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33

因此張英大人雖然對於把自己家裡的兒女私事, 拿在乾清宮這樣的地方講述覺得有點難爲情, 可是爲了最疼愛的小孫女兒,還是開了口。

不管其他的漢人士大夫怎麼喜歡那個小腳,覺得它是怎麼的高雅怎麼的好看,在他裡,“裹腳”這一習俗其實真的是一無是處。連身爲滿人的大老粗倭黑大人都心懷不忍, 去同情那些因爲小腳丟掉性命的漢家女兒和他們的父母, 他們這些同爲漢人的朝廷命官,心裡又怎麼會沒有一點觸動?

“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張英,李光地, 明珠你們一起負責此事, 謹慎協商, 務必把這次的辯論之事安排好。”

“微臣/奴才遵旨。”

緊跟着又有大臣站出來上奏了幾個, 關於如何安撫已經投降的三藩地區的老百姓之類的事務,小太子就只是認真聽沒有發言了。

持續了有一個時辰的議事結束後, 胤礽覺得他是又渴又餓。 回到御書房,樑九功已經給康熙皇帝和小太子準備好了熱茶和點心。 小太子保持端坐着的姿勢, 努力的控制着自己去細嚼慢嚥, 一邊小口不停的喝着熱乎乎的奶-子茶, 一邊慢慢的吃着點心。

康熙皇帝先喝了一大玻璃杯白開水,他剛剛情緒起伏太大,現在嗓子已經有點沙啞。 看了小太子那嘴巴不停,好像非常餓的樣子, 也就沒有說話。 端起面前的那盞碧螺春,安靜的品茗,好好的休息一會兒。

只是康熙皇帝被胤礽帶動的也捏了一塊點心,樑九功於是機靈的又給兩位主子親自端上來兩盤子點心。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胤礽覺得腹中終於沒有了飢餓感,自家皇阿瑪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嚥下嘴裡的最後那口點心,纔開口說話,語帶關切:“皇阿瑪,您好些了沒有?”

“吃好了才問皇阿瑪好些了沒有?”

“皇阿瑪沒事了就好。”小太子看自家皇阿瑪確實是沒事兒的樣子,自顧自說着,“皇阿瑪今天早點休息,不要多勞神。 您以前說大悲大怒傷身體,皇阿瑪要好好注意。”

“你啊能把自己養的跟以前一樣胖乎乎的,皇阿瑪就可以少勞神了。” 看着小太子這麼個吃法還這麼瘦的身子骨,康熙皇帝搖搖頭。

“兒臣沒事兒。兒臣會好起來的,皇阿瑪。” 胤礽認真的下保證,奈何他那瘦的臉骨突出的小臉,沒有一點兒說服力。

“皇阿瑪,兒臣想到了怎麼幫孫老御醫做青蒿實驗。 兒臣打算讓內務府玻璃處的匠人們,研製一些特別耐高溫,而且穩定性特別好的玻璃器皿出來。”

“耐高溫? 你要加熱玻璃來熬藥? ” 康熙皇帝疑惑了。 目前御藥房熬藥,一般都是用的鐵鍋或者陶罐,他真的沒想過用玻璃來熬藥。

現在的內務府玻璃處,除了和以前那樣供應皇家和達官貴人的需要之外,主要的事情就是負責各種玻璃製品,尤其鋼化玻璃這一方面的研發和大量的培養新的優秀的匠人們。 大清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和大量外銷到周邊各國的玻璃器皿的生產供應,則由去年九月在京城北郊建設的那座大的玻璃作坊負責。

當然那座玻璃作坊現在也是非常的忙碌,工部年前就已經在着手籌劃,在江南和山東兩地再各建一座玻璃作坊,供應給民間。

因爲康熙和大臣們在當初就商議着,不能與民爭利,所以這官辦作坊出來的東西,都是以很低的價格供應給大清的老百姓。 從一開始的玻璃,再到後來的精油,肥皂,剃鬚刀,洗髮水,等等,都是這個模式。 當然因爲老百姓人口基數大需求多,所以每年的總體贏利也是非常可觀的。

而小太子折騰出來的這些新東西的另一個主要利潤來源,則是大清和周邊各國的那些宗室貴族,富商豪紳們。

這些人雖然人口基數小,但是他們不缺錢而且捨得花錢啊。 內務府的肥皂處,精油處,香水處,等十來個地方,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應着恭親王常寧和赫舍裡·長泰的要求,研究出特供給貴人們追求享受和炫耀的各種獨特味道,配上精美華麗的包裝,換回來一車車的金銀珠寶。

