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境與凡境(中)

老孫你神通廣大,有何手段,給臨時提升一下狀態?

“服用興奮劑?”

“你有藥麼?”

“你有病麼?”

“一會兒還要尿檢?”

“有靈丹妙藥,哮喘病人允許服用。”

好懷念老君爐裡的仙丹啊。

嗑藥有損仙根,讓你吃藥,讓你吃藥!讓你抽菸、讓你喝酒、俺老孫不打你個一佛出世、二佛昇天!也罷,也罷,爲求入門,先開個小竈,本章下一節有個小法門......

對了,上回探索道德經,俺還另有收穫,呵呵,當時一忙沒顧上拿出來,不好意思啊,修道人的事麼!道也是盜,盜的是天機。

“引氣致柔,能嬰兒乎”。這是道德經5000文,修道最關鍵的一句話,不光在於“引氣致柔”,而在於“能嬰兒乎”,這是個疑問句,導引呼吸,能象嬰兒麼?能無我麼?

真傳一句話,此外,野狐禪罷了。

打坐,也需要體力,沒練習過就難以持久,更考驗定力,心猿意馬,片刻不寧,世界越複雜,越難以入靜。

查身體可以驗血,CT、核磁等,而精神狀況,有沒有什麼法器來檢測一下?正如睡眠好壞,多少能反映白天的情緒,打坐動靜,多少能看出當下的境況。

沒有切身感受,很難理解:練氣境是人間,抑鬱境是地獄,元神境就像天堂,面對的是同一方世界,同一片天空,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誰也不是三頭六臂,差異能有多大。

世界是冰冷的,還是溫暖的,取決於各人的心境,心隨境遷,心爲物役,認清自己不容易。

沒感受過天道,怎知,元神境。沒抑鬱過,又怎知,抑鬱境。沒吃過榴蓮,不知榴蓮的滋味,沒見過下雪,沒法明瞭雪景。

抑鬱境,不太有什麼異議,返虛境,則往往如同彗星閃現,不易察覺。範仁,回顧漫長的一生,有過的那些短暫的真正的快樂時光,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若是不幸,一生坎坷,從來沒體驗過絕對的放鬆,哪麼也有機會,在別人身上觀察到。或許是,表演或運動中高光一刻的明星,或許是,單位裡忽然聛睨一切的老闆,或許是,街上瞥見某個志得意滿的傢伙......不用懷疑,這就是了。

“靜”,是最佳狀態。

修行:找到並保持住且不斷提升自己的最佳狀態。

人的狀態即靜的層次,本質上,是基於安全感,即對於自身安全狀況的自我認知——本觀點頗爲費解,放在後面【完成與安全】一章詳解。

狀態的改變,要日積月累,每天抽一包煙沒多大感覺,但量變終會引起質變。每提升一個小境界,世界觀會改善,而每提升一個大境界,會脫胎換骨。

範仁,累了休息,煩了休假,病了上醫院。但所謂第三種狀態,處於病與非病中間,人在習以爲常之後,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人體的器官具有極大的亢餘設計,甚至都有備份,身心韌性極強,可以適應不同境界。

如果總是鬱鬱寡歡,易於疲勞,那麼就要留意了。

醫院只會檢查身體,無視心靈。心靈的狀態,是血常規可以看的出來麼?身體病痛反射出靈魂的不足,人體免疫力與心境息息相關。

範仁,本書天上一腳,地下一腳,目的只有一個,入靜,或者叫入境。能入境者萬中無一,入境即爲得道。對,就是道德經。何爲得道,無畏是也;何爲無畏,無爲是也。凡人擯棄惡習,入境即可進化爲仙。

五大境界,抑鬱、修身、練氣、元神、返虛;在仙界另有一種表述:恐懼、孤獨、無聊、完成、無畏。

凡人降世,呱呱墜地,弱不禁風,一定要抱持才安靜,這就是恐懼境,也分爲初、中、高三階,會走路、會說話、會認人了,則進入孤獨境,開始學習,建立人際關係,直到工作自立,則進入無聊境,開始爭名奪利,探尋人生的意義,世界的真相,也可分爲三、六、九等,一般凡人,也就止步於此了,到老了退休,境界逐步倒退。也有精英人士,或天賦異稟、或時運亨通,通過建立事業,努力鑽研,突破無聊,可以達到完成境。這也是進入道境了,再極少數卓爾不凡的天之驕子,在所處領域能呼風喚雨,躍升無畏境。

