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謀奪幷州

由於天下戰火紛飛,消息傳遞的非常慢。

當橋瑁起兵討董,卻被劉岱所殺的消息,傳到太行山中一後,陳旭大驚失色,而後悲痛欲絕。

這段時間,陳旭一直忙着關注天下大勢。卻忘記橋瑁在歷史上,慘死於劉岱之手的事情。

劉岱突襲橋瑁營地,不僅殺死了橋瑁,就連橋宇亦是死於亂軍之中。

橋氏本就人口單薄,現在橋瑁父子盡皆身死,橋氏幾乎後繼無人。

典韋亦是受過橋氏大恩,聽聞這個消息以後,急忙趕回山寨之中。

而後他跪在陳旭上身旁,以額叩地,悲聲說道:“主公,某嘗受橋氏大恩。今日橋氏父子盡皆慘死,若是某不爲他們報了此仇,又有何顏面活於世間?”

典韋重情重義,不然的話,也不會一開始,就跟隨陳旭投奔黃巾了。

他一身白衣,涕淚縱橫。陳旭見狀,亦是悲從心來,與典韋抱頭痛哭。

陳旭咬緊鋼牙,恨聲說道:“橋公倡導諸侯討董,一心爲國。卻不想劉岱那廝枉爲漢室宗親,居然殺掉橋公父子。”

“若無橋氏一家的恩情,某可能早就身死異處。哪怕能夠僥倖逃得性命,也絕不會結識橋老,與他習文學字,研讀兵法。”

“橋氏與我,真乃再生父母也。劉岱那廝擅殺忠良,橋公父子慘遭屠戮,某若不殺劉岱以泄心頭之恨,如何對得起橋公在天之靈。”

典韋聞言,這才抹掉眼淚,大聲說道:“主公若是出兵,某願爲先鋒。”

“咚咚咚!”

聚將鼓響徹整個太行山脈,其餘各個營寨的將領全部齊聚一堂。

陳旭一身白袍,手握長槍,腰懸佩劍,看着大帳中的諸將,說道:“前東郡太守橋公,他們一家有大恩於我。”

“橋公一心爲國爲民,某雖然反叛朝廷,卻也敬佩其人。卻不想兗州刺史劉岱,不顧盟約,在討伐董卓的期間,攻入橋公大寨,橋氏父子盡皆殞命。”

陳旭雙目赤紅,目視衆人,大聲喝道:“我欲盡起山寨大軍,殺入兗州,將劉岱那廝剜心剖腹,爲橋公報仇。爾等可有異議?”

陳旭拔劍在手,殺氣騰騰。典韋亦是手持利刃,立於陳旭身後,虎目圓瞪。

直到這個時候,諸將才明白,爲何自家主公以及典韋,盡皆一身白袍,就連額頭上還綁着一根白布了。

他們都曾受過橋氏大恩,這是在爲他們弔唁啊。

黃巾軍諸將皆知陳旭重情重義,素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他與黃巾軍大將典韋,聽到橋瑁父子身死的消息,必定不敢善罷甘休。

再加上黃巾軍,已經蟄伏在山中將近四年。在這個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年代,所有人心中都有一腔熱血,渴望下山建功立業。

所以,陳旭說完要攻破兗州之後,帳下並無一人出言反對。

陳旭見沒有人反對,正要敲定出兵兗州之時,忽然一道聲音響起:“主公以一人之私怨,而罔顧太行山百萬黃巾之性命,何其愚蠢!”

諸將聽到這個聲音,全都駭然失色。陳旭雖然爲人謙和,但是他在軍中的威望,卻是無人能比。

整個太行山不管是百姓,還是黃巾軍,對於陳旭都是尊敬有加,不敢有半點褻瀆。

卻不想在這個大帳之中,居然有人敢當着衆人的面,這麼說陳旭,這如何不讓衆人驚訝?