“硅含量達到八成以上的高硼硅玻璃器皿,就可以用於高溫加熱。 用它做藥性實驗,會更加一目瞭然。 明兒兒臣先去孫老御醫那裡看看,他那裡的實驗進行的如何了。 其實按照兒臣的分析,雖然受到目前實驗條件的很大限制,但是也應該不是很困難。”

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藝要求大約爲水燒半開時候的溫度,一份青蒿可以提取三次。 提取方法是以萃取原理爲基礎,類似於精油製作,主要有蒸餾法和溶劑浸提法。

採用水蒸汽蒸餾提取,其工藝爲:投料—加水—蒸餾—冷卻—油水分離;溶劑浸提法則是依靠加入溶劑油分離成分,基本工藝爲:乾燥—破碎—浸泡和反覆萃取—濃縮提取液。

而溶劑油卻是主要從黑油提取後的剩餘油中提取的,這個目前沒有。 可是大清的精油提取水平已經是非常可以的了,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青蒿素應該是可以的。

康熙皇帝也沒提他吩咐孫之鼎,先研究怎麼治好小太子身體的事情,反正孫之鼎也不敢和小太子說,於是端起茶盞又品了一口他最喜歡的碧螺春。

“樑總管,你待會兒幫忙派個人,去內務府的玻璃處給傳個話,讓他們實驗不同比例的硼硅玻璃,耐高溫且穩定性好。 孤和孫老御醫都需要大的玻璃燒杯做蒸餾實驗,還有精油處可能也需要。” 說話的功夫胤礽起身,走到他的小書桌上,快速幾筆寫下來硅存在哪些岩石中和這種物質的提純方法,遞給了樑九功大總管。

“好勒,太子殿下您放心,老奴保證給您辦的妥妥帖帖的。” 樑九功滿口的答應着,笑的跟外面擺放的那盆盛開的菊花一樣。 他從小看着太子殿下長大,除了在年前那段時間因爲康熙皇帝的態度不敢和小太子太接近了,基本上平時都是把小太子當成小主子來看待。

“毓慶宮的奴才不夠你使喚? 來折騰皇阿瑪這的人?”

“皇阿瑪。” 小太子喊了一聲皇阿瑪後就有點猶豫,他想到那件讓他納悶的事情,皺着眉頭思索了一下,“兒臣是覺得您這兒出去的人更好說話。”

康熙皇帝怔楞住了,看着自己的太子不知道說什麼好。 樑九功在旁邊聽着卻是忍不住的想笑,太子殿下可真是實心眼兒愛說大實話。 打這乾清宮出去的人,代表的那可是當今皇上,當然好說話。 可是全大清都知道的事實,只有太子殿下敢說還敢做,還一臉的理所當然。

看到皇阿瑪和樑九功這奇怪的反應,小太子也跟着愣了,有點疑惑剛剛是哪兒有問題,“皇阿瑪?”

“難道玻璃處的人不聽毓慶宮的吩咐?” 到底康熙皇帝也算是非常的瞭解小太子的性格了,想到了這個可能性。

胤礽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兒臣也不明白,爲何玻璃處的那位最近才被提上來的管事,見到兒臣的時候會有那麼大的奇怪的情緒波動。 兒臣曾讓魏忠去過,他也說那位管事一聽他是毓慶宮的,反應有點兒奇怪。”

“哦,這件事皇阿瑪會派人去查。 最近你就不要單獨去內務府各處轉了,去玩具處也要帶齊侍衛。” 康熙皇帝說着話,臉上就有了擔憂之色,“胤礽,皇阿瑪知道你心地善良,但是你要謹記“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周圍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告訴皇阿瑪和御前侍衛們。 ”

古華夏人都認爲小孩子的心思乾淨,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鬼神一類。 就是因爲小孩子們哪怕是不會說話的嬰兒,一般都對大人們的情緒波動特別敏感,他們會看着父母的臉色決定是撒嬌還是耍賴,對着外人的時候卻又特別乖巧懂禮。

