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聯軍崩潰

?卻說孫權得知周瑜中箭被俘的消息以後,心中卻是有些惴惴不安。

孫權雖然相信周瑜忠於孫氏,卻也不敢保證,周瑜會不會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將事情公佈天下,而後投降陳旭。

畢竟,當時孫權制定的策略,乃是在戰場上利用自己隱藏的心腹,直接將周瑜殺死。

不曾想,周瑜警惕性實在太強,雖然被一射色中肩膀,終究還是沒有性命之憂。

“陳文昭派遣信使過來,想要面見主公。”

就在此時,周泰走進營帳之內,對着孫權輕聲說道。

可以看出,周泰這個江東虎將,現在也有些清減了,這段時間周泰一直十分自責。

周泰覺得,若不是自己給周瑜帶了一封信,事情也就不會弄成這個樣子,周瑜這個東吳的頂樑柱,也不會與孫權反目成仇了。

孫權心中鬱悶,聽見周泰的話以後當即眉頭一擰,問道:“陳文昭此時派遣信使過來,所爲何事?”

周泰搖頭道:“末將並不知曉。”

孫權揹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了幾次,最終還是說道:“帶關中信使進來。”

沒過多久,一個關中信使就走了進來,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將其遞給了孫權。

“吾主讓我將此信交給吳王,並且期待吳王的回覆。”

孫權心中雖然有些驚疑不定,終究還是接過了書信,看完裡面內容以後,孫權一直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

在屋內來回走了幾圈,孫權忽然說道:“秦王所提條件我都答應,只不過我家侄兒卻必須待在江東。”

“我只希望,秦王能夠遵守承諾。”

信使帶着孫權的回覆離去,周泰也沒有詢問書信裡面究竟是什麼內容。

他看着孫權略帶疲倦的樣子,亦是緩緩退出營帳。

目送周泰離去以後,孫權纔將書信拿了出來,反覆將裡面的內容觀看幾遍,而後將其燒燬。

這封書信,乃是陳旭以秦王名義寫給孫權,告知孫權周瑜已經投降了關中。

只要孫權願意將周瑜家眷,以及孫紹送到長安,陳旭就可以向孫權保證,絕對不會把孫策之死公佈於衆。

孫策的死,一直是孫權最擔心的事情,當初他派人毒害孫策,其實也都是在隱秘中行事,陳旭根本不得而知。

只不過,後來陳旭派人再三調查,纔在機緣巧合下知道了這個消息,關中也有許多細作爲此殞命。

自從這件事情泄露以後,孫權其實一直心中不安,生怕有朝一日事情會敗露。

可是今日,陳旭和周瑜卻向孫權保證,只要交還周瑜家眷,這件事情就不會被公佈於衆。

孫權自然不會相信陳旭的保證,這才故意將孫紹扣了下來,乃是暗暗威脅周瑜:“若是不想孫紹殞命,就將此事爛在肚子裡吧。”

當然,有了孫紹這麼一層關係,孫權也不敢害了孫紹性命。

如今的孫紹,可是維繫雙方口頭約定的重要人物,一旦孫紹意外殞命,難保周瑜不會狂性大發豁出一切。

長安城內,周瑜得到了孫權的回覆以後,不由苦笑起來。

“孫權果真還是如此謹慎、多疑,想要將阿紹扣在江東充當人質麼?”

送給孫權的那封書信之中,雖然也提到要將孫紹送到長安,只不過就連周瑜自己,對此都沒有抱太大希望。

這不僅僅是人質的問題,而是孫權根本沒有理由這麼做。

畢竟,把周瑜家眷送到長安,只要孫權能夠操縱輿論,還可以落得一個仁義的名聲。

然而,若孫權真的將孫紹送到關中,先不說孫權將會失去人質,天下人又會怎麼看待孫權?

恐怕那個時候,當初本來被周瑜招攬的孫策舊部,就會看出其中貓膩吧。

陳旭卻是笑道:“公瑾但請放心,只要我等保守這個秘密,阿紹就不會有性命之憂。”

“從今以後,公瑾就好好在關中任職吧。”

看着陳旭臉上和煦地笑容,周瑜當即跪伏在地,道:“多謝主公看重,瑜當以死相報!”

陳旭急忙將周瑜扶了起來,撫其背曰:“我不要公瑾以死相報,只願公瑾在我百年之後,能夠輔佐阿政即可。”

如今的關中,老一輩武將、謀士年齡都大了,年輕一輩雖然慢慢成長起來,可是主要謀士除了司馬懿之外,沒有太多人可堪重用。

而且對於司馬懿,陳旭心中多少還有些忌憚,需要找一個人對其進行掣肘。

周瑜雖然已經四十出頭,可是相比起陳旭等人,還是要年輕許多,只要不出現意外,至少還能活上十幾年。

憑藉周瑜的忠誠以及能力,必定可以在日後輔佐陳政成就一番事業。

陳旭身爲陳政父親,又一手打下了關中諾大的基業,在此時替關中的未來未雨綢繆,絕對算得上是用心良苦。

周瑜急忙說道:“主公正值壯年,何故說出如此喪氣之話?”

