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曲有誤

長安城下,戰火紛飛。

只不過,關中軍已經開始了反攻,陳旭時不時派遣大將出城與聯軍作戰,而且還經常小有斬獲。

這一日,陳旭廝殺完畢以後領兵回城,典滿忽然跑了過來,說道:“甘寧將軍以及阿平已經回來了,而且還俘虜了周瑜。”

陳旭聞言先是驚愕,而後大喜過望,急忙將長槍交給左右,就讓典滿帶着他前去探望周瑜。

幽靜雅舍之內,周瑜揹負雙手,看着庭院內綻放的花朵,憂鬱的心情也變得好了許多。

“公瑾,公瑾,公瑾。”

周瑜正沉浸在這難得平靜之中的時候,忽然聽見了一道急促的喊聲,急忙轉頭觀看。

卻見陳旭渾身血污,大步朝着自己走了過來,臉上帶着驚喜之色。

“吾仰慕公瑾之名久矣,今日能與公瑾如此近距離交談,真乃平生一大幸事。”

陳旭說話倒也並不誇張,周瑜的名聲哪怕陳旭在前世,仍舊如雷貫耳。

對於眼前這個俊朗儒雅,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男子,陳旭心中一直存在着極大好感。

哪怕身處敵對方,哪怕周瑜屢次三番給關中大軍帶來了損失,仍舊不能抹殺陳旭對於周瑜的好感。

周瑜自然認識陳旭,見他如此禮賢下士,急忙上前作揖行禮道:“敗軍之將,怎配得到秦王如此厚待。”

陳旭跨步上前,雙手托住周瑜手臂,正色道:“公瑾兵敗,非戰之罪也,此事我又豈會不知?”

言畢,陳旭當即挽着周瑜手臂,進入了雅舍之內。

兩人坐定,陳旭讓人端來茶水和周瑜對飲幾杯,而後嘆道:“自宦官禍亂朝政以來,天下饑荒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屍骨盈野。”

“及至後來,百萬黃巾揭竿而起,非但未能讓百姓生活更好,綿延不斷的戰禍反而使得流民越來越多。”

說到這裡,陳旭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周瑜眼神微動,忽然問道:“秦王雖然出身平民,卻也乃是橋公弟子,又是名門之後,爲何會投奔黃巾?”

“看到黃巾叛亂爲天下帶來的創傷,秦王可曾後悔過?”

陳旭聞言微微失神,陷入了回憶之中,過了許久才嘆了一口氣。

“我固然知道黃巾起義必敗無疑,然而當時得罪宦官,遭奸人陷害險些丟掉性命,被逼無奈只得舉旗造反。”

“然而,我從來沒有後悔過投奔黃巾,哪怕黃巾起義爲百姓帶來更大的痛楚,仍舊如此。”

周瑜問道:“秦王何出此言?”

陳旭站起身來,道:“黃巾起義以前,就有流民數百萬,每年被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這也是爲什麼大賢良師振臂高呼,九州百萬之衆紛紛響應。”

“大漢,已經腐爛到了骨子裡面,要麼破而後立,要麼改朝換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而那些參加起義的黃巾軍,大多都是受壓迫反抗的百姓,他們或許被有心人利用了,然而不可否認,這些人起義的初衷只是爲了活下去。”

“僅此而已!”

說到這裡的時候,陳旭一字一頓,神情也變得極爲莊重。

活下去,在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簡單而又艱難的理想,哪怕陳旭投奔黃巾亦是如此。

一開始,陳旭還有着報效國家的理想,可是當他建功立業以後,非但沒有得到封賞,反而被奸人所害。

甚至於,就連恩主橋瑁也被下入獄中。

在那種情況下,除了投奔註定會失敗的黃巾軍以外,陳旭還有什麼選擇?

有壓迫就有反抗,活不下去了就會造反,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邏輯。

陳旭的話顯得有些大逆不道,哪怕如今諸侯並起,漢室名存實亡,陳旭也不應該說出如此言論纔對。

只不過在面對周瑜的時候,陳旭忽然不想隱瞞什麼。

好在周瑜對於漢室也不是愚忠之人,聽見陳旭的話以後,非但沒有動怒,反而微微頷首。

見周瑜贊同自己的言論,陳旭頓時感覺找到知音,繼續說道:“我本一小民,不求聞達於諸侯,只願苟活於亂世。”

“然而在這個亂世之中,我的命運好似不被自己掌控一般,爲了活下去,爲了自己身邊的親人,只得一路征戰。”

陳旭眼神有些迷離,而後苦笑道:“不曾想,戰着戰着居然打下了如此基業,這個時候我不僅僅在爲自己征戰,更是爲了那些跟隨我的屬下,以及境內百姓征戰。”

“我不是什麼聖人,卻也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線,希望大漢的戰亂能夠早日結束,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說到這裡,陳旭情緒顯得有些激動,上前緊緊握住了周瑜的雙手,道:“我知公瑾乃當世大才,既然孫仲謀容不下公瑾,公瑾何不助我掃滅其餘諸侯,早日結束這個亂世?”

