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曹嵩

揚州的兩袁之戰,毫無疑問的爆發了。

被袁紹寄予厚望的袁遺,卻是被袁術摧枯拉朽一般消滅,就連袁遺本人,亦是死在了亂軍之中。

曹操雖然不願意成爲袁紹的打手,但是現在,他還需要多多仰仗袁紹。因此,曹操也不得不派兵,準備與袁術一決雌雄。

袁遺的突然敗亡,卻讓曹操心中竊喜不已。他自忖,現在兗州終於不用出兵揚州了。

然而,大敗袁遺的袁術,卻是有些自信心膨脹。

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93年。

袁術以曹操的兗州牧名不正言不順爲藉口,聯合朝廷冊封的兗州刺史金尚,悍然出兵攻打曹操。

金尚乃是獻帝委派的兗州刺史,字元休,京兆人也。他被封爲兗州刺史的時候,曹操已經實際掌控了兗州。

金元休前往兗州任職,卻被曹操拒之門外。金尚無奈,只得流離失所,幾至滅亡。

當袁術找到金尚,說要幫他奪回兗州之時,金尚雖然明知這是袁術想要攻打兗州,仍舊同意了袁術的要求。

袁紹擁有金尚這個正牌的兗州刺史,佔據大義名聲,與曹操戰於匡亭。

然而曹操帳下兵精將勇,謀士出衆,雙方交戰沒有多長時間,袁術就被曹操擊敗,只得退保雍丘,南迴壽春。

奈何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袁術只得退守陰陵,集合軍隊攻擊陳瑀,陳瑀逃回下邳。

而後,袁術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封部將張勳、橋蕤爲大將軍。李傕等攻入長安後,想結交袁術,於是封袁術爲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

自此,袁術佔領淮南富庶之地,更得朝廷冊封,名正言順,虎視兗州。

卻說冀州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公孫瓚雖然退守幽州,兩方諸侯仍舊屢有交戰。

李傕、郭汜掌權以後,派遣太傅馬日磾持節,以及太僕趙岐爲副手安撫天下。太傅馬日磾前往揚州之時,被袁術扣押。

反觀名士趙岐,卻是深得曹操、袁紹敬重。兩人聽說趙岐來了以後,都停止作戰,率軍在數百里外迎接趙岐。

最後趙岐仗着自己的名望,分別說服袁紹、公孫瓚兩人停戰。持續了一年多的北方戰事,就這樣暫時平息了下來。

趙岐雖然在其中起了一些作用,但是公孫瓚與袁紹兩人交戰太久,全都士卒疲憊、糧草不濟。縱然沒有趙岐的出現,兩人早晚也會罷兵。

趙岐的出現,只不過是給兩人一個臺階下罷了。然而,兩人既然結怨已久,縱然暫時罷兵,早晚也會繼續開戰。

袁紹、公孫瓚罷兵,曹操、袁術休戰,一時間,似乎整個大漢,諸侯之間都開始了和平相處。

然而,諸侯境內的內亂,卻是此起彼伏。爲了平定內亂,絕大多數諸侯在這一年之中,都並未安定下來。

轉眼又過了半年,兗州昌邑城,曹操拿出了戲志才臨死前寫得書信,仔細看了很久,最終將其燒了個乾淨。

曹操起身,臉上露出了複雜與不忍的神色,他在房屋之內,不停地來回走動着。

走着走着,他的腳步,不由停在了大漢的地圖之上。

“兗州北方有袁本初,南方有袁公路,西方有陳文昭,東部有陶恭祖。”

“縱觀這四路諸侯,只有徐州陶謙實力最弱。兗州若想打破四面掣肘的局面,若想趁機擴大自身的勢力,就必須先取徐州。”

想到這裡,曹操眼中厲色一閃而過。

他寫了一封書信,而後召來一位心腹,讓他將書信交給遠在徐州琅琊國的曹嵩。

“阿翁他日只是爲躲避戰禍,這才前往徐州琅琊國。不想今日,卻變相成了陶恭手中的人質。”

