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

新任日本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當即向倭皇裕仁報告,強烈主張發動徐州戰役。他說道:“對於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國軍予以痛擊,可以收到挫傷敵軍抵抗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陸軍準備實施對徐州之敵的殲滅戰,由於這些軍隊都是國民政府軍的精銳主力,並且已經處於孤立的狀態。我大日本皇軍應不失時機,以強大的兵力,以宏大的戰鬥規模,使之一舉徹底殲滅這些中國軍。臣下認爲,只要達到了殲滅這股敵軍的戰略企圖,就能使武力解決中國問題變得簡單,就能促使蔣介石政權屈服投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大日本皇軍在臺兒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板垣徵四郎的話讓倭皇裕仁感到喜出望外,他也認爲這是打擊蔣介石政權的大好時機。於是倭皇裕仁當即決定,圍殲徐州的中國軍隊。並要求板垣徵四郎必須作到,陸軍此次進攻,一定要取得巨大的戰果,務必不使徐州地區50個師的中國軍隊一人漏網,一定要把他們全部的、乾淨的、徹底的全殲。用鐵一樣的事實來向國人證明,大日本皇軍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板垣徵四郎回到陸軍部以後,決定爲求速戰速決,不失這千栽難逢的好戰機,於當天向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俊大將,華中方面軍司令田俊六大將(原司令官鬆井石根因“南京大屠殺”造成的國際影響,以被勒令退出現役),下達了大本營陸軍部第84號作戰命令,命令如下:1、大本營堅決要求擊破徐州之敵。2、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以有力之一部擊破敵軍防線,佔據蘭封以東隴海線以北之地區。3、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應以一部佔領南津浦路及廬州地區......板垣徵四郎爲確保徐州之戰的勝利,於2日後,派出了以陸軍部作戰科長橋本羣少將等參謀們組成的“大本營派遣班”,前往徐州前線,對參戰部隊就地進行“戰術指導”。

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方面軍,集結了精銳部隊13個師團,大約有30萬人馬,配備了這種重武器,輔以戰機數百架,採取南北對進,側翼迂迴的戰術,分成6路大軍向徐州包抄而來,企圖以速戰速決的手段圍殲中國軍隊主力于徐州地區。

日軍分南北兩大作戰兵團,向徐州地區掩殺而來。南路兵團爲華中方面軍所轄的第9、第13、第116、第106四個主力師團。北路軍團由華北方面軍所轄的第5、第10、第14、第16、第110、第103、第104、第105等八個主力師團。南路日軍的指揮官爲羽田源之助中將,北路日軍的指揮官爲西尾壽造中將。另有日軍第4師團作爲預備隊來使用,這次日軍對圍殲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報以了極大的信心。

此時,蔣介石正一頭扎進擴大宣傳的熱浪中,沉浸在臺兒莊大捷的興奮裡,對日軍即將展開的進攻還尚未十分了解。於是他對徐州地區的各部隊要求道:“各部隊要充分發揚臺兒莊血戰的光榮精神,堅決的分頭阻擊來犯之敵,通過徐州會戰再給日軍部隊以重創。”李宗仁可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針對日軍的進攻態勢,把60萬大軍分成了5個作戰兵團。1、淮南兵團:指揮官爲李品仙,下轄第20、第10、第48三個軍。2、淮北兵團:指揮官爲廖磊,下轄第31、第7、第77、第68四個軍。3、魯南兵團:指揮官爲孫連仲,下轄第30、第42、第51、第41、第44、第60、第22、第75九個軍。4、隴海兵團:指揮官爲湯恩伯,下轄第57、第89、第69三個軍。5、戰區直屬軍團:指揮官爲李宗仁,下轄第12、第55、第32三個軍。未編組之部隊皆爲戰區預備隊,可隨時奉調開赴前線。

北路日軍首先發起了攻擊,孫連仲的兵團在峰縣、向城、郊縣等地抵抗日軍的進攻。緊接着,張自忠等部在臨沂、大埠、北勞溝等地也與日軍發生了激戰。北路日軍從濮陽分出一部,度過黃河天險後,進入魯西地區,迅速的攻佔了鄆城、菏澤、金鄉等地。該地區雖有孫桐萱、龐炳勳、商震等部,但在廣闊的平原上,部隊無險可守,日軍得以快速的推進,如入無人之境一樣快速向徐州殺來。而南路日軍也開始北上了,他們先後佔領了徐州南面的龍元、蒙城、宿縣,並攻陷了徐州西面的黃口車站,包圍並切斷了徐州西南面的退路。至此,日軍已經對徐州完成了包圍的態勢,更多的日軍正從四面八放朝徐州壓來。

武漢,軍委會的作戰室裡,蔣介石瘦長的身軀晃了幾晃。現在的他總算是明白了,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多麼的可笑。如今日軍的意圖是要圍殲他的主力,圍殲他的60萬大軍。這時,他那發熱的大腦終於清醒了過來,他開始感到了渾身發冷。蔣介石急忙叫侍從把軍委會的大員們叫來,趕緊商量眼下的對策。日軍目前的企圖已經暴露,很顯然,再守徐州無異於飛蛾撲火。蔣介石覺得自己不能聽任日軍擺佈,他對陳誠等人說道:“若徐州這60萬大軍被日本人吃掉,娘希匹,我還拿什麼抗戰?!”陳誠等人均贊同道:“委座所言極是。”於是蔣介石一邊踱步,一邊焦急的口授給李宗仁的電令:“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軍委會着令你部力避與敵決戰,撤離徐州,火速突圍......

