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關平認主

兩人鬥了五十多個回合,關羽忽然說道:“典滿小將軍深得國輔兄真傳,再加上經歷過戰場廝殺,阿平絕非他的對手。”

關羽說的沒錯,雖然關平資質不見得比典滿差,然而這些年來他畢竟只是獨自一人摸索,沒有經過名師指導。

與之相反,由於文昭的出現改變了歷史,使得典滿很早以前就跟隨在了典韋身旁。這些年來,典韋對於自己這個兒子的教導,沒有絲毫懈怠。

再加上關中猛將如雲,典滿見識多了,眼界自然也變高了許多。

典滿曾經跟隨文昭出征涼州,也算是一個經歷過戰場廝殺的人。故此,關平雖然這些年來刻苦練武,然而五十多個回合下來,卻已經漸漸落入了下風。

文昭看着躺在地上的一截木棍,上前踏住木棍的一段,木棍頓時飛越到了空中。

而後,文昭右手接住木棍,滑步進入兩人的戰圈之內,手中木棍上下翻飛,卻是將正在交戰的兩人分開。

關羽看着文昭舉重若輕的分開兩人,眼神不由微微一縮。當年關羽兄弟三人,隨盧植討伐黃巾,就與陳旭交過手。

那個時候,張飛差點死在了陳旭的槍下。雖然這其中有陳旭使詐的緣故,卻也能夠看出陳旭絕非易與之輩。

這麼多年過去了,不僅關羽、張飛一直在成長,陳旭縱然身爲一方諸侯,也從未落下自己的武藝。

只不過由於他現在出手的次數非常少,卻會讓人慢慢忘記,他本人就是一個沙場猛將的事實。

而現在,陳旭武藝到底達到了什麼程度,恐怕除了典韋以外,別人根本無從得知。

關羽卻從文昭剛剛輕鬆出手的樣子中,看出了一絲端倪。他知道,現在陳旭的武藝,絕對非常之強,不是一般武將所能夠企及的。

文昭不知道關羽的心思,反而對兩個年輕小夥子說道:“你們兩人在這個年齡有此成就,都乃當世豪傑。”

“現在天氣太熱,再加上飯菜已經快好了,你們還是先停止比鬥吧。”

典滿、關平兩人切磋倒也沒什麼,文昭卻不想讓他們分出勝負。不然的話,難保關平心中不會有所芥蒂。

畢竟,他尚且只是一個年輕人,年輕氣盛是年輕人的通病,文昭怕關平受不了打擊。

典滿雖然有時候顯得比較混賬,卻也是個明事理之人。

他聽見文昭的話,當即收了武器,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說道:“還好主公前來,不然俺可沒有把握勝得了阿平。”

關平亦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他心中清楚,若是繼續與典滿鬥下去,自己早晚都會落敗。

聽見典滿的話以後,他心中有所感動,仍舊朗聲說道:“與典兄交手,某已經感覺後續乏力。此次比鬥,卻是我輸了。”

“哈哈哈哈!”

典滿正要再謙虛一陣,忽然聽見了關羽的大笑之聲。

只見關羽上前兩步,讚賞的說到:“不愧是我關羽的兒子,能夠承認自己的失敗,這纔是個真漢子。”

在場的幾人都是沙場宿將,自然眼力過人。典滿、關平到底孰強孰弱,衆人都能分辨出來。

典韋亦是上前說道:“切磋而已,勝負卻是並不重要。”

徐晃更是說道:“關兄漂泊外這麼多年,阿平他一直在家中獨立練武,並無別人指導。饒是如此,居然都能夠有此成就,可見阿平的不凡。”

“吾方纔觀之,發現阿平基本功非常紮實,只是缺乏實戰與技巧。假如兄長能夠將阿平帶在身旁,每日細心教導武藝,日後成就絕對不低。”

關羽聞言,卻是苦笑着說道:“某這次回鄉省親,也想要將他們母子帶回豫州。卻不想阿平這孩子,感念大將軍恩義,無論如何也不願意隨我離開,只想留在關中報效大將軍。”

“想要將他留在身旁,細心教導武藝,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關羽如此說話,固然有嘆息的意思,卻也想要爲自己的兒子做些事情。在他看來,關平武藝雖然入不了頂級武將的眼,卻也極其不凡了。