正如戲志纔信中所言,若是雙方只是小打小鬧,曹嵩等人必定性命無憂。若是曹操率大軍奪取徐州,恐怕陶謙一定會腦羞成怒,殺掉曹嵩等人。

這一年以來,曹操不是沒有秘密派人前往徐州,想要接回自己的父親。但是他派出去的人,一直都變得杳無音訊。

曹操知道,陶謙一定在自己父親居住的地方,派遣了大量的人手進行監視。

陶謙此人,並非像演義中描述的那樣,是個老好人。相反,他是一個鋒芒畢露,桀驁不馴之輩。

歷史上,西羌之亂的時候,朝廷委派司空張溫爲車騎將軍前往討伐。張溫請陶謙爲參軍,待其甚厚,但陶謙素來輕蔑張溫的作爲,心懷不服。

後來大軍回朝,陶謙居然在百官宴會上公然羞辱張溫。張溫大怒,意圖將陶謙遷往邊關,在別人的勸說下才將陶謙追回。

之後,張溫於宮門迎接陶謙,陶謙卻並不領情,但張溫對陶謙,還是像以前一樣好。

由此可見,陶謙是個多麼桀驁不馴之人。

況且,他能夠在孤身上任徐州刺史之時,先敗青州黃巾,再平徐州內亂。並且在徐州這個豪門林立的地方,擔任徐州刺史,他自身的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毫不懷疑,依照陶謙的性格,若是他派兵攻打徐州,自己父親絕對是凶多吉少。

心腹接過曹操的書信,聽完他吩咐以後,點了點頭,就離開了曹操的府邸。

在屋中走了一會兒,曹操再次寫了一份書信,而後喚來一個心腹,對他說道:“你將這封書信,交給泰山郡太守應劭。

泰山郡與琅琊國接壤,只要曹嵩順利逃出琅琊國,應劭若是及時帶兵接應,未必不能保全曹嵩等人的性命。

“徐州,我志在必得”

曹操握緊了拳頭,眼中演過一道厲色。

初平四年,經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的建議。陶謙派趙昱,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獻帝接到陶謙的奏章後,讚賞並升陶謙爲徐州牧、安東將軍。

自此以後,陶謙由徐州刺史轉爲徐州牧。

徐州,郯縣,州牧府。

陶謙正在處理政務,忽然看見陳登急衝衝的走了進來。

“元龍何事如此驚慌”

爲陳登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他現在身爲徐州的典農校尉。

陶謙對於陳登非常器重,不管是陳氏在徐州的勢力,還是陳登父子的才能,都被陶謙倚爲臂膀。

在陶謙的印象中,陳登是那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之人。他不明白,爲何今日陳登會表露出這樣的神情。

陳登見到陶謙,施了一禮,才急忙問道:“明公難道不知兗州牧曹孟德,以及泰山太守應劭,他們都在調動兵馬麼”

陶謙聞言,冷笑兩聲,說道:“曹孟德之父在琅琊國境內,我已派人嚴密監視。料想曹孟德,絕不敢輕易攻伐徐州。”

陶謙雖然爲人有些桀驁不馴,他本人卻是一個孝順之人。依照他的想法,若是自己的父親在兗州當作人質,自己絕對不敢與兗州刀兵相向。

陳登在心中嘆息一聲:“使君雖然英明神武,卻沒有一個梟雄應有的氣質。這種人在太平之時,定能成爲牧守一方的好官。”

“然而,身處亂世之中,卻顯得有些迂腐了。”

陳登心中雖然這麼想,但是他臉上仍舊恭敬不已:“若是從曹孟德遣人,前去將起父親救走,而後讓應劭引軍接應,恐怕曹嵩等人,就能夠離開徐州境內了。”

陶謙哈哈大笑一聲,而後滿不在乎的說道:“曹嵩居住的整個縣城之內,都有重兵駐守。若是他們一家想要離開那座縣城,卻是絕無可能。”

