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死亡與遊戲(上)

最後一章,最後一槍,遊戲終於闖到了死亡關隘。

範仁,鼓起勇氣,死亡是一切完成與安全的終止符,過關,就是仙路導航的目的地——極樂世界!

wωω☢ ttkan☢ ¢O

人生的軌跡各有不同,但目的地只有一個。尋找人生的目的,如果說不清楚死亡,本書就不配修仙指南。

據說,宇宙中存在衆多平行世界,即我們的宇宙不是單一的,還有平行的宇宙。有無數類似地球一樣的環境,而且存在於不同維度的空間。這還不算宇宙之大,銀河系外有無數個銀河系,類似我們的太陽系,更是無窮多,類似的地球環境不知凡幾。

我們算老幾呢?如果世界是場遊戲,我們是在地球服務器?是服務器N號,宇宙中有多少個服務器?可以跨服麼?

甚至還更誇張,現代物理學發現宇宙中星球的運行,和微觀世界下原子、電子的運行頗爲類似,難道我們的世界也只是另外世界的微觀部分?那樣的話,說我們是細菌都太擡舉了。

然而當我們深入到一個任意的電子深處,會驚訝地發現,裡面又是一個宇宙,其複雜性絕不亞於我們可見的宇宙。更可怕的是,似乎也沒什麼理由不可以繼續深入下去......說實話,對於科學教,想要最終探明這個世界的真相,完全無法抱任何希望。

好吧,相對論誰懂?時空都是相對的,假如我們的宇宙縮小爲一個茶壺,茶壺內部的我們會一無所覺,我們對於茶壺以外的空間也是一無所知。時空只是意識的感覺而已。如何跳出這個時空呢?

速度都有參照物,而對應不同的參照系,光速卻恆定不變。光反應的是時間的特性,時間就是空間變化,也不因參照系變化。這也是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從而解釋宇宙的物理現象。一切的變化,都應該建立在光速的基礎上,光是宇宙中唯一的參照物,可以說宇內一切的變化都以光爲基礎,時間是衡量變化的一個維度。

我們所能感覺到的世界,僅限於電磁作用。

真實的世界是空的,並不是如人眼觀察到的實體。

光是一種電磁波,巧的是,意識也是表現爲生物電波。如果非要給光速找一個參照物,我猜想這個參照物,或許是人的意識。

意識是可變的,顯然每個人的時間概念也不一樣。

快來看呀,這裡有個民科,亂解相對論。好了,到此爲止,再說下去愛因斯坦的棺材板就按不住了,扯一扯相對論的虎皮,讓修仙更科學一點。(其實就是相對的科學)

但至少有一點確定無疑了,意識在觀察世界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眼前,所有,世界的現象,都是由人的意識參與建立,在此基礎上才能理解,世界的本質。

現有的物理理論,實驗研究,無非是力圖破解建立在人的意識上世界的奧秘,世界的真相,到底如何,可能真的是無法通過語言來描述,因爲任何用人的語言思維建立的物理理論數學模型,都是唯心的,這纔是真正的唯物主義。

光速恐怕體現的正是人的意識的極限,物質超光速會轉化爲能量,意識構建的世界便會瓦解。超出了光速,便超出了人類的能力範疇,所以人無論如何也解釋不了光速以外,也就是意識以外的現象。

正如詭異的量子糾纏,人的意識似乎可以改變粒子的狀態

構成世界的因素應該是最簡單的,或許是最小粒子?或許是能量波?物質的本來面目依然成謎。能量和質量互爲變化。時間可以視爲空間的變化,變化是不可逆的,而空間可以是多維的。現有的物理理論無法完美地表述變化,正如道可道非常道。

所謂入靜,也是入定,並不是身體不動叫靜,而是意識不動,但也不是睡覺。睡覺時我的意識消失了,但這個不是無我,這是睡覺。意識不能無感覺,但又無知無識,微妙之處,難以言表!何爲定?只在當下,如如不動。時間彷彿停滯,時間當然不會停滯。意識是可以超脫當下時空的,通過入定。

