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二天還是在鳴泉茶莊,徐清安排了徐稚柳和程逾白的會面。

她打開三隻紙包,按照先後順序擺放好。程逾白一看就笑了:“怎麼?要跟你這位朋友見面,還得先通過考試?”

徐清賣了個關子:“我這位朋友來頭不小,不是誰都見的。”

程逾白不喜歡徐清維護別人,尤其男人,繃着臉不說話。吳奕指着他鐵青的臉大笑:“你小子也有今天!讓老師我先來會會你這對手。”

第一件是一隻青花碗。

饒是吳奕這種非科班行家,一眼也看出來了青花的問題。陶瓷一行有句話算公認的,那就是世上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手工瓷,哪怕你用同樣的瓷土和工藝流程,只要涉及到手工,哪怕視覺效果上做得再一點不差,根本上還是有所不同,肉眼能辨別的就是青花圖樣。

手繪的畫面有筆觸感,一條線中就能看出深淺濃淡的變化,故而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手繪青花。尤其景德鎮本土青花瓷,大多手繪,仔細看的話釉色都是有變化的。

如果沒有變化,圖樣死板,多半就不是手繪,而是貼花。

一般會用到貼花的,大多是骨瓷。程逾白解釋:“中國瓷器的原料是高嶺土、瓷石和少量的石灰。骨瓷的原料是骨粉、粘土和少量的石英。中國瓷器的主要化學成份是氧化鋁和氧化硅,骨瓷除了這些,還多了一種磷酸鈣。磷酸鈣來自骨粉,可以增加瓷器的透光度。”

一般骨瓷有30-45%的動物骨粉。吳奕把碗拿起來一看,程逾白就知道是骨瓷。

骨瓷的弱點是可塑性差,沒法手工拉制,只能用模具旋制或注漿等工法生產。換言之,骨瓷必須批量生產,少量個別生產成本太高。而且骨瓷是低溫瓷,燒成溫度是1150度左右(中國青白瓷基本都在1280以上),這個溫度許多金屬顏料不能髮色(比如青花的鈷和釉裡紅的銅),只能用釉上貼花方法裝飾。

以上兩點決定了骨瓷只能工業化生產,無法藝術創作,而貼花的形式也更符合量產,常與骨瓷一起出現。

可以說,近現代以來正是有了骨瓷的獨創,才大大動搖中國千年瓷都的地位。

“畢竟很多人都認爲生產纔是第一發展力嘛。”程逾白說這話時,眼睛就瞟着徐清,還不忘她原先的理論,抓住機會就要埋汰她。

徐清懶得跟小氣鬼計較:“你最好可以用教學試驗證明你重手工的方向是對的,否則你什麼也批判不了。”

第二件是一隻高足雙耳玉瓶。

吳奕上手摸了摸,有些拿不準,對着光源看了又看,瓶身釉面介於透明和不透明之前,摸起來的手感不能說粗糙,但要說光滑細膩,又差了一點。

他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玉瓶的足底,儘量減少接觸面積,用指甲彈擊瓶身,迴音不算清亮,也不低沉。

“這叫什麼?不是瓷器吧?但也不像陶器。”

瓷器的燒製溫度通常在 1200 度以上,陶器在 900 度以下,不同溫度燒製的結果是,瓷器比陶器更有光澤,對光源看是半透明的,而陶器不透明。瓷器手感光滑細膩,陶器就要粗糙一些。聲音尖銳的是瓷器,聲音低沉的是陶器。

無論是瓷是陶,敲起來都是有迴音的。如果非常短促,類似敲木板的聲音,那這件陶瓷很可能有暗傷,遇熱會裂開。

吳奕又看了兩遍,還是摸不清楚,催促程逾白別再端着,快快考試。程逾白無奈道:“介乎瓷和陶之間在這個中間的溫度,還有一種產品叫炻(shí)器。”

炻器是專業的分類法,一般銷售時還稱之爲瓷器。炻器的特性也在瓷和陶之間,比陶器細膩,卻不像瓷器的那樣半透明。

“在市場上炻器多半被認定爲瓷器,你能看出細微差別已經很好了。”

吳奕板着臉說:“我用你誇我?”