衆人舉目望去,只見田豐昂然起身,厲聲說道:“如今諸侯討伐董卓失敗,各自爭權奪利,正是我黃巾軍大展拳腳之時。”

“幷州丁原已死,猛將呂布亦是投奔董卓。如今整個幷州,只剩下上黨張揚,還有一些實力。”

“這個時候,主公不尋思攻破上黨,謀奪幷州。反而想要盡起山寨大軍,攻打兗州。你可曾爲了山寨的百萬人馬考慮過?”

田豐死死盯着陳旭,一臉哀其不爭的神色。

田豐剛直犯上的性格,這個時候就已經展露無疑。若不是陳旭心胸開闊,換成另外一人,被他這樣當衆斥責,恐怕絕對無法忍受。

陳旭想要反駁,卻不知該如何說起。

依照他與田豐、程昱定下來的戰略,只待來年春暖花開之時,就出兵上黨,而後佔領整個幷州。

這幾年來,黃巾軍在幷州、幽州廣施恩義,深得民心。

只是幽州有劉虞、公孫瓚在那裡,兩人帳下都是兵精糧足。陳旭若是想要攻打幽州,恐非易事。

但是上黨郡的張揚就不一樣了,張揚雖然早年因爲驍勇聞名幷州,成爲當時幷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職從事一職。

但是他的勇武比不上呂布,膽略比不上張遼。雖然職位比呂布還高,但是黃巾軍想要擊敗張揚,也並非難事。

畢竟在真實的歷史上,張揚只是屬於醬油黨,根本沒什麼驕人的戰績。

反觀黃巾軍,現在兵精糧足,猛將如雲。再加上幷州百姓並不排斥黃巾軍,所以攻取上黨,一定不會太過困難。

現在是190年年底,正值天寒地凍的季節。

若非如此,陳旭可能早就率領帳下的黃巾士卒,出兵上黨郡了。

衆人都沒想到,僞作三公書信,倡導諸侯討董的橋瑁。不是死於董卓之手,反而被漢室宗親劉岱所殺。

程昱生怕田豐激怒陳旭,急忙上前說道:“主公,元皓雖然衝動,但是他所言卻也並非沒有道理。”

“主公若是攻打兗州,絕非上上之選。”

“兗州雖然人口稠密,富庶無比,卻也地處中原腹地,乃是四戰之地。把目光放在兗州的諸侯,更是不知凡幾。”

“我黃巾軍現在的實力雖然不弱,但是畢竟被冠於反賊的名頭。若是膽敢謀奪兗州,必定會招致諸侯的討伐。”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以主公之英明,更兼帳下將軍之勇猛,明年開春之事必可攻破上黨郡。”

“幷州百姓,素聞主公之名,期盼主公掌管幷州,宛如嬰兒之渴望母乳,岸上魚兒之思水源。”

“張揚既滅,整個幷州都將迅速被主公收入囊中。”

“之後我黃巾軍再內平匈奴,外據諸侯,鼓勵生育,修生養息。如此一來,不消三年,大事成矣。”

“屆時,往西可以據關中虎視天下;往東可以攻打幽、冀兩州。往南更可以虎視司隸,甚至攻破兗州,殺劉岱以報橋公之仇。”

“主公若是現在貿然興兵攻打兗州,無異於因小失大,更是陷百萬山寨百姓身家性命於不顧,還請主公三思。”

程昱分析得如此透徹,諸將盡皆恍然大悟,於是紛紛進言:“還請主公三思!”

就連一心報仇的典韋,也被程昱說動。

他素來重情重義,橋氏雖然對他有大恩,但是陳旭何嘗不是如此?

若是爲了報橋瑁的仇,而打亂黃巾軍的計劃,放棄現在大號好的優勢,這也並非典韋所願意看到的情況。

典韋雖然智謀並不出衆,但是他卻識大體。

所以看到諸將的表現,他也是跪在地上,大聲說道:“主公,我雖然是一介粗人,卻也覺得右軍師說得有理。”

“若是日後能夠替橋公報仇,就算再等幾年又有何妨?”