看過一些有關死亡的書,什麼生死書之類的,說實話,不大看的進去,現在想起來一點印象都沒有。廢話連篇的還有人信,人類的心靈有多空虛啊。

咱不來虛的,空的,要分析就實實在在。

什麼是死亡?古人是很聰明的,他們煉丹採藥,就是要保軀殼,人如果做不到軀殼不滅,註定難逃一死。

現代的克隆技術,甚至可以用體細胞克隆出另一個人體,但即使跟你年輕時一模一樣,也不是你。除非你能把腦袋搬過去。呵呵,玄幻小說里老是奪舍,可惜不是真的。

什麼輪迴轉世,意識本來就是不滅的,轉世的靈童,全盤學習接受上一位活佛的知識,處於同樣的環境養成,連思想都會一致,可不就是如同活佛轉世了麼。

靈魂不滅?那個階段的靈魂?臨死前的靈魂,還是20歲、30歲、40歲、、、、時的靈魂?

真的希望世上有神仙,哪怕地球上有一次可以確認的神蹟出現,我們整個世界的體系就要重構了。可是就算是遊戲的BUG吧,這世界從來沒有出現過BUG,所以各位修道修佛的高人,不要再假裝神仙了,我們要誠實的面對現實,現實就是,這世界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以後也不會有神仙。

很多人對死亡覺得好奇,其實死亡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真的不是我冷血哦,死亡有什麼神奇,還輪迴,還轉世,真把自己當顆蔥了。人每天睡覺,無知無覺,死了的感覺不就是跟睡死了一樣麼。睡覺都無知無識,難道死了,軀殼都沒了,靈魂還能比睡覺的時候更精神?睡覺的時候,好歹軀殼還健在。現在有很多關於瀕死體驗,仔細看那些五花八門的報告,其實都類似於夢境,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

就意識而言,人每天睡覺就要死一次的。但沒人會爲此擔心,因爲知道身體好好的在哪,意識就不會消散。那麼人最擔心的應該還是軀殼,事實上人的軀殼也是不停在更新換代,舊的細胞不停的老死,被新的細胞取代,每隔幾個月身體就要全換一遍。好像癌細胞是不死的,癌細胞真是上帝對長生不死的惡毒譏諷。

話說我們產生自主意識,這一點是上帝的設計麼?人這麼複雜的生命,真的能自然誕生麼?道就是遊戲程序。

一個遊戲中的人物,想要發現源代碼的秘密,真是有心無力啊。

還有一種情形是老年癡呆,人還活着,但識神已經逐漸消亡,“我”就是識神,意識是找不回來的。

不用擔心意識會消亡,意識在人類社會中永續輪迴。

財富也不會消亡。

消亡的是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我”只是各種輪迴意識臨時的一個聯合體,頂着某個名字,負責身體的安全存活。

人是活在各種感覺裡的,感知慢慢淡化,慢慢變老,當一切無感,那麼死亡來臨。

能使人留戀世間的,只有最強烈的情感,那是最深沉的愛!

人並非死於衰老,而是死於厭倦。喜新厭舊是情感的需要。

按照意識求存的自然法則,人的意識是具有自我意志的,也會象人類王國一樣不斷向外擴張,絕不滿足於已有的領地。發現新的大陸就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那麼本書有沒有讓您耳目一新呢?

既然死亡無非就是永久的睡眠,爲何死亡會帶來最深的恐懼?是的,因爲這是程序設定的,我們作爲遊戲中的人物,實際上是沒有決定權的。我們產生了識神,自以爲可以自己做主,做任何事情都是自主意願,殊不知元神纔是幕後的主導人物,真正的玩家通過元神在控制。

其實相信輪迴轉世,很有益處,至少不會恐懼死亡了,反正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但是我可不願意傻傻地活在幸福中。輪迴觀點來自佛家,佛認爲世界都是虛幻的,那麼認清我本來就是虛幻的,那麼死不死輪迴不輪迴就真的不重要了。

那是不是我們可以漠視死亡,漠視生命呢?既然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連世界都是虛幻的,我們的人生也是虛幻的,那我們真切擁有的生命,那我們熱血沸騰的青春,那些蕩氣迴腸的愛情,親情、友情,歷久彌新的生活點滴,悲歡離合,這一切終將逝去,在世間淡去,了無痕跡,這一切有何意義?

