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漕渠

聽了忽必烈的話,我忍不住按住別速真的肩膀,興奮地跳了起來,有點語無倫次:“是了!是了!你哥哥,好樣的!”

別速真激動得說不出話,臉上還是難以置信的茫然神色,待她平靜下來,拽住我的手,滿臉疑惑:“怎麼你比我還要高興?”

“……”我的笑容驟然僵在臉上,一時無從回答。待我冷靜下來,不免有些後悔,剛纔的確是情緒失控。強自鎮定一會兒,開始醞釀着回話:

“那又怎麼?”我撅着嘴,有些不滿,“安童是你哥哥,難道不是我哥哥?他有好事,我不應該高興嗎?”

“是,是。”別速真吃吃一笑,被我說的有些尷尬,也不再深究。我這才鬆了口氣。

再擡頭看,那個崔姓漢臣又坐回馬鞍上,與忽必烈並轡前行,兩人慢慢說着話,內容大抵是治國之道、爲政得失之類的。我細細打量那漢臣的模樣,卻也不像漢人秀才那般儒雅文弱。從他身後望去,厚實的肩膀胸背像一堵鐵牆,竟如蒙古漢子一般魁岸雄偉。再聽他言語,卻又言旨詳明,切中肯綮,比粗豪的套馬漢們多了幾分沉穩練達。

忽必烈允許他陪同騎行,又詢問治道,說明這也不是個一般人物。我不免好奇起來,又揪過剛纔問話的怯薛歹,問道:“這個崔大人叫什麼名字?所任何職?”

公主問話,大兵還是很樂意回答:“那是左司馬郎中,崔斌崔仲文。大汗特地招來上都問話的。”

這個名字我倒不怎麼熟悉,但能看得出,忽必烈還是很賞識他。看他推薦安童、史天澤爲相,我又覺得奇怪。史天澤於中統年間就擔任宰相,又出身世侯,功勳卓著,這沒得說。可安童才十八歲,就算是敏慧有識,畢竟沒在地方任職,又缺乏歷練。按照漢人朝廷的路子,選用相臣也不帶這麼任性的。他怎麼就有把握舉薦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子呢?

見我沉思不語,大兵又忍不住多嘴了幾句:“話說,當初崔大人還是安童那顏向大汗舉薦的!崔大人入朝面陳時政得失,大汗滿意後隨即留用。有幾次他入宮奏事時,恰好是我當值,聽他言語,也是思謀深遠,又敢說敢言,不畏君威,倒是條鐵骨錚錚的漢子。”

“……”我一時無話,敢情他是安童推薦的呀!被舉薦人反過來推舉舉薦人,竟是絲毫不避嫌。想想剛纔他立馬問話的昂揚氣勢,還真是磊落坦蕩,不像是有私心的。況且他當着大汗的面,當着衆怯薛,直言此事,想必也是於心無愧的。

可我又想起了那時真金的話,他說別速真會聽到一個好消息。難道任安童爲相本就是忽必烈的意思?而他怕小外甥難以服衆,就找一個漢臣演了場戲,試探諸位怯薛歹?但仔細想想,崔斌說話時毫無愧色,神情慷慨,倒也不像是做戲。難道僅僅是君臣二人心有靈犀的一個巧合?

想不明白了,我一時頭大,不再用陰謀論看待此事。只等小表哥回來,看看忽必烈的旨命,就知道最後結果了。不管怎樣,這都是個好事。自從王文統伏誅,中書省宰相幾經更換,塔察兒、史天澤、廉希憲等人相繼上位,卻始終沒有一個長期執政、獨當一面的人物,說來也不利於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更不利於漢化工作的深入推進。安童爲相,必能親近漢臣,姚樞、竇默等老臣遠離中樞,換一個親近漢人的蒙古勳貴爲相,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罷。

腦子裡胡思亂想了一通,只覺得剛纔這一切宛如幻夢一般。安童若能拜相,若能做出像樣的政績,於我倆的未來也是有好處的。自己中意的人,若能在史冊上留名,那將是多好的事情!少年丞相可不多呀!

心裡美滋滋的,我拉住別速真的手,一時來了興致:“走!咱們去獵一發!”

----------------------------

應付了白天的宴飲,忽必烈頗感疲累,晚飯胡亂吃了一口,飯後還得議事。真金向他稟報闊闊真有孕的喜訊後,這個“準”額布格(按:爺爺)喜笑顏開,命真金早早回去照顧闊闊真。又命碩德傳伯顏入帳議事,不多會兒,把我也給拎過來了。

我來到大汗帳幕時,伯顏已在裡面奏事多時,見我進來,兩人停下話頭。忽必烈把我叫到身邊,拍着我後背問道:“西域的學問,愛薛教的可好?你可曾用心上進?”

