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又立新功

得知李如鬆被困碧蹄館,距其最近的大將楊元率領一千精騎連夜趕來救援。此時的戰局並不明朗,明軍雖然兵力遠遠不及倭軍,可是並沒有崩盤,倭軍打得甚是辛苦。楊元部的到來,讓小早川隆景誤以爲是明軍的大部隊來援,在他看來和四千人對戰都已如此艱難,對方大部隊來了豈不是更加無力對抗,於是倭軍絲毫不敢戀戰,率軍退回了漢城。

碧蹄館之戰歷時一天一夜,明軍精騎死傷過半,倭軍也付出了數千傷亡的代價。此戰過後,李如鬆不敢貿然進軍,加上當時倭軍在漢城及周邊地區集結了五萬多人,單從雙方兵力對比上來看,倭軍有絕對的優勢,於是李如鬆決定退回開城修整。

之後明軍得到了錯誤情報:加藤清正率領的倭軍第二軍團將從咸鏡道進攻平壤,李如鬆便率領明軍從開城返回平壤,這導致了盟軍朝鮮軍隊剛剛收復的幸州得而復失。得知幸州失守後,李如鬆深悔自己退兵太急,不過戰場上瞬息萬變,誰都難免犯錯,一時的得失不算什麼,笑到最後的纔是勝利者。

明軍的戰況每隔三天就會有一封戰報發回國內,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此次的小小失利被朝廷上的一幫給事中們誇大其詞,紛紛要求萬曆皇帝降罪李如鬆,不達目的不罷休。萬曆皇帝心裡知道這些言官的目的並不單純,所說多半言過其實,無奈受不了他們的聒噪,只得下旨命李如鬆不得妄進,收到聖旨後,明軍只能更加謹慎了。

李如鬆知道倭軍不被打疼,他們是不會主動退卻的,除非找到對方的“命門”,給他們致命一擊。他召集所有的中高層將領天天開會,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只是沒人能說出個靠譜點的策略。

這天的下午時分,鍾南見回營的施長廷又是愁眉不展,便知道今天的討論肯定還是沒結果,他走到上司身邊,隨意問了問,“將軍,還沒有定下方案嗎?”

“是啊,聖上又要求以穩爲重,所以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參將大人很無奈。

“不能燒掉倭軍的糧草嗎?”鍾南問道。

“不是沒人提這個方案,只是一來不好確定糧草位置,二來就是燒糧草不可能派大隊人馬,人太少成功機率就太小,所以被否定了。”施長廷見鍾南如此發問,料定自己這個精明的小將當有奇思妙想,他試探着問:“你覺得這個方案可行?”

鍾南不敢託大,只是說“有可能”,施長廷便讓他先行講講,聽完後覺得大有道理,於是拉着鍾南來到了李如鬆的帥營。通報過後,兩人進了營帳,此時的李如鬆正坐在椅子上沉思,見人來到後立刻問道:“施參將有何良策?”

“不是我,是他想到的!”施長廷指着鍾南。

“哦……是何計謀?”

“燒糧草。”鍾南的回答簡單有力。

“可糧草在何處?”

“很簡單,之前朝鮮軍的大糧倉在哪裡如今倭軍的糧草就在哪裡。”鍾南迴答。

“何以見得?”李如鬆繼續發問。

“倭軍才攻下朝鮮不久,哪裡有時間去大規模轉移糧草,所以無論他們願不願意,都只能使用之前的糧倉;至於朝鮮的大糧倉在哪裡,相信無論朝鮮國王還是他們的大將應該沒誰不知道吧!”鍾南的說法的確讓人無法反駁,李如鬆對這個傢伙是越來越欣賞了。

“既然這個方案是你想出來的,那燒糧草的任務你可敢接嗎?”李如鬆笑道。

“有何不敢,曹孟德夜襲烏巢不就是先例嗎!”鍾南並不怵。

“好好好……”李如鬆大笑,“那本帥給你五百人馬,等你凱旋歸來!”

鍾南語氣淡淡地說道:“那就麻煩大帥打聽好糧倉的位置,我先去挑人。”

“沒問題,整個東征大軍中的人馬隨你挑選!”

“多謝大帥,煩請大帥給我挑選三百遼東精騎,我再自青州營裡挑兩百個兄弟即可。”鍾南簡單的兩句話就確定了人選,隨後轉身告辭,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當天夜裡,鍾南帶着五百人馬,馬裹蹄人銜枚,藉着夜色靜悄悄地來到了龍山大倉。龍山大倉是原來的朝鮮國家糧倉,積貯了朝鮮數十年的糧食,漢城被倭軍佔領後無法轉移,於是就地徵用,包括之後倭軍收刮的糧草也大多儲藏於此。鍾南的這支敢死隊到達龍山後,發現倭軍對糧倉的防守並不十分嚴密,不知是沒來得及還是覺得不需要,他暗道一聲“天助我也”,隨後一馬當先衝了進去,並將第一支火箭射向了其中的一個糧倉,身邊的明軍也快馬加鞭,衝進營地後如法炮製,將火箭射向了每一個糧倉。

轉眼間,十三座大倉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駐守的倭將大驚失色,一邊派人救火,一邊派人誅殺明軍敢死隊。鍾南讓大家繼續發射火箭,直到每個人都射光了隨身攜帶的箭矢才罷休,看着吞天的火勢,他知道倭軍再怎麼救火也沒用了,這數十萬石糧食,將會被燒的一乾二淨。只是沒想到這一耽擱,倭軍便圍了上來,少說也有一兩千人,估計是護衛糧食的所有倭軍。

