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楚大戰

臨潼城外,渭水河畔。

驚天的戰鼓聲響徹天地,長號吹動猶如巨大的水牛撕竭地吼叫。

“嗚嗚嗚……咚咚咚……”

號角聲與擂鼓聲交錯譜寫成一股激盪雄渾的戰魂曲。

此時一馬平川的荒野上,遙遙對陣的兩支人馬,一方是由章邯統領的二十萬秦軍,一方則是項羽率領的楚軍,還夾雜着田安、田市、申陽、共熬四支義軍人馬。

兩軍對壘已有兩日,大小戰嘴了幾場互有損傷,今日楚軍傾注所有人馬。破釜一戰,秦軍也投入了所有主力,十萬人馬對二十萬大軍,陣型羅列連綿數裡。

章邯、司馬欣、蒙天涯、蒙天化、候鵬、秦劍英,聶輝等上將大將、副將校尉都尉二十幾人,策騎停於陣前,指揮三軍。

“上將軍,楚軍號稱十萬,實則只有八萬餘人,其中三萬是田安田市四支地方義軍,衣甲兵戈不全戰鬥力低,能與我軍拼殺的力量實不過五萬楚兵,兩軍實力相差懸殊,勝負可以料定!”司馬欣指着對方的敵陣豪氣論斷。

“哈哈,就是,聽說楚軍與各路義軍在函谷關鬧僵,楚人之野心天下皆知,龍軍與盟軍正從函谷關聯合進攻楚軍後防線,所以楚軍的形勢比咱們還要被動,岌岌可危,已是前後夾擊之勢,更利於我軍破楚一戰!”蒙天化冷笑着,嘲諷楚軍當前形勢,卻忘卻查視自身。

章邯搖頭道:“任何時候不要小看對手,驕兵必敗,在長江以南的王侯將相眼中,把項羽放在與龍天羽平起的地位,聽說他的劍術和勇猛絲毫不遜於龍天羽,只是謀略才學稍有不及,項羽手下五虎將、十校尉都是沙場上能征善戰的得力干將,三萬精兵團鐵騎遠比中原的騎兵更犀利,乃是項羽的王牌之師,比龍軍精騎猶如過之而無不及啊,此戰交鋒起來定會很艱難慘烈。”

蒙天涯、秦劍英、候鵬等將領聽過上將軍的剖析,默然不語,目光遙望兩裡外的楚軍方陣。

對面楚軍陣前,項羽、季布、龍且、英布、陳平、荊濤、鍾烈武、田安、田市十多位將領靜坐騎上,等待戰鬥的開始,在強大秦軍的氣勢之下,五萬楚軍絲毫不懼,而那三萬分支義軍士卒卻已經嚇破膽。

陳平嘆道:“想不到秦軍敗如西山落日之勢,陣型仍如此規整暗含精妙陣法,士兵殺氣沖天,章邯確乃一位難得的將才!”

季布不以爲然,冷哼道:“陳先生多慮了,秦軍看似強悍,實爲強弩之末,充其量唬唬人而已,嚇不倒項軍!”

陳平微笑道:“季布將軍豪肝義膽令人拜服,只怕這一戰,我軍能勝也是慘勝啊!”

換句話說,這一場將是鏖兵慘烈的戰鬥,直到某一方完全潰敗爲止。

轅車之上謀士范增謹慎道:“陳將軍所言有理,諸位不可輕敵,全軍死戰到底方有把握取勝,楔形陣是章邯騎兵先鋒最厲害的衝殺陣法,一會我軍不可正面硬拼,依計用回光陣先挫其銳氣,然後左右兩翼包抄上去,正面精騎出動,雷霆般橫掃反擊。”

衆將情緒有些波動,有的要死戰沙場,有的心存僥倖,東張西望,誠惶誠恐。

項羽一直注視着秦陣沒有出聲,此刻收回目光,勒馬繮繩掉頭面對着衆將士,虎目精光威風凜凜,不怒而威,身上戰袍被朔風捲得展開飛揚,獵獵作響。

衆將士一見項羽的霸道神色都噤若寒蟬,聚精會神聽上將軍施令。

項羽環顧身前出生入死的將士,高呼道:“將士們,想想我們楚人多少次受秦人的屠殺壓迫、欺凌屈辱,今日便是血債血償的時刻,我們的後方被龍軍堵截已沒有退路,唯有力戰到底,視死如歸,破釜一戰,擊敗章邯屠光秦兵,咸陽一定屬於楚軍!”

