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斥徐晃

閻圃留下五千關中兵守墊江,他自己卻帶着三萬大軍,星夜兼程殺奔江州,意欲助徐晃一臂之力。

天色已經放亮,閻圃正行軍間,忽然看到一彪人馬衝撞過來,爲首之人正是劉闢。

閻圃急忙勒住戰馬繮繩,高聲問道:“劉將軍爲何在此?”

劉闢雖然被徐晃勸退,臉色仍舊十分不好看。

他在戰馬上向閻圃微微施了一禮,說道:“徐將軍已經攻下了江州,他派我前來此地,迎接軍師入城。”

閻圃聞言大喜過望,說道:“孟達果真獻城成功?”

劉闢卻是冷哼一聲,臉色陰沉了下來,憤憤說道:“此人乃是兩面三刀之輩,說是想要助我等奪取江州,其實是爲了計賺徐晃將軍!”

對於孟達這個反覆無常之人,劉闢亦是非常厭惡、憎恨。

在劉闢看來,若是孟達沒有叛變,果真裡應外合幫忙打開江州城門,龔都也不見得會戰死疆場。

閻圃心中一驚,再次問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劉闢雖然心情不好,可是仍舊如實將事情前因後果,一一告知閻圃。

閻圃聽說徐晃將計就計,引得嚴顏出城將其生擒,不由撫掌讚歎不已;待聽聞龔都被嚴顏殺死以後,卻是沉默了下來。

江州之戰,本來是一場其輝煌的勝利,其光芒卻因爲龔都之死,而暗淡了許多。

不得不說,對於徐晃這個主將而言,是一個大大污點。

可真要說起來,這件事情也不是徐晃之過錯,錯就錯在龔都有些急功近利,想要撈取斬殺嚴顏的功勞。

若是站在龔都立場上,倒也說得過去。

他畢竟乃是最早投奔文昭的一批人,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卻一直充當副將之職,沒有立下什麼像樣的功勞。

功勞對於一個武將而言,就好像是色狼看見美女一般,是一種無法抵禦的誘惑。

閻圃擡頭凝視着劉闢,那張充滿悲痛的臉龐,輕聲說道:“劉將軍還請節哀,其實對於一個沙場宿將而言,戰死疆場也許就是最好的歸宿。”

閻圃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些站着說話不怕腰痛,其實也的確是武將們內心,真實的寫照。

功成名就,帶着滿身功勳榮歸故里,固然是每個人都羨慕的事情。可是亂世之中的武將,又有多少人能夠熬到天下太平?

天下一日未定,戰場廝殺絕不會停息,有些武將甚至年老體衰以後,也不願意退出軍中,歸隱田間。

就好像歷史上的老將黃忠,仍舊在有限的生命裡,綻放出了耀眼璀璨的光芒,名留青史。

縱然他最後戰死沙場,也只是增添了一種悲壯、惋惜的情緒,而不會令人覺得,這是他人生之中的污點。

趙雲一生固然無比輝煌,可歷史上年老體衰的他,卻是躺在病牀上慢慢死去。這對於一個縱橫疆場的名將而言,其實也是一種莫大悲哀。

也許他寧願馬革裹屍還,也不願意這樣死於病榻之上。

而且戰場之中,沒有人敢保證自己不會戰死,哪怕個人再如何勇武,也有失手的時候。

劉闢自身也是一員武將,雖然知道閻圃之言頗有道理,可是想起龔都之死,他仍舊心中難安。

閻圃也能理解,劉闢、龔都之間深厚的情誼,看見劉闢這種表情以後,也沒有再說些什麼,就下令大軍急速前行,趕往江州。

進入城中以後,閻圃看着街道之上幾乎沒有一個百姓,他們都嚇得躲在了屋內。

偶爾看到一兩個人,他們也是略帶仇視、警惕的望着關中大軍,而後飛快逃跑。

見此情形,閻圃心中不由微微一沉。

他將大軍交給了劉闢,讓其把兵馬安頓好,自己卻是急匆匆前去郡守府尋找徐晃。

卻說徐晃勸說嚴顏投降失敗以後,也沒有生氣,反而將嚴顏放了出來,允許他自由在城中行動。

就在此時,一個親兵跑到了徐晃面前,說道:“閻郡城已經帶領大軍進入江州,如今正在郡守府等待將軍呢。”