看着殷切無比的陳旭,周瑜心中也有了一絲悸動。

自從孫策去世以後,雖說周瑜仍舊手握大權,可是在孫權麾下效命,總是感覺缺少了什麼。

直到今日周瑜才知道,孫權既沒有孫策氣吞山河的霸氣,也沒有陳旭胸懷天下的魄力。

與此二人相比,孫權可以成爲雄踞一方的諸侯,卻不能成爲統領天下的雄主。

周瑜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了一下心中悸動,而後搖頭說道:“多謝秦王厚愛,奈何瑜才疏學淺,難當重任,此事休要再提。”

周瑜話語不多,語氣卻十分堅決。

陳旭雖然知道,想要招降周瑜非常不易,可是被周瑜拒絕以後,他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失落。

像周瑜這等名士,這種才華橫溢之輩,有着屬於自己的堅持,他不會忠於孫權,卻也不會背叛孫氏。

苦笑兩聲,陳旭鬆開了周瑜的雙手,道:“也罷,既然公瑾不願投降,我自然也不能勉強。”

“今日與聯軍交戰,士卒們多有斬獲,正好公瑾今日也來到長安,我這就讓人大擺筵席,爲公瑾接風洗塵。”

周瑜再三推脫,奈何陳旭心意已定,周瑜也只能默默接受。

是夜,大將軍府內燈火通明,除了防守城池的將領以外,關中重要謀士、武將幾乎齊聚於此。

哪怕秦王府邸規模很大,也差點被衆人擠滿。

時至今日,袁譚已經撤兵,東吳士卒與關中軍交戰的時候,明顯不怎麼盡力。

張遼拿下幽州的消息,也爲關中諸將打了一針強心劑,故此這段時間諸將都重拾信心,準備將聯軍徹底擊潰。

宴席之中,諸將興致非常熱烈,各位謀士也都面含笑意,頻頻上前向周瑜敬酒。

酒過三巡,周瑜已經微微有了一些醉意,換了一身青衫的周瑜,隨意將頭髮束了起來,還有一些髮絲散亂的披散在肩膀上面。

喝了酒的周瑜臉色微紅,他如今雖然已經過了四十歲,額頭上面仍舊沒有什麼皺紋,而且身上還帶着一種滄桑的氣息。

這一些的一切,再配合他那英俊的面容,以及儒雅的氣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少女殺手。

宴席之中,陳旭非常罕見的派遣歌姬、舞姬前來助興,諸將喝酒以後,對於這些美麗的歌舞姬,也顯得非常有興趣。

其中還有不少貌美女子撫琴助興,周瑜年少便精通音律,此時聽見琴音也有些如癡如醉。

“嗯?”

忽然之間,周瑜感覺有一位女子撫琴出錯,眉頭不由微微皺起,閉着的眼睛也睜開了。

對於音律,周瑜非常追求完美,甚至達到了一種偏執的狀態。

哪怕撫琴者並非一人,周瑜也迅速將目光,放在了一位貌美女子身上。

周瑜爲人寬宏,雖然知道那位女子方纔彈琴出錯,仍舊不忍出言責備,只是對着那位女子微微一笑,提醒她彈琴多多集中注意。

女子看到周瑜投來的目光,看到周瑜溫和的笑容,頓時感覺目眩神迷,俏臉頓時變得緋紅,急忙低下腦袋專心撫琴。

琴音走上正軌,周瑜再次閉上雙目聆聽美妙的旋律。

只不過方纔那個女子,心中卻宛如鹿撞,眼中不時浮現出周瑜方纔的笑臉,忍不住偷偷擡頭觀看。

女子看了周瑜一眼,手上動作就不由慢了一拍,琴音再次出錯。

周瑜閉上的眼睛又睜開了,繼續將目光投放在女子身上,而後微微一笑,示意女子方纔彈琴又出錯了。

這個時候,女子卻是羞得無以復加,低頭再也不敢去看周瑜。

時間緩緩流逝,女子雖然腦海中不時浮現出周瑜英俊的面容,卻也沒有再次彈琴失誤。

只不過女子卻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將視線在周瑜身上停留了一陣。

可週瑜一直沉浸在音樂之中,始終沒有再看女子一眼,這不由使得女子心中有些失落。

眼看這首曲子已經快要到了終結的時候,女子知道自己很快就要退場了,希望周瑜再次將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當即猛然咬牙,下定了決心。

“叮!”

琴音再次出現錯誤,緊閉雙目的周瑜果真再次睜開了眼睛,而後面含笑意對着女子溫和一笑。

女子頓時心花怒放,毫不掩飾自己眼中熾熱的光芒,周瑜看見女子眼中的熾熱,想起了年輕時候的遭遇,不由搖頭苦笑。

當年周瑜正值年少,哪怕酒過三巡以後有了醉意,只要琴師彈奏曲子稍有出錯,他都會有所察覺,而後對着琴師微微一笑,以示提醒。

周瑜乃是一位翩翩美少年,琴師又大多都是貌美女子,她們往往爲了博得周瑜回眸一笑,故意將曲子彈錯。

周瑜沒有想到,自己被俘進入關中以後,居然還會發生這種事情,這不由使得周瑜感覺哭笑不得。

陳旭一直注意着周瑜,看到眼前這幅情形以後,忍不住站起身來,哈哈大笑起來。

他拍了拍雙手,宴席之中嘈雜的聲音頓時停止下來,而後走到那個女子面前說道:“方纔你彈琴爲何頻頻出錯?”