陳旭扶起典韋,說道:“我雖然知道軍師說的有理,但是聽聞橋公父子遇難,心中仍舊憤憤難平。”

這個時候,田豐再次上前,大聲說道:“主公在橋太尉那裡學習兵法的時候,難道橋太尉沒有說過,‘將不能因怒興兵’麼?”

“橋太尉既然對主公期望如此之高,若是主公不能謹記橋太尉生前的敦敦教導,豈不讓太尉失望?”

陳旭聞言,這才恍然大悟,急忙上前向程昱、田豐行了一禮,而後說道:“非是兩位軍師提醒,某恐會鑄成大錯。若太尉泉下有知,必定也會失望無比。”

話畢,陳旭一臉懊悔與慶幸。

而後他揮舞着手中的長劍,大聲說道:“諸將聽令,回去之後整頓兵馬、甲冑,只待明年開春,我等便出兵上黨。”

“諾!”

諸將轟然應喏,臉上都露出了激動的神色。

程昱的話不但勸住了陳旭,還給諸將心中,勾勒出了一副美妙的未來。

若是黃巾軍,真的能夠像程昱說的那樣,在亂世成就一番事業。他們這些將領,日後也能夠封蔭庇子,留名青史了。

田豐看到陳旭的表現,臉色這才舒緩了下來,他繼續說道:“主公,我黃巾軍的勢力雖然不弱,但是在名義上,仍舊處於劣勢。”

陳旭聞言,也是點了點頭。如今的黃巾軍,擁有八萬精銳步卒,一萬精銳騎兵,外加一千五百陷陣營士卒。

這股勢力,雖然在人數上可能比不上有些諸侯。但是論其戰鬥力,恐怕也只有董卓的西涼騎兵,才能稍勝黃巾軍一籌。

黃巾軍的軍事力量雖然強大,但是他們畢竟還頂着反賊的名頭。若是想要爭霸天下,仍舊有些不妥。

陳旭看到田豐的神色,眼睛一亮,問道:“元皓說起這事,可有妙計解決?”

田丰神秘一笑,說道:“主公可上書董卓,請求招安,而後求得幷州牧之職。董卓聽聞主公願以投降,必定欣喜異常,不會吝嗇官職賞賜。”

“如此一來,既能給黃巾軍正名,我等來年又可以名正言順的攻打併州,何樂而不爲?”

陳旭聞言,臉上亦是露出了笑容。

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39章 船毀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655章 鬧事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765章 對峙第746章 離別第170章 比武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976章 曲有誤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273章 甘寧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304章 曹嵩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57章 驚變第759章 昏迷第351章 衣帶詔?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75章 出巡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21章 入徐州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008章 去世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490章 狩獵第456章 中伏第789章 屠城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172章 放風箏第387章 圍殺致所有書友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62章 迷路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201章 封官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95章 益州定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1章 勸說第885章 內亂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580章 抉擇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95章 益州定第266章 勸降第727章 始末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412章 獻策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53章 反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291章 戰鼓響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51章 凱旋第270章 交鋒第357章 蛻變第15章 買糧第899章 解惑第80章 前途堪憂第821章 諸葛亮第797章 入涼州
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339章 船毀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655章 鬧事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765章 對峙第746章 離別第170章 比武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976章 曲有誤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273章 甘寧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304章 曹嵩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940章 谷城截殺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57章 驚變第759章 昏迷第351章 衣帶詔?第725章 千鈞一髮第275章 出巡第827章 田豐獻良策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21章 入徐州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1008章 去世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490章 狩獵第456章 中伏第789章 屠城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172章 放風箏第387章 圍殺致所有書友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762章 迷路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201章 封官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95章 益州定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1章 勸說第885章 內亂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580章 抉擇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95章 益州定第266章 勸降第727章 始末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412章 獻策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753章 反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734章 另類陳宮第291章 戰鼓響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115章 抓走再說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551章 凱旋第270章 交鋒第357章 蛻變第15章 買糧第899章 解惑第80章 前途堪憂第821章 諸葛亮第797章 入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