瞭解仙界的說法,更加深了對境界的理解。

仙界!令人無限嚮往啊,多透露一些信息吧。

範仁,仙界存在於高維度空間,象手機電腦裡的虛擬世界,就是僞仙界,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修煉也無非是打怪升級麼,別總想一步登天。按照仙路導航,後面也要過五關斬六將,等過了最後一章,才能到達極樂之鄉,那纔是真實的仙界。

老孫自我評估,此前一度落到孤獨境,經過頓悟,近期處於無聊境,修煉進展頗爲神速,試圖衝擊完成境。

呵呵,操之過急,靈根實在太差,道境難矣哉!

心底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我去,你自己都沒得道,跟我們瞎咧咧什麼。

咳、咳,這個麼,能知“道”的存在就了不得了。世上有過得道的高人,老子說:‘有生於無’,釋迦摩尼說“色即是空”。很難想象在資訊閉塞的古代,他們那兒來的知識?居然直達現代物理學的最高成就,有生於無,色即是空,這個誰不懂誰是文盲哦!可是俺不敢說懂,俺不可能懂,俺要說懂了就太淺薄了,因爲這屬於世界的本質,只有修至道境才能懂。

俺終日因爲頭疼而頭疼,偶爾因狀態的反彈效應,靈光閃現體驗到返虛境,談何容易啊。

本書打的如意算盤,是寫與修並進,以治癒頭疼爲證道之果,以書完本爲進入道境。因爲越推進到後面幾章越艱難,非入境寫不明道不白。

說心裡話,俺把道當作解除頭疼咒的唯一稻草,不然呢?

遙望到遠方的那條金光大道,似乎通向光明,只恨積患已深,前行乏力,範仁,前方玄而又玄,要勇猛精進呀!

“返虛”是破碎虛空的最後一步,從來都沒人能說得清,其實就是無我,就是無爲,就是無畏,擁有與普通凡人截然不同的時空觀。

試試發掘你的內心,是否真的一無所懼?這個無畏,絕非傻大膽,酒後或是梭哈贏了錢,那是無知者無畏,要洞徹了世道的險惡,建立在元神基礎上的無畏,是知恥而後勇。處於此種狀態,斧鑿加身而面不改色,即使坐在死牢裡,世界在眼中,依然五彩斑斕,心頭充滿幸福,生命妙不可言。

衆多的文學作品中,對人的這種超脫狀態有描寫:

世界變得生動起來,展露出來全新的一面,纖毫畢現,每一隻螞蟻都歷歷在目,樹木舒展了枝葉,花草爭先綻放,搖曳生姿;土石瓦礫都活靈活現,息息相關,反饋能量;大地與雲天相接,伸手可觸;思緒遍及宇內,無所不至,無所不能,君臨大地,猶如夢境。心情雀躍,歡呼一聲:......

凡人吸毒,可直達無畏境初期。但藥物反噬,後果嚴重,會直接滑落一個大境界。吸毒的人爲何終身戒不了心癮?因爲幻想復吸體驗高境界。

賭博有趣,精神猶如坐上了過山車,贏錢時,似乎老天都爲之站臺,輸錢時,如同被全世界拋棄。賭博難戒,激情難覓。

躁鬱症患者在亢奮期間,往往也會有精彩的表現,但這並不正常,不能看作是處在高境界。讀人物傳記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歷史上的天才人物患或曾患躁鬱症的比例驚人,而偉大在於能始終保持鬥志昂揚的一面。事實上得意時的狀態愈好,失意時就愈消沉。狀態需要整體提升。