“擊敗章邯……屠光秦兵……擊敗章邯……屠光秦兵……”

楚卒滿腔熱血被激發,怒視着遠處秦陣,恨不得馬上衝上去屠殺秦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全軍將士的氣勢如虹,即使四支遊散義軍隊伍也頗受感染,不那麼膽怯了。

“列陣!”秦軍方陣開始收攏,要變換陣型準備發動攻擊,騎兵、步兵,車兵各就其位,長矛手、刀斧手、弓箭手也整齊布好位置。

章邯帶兵很有獨特見解,將二十萬人馬分由車兵、騎兵、步兵組成;車兵五輛一長,十輛設一吏,五十輛設一率,百輛戰車設一將;騎兵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設一率,千騎一將;步兵人數最多,分爲刀鋒營、弩箭手,重甲兵和輕甲兵,每一種均有各自特長和作用。

此時章邯目光盯着遠方,喝道:“三萬騎兵先鋒布成楔形陣,由大將司馬欣統領,直衝楚軍正面防禦,蒙天涯、蒙天化率蒙家軍四萬隨後壓上,候鵬、聶輝率軍兩萬從左翼出擊,姜淮、翟林帶軍兩萬從右翼出擊,防止楚軍側路包抄切斷我軍正面主力的陣腳!”

“末將得令!”

“出兵!”章邯斬釘截鐵喝道,這一刻將戰幕拉開。

“嗚……”渾厚的進攻號角終於響起,秦軍三萬騎兵做爲先鋒,排成三角楔形,彷彿一把尖刀插向敵軍的陣地心窩。

秦軍鐵騎銀甲閃閃,猶如潮水一般瞬間決堤瀉出,洶涌地朝着前方衝擊。

轟隆隆、轟隆隆,戰馬鐵蹄踏在枯草野地上,發出震天響地的顫音,整個大地似乎都在抖動,所謂楔形陣,就是將騎兵按着三角錐形排陣,衝鋒上前時中間的鋒尖先與敵軍衝撞,有利於打破敵軍防線,己方又能保持後方陣型不亂,在騎戰中非常有實效性。

只見黑壓壓的秦兵撲向楚軍,所過之處,天空好像剎那間變得沉重灰暗,一股殺氣凜冽地刮向楚軍陣營,猶如惡鬼一般猛噬過去。

項羽傲然橫戟,雙眼寒光如刃,怒視着飛奔襲來的秦軍,忽然喝道:“佈陣!”

令旗手揮舞軍旗,兩旁衝出一支五千人的隊伍排成豎排,緊密站立,前排的士卒手中拿着一片矩形鐵片有一人來高,深厚豎排士卒皆是長矛手、長戈手、長戟手。

“弓箭手準備!”

三千弓箭手向前跨出十步,來到主將前列,滿弓之弦對着前方,蓄勢待發。

秦軍的騎兵越來越近,殺氣也越來越凝重,楚軍將士一臉毅然,個個世俗如歸,正如先秦老子所言: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此刻楚軍將士身臨險境,前無進路後有追兵,索性都豁出去,雙手緊緊握着兵器,兇狠地目光瞪着席捲過來的秦兵。

“放箭!”

一聲令下,萬箭齊發,滿空的弩箭破空疾響,猶如飛蝗一般射向秦軍先頭部隊,頓時遠處慘叫聲響起,秦軍騎兵人仰馬翻,數百人中箭落馬,不死也得重傷,萬馬奔騰,有人摔倒後面的戰馬或被阻擋或受驚,一陣騷亂,但不影響大局,數萬騎兵氣勢不減,依舊衝殺過來。

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六章 殺人動機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十一章 放開情懷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章 滋潤伊人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九章 虎視衛地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九章 崤函咽喉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二章 秦軍反撲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二章 三箭退兵
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六章 殺人動機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十一章 放開情懷第二章 楚國備戰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十章 滋潤伊人第一章 抱美人歸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二章 江山美人第四章 猛虎出籠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一章 祁山點將第二章 榻上春色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九章 虎視衛地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七章 牀第之歡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八章 泛舟談情第九章 崤函咽喉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十二章 大破章邯第十章 名姬詩詩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七章 霸王刀決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一章 化解恩仇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十一章 不擇手段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七章 月空風情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十章 龍牙部隊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二章 秦軍反撲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九章 聖女野性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十章 關鍵一局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十一章 手刃逆賊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三章 呂公提親第五章 屠戮戰場第二章 朝會議事第一章 佔盡便宜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四章 謀客夜訪第十二章 虎口救妻第十一章 會終人散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十章 命運抉擇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九章 破月兒身第二章 三箭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