程逾白又說,雖然很多人沒聽說過,但炻器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低端餐具、衛浴瓷磚,大部分是炻器。

他盯着徐清,那眼神怎麼看怎麼興味:“看來你這位朋友是個行家。”

“他很好學。”

“是嗎?”

程逾白的眼神快殺人了,趁機揉揉她腦袋:“比我好學?”

吳奕一巴掌拍掉他的手:“別調情了,趕緊下一個。”

第三件是一隻乾隆年間盛產的五彩大花瓶。

吳奕摸了摸,就說:“這件難不到我了,不是五彩,是粉彩吧?”

多種顏色釉出現在一隻器件上就稱爲“彩”。五彩是將顏色平塗在瓷器上,薄且均勻,沒有深淺變化。但這隻大花瓶有很明顯的濃淡變化,“你看這花瓣,從深紅到淺紅,顯然是一種釉色的變化,用了玻璃白吧?”

玻璃白屬於一種乳濁劑,可以渲染顏色,從內而外呈現濃淡變化。換而言之,用了玻璃白的五彩,就是粉彩。粉彩的過程一般是先在燒好的白胎上勾線,平塗一層玻璃白,再上顏料。

吳奕看瓶身畫面很厚,篤定就是粉彩。

徐清朝程逾白擡擡下巴。

這動作太挑釁了,程逾白強忍着將她按在牆上的衝動,挨着她的腰走過去,摸了下瓶身,評價道:“畫面雖然很厚,但是沒有明顯凹凸感,顏色濃豔且有透明感。”

吳奕追問道:“怎麼?”

“元代時蒙古軍隊從西亞擄了一批琺琅工匠,安置在雲南,當時叫大食窯或者鬼國窯。到明代時這種技術實現本土化,叫銅胎畫琺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藍。”

琺琅起源於西方,類似於彩色玻璃一類的顏料,畫在金屬器皿上。琺琅彩是進口顏料,裡面含有大量的硼和砷,這兩種元素在以前的中國瓷器裡沒有的。硼和砷起到乳濁劑的功用,可以把畫面畫得很厚,有漸變效果。

乍一看,粉彩和琺琅彩幾乎一模一樣,很難辨別,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主要還是得靠摸,靠感覺,靠千百次的經驗。這種東西用理論難說明白,程逾白能成鑑定行家,有一部分是天賦,再有一部分就是從小在瓷窩裡打轉,摸得太多了。

景德鎮陶瓷人的天賦各不相同,能挑出這三件東西考驗他的,徐清這位朋友還是頭一個。尤其最後一隻琺琅花瓶,在乾隆時期可以說玩到了極致,對方挑選的也是手藝最爲複雜和考究的仿品,當代有這種經驗的年輕人並不多。

“我這算不算通過考試?”

“算。”

“那我什麼時候能見他?”

“我也不知道,他說答案都在那裡。”

徐清指着琺琅花瓶,把黏在身上的人推開。

程逾白豎起眼睛:“什麼意思?”

“我真的不知道。”

“不想說?”

“不是,我不知道怎麼說,可能他還沒做好準備見你吧。或許這樣神交也不錯?”

程逾白哼笑兩聲:“徐清,你這樣很危險知道嗎?”

徐清表情玩味:“是嗎?”

“敢情你們把我當死人?今晚沒飯吃了,滾吧!”

吳奕實在受不了這兩人黏糊的勁了。程逾白這傢伙平時不動聲色氣場就很強,談起戀愛一點沒弱,氣場都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吳奕看他那個眼神,有點爲徐清擔心,不過當着徐清他不好說,叫了人滾,又把程逾白單獨留下來,提醒他注意生理衛生。

程逾白要笑不笑地盯着吳奕看了會兒:“你真是老不羞。”

吳奕拖下鞋朝他扔過去:“我還不是爲你好,你說你這把歲數了,要折在那上面能好看嗎?”

“你才折。”

“我……”

吳奕氣死了,家裡頭都是貴重物品,扔也不捨不得扔,只好脫下另一隻鞋,追着程逾白跑出去,人已經沒了。

天氣還沒暖和起來,走在路上體感是涼的,程逾白自然地牽住徐清的手,放到自己口袋裡。

“老師不留飯,我們隨便解決點?”