死亡與遊戲(下)健身與修心(中)昨夜的怪夢誰能解靜坐與睡眠(下)五、元神與識神(上)自助者,天助之死亡與遊戲(中)煩惱與無名(下)五、元神與識神(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五、元神與識神(上)自助者,天助之情感與慾望(中)煩惱與無名(下)躺平思想的分析搬磚與修仙(下)三、道境與凡境(上)道與理想國(下)完成與安全(中)抑鬱與焦慮(下)九、健身與修心(上)修道與修行(下)四、修道與修行(上)睡眠與靜坐(上)修道的一點認識尾聲元神與識神(下)煩惱與無名(下)前言(從人到仙)十、慾望與情感(上)健身與修心(中)導航之導航三元神和識神(中)煩惱與無名(下)後記(從仙到人)亂解道德經(中)情感與慾望(下)修道的一點認識九、健身與修心(上)元神和識神(中)搬磚與修仙(下)十、慾望與情感(上)修道與修行(中)“無我”的真相道境與凡境(中)煩惱與無名(下)十三、道與節奏感(上)十二、道與理想國(上)亂解道德經(中)情感與慾望(下)六、完成與安全(上)抑鬱與焦慮(中)道與節奏感(下)五、元神與識神(上)八、煩惱與無名(上)修道與修行(中)元神與識神(下)亂解道德經(中)七、抑鬱與焦慮(上)煩惱與無名(中)十四、死亡與遊戲(上)元神與識神(下)亂解道德經(下)抑鬱與焦慮(下)道與理想國(中)搬磚與修仙 (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情感與慾望(中)抑鬱與焦慮(下)躺平思想的分析睡眠與靜坐(上)尾聲十四、死亡與遊戲(上)四、修道與修行(上)抑鬱與焦慮(中)楔子(目錄)抑鬱與焦慮(下)抑鬱與焦慮(下)“無我”的真相睡眠與靜坐(中)情感與慾望(下)前言(從人到仙)自助者,天助之亂解道德經(中)修道與修行(中)元神與識神(下)睡眠與靜坐(上)修道與修行(下)二、亂解道德經(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躺平思想的分析十、慾望與情感(上)七、抑鬱與焦慮(上)一、搬磚與修仙 (上)修道的一點認識“無我”的真相睡眠與靜坐(中)
死亡與遊戲(下)健身與修心(中)昨夜的怪夢誰能解靜坐與睡眠(下)五、元神與識神(上)自助者,天助之死亡與遊戲(中)煩惱與無名(下)五、元神與識神(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五、元神與識神(上)自助者,天助之情感與慾望(中)煩惱與無名(下)躺平思想的分析搬磚與修仙(下)三、道境與凡境(上)道與理想國(下)完成與安全(中)抑鬱與焦慮(下)九、健身與修心(上)修道與修行(下)四、修道與修行(上)睡眠與靜坐(上)修道的一點認識尾聲元神與識神(下)煩惱與無名(下)前言(從人到仙)十、慾望與情感(上)健身與修心(中)導航之導航三元神和識神(中)煩惱與無名(下)後記(從仙到人)亂解道德經(中)情感與慾望(下)修道的一點認識九、健身與修心(上)元神和識神(中)搬磚與修仙(下)十、慾望與情感(上)修道與修行(中)“無我”的真相道境與凡境(中)煩惱與無名(下)十三、道與節奏感(上)十二、道與理想國(上)亂解道德經(中)情感與慾望(下)六、完成與安全(上)抑鬱與焦慮(中)道與節奏感(下)五、元神與識神(上)八、煩惱與無名(上)修道與修行(中)元神與識神(下)亂解道德經(中)七、抑鬱與焦慮(上)煩惱與無名(中)十四、死亡與遊戲(上)元神與識神(下)亂解道德經(下)抑鬱與焦慮(下)道與理想國(中)搬磚與修仙 (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情感與慾望(中)抑鬱與焦慮(下)躺平思想的分析睡眠與靜坐(上)尾聲十四、死亡與遊戲(上)四、修道與修行(上)抑鬱與焦慮(中)楔子(目錄)抑鬱與焦慮(下)抑鬱與焦慮(下)“無我”的真相睡眠與靜坐(中)情感與慾望(下)前言(從人到仙)自助者,天助之亂解道德經(中)修道與修行(中)元神與識神(下)睡眠與靜坐(上)修道與修行(下)二、亂解道德經(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躺平思想的分析十、慾望與情感(上)七、抑鬱與焦慮(上)一、搬磚與修仙 (上)修道的一點認識“無我”的真相睡眠與靜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