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陳宮去世

程昱、賈詡都是陳旭的左膀右臂,若是沒有兩人相助,陳旭絕對不可能有今日成就。

幾年前程昱病逝,陳旭剛剛從那種陰影中走出來,可賈詡也病逝了。

一直以來,陳旭都以爲自己還有大把光陰,可是當身邊的謀士一個個離去之時,他才發現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再復返。

身體搖晃了一下,陳旭差點摔倒在地,姜維急忙上前扶住了他的身體。

“主公。”

看着姜維略顯擔憂的眼神,陳旭微微擺了擺手,說道:“孤並無大礙。”

雖然在感情上來講,他不願接受賈詡去世的事實,可是就理智上而言,陳旭卻也知道,生老病死乃天地至理,不可違背。

程昱、賈詡二人,都是年齡老邁抱病去世,其實也算得上是善終。

深吸了幾口氣,陳旭沉聲說道:“追封賈尚書爲肅侯,令其子賈穆繼承賈尚書爵位。”

賈詡病逝陳旭心中非常難過,可相比起賈詡,他更擔心陳宮的病情。

陳宮年齡也很大了,而且一直爲陳旭鎮守幷州這個苦寒之地,長年累月以來勞心勞力。

擊敗沮授生擒張郃之後,陳宮在南下與陳旭圍困鄴城的時候,已經顯得有些老態龍鍾。

鄴城攻破沒多久,陳宮就往幷州趕回去。

然而,陳宮卻在回到幷州的路上偶感風寒,之後雖然病情漸漸好轉,卻也已經落下了病根。

隨後的兩年時間裡,陳宮總是間歇性的發病。

爲了陳宮健康着想,陳旭還派遣華佗前去爲陳宮診斷,使得陳宮身體好了一段時間。

不曾想,今日在得知賈詡死訊的同時,居然也得到了陳宮病重的消息。

“這兩年叔父一直抱病在身,卻從來沒有發來病重通知,今日卻是將消息傳到此地,可見叔父病情已經非常惡化了。”

陳旭臉上帶着焦急之色,在屋內來回走動了幾圈。

“我本準備發動覆滅曹昂的戰爭,可叔父身體有恙,不能不去探望一下。”

念及於此,陳旭當即對姜維說道:“傳我命令,讓元皓、公瑾、仲達輔佐阿艾統兵駐守鄴城。”

“孤要前往幷州一趟,探望叔父他老人家的病情。”

姜維不敢怠慢,就去傳達了陳旭的命令,田豐等人得知賈詡病逝,陳宮病重的消息以後,也都感覺心中黯然。

對於陳旭的舉動,衆人也沒有出言反駁。

畢竟,覆滅曹氏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關中軍多多準備幾年,積蓄的實力將會越來越強。

而且陳旭擁有八州之地,時間拖得越長,雙方之間的實力差距就會越加明顯。

安排好了冀州一應事務,陳旭當即帶領典韋、姜維,還有五百黑甲衛以及兩千精騎,日夜兼程往幷州趕去。

太原城門口,門口士卒在太陽的照耀下,有些懶洋洋的打着哈欠。

“轟隆隆!”

忽然之間,這些士卒感受到大地有些震動,當即臉色大變。

“騎兵,有大批騎兵過來,快關城門!”

城門口士卒雖然也知道,現在的幷州,不可能有大批敵軍前來攻城。

可在此之前,衆人並沒有得到有騎兵要入城的通知,故此感受到大地震動之後,還是極其迅速的撤入了城內。

“嘎吱,嘎吱,嘎吱!”

城門被關閉,激昂的戰鼓聲頓時在城門口響起。本來還有些懶洋洋的太原守軍,全都嚴陣以待來到了城牆之上。

不得不說,陳宮在幷州這麼多年,早就將太原打造成了銅牆鐵壁。

哪怕如今幷州沒有其他威脅,城門口士卒反應仍舊十分迅速,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也能迅速做出反應。

“踏踏踏!”

馬蹄聲越來越近,城牆上的太原守軍,頓時看到了一杆‘陳’字大旗。

“轟隆隆!”

戰馬奔騰,發出了轟隆響聲,爲首一員上將黑衣黑甲,面色威嚴沉穩。

在其身上,有一個虯鬚大漢身材極爲壯碩,手拿一杆大戟,看起來都能讓人感到畏懼。

除此之外,還有一員小將一襲白袍,明眸皓齒,英武非凡。

這三人不是旁人,爲首那員黑衣黑甲的上將正是陳旭,拿着大戟的壯漢乃是典韋,另外一員小將卻是姜維。

“全軍止步!”

陳旭看到城門緊閉,城牆上的守軍嚴陣以待,非但沒有絲毫不悅,臉上反而浮現出了一絲笑容。

他轉頭對姜維說道:“阿維,太原守軍反應如何?”