通過藥物或者雞湯短暫擺脫抑鬱,而境遇無改善,很容易反覆。人的狀態起伏不宜過大,存在反彈效應,對於一夜暴富、一夜致貧、起死回生、樂極生悲,象范進中舉、貪官下臺,會對元神習慣的安全範疇帶來巨大沖擊。

人的情緒很難琢磨,面對高壓,也因人而異,有喜極而泣乃至崩潰,也有怒極無畏,逆境突襲成功也不罕見。

突發事件會迅速改變人的壯態,事件持續時間的長短,會決定你能否回到原點,或者處於新的常態。世俗的事件對於入境有作用,但保持還要靠內心。

當生死關頭,或者疲勞到達極限,靈魂會爆發,將人臨時提升境界。提升程度,看靈魂的能量強度。凡人在喜怒哀樂情緒刺激下,也會臨時提升或者跌落境界,程度視情緒和靈魂的強度而定,但等於透支了身心靈能量。

狀態因境遇而變化,以境界爲中心點上下波動,當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衆星捧月,自信滿滿,就會處於練氣境的高階。但月滿則虧,不修道早晚狀態還會滑落。

陷入抑鬱的常態,就成爲抑鬱症,那麼即使境遇好轉,也會有一個更長期的境界轉換過程,比如戰爭中的老兵退伍,很長時間適應不了高壓力的忽然消失,需要心理輔導。

人的感覺有一種奇特的免疫性,凡經歷過一次的感受,痛苦抑或快樂,在最細膩的層面上,都無法再一次的體驗。也就是說,同樣的事件,無法再次帶來同樣的感受。感覺就像流動的河水,無法第二次踏入。一寸光陰一寸金,每一次的快樂和悲傷,都會是獨一無二的經歷,永不再現。珍惜每一個當下吧。

進入道境以後,也許人會有全新的感受。而每一次的進入,似乎都要用掉一張僅有的門票,即第一次的新鮮感。如何歷久彌新?能嬰兒乎!

常態的改變,纔是境界的真正改變。或許道境就是這樣具有不可持續性,因爲人遲早總會復歸厭倦,那麼所謂的道境化爲一場春夢。

趕上情緒低谷,再恰逢外界打擊,就會表現出病態,當下不要濫用藥物或菸酒,瞎折騰只會加劇病情,要靜待狀態的上升來改善。凡人的狀態具有很強週期性,似乎女性的表現尤其敏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

範仁通常習慣於所處的境界,忽略了世界還存在更多的精彩。而在境界改變後,又會迅速遺忘之前的感受。每個個體的世界存在感各有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對世界的觀感每時每秒都在變化,只是差異微小難以區分。沒有人能留住童年時的世界記憶,那隻在偶爾的靈光閃現。

情緒容易亢奮者,也必定易於沮喪,要減少波動,心如古井無波,觸之不動,情緒不斷向善,直到得大歡喜,入極樂世界。

成功總能收穫財富和地位,不免忘乎所以;失敗總是大多數人的命運,但加深了對天地的敬畏。有時底層反而會更接近道境,富豪和貧民,二者做一下換位遊戲,最後抗不下來的是誰?

修道講求的是不假外物,身心靈強大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車馬比貧賤,一得驅馳一得閒。

聖經說:“富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老子說:“貴以賤爲本,上以下爲基”,在修仙上,名利,是我的財富,是無我的負擔。

人生挫折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修行。富而不驕容易,貧而不怨很難,升官發財只是手段,提升境界纔是根本,人要天天向上,切勿迷失本性。