陳登卻是搖頭說道:“曹嵩家財鉅萬,若是買通守軍,再加上曹孟德派遣的死士相助,想要脫身,恐非難事。”

陶謙這才心中一驚,說道:“若非元龍提醒,恐誤大事矣”

話畢,陶謙一面派遣使者,查看曹嵩等人的蹤跡;一面使部將率領千餘輕騎,前往琅琊國與泰山郡的邊界處,捉拿曹嵩。

沒過多久,就有人來報,說是曹嵩一家已經消失。陶謙聞言,大驚失色。

陶謙在心中想到:“縱然曹孟德率兵攻打徐州,爲了不與兗州徹底交惡,我最多也只是軟禁曹嵩,並不會害他性命。”

“但是現在,曹孟德卻想接走其父曹嵩,他真的以爲,曹嵩能夠逃出徐州境內嗎”

想到這裡,陶謙臉色有些猙獰。

他並非愚笨之人,通過曹嵩以及兗州曹操的動作,就可以判斷出,曹操想要攻打徐州。

“我與公孫伯圭結盟,一起攻打袁紹這個狼子野心之人。卻不想,曹孟德屢次三番與我作對,甘做袁紹爪牙。”

“既然如此”

陶謙的眼中,閃過一道狠厲之色。

臨沂縣城,乃是兗州泰山郡,與徐州琅琊國的交界處。曹嵩一家星夜兼程,帶着大量財物,進入了臨沂境內。

“阿翁,只要過了臨沂,就進入了泰山境內。兄長信中已經說過,他會派遣泰山郡太守,前來帶兵接應我等。那個時候,我們也就安全了。”

曹嵩看着自己這個年少的兒子曹德,眼中閃過一道溺愛之色。

“可惜阿德不是阿瞞的胞弟,不知這次前往兗州,阿瞞會不會中用阿德。”

“踏踏踏”

忽然之間,一陣馬蹄聲響起,曹嵩頓時大喜過望,說道:“此必是應劭前來接應之兵”

第286章 劍道第308章 換糧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331章 賭約第3章 阿虎之勇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247章 反攻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384章 下一代第170章 比武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107章 身亡?第578章 獻第591章 張郃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60章 鬥將第201章 封官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11章 訛詐第795章 益州定第638章 諸葛至第339章 船毀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78章 獻第513章 隱情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609章 刁難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497章 衝突第377章 驚變第353章 烏龍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786章 噩耗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8章 返鄉第23章 擊賊第795章 益州定第549章 水淹第627章 葫蘆谷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771章 捉鄧賢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63章 綠洲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277章 張裕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117章 交談第485章 家事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12章 騎兵第175章 推測第1006章 家宴第16章 挾持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495章 父與子第276章 名士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278章 相見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237章 借貸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349章 奪權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505章 求情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34章 憂慮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453章 張遼至第965章 一封信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001章 怒火
第286章 劍道第308章 換糧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331章 賭約第3章 阿虎之勇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247章 反攻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384章 下一代第170章 比武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107章 身亡?第578章 獻第591章 張郃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360章 鬥將第201章 封官第314章 攻破徐州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11章 訛詐第795章 益州定第638章 諸葛至第339章 船毀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78章 獻第513章 隱情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609章 刁難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497章 衝突第377章 驚變第353章 烏龍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786章 噩耗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28章 返鄉第23章 擊賊第795章 益州定第549章 水淹第627章 葫蘆谷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771章 捉鄧賢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763章 綠洲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277章 張裕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117章 交談第485章 家事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26章 易首邀酬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12章 騎兵第175章 推測第1006章 家宴第16章 挾持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495章 父與子第276章 名士第852章 陣前鬥將第278章 相見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237章 借貸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349章 奪權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505章 求情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34章 憂慮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453章 張遼至第965章 一封信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855章 戰局驟變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1001章 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