姜維忍不住讚道:“果真不愧是百戰之師,反應真的十分迅速啊。”

陳旭捋着鬍鬚微笑,而後對姜維說道:“阿維上前告知身份,我等也好早日進城。”

姜維領命,當即縱馬奔到了城牆下面,大聲喝道:“我乃秦王親衛,秦王駕臨太原,爾等還不快開城門!”

城牆上面守軍聞言,都是心中大驚。

城門口那員守將,急忙問道:“小將軍可能證明身份?”

姜維也不以爲意,說道:“你讓一位見過秦王或者典將軍的將領前來,就能認出主公身份了。”

雖然姜維也有方法證明身份,不過姜維有一顆七巧玲瓏心,自然知道自己現在代表秦王,又怎能自降身份?

“踏踏踏!”

就在此時,一個太原城內的大將來到城牆上,看見陳旭以及典韋面容之後,當即臉色大驚。

“開城門,快開城門,那是主公!”

這個將領曾經見過陳旭、典韋,方纔正在城內巡視,聽見戰鼓聲以後,就急急忙忙衝到了城牆上面。

此時看到這兩尊大神,心中又怎會不驚?

原來城牆上的那個守將,看到這彪兵馬之後,本就心有疑惑,待姜維自報身份之時,其實已經信了七八分。

之所以沒開城門,還向姜維索要信物,也是因爲謹慎的緣故罷了。

現在聽見另外一位將領發話,他當即不敢怠慢,急忙讓人將城門打開,而且親自下去迎接陳旭。

進入城中,在兩位將領的陪同下,陳旭急忙前去州牧府面見陳宮。

州牧府後院,顯得比較冷清,可以看出陳宮平時非常樸素。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只見一位中年男子來到庭院內,急忙向陳旭行禮道:“嵇拜見主公!”

看到中年男子以後,陳旭急忙上前將其攙扶起來,說道:“嵇弟何故如此多禮?”

陳嵇乃是陳宮長子,今年只有四十歲,一直跟隨在陳宮身旁,從輩分上來講,他還是陳旭的族弟。

陳嵇卻是肅然說道:“君臣之禮,不可廢也。”

對於這個固執的族弟,陳旭也感覺有些無奈,當即岔開話題說道:“伯父身體如何了?”

陳嵇聞言,臉上露出了黯然之色,道:“家翁病入膏肓,每日以藥石維持性命,若非華神醫在此,恐怕見不到主公了。”

陳旭想過陳宮身體狀況惡化,卻不知道居然惡化到這種程度,當即心急如焚。

他也不與陳嵇繼續客套,直接朝着屋內走去。

“嘎吱!”

剛剛推開房門,陳旭就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藥味,其中還夾雜着咳嗽聲。

“叔父!”

陳旭跨步上前,來到了病牀旁邊,看着面容枯槁,頭髮花白而沒有光澤的陳宮,不由虎目含淚。

陳宮掙扎着想要起來,可身體卻沒有什麼力氣。

陳旭急忙按住陳宮身體,讓他躺在牀上,說道:“叔父無需起牀,有什麼想說的話,直接躺在牀上告訴侄兒即可。”

“咳咳!”

陳宮又咳嗽了兩聲,臉色漲得通紅,顯出一種病態的紅暈。

“文昭終於來了,如今我病入膏肓,幷州也應該交由他人統帥才行,能夠再見你一面,我很開心。”

陳旭臉上的淚水,終於忍受不住掉了下來。

“叔父,你不會有事的。”

陳宮吃力的搖了搖頭,臉上卻沒有面臨死亡的恐懼,反而顯得十分平靜。

“生死循環,乃天地至理,誰又能跳出其外?”

“能看到文昭威震天下,成爲最爲強大的一方諸侯;能看到我陳氏再度崛起,我縱然離去,心中也十分欣慰啊。”

陳旭緊緊握住陳宮的雙手,只是暗自垂淚,卻也並不多言。

這個時候,他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看到陳旭鬢角的白髮,陳宮忽然感嘆道:“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文昭還是一個孩童,與同齡夥伴相互玩耍,不爲任何事操心。”

“後來你不畏強權,殺張其一家爲民除害而名揚州郡,我聽聞這個消息以後,心中也十分欣慰,卻又暗自爲你擔心。”

說到這裡,陳宮擡眼看了陳旭一眼,笑着說道:“那個時候,我還以爲你只有匹夫之勇呢。”

陳旭強忍住心中悲痛,臉上擠出笑容說道:“其實不瞞叔父,旭當初真的只是一介匹夫,既不能識全文字,胸中也沒有兵法韜略。”

“那次殺人也太過魯莽了,假如不是橋宇兄長收留,恐怕早就命喪荒野了。”

陳宮卻是搖頭道:“憑藉你的實力,又有國輔在身旁,保全性命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只不過,假如沒有橋氏相助,恐怕文昭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了。”

陳旭一生之中,對於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跟隨橋玄的那段時間。

雖然那段時間並不長,陳旭卻宛若一塊海綿般,不停吸收着各種各樣的養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充實。