而這些天天伺候人的太監,看人臉色那就是他們的看家本事,魏忠那個奴才能得到小太子的看重,做到毓慶宮的小主管,這方面的本事當然也不小。

因此康熙皇帝雖然不知道小太子的精神力很高,卻還是決定要好好的盤查一番。 事關大清的太子,再怎麼謹慎都不爲過。

胤礽起身,躬身給康熙行了一禮,認真回道:“兒臣記下來,謝皇阿瑪關心。” 坐回椅子上後,則是說起了剛剛在議事的時候他想到的那件事情:“皇阿瑪,兒臣剛剛在議事的時候就琢磨着,覺得要在大清境內徹底廢除女子裹腳的風俗,光在官員們之間宣傳,估計效果不會很理想,老百姓他們是不會理解的。”

“因此兒臣現在有個想法,可以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的對老百姓進行宣傳,皇阿瑪您聽聽?”

“你說說,皇阿瑪聽聽,看緊要不。” 康熙皇帝也是爲難啊,小太子折騰的這些新東西都好,可是那樣兒都要人手啊。

現在整個內務府各個處,都被刺激加逼迫的天天研究什麼新品。 工部的所有官員也都是每天忙的腳不沾地。 昨兒早朝上,工部尚書還和他哭訴,說他老胳膊老腿的好久沒休息了,實在是忙不過來也要扛不住了,硬要拉着目前最清閒的禮部官員去幫忙。

可是禮部也不輕鬆啊,不說這一個春節的各項典禮,就說接待外賓這一項,就已經是夠忙碌的。 因爲恭親王帶着商隊出去逛了這麼一圈兒,引得那些國家趁着春節都派了使臣過來。

就康熙皇帝自己,他想抽個時間,接見一下這些使臣,安排一場歡迎宴會或者典禮,都找不到空閒的時候。

“皇阿瑪,就是在京城和各個省地區,建設官學,分爲女子學院和男子學院,男學再按照年齡可以分爲童學和軍校,工校,商校。 當然可以先在京城開始做建學試驗。”

“胤礽,你再說一遍,皇阿瑪好像沒聽清。” 康熙皇帝懷疑自己幻聽了,女子學院是什麼? 他不理解這女子和學院,會有什麼關係?

“皇阿瑪,女子學院和男子學院。 女學就是三姐姐和五姐姐,阿茹娜格格,或者李光地家的女兒們,馬英大人家的小孫女兒,滿漢蒙等各個民族家的小姑娘,一起在學院進學,系統的學習滿漢蒙等各民族文化,還有《天工開物》《幾何原本》這些天文地理,人文造物等知識。 當然,皇阿瑪可以根據貴族和平民兩個階層,先在京城建設兩座女子學校。”

“男學就是男孩子們的學堂,但不是家族制,它和國子監一樣,廣收天下男童,滿漢蒙回等等,尤其是我們滿人家的孩子們。”

“皇阿瑪,八旗子弟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就嚴加管束,再過幾年就要都被養廢了,必須狠狠的對他們進行文,武兩方面各種知識的培訓和教導。”

“至於軍校,工校和商校,則是根據現在的國子監培養官吏的模式來的。 在童學的功課完成後,根據學童們的平時表現和個人意願,分到國子監,軍校,工校商校。”

“國子監的教學體系已經是非常完善,當然,如果能給那些讀書人多加幾門功課,儘量少一些只會紙上談兵和死讀書的書呆子,那就更完美了。 軍校就是傳授如何帶兵打仗和培養各種軍事人才的學校。 工校就是培養各種匠人和搞各種研究的地方。商校則是系統培養各種生意方面的管理人才,尤其賬房這些專業人才。”

“皇阿瑪,要發展強大我們大清國,士農工商,四個階層缺一不可,必須是齊頭並進。”

“目前的官員有些都是死讀聖賢書,覺得考上了進士就幾代人吃喝不愁了,實在是讓人堪憂。 尤其我們目前的科舉考試題目,太過單一。”

“因此兒臣覺得,今年的科舉考試,除了往常的四書五經之類的題目外,可以讓工部和戶部根據他們的人才需要,也出幾道題。 通過幾場這樣的科舉考試,從不同的方面發掘人才,讓大清的所有才之士都能發揮出他們的才華天賦。”

“兒臣懇請皇阿瑪,讓戴鋅和黃履莊他們也能儘快的招收一些新人,他們那兩個地方都應該要缺很多人手。 皇阿瑪,關於的今年的科舉考試,您若是同意,讓兒臣也出幾道題目,好不好?” 小太子說道最後這一點,自覺有點兒不好意思,所以語氣稍帶着點兒討好,眼巴巴的看着康熙皇帝。

“恩,說完了?”