徐晃聞言急忙說道:“備馬,我這就去面見軍師。”

江州城並不算小,可是徐晃騎馬趕往郡守府,卻也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閻圃待在郡守府,聽到外面急促的馬蹄聲,就站起身來往門口走去,正好與大步跨進來的徐晃迎面相遇。

“徐黃巾此次用計奪取江州城,生擒巴蜀名將嚴顏,當真是大功一件啊。”

徐晃客氣的說道:“能有如此功勞,全賴將校不畏死,士卒奮勇向前,又豈是我一人之功?”

閻圃看着徐晃不驕不躁的樣子,心中越發歡喜,可他表面仍舊臉色一沉,喝道:“江州初定,城內百姓大多都心中惶恐。”

“將軍不思安撫百姓,爲何反而在城中縱馬狂奔?若是能驚擾、衝撞到了城內百姓,卻該如何是好?”

徐晃忽然被閻圃指責,愣了一下,這纔想起自己方纔急着面見閻圃,居然是騎馬狂奔過來,不由臉色微微發紅。

按照關中律法,若非緊急情況,決不許在城中縱馬狂犇。

哪怕江州剛剛被徐晃打下來,在名義上已經屬於文昭管轄,自然要遵守關中律法。

念及於此,徐晃當即說道:“此次是我不對,好在街道上面百姓稀少,沒有撞到人,不然可真就是一場大罪了。”

有才華者,能夠建功立業者固然不多;可是能夠善於納諫,勇於承認錯誤者,可能更少。

特別是徐晃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就被閻圃如此當面斥責,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認錯自省,纔是真正的難能可貴。

“看來徐將軍能夠有今日成就,絕非僥倖啊。”

感受到徐晃真誠認錯的態度,閻圃忍不住在心中暗暗感嘆了一句。

嘆了一口氣,閻圃臉上帶着憂慮之色,語重心長的說道:“並非吾故意針對將軍,只是一州之地不比其他,將軍若不能嚴於律己,約束三軍,必成後患。”

徐晃心中猛然一驚,急忙問道:“還請軍師直言!”

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81章 春耕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09章 報仇第740章 戰畢第205章 罷兵第299章 大婚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44章 叔侄第957章 鬥陣(下)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3章 阿虎之勇第981章 殞命第535章 仲達第663章 遊行法第928章 拜將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275章 出巡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578章 獻第627章 葫蘆谷第301章 反應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58章 臨陣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1章 訛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0章 報仇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363章 斬李暹第370章 詐城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60章 分歧第630章 縱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74章 滿腚傷第747章 快來了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20章 追與逃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789章 屠城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40章 被圍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6章 文昭論戰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201章 封官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3章 王延中箭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51章 衣帶詔?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800章 繼承第688章 追擊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62章 孤膽英雄第275章 出巡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91章 王延第6章 虎嘯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275章 出巡第250章 搶功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78章 韓遂死第412章 獻策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11章 民心第289章 疑惑第682章 不安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01章 反應第271章 唐姬
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481章 春耕第916章 諸葛離去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109章 報仇第740章 戰畢第205章 罷兵第299章 大婚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44章 叔侄第957章 鬥陣(下)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3章 阿虎之勇第981章 殞命第535章 仲達第663章 遊行法第928章 拜將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50章 趙雲闖山第275章 出巡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578章 獻第627章 葫蘆谷第301章 反應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358章 臨陣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1章 訛詐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70章 報仇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363章 斬李暹第370章 詐城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60章 分歧第630章 縱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74章 滿腚傷第747章 快來了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103章 人心思定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620章 追與逃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346章 金蟬脫殼第789章 屠城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40章 被圍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76章 文昭論戰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201章 封官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53章 王延中箭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51章 衣帶詔?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800章 繼承第688章 追擊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62章 孤膽英雄第275章 出巡第619章 關武請命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91章 王延第6章 虎嘯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275章 出巡第250章 搶功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78章 韓遂死第412章 獻策第79章 再次掌兵第111章 民心第289章 疑惑第682章 不安第930章 郭嘉謀呂布第68章 欲投黃巾第301章 反應第271章 唐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