陳旭微笑着搖了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反而問道:“對於眼前戰局,公瑾有何看法?”

周瑜當即昂然答道:“若主公信得過我周瑜,還請讓甘將軍隨我前往益州,好爲主公打下荊州之地。”

陳旭和周瑜對視一眼,而後哈哈大笑起來,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益州之地如今屯兵十幾萬之衆,可是黃忠領兵回返荊州以後,和徐庶通力合作,又仗着荊州水軍厲害,這才堪堪擋住陳政的進攻。

事實上,憑藉益州如今的實力,想要攻入荊州並非難事。

只不過,益州卻缺乏像周瑜、甘寧這樣的水軍將領,單單憑藉陳政、徐晃等人,還不至於能夠拿下荊州。

如果周瑜、甘寧抵達益州,統領益州大軍攻打荊州,未嘗不能擊敗徐庶。

東吳營帳之內,自從周瑜被關中軍俘虜以後,太史慈就開始變得鬱鬱寡歡。

雖說當初太史慈拒絕了周瑜的策反,可是對孫權懷疑的種子,也漸漸埋藏在了心底。

太史慈乃忠義之人,孫策對他更是有知遇之恩,如果得到確切消息,孫策真是被孫權所害,太史慈恐怕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這段時間,太史慈也在派人暗暗探訪實情,奈何無論太史慈如何探訪,都不能查到任何蛛絲馬跡。

可是現在,太史慈忽然得到消息,孫權居然要將周瑜的家眷送到長安。

雖然孫權說得大義凜然,聲稱周瑜被俘不願投降,陳旭卻又愛惜周瑜才華,不忍將其斬殺。

周瑜被陳旭軟禁起來,孫權感念周瑜對於孫氏的忠誠,爲了周瑜一家團聚,纔將周瑜家眷送往長安。

這種理由說的大義凜然,卻也只能騙騙那些普通士卒,得到他們的稱讚罷了,其餘稍微有些理智的人,都不會相信這種言論。

而太史慈,就是其中之一。

孫權反常的舉動,不得不讓太史慈懷疑,而且太史慈相信周瑜的忠誠,也相信周瑜的智慧,絕對不會中瞭如此簡單的反間計。

那麼就只剩下一個真相,那就是孫策之死真的有問題。

這一日,太史慈非常罕見的在軍營之中喝酒,而且喝得酩酊大醉。

孫策對於太史慈有知遇之恩,兩人更是君臣相歡;孫權成爲江東之主以後,對於太史慈這個上將,也是器重有加。

可以說,兩者都對太史慈有大恩,太史慈也不可能反叛孫權,好爲孫策報仇。

只不過孫權的狠毒,還是讓太史慈感覺有些心寒。

“我當何去何從?”

太史慈醉了,直接臥倒在地上呼呼大睡,第二日就消失不見,只是他的上將印綬,卻被掛在了營帳之內。

太史慈悄無聲息的走了,沒有留下一句話,也沒有爲自己想尋找藉口。

孫權得知太史慈掛印而走的消息以後,頓時感覺天旋地轉,差點昏倒在地。

“不曾想,就連子義也棄我而去。”

這一刻,孫權真的惶恐了,他自從繼承東吳基業以來,就不停拉攏人心,對於孫策舊部也都其中有加。

孫權本來以爲,憑藉自己的付出以及人格魅力,縱然孫策之死的事情暴露,也能得到諸將的追隨。

不曾想,先是周瑜意圖反叛,又有太史慈一言不語掛印而走。

兩人一文一武,都是東吳真正的頂樑柱,可是就因爲一個已經死去多年的人,他們卻背棄了孫權。

這讓孫權在惶恐的同時,也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挫敗感。

孫權臥在牀榻上面,在心中暗暗感嘆:“兄長,我真的不如你啊。”

太史慈的離去,在東吳軍營之中,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孫策曾經的舊部,案子被周瑜拉攏過,一開始也認爲這件事情乃是陳旭的反間計。

只不過,周瑜、太史慈的舉動,以及孫權的反常行爲,卻是讓東吳一些將領心生懷疑。

他們雖然不至於像太史慈那樣掛印而走,卻也心中有萬千疑慮,在與關中軍交戰的過程中,根本毫無戰心。

東吳大軍雖然人數衆多,卻已經變得戰意全無,聯軍兵力雖然佔據些許上風,在戰場之上已經出現了頹勢。

曹軍營寨之內,曹操、郭嘉相對無語,他們也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當然,並不能說兩人考慮不周,這也是情報不對稱帶來的隱患。

兩人雖然知道周瑜、孫權離心,孫權想要除掉周瑜,可是對於他們爲何會如此,卻並不知情。

故此,郭嘉也並不知道,東吳已經到了風雨飄搖,隨時都可能崩潰的地步。

曹操臉色變得越加難看,忍不住嘆道:“東吳士卒雖然衆多,卻已經毫無戰意,這次敗局已定,再難迴天!”

