忘。”

可愛又忠心的老漢終於將李隆基徹底感動了,君臣二人相視終於忍不住熱淚奪眶而出。

第二天,李隆基便奏請李旦,以離間他和太平公主姑侄關係爲由,將姚崇和宋璟貶爲申州刺史和陳州刺史。李旦也明白,這種平衡不搞是決計不行的。,就應允了。

李隆基沒有去送姚崇和宋璟,但是他有去送太平公主。送別之時,一路態度謙恭馴順,並再次作出承諾,最多三四個月,必以太子監國的身份奏請皇上,讓姑母返回長安。人的感情是複雜的,不是簡單一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他看着太平公主悲慼上路,也不免動了惻隱之心,所以他說過三四個月當時出自真心。畢竟是自己的姑母,他也不想真的對她下什麼毒手。

不過女人真是很奇怪,她們有時不知道自己在跟什麼人打交道,也不清楚自己所玩的這個遊戲有多危險,更不清楚權杖之下到底有多少白骨,只顧一味率性而爲。

李隆基現在是太子身份監國攝政,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免可由他自行處理,不必奏請李旦。太平公主走了,再沒有人跳出來跟他大唱反調了,他的確輕鬆了不少。閒暇時,就會叫王毛仲和李守德陪他一同去遊獵取樂。他現在真的沒什麼好擔心的,雖然姚崇和宋璟走了,還有張說、劉幽求,且朝中身居要職的都是他的人,不說是一呼百應也差不多了。

~~~~~~~~~~~~~~~~~~~

這天,張說剛從東宮回來,就接到了一封書信,信的署名是安西大都護郭元振。郭元振何他在武則天時就認識了,而且私交還是蠻不錯的。信的內容除了對張說的升遷表示祝賀之外,還委婉的表達了想回京的願望,希望老友張說能代爲斡旋。

張說讀罷信後,將其丟在了書桌上,陷入了沉思。其實從前他對郭元振就是十分欣賞的。說起這個郭元振,其青年時代也是頗富傳奇色彩的。

高宗咸亨年間,郭元振以弱冠之年中了進士,本想着從此平步青雲,一展抱負,誰料想卻長期得不到重用。武則天時,他託人輾轉爲女皇呈上一首詩。武則天素有愛才之名,手捧郭元振的詩作御覽之後,竟是大爲讚賞,當即傳旨叫謄寫數十份賜予朝中大臣。郭元振也因此詩得到了武則天的垂青,從此官運亨通,一路升遷。中宗時雖受了些挫折,但仍任安西大都護、涼州都督。

郭元振憑藉一首詩而鹹魚翻身,這首詩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呢?特錄於下,供大家品評。

《古劍篇》:君不見昆吾冶鐵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鍊凡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諮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棄,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是不是豪氣沖天呢?張說向來推崇郭元振的文章,是以不知不覺想到了這首詩,他決定瞅個空子把這首詩呈給李隆基,叫他看看,也好叫他知道大唐還有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戍邊大將軍。他當即叫書童磨墨,提筆在素箋上將這首詩一揮而就。

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七章 神都兵變
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五十六章 講武驪山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九章 男女平等第十七章 君臣父子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七章 神都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