“沒。” 看到康熙皇帝面無表情,無視他的懇求,小太子有點沮喪,“晚上的時候,兒臣具體的寫下來給您過目。”

···瞪着這個最寵愛的兒子,在有些方面有些時候很是呆呆的兒子,康熙皇帝是不停的運氣深呼吸。 樑九功那個老奴才眼見不對,已經機靈的跑到門口站崗了,他想找個人踹幾腳出出氣都沒有。 在御書房疾步走了兩圈,強迫自己壓下心裡的震驚和憤怒。

“這是必須的嘛?”

胤礽眼見皇阿瑪對於他的提議反應那麼大,很是不安,低着頭,雙手不自覺的搓着衣角。

聽到康熙皇帝的問話,先是一愣,好在是難得的機靈一回,明白了康熙皇帝的問話意思。 他的皇阿瑪在問,爲了大清不再有阿茹娜格格所說的那個結局,做這些事情是必須的嗎?

鼓起勇氣,胤礽誠懇的回話:“工校和軍校這兩個學校是必須的。 商校是因爲兒臣想着,以目前大清的發展情況,商人們和他們生意上的事情尤其是國家之間的生意,將來也會需要在各方面加強管理。”

“至於女子學院,則是帶着兒臣的私心。”

“兒臣想讓這大清的女子都可以過得更舒坦一點兒,想讓她們自己意識到,裹腳是對她們自己及其不公平的一種行爲。 想讓兩位姐姐將來若是有什麼本事或者特殊天分,就可以靠自己生活,而不是隻有嫁去蒙古,才能爲大清的安穩出力。”

“萬一那? 皇阿瑪,萬一這些女子當中的哪一個有着和戴鋅或者黃履莊一樣的天分那?”

“現在是各個地方都人才急缺卻又非常難得,尤其是戴鋅和黃履莊這樣的頂尖人才。 皇阿瑪,天分這東西,是天生的,它是不分男子和女子的。”

“而且,書上都說女子對於家裡的男子和孩子們有着很大的影響。 如果先把大清的女子都給教育好了,也能間接的教育好男子和後代子孫啊。”

“將來,就算姐姐們還是要爲了大清遠嫁,兒臣也希望她們可以照顧好自己。 多學點兒四書五經,騎馬射箭,多一些膽氣和見識,多一些處得來的好友,尤其是蒙古那邊來京城女子學院進學的貴族女兒們,總是比天天在家裡繡花背《女戒》要好得多。”

“兒臣不想哪位姐姐將來連要見姐夫一面,都會覺得不好意思,還要花銀子打點嬤嬤們去安排。” 小太子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也難過起來,他不想疼愛他的這兩位姐姐,將來都和歷史書上記載的那樣,不光都是青年夭折,而且還都是鬱鬱而終。

“兒臣想讓阿茹娜格格主持有關服裝和愛護環境趣事的邸報,也是覺得她應該會喜歡。”

上輩子作爲大清儲君的阿茹娜格格,應該是喜歡出來給大清的強大做點兒事情,而不是被困在家裡和姐姐們一樣天天繡荷包?

“想的還挺周全。 阿茹娜你就不用操心了,她是不會遠嫁的。” 康熙皇帝想起心裡的那個計劃,難免的又多了一層擔憂。 兒子又呆又心軟,將來能壓制的了性子乖張的阿茹娜嗎?

“在今年的科舉考試中加幾道試題的事情,皇阿瑪會和大臣們商議,酌情安排。 戴鋅和黃履莊那兒缺人手以及培養新人的事情,皇阿瑪已經在考慮了。 至於國子監和男學尤是公軍商這三個學院的事情,皇阿瑪需要好好想想。”

“胤礽啊,你是看不得皇阿瑪哪天清閒一會兒,一天天的就知道給皇阿瑪找事情做。 天色不早了,趕緊的回你的毓慶宮去。 記得晚上練字不要太久。” 康熙皇帝開口讓小太子走人,他需要一個人靜靜的待會兒。

作者有話要說:  嘻嘻 這章內容好像有點兒多了。 看起來方便嗎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