倭軍將士深知龍山大倉的重要性,這羣人從上至下都明白:糧草被燒,他們肯定難逃軍法處置,於是人人都發起瘋來,不要命地纏着敢死隊。鍾南見此情形,果斷讓遼東精騎先行撤退,自己帶着青州兵斷後,五百人馬不敢戀戰,且戰且退,好不容易纔逃出城外。鍾南清點了一下人馬,發現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而且活下來的幾乎個個帶傷,連他的肩部都被火繩槍擊中,額頭上也有一處倭軍箭矢留下的傷口,幸運的是都不致命。想到三百多個弟兄就這樣埋骨他鄉,鍾南心裡唏噓不已,不過眼下不是矯情的時候,他沒多做停留,招呼着剩餘的弟兄們馬不停蹄地趕回了明軍大營。

大營門口,李如鬆正帶着所有的高層將領們,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當稀稀拉拉的馬蹄聲傳來時,衆人精神爲之一震。遠遠望去,只見鍾南帶着爲數不多的明軍正向他們騎來,雖然兵稀馬少,卻沒有半分頹廢之色。距離將近時,鍾南揮動馬鞭,加快速度來到諸位將領面前,隨後躍下馬來,對着李如鬆等人半跪拱手說道:“大帥,諸位將軍,我等幸不辱命!”

“好,好,好!”李如鬆仰天長嘯,“鍾南,你再立奇功,本帥決不食言,定當親自向皇上爲你請功!另外今晚參戰的所有士兵,也都統統有賞!”

“謝大帥,謝皇上!”餘下的敢死隊成員們大聲迴應。

龍山一戰後,明軍扭轉了勢均力敵的態勢,倭軍糧草一失,全線被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雖然之後和明軍又打了數場小仗,氣焰卻遠不如初時那般囂張了。想想也是,倭軍初入朝鮮時,僅陸上士兵就有九萬六千餘人,當各隊重新在漢城集結時,剩下的還不到五萬三千人,減員四萬三千餘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近半的折損率幾乎都是明軍造成的。

同時倭軍在海上也沒討到多少便宜,儘管大明王朝沒有派遣水師將士,可是他們卻被朝鮮名將李舜臣的“龜甲船”折磨得苦不堪言,想在海上佔得便宜的打算也落了空。如今倭軍減員嚴重,再加上糧倉被焚,軍心越來越不穩定,一番權衡過後,豐臣秀吉主張雙方議和。

明軍在碧蹄館之戰後銳氣受挫,而且兵力遠少於倭軍,除非再次增兵,不然也並不具備再次決戰的條件。時任兵部尚書石星是主和派代表人物,他反對對朝增兵,皇帝也被說動了。既然雙方都不想繼續打下去,那麼就有了議和的可能。

於是從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兩國的和談在官員層面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萬曆和豐臣秀吉批准了。不過這些事情對鍾南和其他前線的將士們來說,並無一絲意義,他們希望的只是可以早日回家。

四月十八日,倭軍全部撤離漢城,並交還了俘虜的朝鮮二王子,李如鬆於十九日率明軍及朝鮮軍進入漢城,五月十五日渡漢江進至慶州。在慶州對明軍、朝鮮軍和朝鮮義兵作了部署之後,李如鬆便返回京師。至此,除全羅和慶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區爲倭軍佔領外,其餘各地全部收復。

七月底,明軍留下一萬人駐守朝鮮,餘下的東征援朝軍也終於載譽回國了。

八月中旬,鍾南等山東將士返回駐地,青州士兵略做休整後,施長廷便給大家放了長假。

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九章 遠行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九章 遠行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九章 遠行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九章 遠行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七章 殊榮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六章 手術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九章 遠行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
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九章 遠行第十七章 姐妹花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八章 被判充軍第十五章 預言成真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十六章 立下奇功第四十二章 悅來酒家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六十三章 偷窺事件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九章 遠行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三十六章 李時珍第三十四章 薊州兵工廠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九章 遠行第四章 裡傑斯和約克第四十六章 遺留問題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九章 遠行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十八章 魚兒上鉤了第二十四章 剿匪第七章 殊榮第十一章 事兒鬧大了(二)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二章 另類臣子第八十章 何姑娘和藏寶圖第二十五章 廖青兒第十七章 牡丹峰奇遇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五十一章 侍郎大人的新府邸第四十五章 杖責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五十八章 國子監第四十一章 進京上任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七十三章 汪尚書第五章 何師爺的騷擾第二章 皇帝受傷了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七十章 又換人了第一章 奇怪的車禍第十六章 沈一貫的宴請第六章 手術第八十二章 許茂橓第三十一章 戰與和(一)第四章 要成家了?第七十八章 鍾府四美第十五章 攻克蘆門第十章 陳克朋和崔大正第七十六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八章 天順賭坊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二十六章 籌措軍費第九章 遠行第九章 陳克朋被砍第三十九章 內亂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第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七十一章 衆議院的誕生第五十七章 脫身第五十九章 孫承宗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三十八章 首戰告捷第九十章 第二次朝鮮戰爭(一)第八十五章 薊州兵變(二)第八十一章 新鮮出爐的特務頭子第三十七章 大軍壓境第三十二章 戰與和(二)第三十五章 趙士禎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章 做了陪讀第四十九章 拉人入夥第二十九章 異動第五十三章 被綁架了第二十八章 薊州總兵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七十九章 白蓮教的秘密第十二章 施長廷第六十六章 兩件大事(一)第六十八章來了個新房客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