我認真地點點頭:“先生對待功課極爲用心,兒臣也不敢怠慢。只因之前瞭解的少,學着難免吃力些。語言文字上也有些費勁……”

“朕知道你是有心的孩子,慢慢來,別累着。若語言上學的吃力,倒是可以問問伯顏。中亞諸事,西方諸公國,他也有所瞭解。你說,是不是?”他說着,又把目光望向伯顏。

“大汗謬讚了,臣只是風聞西方諸事罷了,不敢在公主面前賣弄。若能入得公主的眼,臣定是知無不言。”伯顏謙虛了一下,從容回覆。

“朕又給你找了個先生,好好學罷。”忽必烈拍着我的手,開玩笑道。

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伯顏,營建新都的事,你接着說。”忽必烈指指桌案上的新都規劃圖,說道。

未來的大都城嗎?我不免好奇地探望了一下。方方正正的規劃圖上,左下角的方形都城是金中都原址,在它東北角,更大一點的方形,是規劃中的新城,應該和現在的北京城有所重疊。我這麼想着,再細細一看,雙眼完全被攫住了。

新城上有十一個城門,我一一看過。有的不甚熟悉,可有的城門,一下子就在我腦海中鮮活起來:健德門、安貞門……地鐵十號線上那些熟悉的站點歷歷在目,早已被我刻意疏遠的大學記憶又明晰起來,我按捺住激動的心緒,繼續看着。

積水潭、太液池、瓊華島……都是我去過且熟悉的地方,北海公園的白塔,什剎海的冬季冰場……往昔的一幕幕在我腦海中歷歷回放。想到後世的北京與眼下的新都雛形有這麼多牽連,我一時心潮澎湃,說不出的親切感烘得全身暖融融的。

忽必烈只當我聽得入神,未予理會,繼續聽伯顏說話:“臣同安童那顏到金中都舊址考察漕渠,又至瓊華島一帶,參照劉太保和郭大人的規劃,以爲在新城址建都,較金中都舊地更爲穩妥確當。”

“選址問題,一直是朝臣議論不決的難題啊!在瓊華島一帶,雖有大寧離宮,可皇城、宮城還得重新修葺,又是一筆浩繁工程;若用金中都舊址,漕運又是個問題,蓮花池、七裡泊供水尚可,濟漕通航就吃力了。”忽必烈揉着太陽穴,臉色疲憊,能說出這些具體問題,看來建都一事他已籌謀很久了。

我用小手幫忽必烈輕輕按揉着,他舒服了些,又命伯顏繼續說:“選用新城建都雖一時浩繁,卻是萬世之功。”很顯然,伯顏的想法很明確了。

忽必烈擡擡手,示意他說下去。伯顏斟酌了一下,開口道:“臣和安童那顏去中都前,也做了些功課。金中都的漕運弊病歷經一朝都未解決,我們何必趟他們的老路?北方諸地徵集的漕糧,最終只能運到通州。由通州西至金中都,卻無可用的天然河道。若開鑿運河,地勢西高東低,無法通航。金中都又無足夠水源可以接濟,水運難成。舊時金中都漕糧,少時有數十萬石,多則百餘萬石,而今都城所需,遠甚於此,單靠人力車馬,更是疲損民力……”

忽必烈點點頭:“郭守敬也說過,欲改造中都舊閘河,除了導引玉泉山水以通漕渠,別無良策。”

聽了忽必烈這話,伯顏眼神一亮,順勢說道:“導引玉泉山水濟渠,只有通過七裡泊和高粱河,下接閘河,其故道所經,正是大寧離宮附近。唯取新址,方能解漕運之患。而取新址的便利,遠不止於此。”

伯顏還故意賣了個關子。趁他停頓的空當,我飛速地梳理了剛纔的內容。大意是,考慮未來的漕運問題,都城選址還是以瓊華島爲中心的新址爲便。理由如下:華北各地的漕糧走水路只能運到通州,即現在北京城西部的通州區。而由通州向西到中都,並無天然水道,且這一帶西高東低。除非從西面玉泉山引水,開鑿人工河道,接通高粱河,再經運河東流至通州,方可行水運。而水道所經之處,就是瓊華島一帶。這樣,保證河道常年有水,就很方便的解決了東西地勢高低不齊無法通航的問題。

