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破衛水師

河灘對岸的衛軍陣營不斷增兵,弓箭手發出密集的箭羽鋪天蓋地壓向黃河水面上的艦隊戰船,陸地上投石機也不停砸向河中,給準備登陸的漢軍造成不小的壓力。

陳平按照事先定好戰略,命令戰船轉舵,攻向下游的河灘峽口,棄掉正面最大的河灘防線。

“大王,不好了,漢軍並非撤退,而是見這裡我軍防守嚴密,未有寸功,轉向下游的防線攻去了。”

衛曉峰望着黃河水中的漢軍戰船果然順流而下,朝着下游的防線攻去,那裡地形險要,多是礁石和懸崖,很難登陸,因此駐守的衛軍兵力不少,眼見數萬漢軍精銳攻去,不知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也不敢託大輕敵。

他急忙喝道:“傳令下去,曹暉、申屠莨、扈超、仇百仞四位將軍立即帶領五萬甲士,沿着山路立即追擊,增補下游防線的兵力,絕不能讓漢軍登陸上岸!”

“遵命!”

仇百仞、曹暉、申屠莨、扈超四員大將拱手應諾,立即清點了四萬徒步甲士,一萬弓箭手,沿着懸崖峭壁的山麓小徑,趕去支援下游防線。

衛曉峰握劍站立在臺案上,看着黃河對岸的漢軍陣營,表情陰沉不定,今日衛漢決戰,是他期待已久要與龍天羽決一雌雄的日子,這一刻,他自己有點把握不定對方的意圖了,心中略微有些浮躁。

“咚——咚——”

沉悶而又巨大的鼓聲,劃破長空,戰船掉頭後,順流而下,拋開河岸線上的衛軍重兵,靠向百餘丈外的礁石地段靠近,那裡河灘面積較小,防線兵力設置不多,當戰船靠近的時候,遠處的衛軍還沒有增援上來。

漢軍數以萬計的弓箭朝着岸邊陸地戰壕猛射過去,蓬蓬蓬一陣破空急響,漫天都是箭雨,瞬間壓制住了陸地上的衛軍。

“大艦掩護,小船登陸,搶佔制高點!”

陳平揮劍指揮着八萬水軍,命令傳下之後,百餘艘小船開始陸續往陸地礁石羣內靠近,逐漸接近河岸線。

陸地上只有數千的衛軍,眼見敵軍大規模攻殺而來,顯然有些慌手慌腳,依靠着投石和弩機反擊着,爲增援部隊增取時間。

衛曉峰遠見漢軍接近礁石區域,小規模人馬眼看就要登陸了,雖然不清楚漢軍爲何會選擇這樣的地形登陸,但形勢危急,容不得多想,按捺不住喝道:“命令我軍水船迎戰漢軍!”

“遵命!”

早就恪守在一旁的衛軍水師終於從一處峽口內開出,從側面斜插出去,要切斷漢軍的水軍,組織對方登陸,很快黃河滔滔河水面上密佈大小船艦,雙方的戰船終於交鋒了。

一時間波濤洶涌的河面上,船隻弓箭互射,殺聲震天,不斷有士卒中箭栽入河水中,頃刻之間,水面漂浮着千具死屍,鮮血瀰漫染紅江面。

陳平轉身望着衝鋒上來的衛軍戰船,微微冷笑,衛軍還真有水師在躲藏着,不出漢王所料,這次定下四渡黃河的策略,就是要磨掉對方的耐性,不斷消滅衛軍的有生力量,牽制住敵軍的兵力,輔助後方的騎兵偷襲。

“鐵艦掉頭,火炮對準衛軍的戰船,準備轟擊!”

漢軍十艘鐵皮的戰船調轉過來,在護航木船的簇擁下,逐漸迎向敵軍戰船。

“開炮!”

“轟轟轟——”

隨着一陣炮火轟鳴聲,數十枚炮彈齊發,打在衛軍戰船的船身、船艙、船舵上,木屑橫飛,木漿水櫓被炸斷,甚至船艙被鐵彈直接打穿,衛軍的木船很快就沉水了,戰艦變成潛艇了,玩起了潛伏。

“船艙漏水了——”

衛軍在戰船上大呼小叫,開始往黃河中跳,立即被漢軍穿上的弓箭手瞄準,好不手軟地射殺,三四十艘的衛軍戰船不一會就被打沉了一大半。

河面上的戰勢,完全是一邊倒的情形,衛軍不斷跳水,隨機被弓箭射死,橫屍漂浮,只見滾滾的黃河水面上,全是死屍,鮮血染紅了水面,有的戰船被炮火轟得船樓燃燒起來,硝煙滾滾。

