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周瑜勸諫

孫策再次問道:“公瑾可是要我效仿戰國時期,與諸侯合縱以抗秦國?”

周瑜再次搖了搖頭,說道:“陳文昭雖強,其餘諸侯亦非泛泛之輩。畢竟當年的強秦經過商君變法,還有數代積累才滅掉其餘六國。”

“反觀現在的幷州、涼州,卻都是荒無人煙之地,縱然陳文昭遷徙、招募了不少百姓,他境內人口,也遠遠無法與當時的秦國相提並論。”

“如今的陳文昭,雖然強大,倒也並非無法抗衡。只要有兩方諸侯聯盟,必定可以使得陳文昭不敢小覷他人。”

孫策皺了皺眉頭,問道:“公瑾既然不是讓我聯合其餘諸侯,共同討伐陳文昭,卻是何意?”

周瑜沒有直接答話,反而盯着孫策問道:“兄長是想要在有生之年,能夠橫掃天下,還是想要佔據現有之地,割據一方?”

此時的周瑜,沒有稱呼孫策‘主公’,反而稱呼其爲‘兄長’,可以看出他是準備與孫策,推心置腹交談一番了。

孫策眼神閃動了幾次,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又豈能不思進取,裹足不前?若有可能,吾願意提三尺青鋒橫掃天下,好上體天心,下應黎民。”

周瑜聞言當即撫掌大笑,說道:“兄長有此豪情,弟又豈能不以死相報?”

而後,他正色說道:“兄長若只想守得現有基業,成爲割據一方之諸侯,此事易耳。只需連弱抗強,必可保得江東基業不失。”

“兄長既然意欲趁着有生之年橫掃天下,則需連強伐弱,遠交近攻,趁勢而起,壯大自身實力。”

孫策心中一動,問道:“公瑾言下之意,可是要我與陳文昭結盟?”

周瑜狠狠點了點頭,說道:“然也。與陳文昭結盟,有四點好處。”

“其一,陳文昭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大義。兄長若表面唯陳文昭馬首是瞻,也就是順應天子,必定會在天下人之中,留下一個忠於漢室的好印象。”

“其二,陳文昭時至今日,都未曾與江東交惡,反而屢次封賞主公,盡顯拉攏親近之意。兄長若遣人與關中商議聯盟事宜,必定能夠成事。”

“其三,關中雖然與潁川郡接壤,卻位於潁川的西北方,與主公的疆域其實並無太大接觸。”

“雙方哪怕想要擴張領土,也不會選擇對方作爲目標,是以現在的我們並無利益衝突。”

周瑜所說的不錯,關中與揚州的地盤,就好像位於對角線的兩頭一樣。

除非雙方昏了頭,絕對不會放棄緊挨着的其餘諸侯,反而跨越狹長的地理,前去攻打彼此。

沒有利益衝突,纔是聯盟能夠長久、穩定的先決條件。

就好似三國時期的蜀國與東吳一樣,兩者雖然名義上乃是盟友,卻因爲荊州之事爆發了利益衝突,根本不可能誠心實意聯合抵抗曹魏。

至於現在的陳旭、孫策,卻完全不存在這種事情。

可以說,只要雙方結成聯盟,除非荊州劉表,或是曹操被消滅,不然兩人絕對不會爆發衝突。

而想要消滅劉表、曹操,又談何容易?

只有這樣穩固的聯盟,雙方纔能齊心協力,休慼與共,一同抵禦其他諸侯。甚至於,發動滅國之戰,擴張勢力。

周瑜再次侃侃而談:“其四,依仗兄長之實力,想要獨自滅掉一方諸侯,肯定困難無比。若是有陳文昭相助,不管是平分荊州,還是共伐曹孟德,都很有可能會成爲現實。”

“待主公與陳文昭兩分天下之後,再爭奪大漢的最終歸屬,猶未晚也。”

孫策沉吟良久,當即點頭說道:“瑜弟之言不錯,與陳文昭聯盟之事,就交由公瑾全權處理吧。”

周瑜聞言大喜,再次說道:“與陳文昭聯盟雖然乃是大勢,然而眼前最爲迫切的事情,還是應當先與曹孟德罷兵休戰。”

孫策愣了一下,說道:“莫非瑜弟以爲,某不是曹孟德之對手?”

