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

每天上午辰時開始,李隆基都會進行時長一個時辰的早課。這是身爲太子的他所必須要做的。將來要手握國柄,不讀書怎麼可以呢?不但要讀,而且還得日日不輟的讀。

被指定爲太子侍講的是弘文館大學士中書侍郎張説。張說,字說之,才名早著,武則天時及進士第,冊賢良方正對爲第一。

他才從洛陽回來不久。洛陽李重福謀逆一案牽涉甚廣,雖被平息,卻一時之間鬧的整個洛陽城雞犬不寧,人心惶惶。張説受命以特使的身份赴洛陽按察此事,對確實涉案者概不放過,對無辜受牽連着則一律釋放,洛陽百姓皆拍手稱快,鹹稱其清明英斷。回來之後,也因此事處理的甚好而受到了李旦的嘉獎。

張說每天必是提前來到太子書房,在那裡等候李隆基。李隆基呢,每天雖不早到,但一般還算比較守時,就即使遲到也不會太久。不過,最近連着好幾天他都遲到,而且最少遲到半個時辰。他才納了一個妃子楊氏,正新鮮着呢,晚上不免就睡的遲了,早晨自然也就起的遲了。

今兒個,張說照例早來了,便在書房裡靜坐看書,等候李隆基。而李隆基又照例來遲了。不過他昨晚上卻沒有和楊氏盤桓,而是和趙麗卿在一起。爲着接父親趙元禮來京的事,趙麗卿跟李隆基一直唧噥到了後半夜。最近太平公主老跟李隆基鬧彆扭,所以他心情不是太好。

先是因爲斜封官的事兩人在李旦面前吵了一通,後來太平公主又硬逼着李旦,不讓他追封李隆基死去的母親竇氏爲皇后。雖然最後並沒有順着她的意思辦,但委實給李隆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令他壓力很大。所以他不是太想這個時候把趙麗卿的父親接來。趙麗卿軟磨硬泡了好久,他忽然想起了張暐。那個人把個莊園治理的井井有條,又給自己獻了個美人,還是很不錯的。於是便答應了趙麗卿,並告訴她叫張暐和趙元禮一塊來京城。

早晨,李隆基一覺醒來已過了辰時中,便趕緊在宮女的服侍下穿衣起來,洗漱洗漱。正這當兒,一個小太監進來保稱內常侍高公公來了。李隆基嘴裡正含着漱口水,做了個手勢,意思是叫進來。

小太監會意,出去傳高力士進來。片刻高力士拿着拂塵走了進來,見李隆基正在洗漱,便站在一旁等候。他比李隆基只長一歲,多日相處一頗爲投契。

李隆基收拾停當,早有宮女送過早膳,他順手拿起一塊餅咬一口,道:“誤了早課了,張先生想必已經等半天了,有什麼事力士跟我到書房來說吧。”

高力士會意,隨着李隆基一同來到了書房。

已經二十七歲的李隆基,自然不可能像小孩子似的捧着書搖頭晃腦的讀了。他這種年齡,已不大能看進去什麼書了。所以,每次他都是讀上一會兒,便合上書同張說閒談起來,有時候一聊就是一兩個時辰。張說雖已年過四十,卻不是那種僵化保守的老夫子,與李隆基談古論今,見地頗多獨到之處。又加之他口才極好,不乏詼諧幽默之處,是以李隆基有什麼問題都喜歡問他。

高力士隨李隆基來到書房,三人彼此都已慣熟,是以並不拘禮,坐下說話。

李隆基笑道:“實在不好意思,張先生,我又來遲了。”

張說也一笑道:“殿下比昨日還早來了一刻,怎麼能說是來遲了呢?”說罷三人哈哈一笑。

李隆基又問高力士:“力士這大清早來找我,有什麼緊要的事嗎?”

高力士道:“殿下,你還不知道呢吧,今兒一早我出宮辦事,聽的街巷裡人人都在議論說:太子非長,不當立,應立宋王成器爲太子。”

李隆基自入主東宮後,沒消停幾天,便這事那事的處處遇阻,可說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如今又聽說這個傳言,登時怒起,霍得站起身來,大聲道:“怎麼了這是?我才做這幾天太子,便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索性趕明兒我回了父皇,不做這個太子了,另選個好的吧。”

高力士一聽急了,也站起來,道:“殿下,你今兒這是怎麼了?這種話是你說的嗎?咱們見招拆招,沒來由說這樣的話算是哪門子本事呢?”

李隆基那句話雖是氣話,但也有部分的真情流露。不管怎麼說,原本力挺他的太平公主如今快要和他鬧到勢如水火,這壓力確實不小。一時半會兒,他還真是轉不過這個彎來。

高力士有瞧瞧張說,只見他卻像沒事人似的,只在那兒捋着鬍鬚眯眼笑,悠悠然似是不關己事。他便道:“張先生,你說說,殿下說這種話還像話嗎?”

張說道:“殿下在自個兒家裡發發牢騷,原也無所謂,我相信殿下懂得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至於謠言,定是由小人傳播。”

高力士道:“這個自然是了,依我看來定是••••••”

張說沒容高力士說完,卻以明確的手勢制止了他繼續說下去。他指指自己的耳朵,又指指窗外,那意思彷彿是要他提防着隔牆有耳。

李隆基這時候也向高力士擺擺手,又坐了下去。原來太平公主的耳目遍佈宮裡宮外,李隆基這樣叫喊卻是給人聽的。接下來,三人的說話聲就小多了。

李隆基這才問張說:“目下謠言蜂起,欲陷我於不利之境地,且不知後面還有什麼邪招祭出來,張先生以爲該如何是好呢?”