漢軍歡呼聲高漲,士氣如虹,大破衛軍水師,戰船上的漢卒精銳個個趾高氣昂,精神抖擻,這才叫精銳之師,所向披靡,施展大漢雄威。

陳平神色也甚是興奮,首次指揮這麼大的水軍作戰,想不到戰船上的火炮威力這麼大,一舉搗毀了衛軍的精銳水師,這就是船炮尖利的好處,難怪漢王常說“科技興國”果然大有道理。

此刻的龍天羽,正昂然立於點將高臺上,風吹披風獵獵作響,但他眉宇之間卻是一片神采飛揚。

今日與衛軍決戰,如果順利牽制住衛軍的主力,消耗掉對方的有生力量,那麼奔襲的騎兵就能迅速橫掃衛軍的後方大營,將衛軍的重兵全部封死在江岸這片地區,困死衛軍,活捉了衛曉峰。

已經是第二渡了,成功地分散了主岸的衛軍兵力,同時引出了衛軍的三萬水師,加以消滅,漏水的船艦等於把衛軍送入了災難絕境,只有挨宰的份,等到四渡黃河之後,到那時相信衛軍所剩不多了,力量分散難以收攏了。

明渡黃河,暗襲後方!這就是龍天羽綜合了古今數個戰略兵法突發想起來的策略。

“漢王此計,定能死死拖住衛軍主力,那衛曉峰空有劍聖的本領,也無法影響戰局,戰爭靠的是軍隊,是將士們的一往無前,以及兵尖炮利,武器裝備,而不是個人的勇武!”張良在旁定論說道。

龍天羽淡然道:“戰爭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如果只靠領將者的武力,沒有鐵一般的紀律,和出色的指揮才能,一旦上了戰場,將士就猶如一盤散沙,無法形成一個團隊作戰,必敗無疑,而衛軍可以說精銳仍在,還有那支復國的刺客組織以及一萬墨徒在對岸,實力不容小覷,必須要拖垮衛軍,逐一分散掉,然後掉過頭再圍殲衛曉峰。”

四周的謀士和將領紛紛點頭,覺得漢王說的至理。

一旁的墨蘭輕輕幽嘆,在她未見到龍天羽之前,甚至在雲夢山大會之前,她還一直堅定認爲,天下青年的英雄,不過衛曉峰與雁水寒兩人而已,其它男子不足以入列,一個才華橫溢,英俊挺拔,劍聖修爲,天賦過人,一個剛正不阿,放蕩不羈,極具男人性格,同樣是年輕的劍聖,天下俊傑無人能及這兩位大哥。

此時一經比較,墨蘭才發覺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衛曉峰不論從心胸、才學、人品、膽識、政治眼光、帶兵謀略等等,都遠不如龍天羽,此時漢與衛的爭鋒,早已在漢王的掌控之下,勝敗很快就會知曉了。

這一刻,河面上喊殺聲達到了一個頂峰,陸地上一些衛軍繞走山路增援而來,用弓箭壓制住漢軍的登陸,其實這裡的河灘與地形根本不適合數萬大軍的上岸作戰,只是山麓上的苔叢灌木的小路,大軍是無法列隊通過的,車馬更是難以登陸,漢軍大張旗鼓在此攻伐,完全是在吸引敵軍的注意力而已,但衛軍卻已上鉤了。

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深入虎穴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二章 大戰爆發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一章 主宰歷史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七章 後宮賞梅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章 鹿死誰手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九章 虎視衛地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七章 後宮賞梅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六章 龍翔九天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陣前對飲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六章 科技思想第十章 紫塵身香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七章 命運難違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三章 朝廷政局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章 虎口離別
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三章 初步方針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六章 深入虎穴第五章 反客爲主第二章 大戰爆發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一章 主宰歷史第十章 浴火重生第十章 巧計奪城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二章 暗室溫香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九章 仙女獻身第五章 暴秦滅亡第二章 劍聖墨蘭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七章 後宮賞梅第二章 刀聖項羽第十章 鹿死誰手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九章 虎視衛地第七章 墨門遊俠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一章 月神舞女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七章 良宵苦短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七章 後宮賞梅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九章 曉峰生死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十章 死劫逢生第六章 龍翔九天第一章 街道遇刺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二章 陣前對飲第二章 歡喜冤家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十一章 諸子百家第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七章 動能方程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天羽借箭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十章 奮勇殺敵第六章 科技思想第十章 紫塵身香第四章 章邯之死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八章 西秦政體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十二章 男人血性第十二章 月瑤獻藝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七章 命運難違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三章 朝廷政局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一章 鳳舞來人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三章 定都之論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一章 虎口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