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肝膽相照

史書記載秦末時期,正是接續了春秋戰國以來“高岸爲谷,深谷爲陵”的社會大變動格局,貴族因其腐化墮落走向沒落,而低層貧民階級不斷崛起。

秦始皇夷滅六國,創建出一個削平化的社會結構,更使往昔的六國貴族與遊民草莽處在同一社會地位上,由此纔會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記得清代學者趙翼論秦漢之際的轉變時,曾曰:“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視爲固然。其後積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其民,無有底止,強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禍亂不已。”

楚漢相爭,表面看似劉項二人在爭奪天下,背後其實是平民階層與六國舊貴族之間的政治角力。

楚地原本僻處南方,經歷多年文明化的過程,逐漸融入華夏。不過楚人終究野性未馴,保留了中原貴族失去的尚武精神,所以秦滅六國後,民間卻流傳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戲謠。

而不讀史書,號稱學萬人敵的楚國軍功貴族的後代項羽就得以趁時而起,成爲抗秦力量的中流砥柱。另外一支抗秦主力則是好酒及色的地皮流氓劉邦,麾下文武將相,幾乎兜攬了三十六行人物,英雄莫問出處,在逐鹿天下的過程中,各個都立下汗馬功勞。

若非今日親眼所見,定然不信這羣烏合之衆在史書上竟留下光輝的一頁,我龍天羽來到這爭雄亂世,與天命相抗,誓要洗刷清空這段歷史,重新譜寫。

龍天羽想到此處,眼中殺機頓起,罩住首席處正在縱酒放樂的劉邦,不知爲何自己來自法治社會,卻接連在這個時代涌起殺機,或許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半年的時間裡,漸漸懂得了亂世的生存規則,弱肉強食,面對敵手不是殺人就是被殺,沒有對錯之分,唯有生死之別。

手中緊緊握住破軍寶劍,盯向首席座位,劉邦此時酒勁上涌,言行舉止更是放蕩不羈,頻頻向身邊的大小人物敬酒,並盯着宴席中央歌姬的粉頸玉臂,酥胸玉腿不放,口水連絲流下。

龍天羽將劉邦的表情舉止盡受眼中,不由對他印象更打折扣,想到垓下之戰,最終以漢勝楚敗收場,項羽早年雖學過萬人敵,卻不懂得戰爭乃政治的繼續,認識不到貴族勢力走向衰亡,而平民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時代,反說“天亡我,非戰之罪!”,豈非荒謬?無怪後人稱他爲“呆霸王”。

而出身低微的劉邦則不然,他鄙棄史書,背信棄義,不學無術,卻通權達變,視貴族禮儀規則如同無物,歷史學者對他的評價只有“高深莫測”四個字,不然像張良、韓信、蕭何這等奇人神將,怎會盡數臣服於他的麾下,聽候調遣!

龍天羽不斷暇思,身旁同席的夏侯嬰見他臉色異樣,眼中射出凜然正氣,不由愕然道:“龍兄弟是否有心事?”

龍天羽淺笑道:“夏侯嬰劍法高明,膽識過人,難道甘願埋沒於此嗎?”

夏侯嬰輕嘆道:“實不相瞞,我苦練劍法九年已,只爲將來有所作爲,征戰沙場,只可惜大秦……哼……小人當道,投路無門,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等待時機了。”

龍天羽點頭道:“不錯,暴秦失政,二世昏庸,時機馬上就要來臨,夏侯兄施展抱負的機會就快到了!”

夏侯嬰嚇得臉色蒼白,沒想到他竟當面講出如此言語,左右顧盼,衆人皆欣賞歌舞,無人留意,遂低聲道:“龍兄弟果然乃非常之人,不知兄弟又有何打算?”

龍天羽微微笑道:“好男兒志在四方,所謂亂世出英雄,倘若小弟預料不錯,月載之後必會有勇者因不滿秦暴證而揭竿起義抗秦,到那時天下風雲驟變,羣雄趁機而起,大丈夫便應當審時度勢,幹一番豐功偉業!”

夏侯嬰渾身一震,想到自己雖然志向遠大,卻也未想過推翻強秦,何況秦朝統一六國後,擁兵百萬,驍勇善戰,何人敢起義抗秦?驚訝道:“這些話要是傳將出去,掉腦袋尚輕,恐怕要誅連九族,爲何龍兄弟對夏侯嬰如此信任,推心置腹呢?”

龍天羽豪氣道:“我敬夏侯兄乃鐵骨錚錚的漢子,天羽平生最喜歡結交此英雄,故有不吐不快之感!”

坐在旁席的蕭何卻隱約聽見,低聲欽佩道:“兄弟此番話語,便註定龍公子將來必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蕭某佩服!”

此時歌舞已罷,歌姬紛紛退下,一身華服雲髻的少女,婀娜坐到上席呂公的身邊。同席的尚有幾位家眷親戚,其中一位六十餘歲的老者,鷹鼻瑣目,劍眉濃宇,身軀魁梧,一看便知非等閒之輩。

龍天羽微感愕然,心忖看不出這位老先生氣勢不凡,竟是位用劍上等高手。

呂公舉杯敬酒道:“老夫遷於沛縣不久,雖身爲縣令卻難得認識諸位鄉親顯貴,今日小女雉兒十八房齡剛滿,藉此機會邀請諸位同宴,如若有幸欲爲小女尋得好夫家,哈哈……”

此刻一名僕人走到呂公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呂公捋着鬍鬚站起身,來到劉邦等人席前,說道:“這位劉公子出銀萬兩,而禮帛中卻未有此銀數,難道是愚弄老夫不成?”

劉邦將壇中最後一杯酒灌入肚中,抹嘴挺胸道:“公子?什麼公子?老子身上可是分文沒有,談何萬兩?這你也信,真是笑話!”

接着起身晃晃悠悠,轉向後席道:“兄弟們這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在此呆着怪悶得慌兒,走,出去他孃的涼快去。”言罷邁步便走。

就在這時,忽然身影一閃,那位劍眉濃宇的老者一把抓住劉邦的後心,臂力驚人,倏地將他整個身子拔起,舉過頭頂,喝道:“你這廝,敢在呂府撒野,活得不耐煩了!”

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十一章 漢衛相爭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六章 陳平歸漢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青樓爭風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二章 戰敗項羽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五章 如虎增翼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六章 暴風雨前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二章 平定漢亂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六章 壯士惜哉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六章 火燒騎兵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五章 強者難分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二章 一親芳澤
第八章 各懷心機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十一章 漢衛相爭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七章 陰陽互補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六章 陳平歸漢第三章 楚軍夜襲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一章 芳心之秘第八章 青樓爭風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五章 君王之勢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二章 戰敗項羽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七章 大漠少龍第五章 皇后領兵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九章 金蟬脫殼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五章 如虎增翼第二章 夜取碭郡第八章 咫尺佳人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六章 暴風雨前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七章 叛徒下場第二章 平定漢亂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負荊請罪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十章 玄女救主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五章 侮辱才女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九章 劍嘯筵席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九章 露出真容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六章 壯士惜哉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十一章 漳水興嘆第六章 火燒騎兵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五章 龍且搦戰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九章 秦楚大戰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五章 強者難分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二章 一親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