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天方夜譚

張既的質問,可謂是妙到巔峰。

一男一女行在路上,不能因爲他們有通姦的器具,就斷定他們有通姦的意圖,而將兩人定罪。

相同的道理,在百姓家中搜出釀酒器具,在沒有查到他們私釀的酒之前,就不能妄自揣測,他們有私自釀酒的意圖,更不能因此給他們判刑。

別看張既斷案好似非常隨意,其實這完全是因爲,他對這種案件手到拈來,隨心如意,考慮到了所有事情的緣由。

心中既然已經有了結論,又如何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再來審理這種案件?

斷案草率,若是換個角度來講,未嘗不是因爲張既早已成竹在胸。

聽見文昭的話以後,張既只是隨意打量了他一陣,而後微微笑了兩下,也不再說話,直接宣佈退堂。

張既既然已經審案完畢,人羣自然緩緩散去,唯有文昭等人待在原地。

收拾好了案上的文書,張既擡頭看着文昭等人,隨意地問道:“你們還不退去,可有其他事情?”

文昭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某素聞明廷大名,今日特來相見,還請明廷能夠不吝賜教。”

張既微微瞟過典韋腰中的雙鐵戟,以及其餘十個身着便裝的虎賁之士,瞳孔微不可查的縮了一下。

他將文書都交給了縣中主薄,回禮道:“閣下既然遠道而來,吾又豈能不以禮相待?若是諸位不棄,不妨到寒舍一敘。”

文昭輕笑兩聲,說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隨後,文昭就帶着典韋等人,與張既一同來到了他的府邸之內。

雖說張既乃是一介縣令,可是他的府邸卻十分簡陋,裡面也並不寬敞。除了幾個家眷、下人以外,更是沒有其他人。

張既回到家中,先讓文昭等人坐定,而後去屋內脫下自己的官服,穿了一身洗得略微發白的青衫,才與文昭相對而立。

他作揖道:“不知閣下,可願告知名諱?”

文昭搖了搖頭,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志趣相同,又何須在意姓名、出身?”

張既聞言微微一愣,繼而撫掌大笑,道:“閣下之言大善,反倒是我有些着相了!”

兩人寒暄了一陣,文昭忽然問道:“今日觀看明廷審案,第一個案子,李老漢與其子李文,都說錢財乃是自己盜竊,與對方無關。”

“不知明廷又是以什麼爲依據,斷定錢財定爲李文所竊?”

“按照律法,此二人都有作案動機,乃是犯罪嫌疑人。他們既然已經承認自己盜竊的事實,完全可以將兩人一同判刑啊。”

張既卻是輕輕捋了捋鬍鬚,也不直接作答,反而問道:“不知閣下以爲,這天地之間,爲何要有律法?”

文昭微微一怔,繼而說道:“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人生於天地間,都有自己的慾望,若不以律法規範人們的行爲準則,百姓又豈能安定的生活?”

張既卻是低聲呢喃道:“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

他反覆品讀了幾遍,這才撫掌嘆道:“好一個‘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道出了人之性情啊。”

“閣下大才,既自嘆不如!”

華夏的哲學中曾經說‘人之初,心本善’,卻也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

然而不管是‘本善論’還是‘本惡論’,都非常注重後天的教育以及薰陶。

wωω⊙ t t k a n⊙ ¢ Ο

由於心底道德的束縛,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就連那些大奸大惡之輩,亦是如此。可事實上,仍舊有些人因爲各種原因,而違背了本善的思想。

故此,纔有人說人性本惡,只是這個惡念一直會隱藏在內心深處罷了。

文昭所說的那句話,出自於後世的《聖經》。

原文乃是:因爲立志爲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

不同的人,自制能力亦是不同,這纔有了律法的出現,用以強行規範人們的行爲準則。

文昭只是隨口引用了一句話,卻被張既如此讚譽,當即臉色微紅。

他謙遜地說道:“先生之才,勝吾十倍,某又如何敢與先生相提並論?”

張既深深看了文昭一眼,繼而嘆息道:“是啊,我們的確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輕輕捋了捋自己的鬍鬚,張既說道:“閣下說的不錯,因爲個人自制能力終究有限,纔會有律法的誕生。”

“然而,律法以及刑罰的出現,說到底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故此我們在執行律法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這點。”

細細品讀了張既的這番話,文昭感覺其中頗有深意,當即追問道:“還請先生明言。”

張既道:“就好像今日這樁盜竊案,我之所以審理,目的是爲了給失竊者討回公道,並且讓那些好逸惡勞之人得到懲罰。”

“然而這樁盜竊案的起因,卻是因爲李家父子,實在拿不出錢財爲家人看病,這才鋌而走險。於理來講,情有可原。”

“故此,只要能夠追回張家丟失的財物,就已經非常完美了。至於懲罰李氏父子,反而乃是其次。”

“可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李氏父子既然已經犯罪,自然要得到法律的制裁。否則,律法又豈能服衆?”

文昭這才恍然大悟,微微頷首。

張既繼續說道:“案情到了這裡,結果其實已經並不重要。不管是李氏父子一同盜竊,還是他們其中的任何一人盜竊,吾都只會對一人判刑。”

“而那個人,必定會是李文。”

聽到這裡,文昭反而有些疑惑的發問:“假如財物乃李老漢所竊,先生亦會給李文判刑?”

張既頷首說道:“然也,我這麼做,其實是爲了保護李文的名聲。”

“保護李文的名聲?”

如果李文沒有盜竊,反而將他定罪流放,放過真正盜竊之人。張既居然說,這是在保護李文的名聲,文昭簡直感覺有些天方夜譚。

若非說這種話的人乃是張既,文昭可能早就一腳踹過去了。

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193章 心思第250章 搶功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885章 內亂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759章 昏迷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591章 張郃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487章 臨江仙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17章 讒言第453章 張遼至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814章 婚事(下)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8章 虛張聲勢第811章 滅族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99章 陳沫第449章 說客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75章 推測第467章 殺羌令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965章 一封信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310章 馬騰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558章 法正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89章 疑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34章 劫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94章 策馬北上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90章 中意第181章 追殺第56章 折辱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269章 止戈第932章 隕將日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33章 斬將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513章 隱情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570章 離別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76章 困境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387章 圍殺第560章 反心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4章 約戰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48章 東阿危急第299章 大婚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87章 臨江仙第347章 毆打公卿
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193章 心思第250章 搶功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383章 呂布掛帥第885章 內亂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759章 昏迷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591章 張郃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590章 曹孫動向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487章 臨江仙第41章 白馬失守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617章 讒言第453章 張遼至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743章 破釜沉舟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814章 婚事(下)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48章 東阿危急第38章 虛張聲勢第811章 滅族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99章 陳沫第449章 說客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75章 推測第467章 殺羌令第555章 三月之約第965章 一封信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126章 以牙還牙第310章 馬騰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558章 法正第136章 趙雲兄妹第289章 疑惑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34章 劫營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904章 英雄末路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94章 策馬北上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90章 中意第181章 追殺第56章 折辱第715章 大戰開幕第269章 止戈第932章 隕將日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612章 涼州急報第233章 斬將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513章 隱情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570章 離別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76章 困境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387章 圍殺第560章 反心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54章 約戰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48章 東阿危急第299章 大婚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487章 臨江仙第347章 毆打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