若關平果真報考太學,或者參軍從普通士卒做起,日後想要有所成就,恐怕會多花費幾年的時間。

陳旭的到來,對於關平來講,未嘗不是一個契機。縱然關平不願隨關羽前往豫州,關羽也想要儘自己的力量,好讓關平少走點彎路。

依照關羽高傲的性格,自然不會在文昭面前推薦自己的兒子。

然而,關羽卻知道大將軍求賢若渴。假如自己在陳旭面前提點一下,說關平想要留在關中任職。依照陳旭的性格,一定會招攬關平。

如此一來,關平就會直接進入關中高層的視線,會少走許多彎路。

關羽如此行事,的確耍了一點小小的心機,卻也可以看出他對於自己兒子的關懷,以及愧疚。正是因爲心懷愧疚,他纔會違背自己的原則,如此行事。

不然的話,依照關羽自己的本性,一定不屑如此耍心機,只會讓關平憑藉自己的努力,在關中博取功名利祿。

陳旭聞言,卻是眼睛一亮,急忙說道:“阿平可願留在關中爲官?”

不得不說,關羽透露出來的這則消息,對於文昭而言,卻是一個意外之喜。

歷史上關平的才能的確不凡,只不過在關羽這個,威震華夏名將的光輝籠罩下,才顯得有些暗淡罷了。

更爲重要的是,關平足夠年輕,有着無限的可能。

隨着時間的流逝,呂布、典韋年齡已經開始慢慢變大。這個天下,早晚都將屬於年輕人的舞臺。

正是知曉這些,文昭才一方面大力培養下一代;另一方面對太學進行改革,想要挖掘、培養一批年輕有爲之人,好繼承他打下來的基業。

縱然不能得到關羽,假如關平可以投奔自己,對於文昭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收穫。

關平心中早就有了計較,他也知道這是父親在給自己創造機會,當即毫不猶豫的說道:“某願爲主公效死!”

文昭心中更是歡喜,當即撫掌大笑道:“阿平能留在關中爲官,真乃一大喜事。你若是願意,可以與阿滿一起,先在我身旁當做親兵。”

關平受寵若驚,自然是滿口答應。

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25章 兩封信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145章 回馬槍第737章 餘波第81章 董卓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487章 臨江仙第190章 回寨第316章 赴長安第811章 滅族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800章 繼承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181章 追殺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006章 家宴第558章 法正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23章 逃命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663章 遊行法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960章 登岸第194章 陷陣營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363章 斬李暹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9章 再次掌兵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925章 改名第686章 遭遇戰第779章 下戰書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190章 回寨第558章 法正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101章 詭異第107章 身亡?第20章 重逢第476章 重逢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8章 神勇第258章 吃嫩草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06章 鴻門亭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19章 邀戰第872章 野炊第40章 出戰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395章 困境第135章 趙家村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11章 歸心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93章 心思第769章 詭異第570章 離別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626章 建言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08章 絕路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766章 陰招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33章 破寨第29章 薦文昭第264章 水淹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481章 春耕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366章 內亂第365章 攻城
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525章 兩封信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145章 回馬槍第737章 餘波第81章 董卓第578章 張鬆出使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487章 臨江仙第190章 回寨第316章 赴長安第811章 滅族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800章 繼承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181章 追殺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006章 家宴第558章 法正第79章 再次掌兵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23章 逃命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663章 遊行法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960章 登岸第194章 陷陣營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363章 斬李暹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37章 戰利品私有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9章 再次掌兵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925章 改名第686章 遭遇戰第779章 下戰書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190章 回寨第558章 法正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101章 詭異第107章 身亡?第20章 重逢第476章 重逢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18章 神勇第258章 吃嫩草第428章 天下形勢第606章 鴻門亭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887章 腹背受敵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319章 邀戰第872章 野炊第40章 出戰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395章 困境第135章 趙家村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211章 歸心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193章 心思第769章 詭異第570章 離別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626章 建言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208章 絕路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766章 陰招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733章 破寨第29章 薦文昭第264章 水淹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481章 春耕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366章 內亂第365章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