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 爲了孩子的未來——海闊而天空

今天,已爲人父母的我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夢與期待嗎?我們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傾聽、理解、包容我。我們曾目光閃亮地跑去告訴大人們一個個很神奇的想法,但常常會被告知等你長大了之後,你就會知道了。當我偶爾發現有人願意認真地傾聽我們的想法時,我們會非常開心非常快樂。現在我們也成了父母,我們將如何來陪伴孩子們成長,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與一個海闊天空的未來,這是本書的作者威廉醫生和其妻子瑪莎,撰寫這本關於如何養育孩子的書的一個初衷。

如何撫育和教育孩子是我們人類文化行爲中的重要事件。作爲父母,我們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自己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科學研究的結果突出地說明了,出生後3~5年中的經歷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重要性。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充分滿足孩子在身體、情感、智力以及社會性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需要,將會爲他們一生的成長植就良好的根基。

父母需要不斷地與子女建立密切的關係,因爲這是教育子女的基礎。父母怎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卓有成效,最有效的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遊戲,同時進行有效的正面支持與獎勵。對此,本書的第一到第四章做出了給父母以應對策略的描述。

動物心理學家利昂·史密斯博士曾教野熊打籃球。這些熊從野外運來完全是野生的,根本不懂打籃球。史密斯博士訓練野熊時,他既不叫嚷,也不訓斥,更不打野熊。他的全部訓練方法就是和他一起活動,進行正面支持與獎勵。他讓熊站在球場靠近籃板的一個角上,另一個角是籃球。如果熊只是在自己這個角上轉動,那它什麼也得不到。但如果熊朝籃球的方向哪怕邁出很小的一步,它就可以得到一小塊糖和博士的撫摸的獎勵。史密斯博士堅持用這種方法,逐步使熊接近籃球。然後再用同樣的辦法,讓熊撿起球,帶球到籃下,投球。

雖然這個例子很簡單,但對所有父母來說卻具有深刻的意義。讓我們來看看史密斯怎麼做的。首先,確定應該支持的行爲和不希望出現的行爲。拿球投籃是需要支持的,那麼我們就去支持和陪伴;其次,史密斯博士對期待表現出的行爲給予支持與獎勵;第三,並不是在好的行爲最後完成時纔給予大的肯定與獎勵,而是一步一步地持續給予關注與支持。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遊戲是十分重要的基本養育策略。當孩子的某一行爲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時,該行爲就可能重複。但是在生活中,許多父母不知不覺地採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們無意中對子女不好的行爲給予獎勵,教他們做完全違反父母本意的事情。數以百萬計的父母就是在無意之中教會了他們的子女一些不好的行爲。

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爲是父母所喜歡的——與同伴好好得玩、把玩具給同伴玩、不任性、不發脾氣、聽父母的話,父母通常並不會理會。父母覺得這些好的行爲都是應該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對孩子好的行爲不給予獎勵,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爲。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再好好做,而是調皮搗蛋,把湯灑到地板上、搶玩具、欺負小妹妹、從母親錢包裡拿錢,頂嘴不聽話等等。由此會引起什麼後果呢?他行爲好的時候父母毫不理會,一旦他幹了壞事馬上就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教訓他,懲罰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注意了他壞的行爲,即反面注意。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樣做的父母違反了我所謂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顯然喜歡吃新鮮的土豆片,不喜歡已經不脆的。但如果只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麼也沒有,他也會選擇不脆的土豆片。同樣,孩子喜歡引起父母正面的注意,而不是反面的注意。但如果只有反面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麼孩子的選擇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面的注意。對孩子來說,即使是反面的注意也比毫不理會好。

結果,許多父母教給孩子的恰恰是他們所不想教的。他們對孩子好的行爲沒有獎勵,其實是將孩子生活中好的行爲抹殺了。他們對孩子不好的行爲特別注意,其實是給壞行爲以獎勵。

那麼,父母如何對孩子行使一套積極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爲明確分開。所謂“感情”是指內心感情狀態,如愛、高興、興奮、生氣、悲傷和恐懼。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對此絲毫不能影響或改變。孩子感到興奮、悲傷、恐懼、生氣時是無法控制的,他對自己的感情不能負責,因爲感情是自發的。孩子的行爲則完全不同。行爲是外向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生氣時無法控制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別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搶玩具。雖然父母無法影響孩子的感情,但對孩子的行爲卻可以大大地施加影響。其次,對孩子的管教必須都是“看得到的”行爲,這一點很重要。舉例而言,父母常常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負責任”,這樣就太過籠統模糊,不利於我們對孩子作出要求,對於“他做事不負責任”,其實就是“他的玩具、衣服屋亂放”。

當孩子最初開始學習用新的和令人滿意的方式做事時,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積極迴應,這一點很重要。而當他學會了新的行爲,並且開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時,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當孩子的行爲是父母所讚許的並因此而得到獎勵時,父母並不僅僅是在鼓勵孩子繼續這樣的行爲,對父母來說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習全神貫注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自己孩子的進步。本書的重點也正在於如何培養與建立好的品行,如同在第三部分所述的那樣“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

威廉醫生和瑪莎不僅是八個孩子的父母,而且也是兒童養育問題的專家,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中他們從孩子出生起,從如何培養良好的品行入手,描述了關於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理解孩子的成長曆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等方面的事例,同時也爲父母們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本書的第二部分重點討論瞭如何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在此作者對孩子通常出現的不好行爲以及父母的養育對策進行了描述,爲我們帶來了值得嘗試的建議。

從做老師、做父母一路走來,我的工作每天每時都在面對着這個或那個孩子,每個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無論是你接納的還是你拒絕的,他們都是那個表達着他們自己的孩子。並且,從他們活潑的生命力量中,我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來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與關注、耐心與支持、包容與鼓勵,是爲了孩子未來的海闊天空。

高嵐博士

華南師範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教授

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6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4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4)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1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9)第6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2)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4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3)第1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2)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6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5)第59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0)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章 序二 一位父親的發現之旅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50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6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8)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59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0)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60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1)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6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3)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6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5)第6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7)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
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3章 序三 關於養育孩子的開場白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6)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1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6)第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7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4)第6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7)第5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7)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8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5)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4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4)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41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9)第6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2)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45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3)第14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1)第6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2)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68章 結束語:養育計劃的一個範例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6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5)第59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0)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26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3)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36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4)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4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5)第39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7)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3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9)第2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0)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2章 序二 一位父親的發現之旅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50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第4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6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8)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1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8)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13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0)第37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5)第21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8)第57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8)第2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7)第3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7)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44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65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6)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59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0)第2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2)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42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0)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60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1)第5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5)第33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1)第40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8)第38章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6)第15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2)第1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9)第62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3)第29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26)第22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19)第58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9)第51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2)第64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5)第66章 爲了孩子的一生而進行管教(17)第10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