伯顏又講:“新址有積水潭、太液池等大面積水泊,可做停靠口岸。不僅漕糧,各地財貨也可通過運河直達城內,既省人力財力,又使新城商貿繁盛,貨物暢通,一舉兩便。還有都城供水,新址也遠比金中都充足。再者,待大汗日後攻破蠻子國,江南諸地的財貨糧谷,經京杭大運河北上,欲達京師,非用新址水系不可……大汗欲求萬世之功,就不要計較當下的耗費了。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即是如此罷。”

哎呀,聽了他這話,我也不得不佩服。伯顏論事,首先觀點明確;其次有事實有數據,有圖有真相,不是信口開河;再次,還能對不同方案進行利弊分析,最後又自然而然地小捧了忽必烈一把。厲害!我一邊聽着,一把努力學習。

忽必烈聽了他的話,果然不再提出異議,只是唸叨着“江南……江南……”,而後眼神一凜,當即拍板決定:“如卿所言,新城取劉太保劃定的新址罷!”

第174章 歲末第179章 獻藝第70章 要挾第225章 夢醒第192章 伴讀第183章 私心第13章 結交第178章 綠珠第114章 雙喜第169章 舊情第8章 兄弟第227章 責難第55章 歸降第227章 責難第92章 圓議第66章 靜謐第38章 誘導第118章 書信第134章 緩和第113章 放手第208章 立誓第225章 夢醒第127章 瓜分第160章 說服第189章 討好第41章 勸解第107章 失信第177章 夢魘第36章 聽學第2章 路途第79章 指婚第218章 更迭第225章 夢醒第58章 狩獵第42章 辯駁第59章 摔跤第114章 雙喜第143章 劫掠第191章 鬥茶第85章 治道第6章 真金第80章 逼婚第82章 婚宴第183章 私心第226章 觀望第134章 緩和第101章 提點第195章 痛打第5章 試探第119章 雪原第66章 靜謐第162章 旅人第56章 心事第77章 問道第139章 嬌女第120章 學字第98章 居心第171章 書會第188章 君心第52章 坦誠第81章 道喜第148章 挑撥第77章 問道第142章 對策第204章 讒害第128章 盟誓第23章 日常第114章 雙喜第172章 求教第183章 私心第21章 參謀第31章 稱汗第70章 要挾第196章 制衡第65章 剖白第37章 鈔法第24章 過年第134章 緩和第5章 試探第150章 矛盾第63章 波羅第201章 歸寧第138章 虛驚第161章 踐諾第138章 虛驚第189章 討好第143章 劫掠第31章 稱汗第57章 使臣第167章 勸進第209章 法事第210章 叔侄第37章 鈔法第172章 求教第185章 篝火第202章 入覲第122章 欺騙第192章 伴讀第143章 劫掠
第174章 歲末第179章 獻藝第70章 要挾第225章 夢醒第192章 伴讀第183章 私心第13章 結交第178章 綠珠第114章 雙喜第169章 舊情第8章 兄弟第227章 責難第55章 歸降第227章 責難第92章 圓議第66章 靜謐第38章 誘導第118章 書信第134章 緩和第113章 放手第208章 立誓第225章 夢醒第127章 瓜分第160章 說服第189章 討好第41章 勸解第107章 失信第177章 夢魘第36章 聽學第2章 路途第79章 指婚第218章 更迭第225章 夢醒第58章 狩獵第42章 辯駁第59章 摔跤第114章 雙喜第143章 劫掠第191章 鬥茶第85章 治道第6章 真金第80章 逼婚第82章 婚宴第183章 私心第226章 觀望第134章 緩和第101章 提點第195章 痛打第5章 試探第119章 雪原第66章 靜謐第162章 旅人第56章 心事第77章 問道第139章 嬌女第120章 學字第98章 居心第171章 書會第188章 君心第52章 坦誠第81章 道喜第148章 挑撥第77章 問道第142章 對策第204章 讒害第128章 盟誓第23章 日常第114章 雙喜第172章 求教第183章 私心第21章 參謀第31章 稱汗第70章 要挾第196章 制衡第65章 剖白第37章 鈔法第24章 過年第134章 緩和第5章 試探第150章 矛盾第63章 波羅第201章 歸寧第138章 虛驚第161章 踐諾第138章 虛驚第189章 討好第143章 劫掠第31章 稱汗第57章 使臣第167章 勸進第209章 法事第210章 叔侄第37章 鈔法第172章 求教第185章 篝火第202章 入覲第122章 欺騙第192章 伴讀第143章 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