聯軍主帥營帳之內,諸葛亮眼神有些呆滯。

這場討伐陳旭的戰役聲勢浩大,一開始聯軍也是勢如劈竹,攻城略地打得關中軍節節敗退。

然而,當關中軍開始反擊的時候,諸葛亮才發現,這種聯盟真是脆弱得不堪一擊。

雙拳緊緊握起,哪怕現在天氣慢慢變得暖和起來,諸葛亮內心深處卻變得冰寒一片。

“咚咚咚!”

就在此時,激昂的戰鼓聲響起,陳旭再次帶領關中軍出城叫陣。

時間緩緩流逝,長安城下戰局對於關中軍而言越來越有利,孫權幾次幾次想要撤兵,都被曹操、劉備挽留了下來。

只不過,東吳士卒在正面戰場上,也根本沒有太大用處了。

這段時間,雖然聯軍沒有真正開始潰敗,勝利的天平卻已經慢慢向關中軍靠攏。

而此時,周瑜投降陳旭的消息,仍舊被隱瞞了下來,孫權雖然知曉,卻並沒有將這件事情告知衆人。

兩軍交戰一日之後,孫權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營帳之內,陸遜卻是滿臉憂慮的走了進來。

“主公,事到如今聯軍根本不可能打下長安,而且現在士卒毫無戰心,我們還是領兵撤回江東吧。”

孫權也想撤退,卻又感覺心中不甘。

就在此時,周泰慌慌張張闖了進來,說道:“主公,周瑜降了秦王,帶領甘寧悄悄抵達益州,大破荊州水軍,斬殺荊州上將黃忠。”

“徐庶兵敗退守襄陽,十數萬益州軍將襄陽團團圍住。”

“什麼?”

孫權、陸遜聽到這個消息,幾乎同時出聲,臉上都帶着驚疑不定的神色。

“主公,主公,幽州急報。”

孫權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朱桓就從外面闖了進來,說道:“陳宮、張遼、鄧艾、王延和袁譚交戰,在涿郡大破袁軍,袁譚退守冀州。”

“幷州軍攻城不下,張遼轉而前去攻打幽州其餘郡縣,幽州東部郡縣官吏望風而降,走個幽州都歸屬陳文昭矣。”

孫權渾身癱軟,跌坐在地上,臉色變得無比蒼白。

“大勢去矣,大勢去矣。”

陸遜深吸一口氣,急忙說道:“這兩個戰報若是傳遍軍營,聯軍士卒必定頃刻崩潰。”

“主公若想保存東吳實力,還請連夜領兵撤退。”

“如此一來,憑藉長江天險,以及冠絕天下的東吳水軍,縱然陳文昭拿下了荊州,主公也未嘗不能與其抗衡。”

孫權也知道大勢已去,而且吳軍現在狀況並不好。

聽見陸遜的話以後,孫權就好像溺水之人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般,急忙點頭應是,也不知會諸葛亮,居然連夜拔寨而走。

只不過,陸遜卻在心中苦笑。

周瑜投降了陳旭,又有甘寧配合作戰,最多需要五年時間,就能訓練出一支強大的水軍。

那個時候,東吳的命運又會如何?

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5章 敗逃第378章 殺眭固第255章 逼宮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328章 龜兒子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23章 擊賊第547章 渡河第67章 人頭滾滾第560章 反心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91章 包辦婚姻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659章 誣陷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16章 赴長安第13章 火起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490章 狩獵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75章 輕視第263章 心憂第264章 水淹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25章 殤第766章 陰招第844章 叔侄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1章 訛詐第578章 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71章 函谷關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226章 百態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80章 責罰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13章 火起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83章 流言四起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737章 餘波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02章 馬驚第467章 殺羌令第567章 玉門關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8章 遊街第1001章 怒火第528章 安置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747章 快來了第549章 水淹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87章 厚葬之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18章 魄力
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5章 敗逃第378章 殺眭固第255章 逼宮第523章 遼東戰局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328章 龜兒子第931章 諸將齊鬥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997章 陳宮去世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23章 擊賊第547章 渡河第67章 人頭滾滾第560章 反心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91章 包辦婚姻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659章 誣陷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483章 涼州劇變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16章 赴長安第13章 火起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490章 狩獵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75章 輕視第263章 心憂第264章 水淹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25章 殤第766章 陰招第844章 叔侄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11章 訛詐第578章 獻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71章 函谷關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226章 百態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680章 責罰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697章 文昭入蜀第13章 火起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83章 流言四起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737章 餘波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102章 馬驚第467章 殺羌令第567章 玉門關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58章 遊街第1001章 怒火第528章 安置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747章 快來了第549章 水淹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87章 厚葬之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18章 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