女子聞言心中惶恐,急忙跪倒在地說道:“奴婢琴藝不精,打擾了諸位將軍雅興,還望主公責罰。”

陳旭卻是大笑起來,道:“你的琴藝在關中雖不是無人能及,卻也出類拔萃,尋常時分肯定不會出錯。”

“我觀你方纔一直偷瞄公瑾,可是因爲公瑾這位美男子的緣故,纔會心不在焉,以致頻頻出錯?”

關中諸將聽到這裡,先是無比驚愕,繼而全都哈哈大笑起來,看向周瑜的眼神也顯得有些曖昧。

周瑜沒有想到,陳旭居然會有這麼敏銳的洞察力,而且還當着衆人的面,將事情挑明,不由暗暗苦笑。

女子此時已經羞憤難當,就連脖子也變得通紅,腦袋幾乎都埋藏在胸中,不敢擡頭。

看到女子的反應,陳旭仗着酒意大笑起來,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自古以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同的道理,翩翩美男子,淑女自傾慕,汝敢愛敢擔當,當浮一大白。”

言畢,陳旭不顧形象的大笑起來,其餘諸將亦是如此。

眼看女子羞得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陳旭卻是忽然對女子說道:“既然汝對公瑾有意,我就將你賞賜給公瑾,你是否願意?”

女子驟然聽見了陳旭的話,不由呆愣當場,繼而鼓足了勇氣,說道:“但憑主公安排。”

見女子同意,陳旭忍不住撫掌大笑,而後來到周瑜身旁,攬着他的肩膀說道:“才子佳人,天生一對,公瑾可不要拂了美人心意。”

不曾想,周瑜卻是搖了搖頭,道:“瑜不過是階下之囚罷了,如何能夠誤了姑娘?她縱然跟了我也只會受苦,此事秦王休要再提。”

女子聞言,卻是忽然擡起了俏麗的臉頰,有些倔強的說道:“若能伴君左右,任何苦楚奴婢都能吃。”

陳旭聞言,卻也在心中暗暗稱奇,在這個時代女子有這種表現,卻也顯得太過不易。

陳旭心中唏噓,當即說道:“佳人已經如此,公瑾又豈能推辭?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縱然公瑾不願投降,我也絕對不會讓佳人跟着你吃苦。”

周瑜見陳旭態度堅決,又看了一眼那位女子,不由微微嘆息,卻也沒有再出言拒絕。

賈詡見狀,卻和李儒對視一眼,兩人臉上都浮現出了詭異的笑容。

第222章 吹捧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982章 子殺父第844章 叔侄第601章 魯肅(下)第208章 絕路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47章 反攻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16章 挾持第769章 吳懿第925章 改名第145章 回馬槍第48章 東阿危急第176章 困境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53章 反攻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486章 授課第345章 面聖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326章 誘敵第251章 祭奠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16章 挾持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879章 酷吏第476章 重逢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78章 折服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568章 生死鬥第39章 王延之謀第779章 釋放第170章 比武第491章 心憂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7章 黃巾再起第769章 詭異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477章 反目第762章 迷路第500章 新法第475章 逃脫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650章 九錫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13章 婚事(上)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04章 曹嵩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56章 鬥陣(中)第805章 約戰第984章 楊樹下第362章 陷陣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28章 拜將第609章 刁難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278章 相見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79章 釋放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145章 回馬槍第18章 神勇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1005章 回家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495章 父與子第591章 張郃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4章 野心
第222章 吹捧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982章 子殺父第844章 叔侄第601章 魯肅(下)第208章 絕路第440章 建安二年第247章 反攻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16章 挾持第769章 吳懿第925章 改名第145章 回馬槍第48章 東阿危急第176章 困境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753章 反攻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486章 授課第345章 面聖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326章 誘敵第251章 祭奠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16章 挾持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55章 假借天命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879章 酷吏第476章 重逢第335章 連戰連捷第78章 折服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568章 生死鬥第39章 王延之謀第779章 釋放第170章 比武第491章 心憂第646章 李儒發威第47章 黃巾再起第769章 詭異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477章 反目第762章 迷路第500章 新法第475章 逃脫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650章 九錫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13章 婚事(上)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304章 曹嵩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956章 鬥陣(中)第805章 約戰第984章 楊樹下第362章 陷陣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28章 拜將第609章 刁難第810章 半城煙沙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829章 武關城下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278章 相見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79章 釋放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145章 回馬槍第18章 神勇第166章 歷史真相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1005章 回家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495章 父與子第591章 張郃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4章 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