“行啊。”

兩人就去了胖子原來的店。

在路口遠遠看着裡面的熱鬧,徐清有種恍如隔世感。程逾白大概體會到她的心情,捏捏她的手說:“走吧。”

老闆很熱情,連說程逾白上次太忙了,面沒吃就走了,今天一定要好好嚐嚐他家的手藝。程逾白說好,讓他上最拿手的。

老闆說:“那行,給二位來兩碗黯然銷魂湯。”

“這什麼名字?”

“楊過的絕招啊,是不是很厲害?”

程逾白說:“那就來兩份絕招。”

店裡位置不多,他們跟人拼的座,擠在一條長板凳上。對面是一對小情侶,正旁若無人地爲對方挑麪條裡的蔥和香菜,一個不吃蔥,一個不吃香菜,又捨不得浪費第二份免費調料,就花點時間挑到對方碗裡。一來一回的,兩人都鬧了大紅臉。

徐清就讓程逾白別再直勾勾盯着人家看。

小孩子禁不住看。

程逾白和她咬耳朵:“不看他們,那看你?”

徐清習慣了和他較勁,很多時候她不會服輸,談戀愛也一樣,於是她說:“隨你。”

“你好看。”

徐清抿了抿嘴角:“你在外面不能收斂點?”

“怎麼收斂?”他說,“我從來不看人臉色。”

這倒也是。

徐清也不禁看,被他看了一會又出汗了。

先前在茶莊有老師在場,她還能提醒自己儘量別看他。不看他就可以假裝看不懂他眼神裡的意思,現在到了麪館,一直東張西望又有點奇怪,她已經盡力低頭了,可程逾白挨着她,手還搭在她肩上,身上火辣辣的,她假裝不了。

她還是決定犧牲對面的小情侶:“算了,你不要看我了。”

“我不要,五年沒看你了,我要看回來。”程逾白貼着她耳朵說,“你猜老師剛叫我過去說什麼?”

“什麼?”

程逾白的眼睛又開始放火。

“你跟我裝傻?”

“沒有。”

雖然她感覺他從頭髮絲到腳趾都已經暗示得很明顯了。

“我三十歲正當盛年身體健康的男人,你說他能說什麼?”程逾白手臂搭在她肩上,嘴角噙着笑,“晚上跟我回家?”

第42章第40章第127章第61章第49章第87章第95章第14章第102章第41章第25章第90章第105章第79章第32章第102章第18章第125章第28章第82章第32章第100章第94章第72章 乾隆五十五年 暮冬第21章 乾隆五十五年 白露第69章第103章第45章第79章前傳(4)第90章第65章第97章前傳(5)第71章 乾隆五十五年 暮冬第83章第3章第117章前傳(1)第111章第12章第70章第116章第8章第97章第37章第10章 乾隆五十五年 立夏第31章第13章第89章第53章第106章第9章第87章第112章第101章第64章第92章 乾隆五十六年 穀雨第1章第65章第3章第103章第70章第8章第89章第73章第19章第87章第57章第105章第14章第57章第14章第93章第36章第4章第12章第81章第35章第120章第48章第15章第113章第121章第44章第123章 乾隆五十八年 霜降第63章前傳(5)第126章第8章第49章第120章第54章 乾隆五十五年 初夏第85章前傳(7)第58章第60章第97章
第42章第40章第127章第61章第49章第87章第95章第14章第102章第41章第25章第90章第105章第79章第32章第102章第18章第125章第28章第82章第32章第100章第94章第72章 乾隆五十五年 暮冬第21章 乾隆五十五年 白露第69章第103章第45章第79章前傳(4)第90章第65章第97章前傳(5)第71章 乾隆五十五年 暮冬第83章第3章第117章前傳(1)第111章第12章第70章第116章第8章第97章第37章第10章 乾隆五十五年 立夏第31章第13章第89章第53章第106章第9章第87章第112章第101章第64章第92章 乾隆五十六年 穀雨第1章第65章第3章第103章第70章第8章第89章第73章第19章第87章第57章第105章第14章第57章第14章第93章第36章第4章第12章第81章第35章第120章第48章第15章第113章第121章第44章第123章 乾隆五十八年 霜降第63章前傳(5)第126章第8章第49章第120章第54章 乾隆五十五年 初夏第85章前傳(7)第58章第60章第9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