境界的提升是靈魂轉換的綜合性系統大工程。

道境與凡境(下)抑鬱與焦慮(下)十、慾望與情感(上)十二、道與理想國(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新解【陰符經】抑鬱與焦慮(中)睡眠與靜坐(中)煩惱與無名(中)道境與凡境(下)一、搬磚與修仙 (上)健身與修心(下)道境與凡境(下)三、道境與凡境(上)道與理想國(中)安全與完成(下)八、煩惱與無名(上)搬磚與修仙 (中)探究一下“煉氣”十三、道與節奏感(上)九、健身與修心(上)解讀【心經】二、亂解道德經(上)相關說明之二九、健身與修心(上)修道與修行(中)十、慾望與情感(上)元神與識神(下)什麼是“神安”抑鬱與焦慮(下)相關說明之二十二、道與理想國(上)一、搬磚與修仙 (上)二、亂解道德經(上)道境與凡境(中)修道與修行(中)十四、死亡與遊戲(上)抑鬱與焦慮(下)元神和識神(中)煩惱與無名(中)七、抑鬱與焦慮(上)亂解道德經(下)亂解道德經(下)九、健身與修心(上)健身與修心(中)後記(從仙到人)楔子(目錄)健身與修心(下)修道與修行(下)完成與安全(中)道與理想國(下)道境與凡境(下)解讀【心經】前言(從人到仙)抑鬱與焦慮(中)死亡與遊戲(下)四、修道與修行(上)道與理想國(中)道與節奏感(中)道與節奏感(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亂解道德經(下)相關說明之二“無我”的真相五、元神與識神(上)修道與修行(下)六、完成與安全(上)修道與修行(下)自助者,天助之修道的一點認識靜坐與睡眠(下)道與節奏感(中)死亡與遊戲(中)道境與凡境(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道境與凡境(下)睡眠與靜坐(上)相關說明之二尾聲道與理想國(中)七、抑鬱與焦慮(上)探究一下“煉氣”死亡與遊戲(下)道與節奏感(下)探究一下“煉氣”七、抑鬱與焦慮(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搬磚與修仙(下)修道與修行(中)三、道境與凡境(上)道境與凡境(下)解讀【心經】情感與慾望(中)抑鬱與焦慮(下)解讀【心經】睡眠與靜坐(中)二、亂解道德經(上)
道境與凡境(下)抑鬱與焦慮(下)十、慾望與情感(上)十二、道與理想國(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新解【陰符經】抑鬱與焦慮(中)睡眠與靜坐(中)煩惱與無名(中)道境與凡境(下)一、搬磚與修仙 (上)健身與修心(下)道境與凡境(下)三、道境與凡境(上)道與理想國(中)安全與完成(下)八、煩惱與無名(上)搬磚與修仙 (中)探究一下“煉氣”十三、道與節奏感(上)九、健身與修心(上)解讀【心經】二、亂解道德經(上)相關說明之二九、健身與修心(上)修道與修行(中)十、慾望與情感(上)元神與識神(下)什麼是“神安”抑鬱與焦慮(下)相關說明之二十二、道與理想國(上)一、搬磚與修仙 (上)二、亂解道德經(上)道境與凡境(中)修道與修行(中)十四、死亡與遊戲(上)抑鬱與焦慮(下)元神和識神(中)煩惱與無名(中)七、抑鬱與焦慮(上)亂解道德經(下)亂解道德經(下)九、健身與修心(上)健身與修心(中)後記(從仙到人)楔子(目錄)健身與修心(下)修道與修行(下)完成與安全(中)道與理想國(下)道境與凡境(下)解讀【心經】前言(從人到仙)抑鬱與焦慮(中)死亡與遊戲(下)四、修道與修行(上)道與理想國(中)道與節奏感(中)道與節奏感(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亂解道德經(下)相關說明之二“無我”的真相五、元神與識神(上)修道與修行(下)六、完成與安全(上)修道與修行(下)自助者,天助之修道的一點認識靜坐與睡眠(下)道與節奏感(中)死亡與遊戲(中)道境與凡境(中)一、搬磚與修仙 (上)道境與凡境(下)睡眠與靜坐(上)相關說明之二尾聲道與理想國(中)七、抑鬱與焦慮(上)探究一下“煉氣”死亡與遊戲(下)道與節奏感(下)探究一下“煉氣”七、抑鬱與焦慮(上)十三、道與節奏感(上)搬磚與修仙(下)修道與修行(中)三、道境與凡境(上)道境與凡境(下)解讀【心經】情感與慾望(中)抑鬱與焦慮(下)解讀【心經】睡眠與靜坐(中)二、亂解道德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