張說道:“殿下現在不比從前,已是貴爲儲君,是萬衆矚目的焦點,所以一言一行都要慎重,以塞小人之口。”

李隆基道:“先生所言極是。”

張說又道:“臣有八個字送與殿下,叫做‘靜觀其變,不爲禍始’”。

李隆基唸叨着“靜觀其變,不爲禍始”,忽而問道:“靜觀其變,這個我知道,先生是要我不可輕舉妄動,靜伺對方的動靜,再做下一步打算。這不爲禍始又作何解呢?”

張說道:“《莊子•刻意》中有‘不爲福先,不爲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殿下此時要做的就是以最大的耐心靜靜地伺察對方的動作,叫他們沒有防備,到最後原形畢露時,殿下才可出手,不給對方一任何喘息的機會。那時候太子以正義之師掃除逆賊,豈非是名正言順嗎?”

張說一席話說完,李隆基和高力士同事拍手稱是。高力士連聲讚道:“還是張先生說的好啊。好個靜觀其變,不爲禍始,真是精當得很呢。”

李隆基也頻頻點頭。募的想起自己前陣子奇襲禁宮掃除韋后,雖說是爲了宗廟社稷,終究也是光棍似的惡戰,豁出去了。如今地位雖與往昔不同,處處行事卻比以往還要小心百倍,不禁深自感慨身爲名累呀。

~~~~~~~~~~~~~~~~

時近晌午時分,興慶坊。

宋王李成器的府門外,百十來名侍從婢婦均是鮮衣裘馬,簇擁着一輛繡風飛凰的豪華馬車停了下來,瞧那排場聲勢竟像是皇后的車駕。太平公主從車裡走出的當兒,侍從已叫開了大門,李成器急急忙忙打裡面小跑了出來。

他一步跨過大門檻,下的階來,就先向太平公主深施一禮,道:“姑母怎麼不叫人先說一聲,也好叫侄兒去迎接您纔好啊。”

太平公主雖不是皇帝,可他卻是個連皇帝都得讓三分的角色,從這一點來說她還真是很象武則天,只是她的對手太強了,要想複製武則天的輝煌已全無可能了。

她以儘量柔和的聲音說道:“姑母只是覺得好些日子都沒來看過你了,今兒得了空來看看你。”

李成器一邊扶着太平公主,一邊道:“姑母這麼說,侄兒纔想起來,侄兒也好久沒去看望過姑母您了。說起來卻是侄兒簡慢了,還望姑母不要怪罪。”

說話間,李成器已扶着太平公主來到廳上,請她坐了中間正位,他在下手陪着。隨從人等除幾個侍婢在太平公主身邊伺候着外,餘衆皆在外面院中候着。

太平公主坐定之後,呵呵一笑道:“咱們娘倆就是一家人,老說些見外的話也沒什麼意思。成器侄兒,今兒個姑母我可是要在你這兒吃飯啊,你可得好好招待我呀。”

李成器一連聲說着“那是那是”,遂吩咐下去叫廚下趕緊準備午膳,不得有誤。

招待太平公主,那規格當然是級高的了,都是些極珍美的餚饌。太平公主平時食甘饜玉,其實再好的東西也吃不了幾口,一樣夾兩筷子是那麼個意思就是了。不過她的酒量倒是很好,相比起來,李成器倒是酒力不濟,幾杯落肚便已臉紅耳熱,心撲通通亂跳起來。

太平公主藉着酒勁將談話轉入了正題。她道:“成器你知道嗎?其實在姑母心中,你無論從人品還是學識上來說,都是沒得說的。”

李成器一聽,連忙擺手道:“姑母謬獎了,謬獎了,侄兒還差得遠呢。”

太平公主道:“成器呀,姑母說話你別不愛聽,你就是這點不好,什麼事都是往後縮。男人大丈夫,說挺身而出時就得挺身而出,這纔是男兒本色。就說前陣子在朝堂上議立儲君這事吧,明明就該立你爲太子,可你卻偏偏要讓給三郎。姑母可以把那重茂揪下來,難不成還能把你給揪上去?再說那三郎,他那一點能及得上你?要才識沒才識,要人品沒人品,從前就不知道檢點自己,現在還是老樣子。依姑母看來呀,就應該廢了他,立你爲太子纔是。”

李成器一聽太平公主說出這番話,登時慌得不得了,連忙道:“侄兒可從沒那麼想過,姑母看錯侄兒了,侄兒絕不是那塊料。”

現在,朝中上下誰不知道太平公主正和李隆基在大斗法?李成器可不想捲入這場是非之中,沒得成了別人手中的槍頭,是以忙不迭的撇清自己。

太平公主也就是想試探李成器,絕不會苦口婆心的去勸他。一看他那個沒出息樣兒,知道也幫不了自己什麼忙,於是又待了沒多長時間之後,便告辭離去了。

太平公主走後,李成器反反覆覆想了半天,覺得自己雖然沒說什麼錯話,但太平公主來訪,這事很快就會傳出去,衆口鑠金,到最後就算自己是個紅臉也早給抹得花裡胡哨了。平白讓三郎猜忌起來也不好。於是他決定到李隆基那兒把這事兒跟他說了,省的落不是,挨埋怨。

李隆基聽了大哥的彙報之後卻很平靜,並沒有什麼太過意外的表現,反而好言安慰了一番大哥。這倒也令李成器頗感意外。

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
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六章 鵲巢鳩佔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三章 謀奪儲位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二十五章 月色撩人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二章 少年隆基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四章 冷血帝王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六十八章 立功心切第十四章 亡命之夜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二十六章 毒餅弒君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七十三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五十八章 姚崇當國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章 金殿喋血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一章 鳳臨神宮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六十二章 疑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