周瑜急忙搖了搖頭,道:“兄長雖然平定江東,卻是根基未穩,與江東世家之間多有齷蹉。”

“這些事情若不處理妥當,兄長莫說橫掃四方,恐怕想要保住江東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孫策聞言,當即面含殺氣的說道:“不若直接將那些頑固的世家,全部滅族!”

周瑜心中大驚,急忙勸道:“此事萬萬不可爲啊,若兄長如此行事,必定會爲後來遭致禍端。而且,主公也會將自己推到世家們的對立面。”

“如此,縱然能夠顯一時之威,亦非長久之計。”

孫策最討厭勾心鬥角,當即說道:“可是江東世家勢力錯綜複雜,蓄養門客、人口、私兵不計其數,若是不能削弱他們實力,吾又豈能穩坐江東?”

周瑜說道:“江東世家雖然乃是兄長之掣肘,若是利用得好,未嘗不能讓他們,成爲兄長助力。”

“須知,自古以來江東多豪傑,西楚霸王以三千江東子弟,掃滅暴秦,幾乎得到整個天下。兄長若能折服江東士族,何愁大事不成?”

“此事兄長勿憂,吾心中已經早有決斷,耗費三年兩載時日,定會讓他們成爲兄長之爪牙。”

孫策聞言,當即沉默不語。

周瑜再次苦口婆心的勸道:“逐鹿中原絕非易事,兄長若不能多多招攬豪傑,又豈能在亂世中有所成就?”

“江東多才俊,兄長縱然忍耐一時,先與他們虛與委蛇,日後所得好處亦是十分巨大。”

“若是江東不能徹底穩定下來,就與其他諸侯爆發大規模戰爭,爲智者所不取也。”

周瑜言下之意十分明確,就是要讓孫策先與曹操罷兵,然後回到江東耗費時日,先解決內部問題再言其他。

孫策思量許久,這纔不情不願的說道:“吾現在身爲豫州牧,若是就此退兵,讓曹孟德佔據豫州北方,豈不會讓天下人嘲笑?”

周瑜知道孫策已經被他說動,心中一喜,急忙說道:“兄長此言差矣,忍一時之氣,而爲長久之計,這纔是成大事之人啊。”

“兄長若是就此退兵,不但不會被人嘲笑,別人反而會認爲兄長,乃成大事之人。”

孫策聞言,當即不再猶豫,就同意了周瑜的建議。

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0章 搶功第814章 婚事(下)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60章 登岸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04章 曹嵩第7章 獵虎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773章 破劍閣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630章 縱第320章 破公孫第357章 蛻變第81章 董卓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351章 衣帶詔?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627章 葫蘆谷第224章 襲城第549章 水淹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23章 逃命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317章 謀關中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617章 讒言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21章 相邀第240章 被圍第542章 子午谷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1章 勸說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65章 譁變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73章 王承第682章 不安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31章 遭遇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370章 詐城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866章 孫權第36章 賞賜風波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9章 王延之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86章 噩耗第1006章 家宴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22章 不允盜請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96章 輓歌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476章 重逢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86章 遭遇戰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章 阿虎之勇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578章 獻第9章 毀田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72章 華雄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267章 不可敵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63章 洞房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66章 孫權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16章 天子崩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75章 推測第821章 諸葛亮第814章 婚事(下)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03章 孫尚香
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250章 搶功第814章 婚事(下)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60章 登岸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304章 曹嵩第7章 獵虎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773章 破劍閣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630章 縱第320章 破公孫第357章 蛻變第81章 董卓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880章 當街襲殺第351章 衣帶詔?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627章 葫蘆谷第224章 襲城第549章 水淹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623章 逃命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317章 謀關中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617章 讒言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21章 相邀第240章 被圍第542章 子午谷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1章 勸說第611章 身份敗露第65章 譁變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73章 王承第682章 不安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31章 遭遇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370章 詐城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866章 孫權第36章 賞賜風波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9章 王延之謀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786章 噩耗第1006章 家宴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22章 不允盜請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696章 輓歌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476章 重逢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686章 遭遇戰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3章 阿虎之勇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578章 獻第9章 毀田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72章 華雄第238章 晉陽王氏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267章 不可敵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163章 洞房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866章 孫權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816章 天子崩第676章 義釋嚴顏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175章 推測第821章 諸葛亮第814章 婚事(下)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03章 孫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