若沒有橋玄的盡心教導,後來黃巾起義爆發以後,陳旭就不可能嶄露頭角,更不可能斬殺大漢名將皇甫嵩,以至於名揚天下。

“是啊,橋氏一族對我有大恩,奈何我卻未能,讓他們在亂世中得以保全。”

對於橋氏一族,陳旭心中始終懷着深深的內疚,哪怕後來殺掉劉岱,爲橋瑁父子報仇雪恨了,仍舊未能將心中的愧疚洗刷掉。

陳宮卻是安慰道:“文昭無需太過自責,橋公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獨自一人走下去。”

“況且文昭當時被冠於逆賊名頭,縱然想要出手相助,恐怕橋公也不會接受這種好意吧,反而會壞了橋公名聲。”

陳宮所言不差,當時的橋瑁乃是朝廷官吏,陳旭只不過是一介黃巾賊罷了。

橋瑁爲討伐董卓而起兵,又怎會接受陳旭的資助?

就連陳旭寫給橋瑁的書信,也都一直石沉大海,根本沒有絲毫迴音。

而且那個時候的陳旭,也在太行山內摸打滾爬,爲了治下百姓可以不被餓死而奔波,根本無力相助橋瑁。

在那種情況下,橋瑁被盟友劉岱突襲所殺,也怪不得陳旭了。

眼看陳旭臉上仍舊有愧疚之色,陳宮急忙轉移話題道:“文昭此次前來,應該定下幷州的新任刺史。”

陳旭斂容問道:“叔父以爲,何人能夠擔此重任?”

陳宮卻將目光轉移,放在了一直待在牀邊的陳嵇身上,說道:“古人云:舉賢不避親,你族弟他雖然沒有經天緯地之才,擔任一州刺史職位卻也綽綽有餘。”

對於自己這個族弟,陳旭也比較瞭解。

陳嵇一直跟隨在陳宮身旁,幫助陳宮打理幷州事務,這麼多年來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

而且陳宮學識淵博,對於陳嵇的教導亦是十分嚴苛,陳嵇也算得上是一位大才。

有好幾次,陳旭都想要邀請陳嵇來到自己身邊爲官,卻都被陳宮推遲掉了。

陳旭沒有想到,自己叔父在臨死之前,居然會毫不避諱的舉薦自己兒子。

看着陳旭陷入沉思之中,陳宮說道:“一州之地並非小可,文昭若有可能,還是應當儘量讓我陳氏子弟前來統領。”

“你族弟他有這個才能,所以我纔會舉薦他。”

任人唯親,在這個時代並不是貶義詞,每個大家族都會這麼做,如果連自己有才華的親人都不任用,外人又會怎麼看待你這個君主?

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凝聚力,由此可見一斑。

陳旭急忙說道:“對於嵇弟的才能,我自然十分信任,以後幷州就交由他掌管了。”

隨後半個月時間,陳旭一直待在幷州,每日陪伴在陳宮左右。

公元3年冬季,陳宮病逝。

陳旭上表請封陳宮爲北地侯,其子陳嵇繼承陳宮爵位,並且領幷州刺史職位。

隨後,陳旭、陳嵇親自帶着陳宮靈柩來到陳氏祠堂,將其風光安葬,並且把陳宮生平事蹟記載到了家譜、祠堂之中。

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11章 歸心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117章 交談第172章 放風箏第85章 張角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55章 鬧事第960章 登岸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277章 張裕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568章 生死鬥第333章 投效第490章 狩獵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948章 蘆葦蕩第289章 疑惑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72章 華雄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27章 葫蘆谷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18章 敲暈第252章 密謀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497章 衝突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461章 議事第230章 郭嘉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65章 一封信第80章 前途堪憂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960章 登岸第621章 設伏第921章 入徐州第747章 快來了第534章 憂慮第91章 包辦婚姻第224章 襲城第921章 入徐州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121章 戰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3章 阿虎之勇第15章 買糧第620章 追與逃第477章 反目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965章 一封信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696章 輓歌第230章 郭嘉第221章 試探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535章 仲達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76章 義釋嚴顏
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11章 歸心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117章 交談第172章 放風箏第85章 張角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655章 鬧事第960章 登岸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277章 張裕第642章 徐庶擇主第568章 生死鬥第333章 投效第490章 狩獵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948章 蘆葦蕩第289章 疑惑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72章 華雄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627章 葫蘆谷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18章 敲暈第252章 密謀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497章 衝突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726章 文聘之死第91章 包辦婚姻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461章 議事第230章 郭嘉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965章 一封信第80章 前途堪憂第99章 復奪廣宗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960章 登岸第621章 設伏第921章 入徐州第747章 快來了第534章 憂慮第91章 包辦婚姻第224章 襲城第921章 入徐州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121章 戰第455章 臨陣斬將第3章 阿虎之勇第15章 買糧第620章 追與逃第477章 反目第698章 適逢其會第965章 一封信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696章 輓歌第230章 郭嘉第221章 試探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535章 仲達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76章 義釋嚴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