1938年5月下旬,各路大軍按軍委會指定的路線,全部安全撤離徐州,到達皖西、豫南一帶。奉蔣介石之命作爲全軍後衛,掩護主力轉移的第68軍,在完成掩護任務後,放棄徐州城,巧妙的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到達了安全地帶。5月底,各路日軍到達徐州,發現徐州早已是一座空城了,先前雲集在此的60萬國民黨軍隊,早已失去了蹤影。

徐州大撤退是李宗仁創造的又一個奇蹟,是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上的又一個傑作,它的成功絕不亞於臺兒莊大捷,它使日軍戰略決戰的企圖又一次破滅了,爲後來的武漢大會戰保存了實力,對以後的抗日持久戰和奪取最後勝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自徐州陷落以後,北起東北三聲南到江蘇徐州,大片國土先後被日軍佔領了。徐州的淪陷讓國人們從臺兒莊大捷的興奮中清醒過來,讓國人意識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極其漫長的而艱難的,至少,目前情況下國軍是很難將日蔻趕出中國的。就在國人對抗戰前景感到悲觀失望的時候,一直以來在國民黨內部產生了“速勝論”和“亡國論”。但是,抗戰10個月以來的實踐證明“亡國論”和“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間成了國人最關心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中共中央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論持久戰》。他在書中初步的總結了全國的抗戰經驗,批駁了社會上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的闡明瞭中國的抗日持久方針。從而有力的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和亡國論,爲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毛主席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爆發的事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國家,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小,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戰爭能力雖強,但它是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拖累。而中國則是一個大國,地域廣闊人口衆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爲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在華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而中國反抗侵略的戰爭卻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有了這些同情與援助,中國反抗侵略的戰爭就能長期的堅持下去。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的勝利是永遠屬於中華民族的。”那麼再問:“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他還指出這場戰爭必將經歷三個階段:1、抗戰初期的戰略防禦階段。2、抗戰中期的相持階段。3、抗戰後期的反攻階段。其中第2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度階段,將是抗日戰爭中最艱難的時候,要準備付出較大的犧牲來度過這段艱難的過程。但只要度過了這一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必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論持久戰”一經發表之後,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全國各大報紙紛紛轉載這篇文章,讓全國民衆的抗日熱情再次的高漲起來,一掃悲觀和絕望的情緒。

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157章 冬季攻勢第209章 回家(下)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114章 敵後游擊戰(十三)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231章 團圓飯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229章 1944年的春節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220章 兵敗衡陽(三)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86章 南京!南京!(九)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238章 夜襲敵營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22章 夢想破滅第77章 大撤退(五)第142章 兄弟重逢第116章 中條山之戰(一)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122章 中條山之戰(七)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85章 重回部隊第150章 重返部隊第39章 西安事變(二)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24章 你算老幾啊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176章 同室操戈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85章 南京!南京!(八)第135章 血染大武漢(十二)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64章 將軍殉國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95章 板垣的新計劃(下)第26章 南京夫子廟(中)第25章 南京夫子廟(上)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185章 重回部隊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4章 南下北平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195章 浴血叢林第177章 光復青川鎮(一)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53章 再戰上海(五)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8章 日軍入關第150章 重返部隊第111章 敵後游擊戰(十)第236章 滇緬大反攻(五)第208章 回家(上)第105章 敵後游擊戰(四)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57章 再戰上海(九)第157章 冬季攻勢第112章 敵後游擊戰(十一)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38章 西安事變(一)
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157章 冬季攻勢第209章 回家(下)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114章 敵後游擊戰(十三)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231章 團圓飯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229章 1944年的春節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220章 兵敗衡陽(三)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86章 南京!南京!(九)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238章 夜襲敵營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22章 夢想破滅第77章 大撤退(五)第142章 兄弟重逢第116章 中條山之戰(一)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122章 中條山之戰(七)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85章 重回部隊第150章 重返部隊第39章 西安事變(二)第101章 徐州會戰(六)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24章 你算老幾啊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176章 同室操戈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85章 南京!南京!(八)第135章 血染大武漢(十二)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64章 將軍殉國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95章 板垣的新計劃(下)第26章 南京夫子廟(中)第25章 南京夫子廟(上)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185章 重回部隊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4章 南下北平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195章 浴血叢林第177章 光復青川鎮(一)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53章 再戰上海(五)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8章 日軍入關第150章 重返部隊第111章 敵後游擊戰(十)第236章 滇緬大反攻(五)第208章 回家(上)第105章 敵後游擊戰(四)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57章 再戰上海(九)第157章 冬季攻勢第112章 敵後游擊戰(十一)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155章 湘北大捷(四)第38章 西安事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