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辯駁

這次大朝會持續了八日,雖然花費浩繁,但也辦得十分風光,讓忽必烈賺足了面子。諸王喝得天昏地暗,忽必烈把這羣大爺們都打點滿意了,才讓他們打包上路,回自己的封地。像塔察兒這種有推戴之功的,合丹這種立下軍功的,不免又送了很多絹匹財帛。

西邊戰事稍歇,如今,忽必烈可以全心打理內政了。雖然中樞各機構已經建立,但行政建制還不甚完善。爲了節省人力和經費,提高行政效率,朝廷沒有像以前那樣立三省,只設中書省。省堂的宰執們,除了先前的平章政事王文統,左丞張文謙,又陸續添置右丞相兩人,平章政事三人,還有右丞兩人,參知政事兩人,宰執人員迅速膨脹爲十二人。

分析一下宰相們的種族構成,可以發現漢人們還是占主導地位的。除了不花,賽典赤、耶律鑄等人外,其餘都是漢人,佔了大半。蒙古以右爲尊,所以右丞相地位最高。右丞相史天澤入省堂後,就制定省規十條,爲中書省定下了工作條例,其執政風格基本還是遵循漢法。耶律鑄是名相耶律楚材之子,儒化很深,和漢臣們三觀相合。目前,在中書省這裡,我並未發現忽必烈有排擠漢人的傾向。相反,他對這些漢臣極爲信賴,中書省的執政思路也大體延續了漢法的方針。

如今,我暫且可以放心了。歷史教科書上漢人們水深火熱,淪爲下層受壓迫羣體的現象尚未出現。根據人員任命,我大概能估計出忽必烈的想法,雖也依賴蒙古人,但忽必烈並不太計較民族屬性,他的政府班子中,眼下漢人居多,大多是藩邸舊臣;蒙古人,色目人也佔一部分。比起出身民族,他更看重能力,畢竟即位之初,還是要有幹才來立定規模法度。

除了內政,讓忽必烈上心的就是兒女親事了。長子真金、長女月烈的親事都已定好,就等擬好程式,準備彩禮嫁妝,嫁女兒娶兒媳了。因爲忙着籌備婚事,真金的功課暫停了,我也不用去學堂。也罷,先自己看看書吧。

嫁女兒的不是察必,她只需要給兒子娶妻,所以並不傷感,反而有種欣慰的感覺:真金要成家了,這回是真的長大了。真金從小體弱多病,騎射上雖抓得緊,先天帶來的體質並未有多大改善。如今,他要娶妻,闊闊真是個精細人,應該會把真金照顧好。

察必跟我念叨真金的婚事時,我正低頭喝着酪漿,不時擡眼看看:她如今雖已四十三歲,但保養得很好,眉梢眼角風韻猶存,尤其是近來逢着喜事,光澤滿面,言語間流露出一股滿足,讓我覺得飲下的酪漿都帶了幾分甜味兒。

“我見過闊闊真一面,舉止大方、從容有度,是個識大體的人。”我擦了擦嘴,說道。對闊闊真印象雖不錯,心裡卻總有一絲遺憾:別速真算是與真金無緣了。

“瞧你的口氣,倒像個大人,你還得叫她一聲嫂子呢!”察必笑着斥道。

我一頭蹭到母親懷裡,靠着她,笑道:“不是沒過門呢嗎?額吉就這麼急着見新婦?”

“鬼頭!”察必打了我屁股一下,不再笑了,認真問起來:“給你哥哥、姐姐的成婚禮可都備好了?”

說到正事,我不再嬉皮笑臉,坐直身子:“兒大致擬了份禮單,不知是否可行?”

“說來聽聽。”

“給真金哥哥和嫂子的,玉如意一對、黃金踝蹬帶兩條、頭面首飾一套、玉壺春瓶一對、名人法帖兩幅;給月烈姐姐的,頭面首飾一套、東珠兩顆、壁毯兩張、銀壺一對。”

託着下巴看着察必,也不知是否妥當,心裡略有忐忑。若是在現代,有閨蜜結婚的話,我就直接買一對壓牀娃娃送人了。可這古代,完全是零經驗,以前父母兄弟生日雖然送過禮物,但都比較隨意。像王子公主結婚這樣的大禮,如何送合適,我還拿不好分寸。

察必思忖片刻,笑道:“禮是略重了些,倒也還好。大哈屯所出公主,出手也不能太小氣了。”

基本上得到認可,我才鬆了口氣,很狗腿地附和道:“額吉說的是,哥哥姐姐一輩子也只這一次大婚,尤其是姐姐,遠嫁後很難得見。我自然不能怠慢了。”

“置辦這些東西,你可有餘錢?內府雖有財帛,這事上你卻不能取用。”

這是我最大的難處了。前日裡檢查自己的庫藏,以往忽必烈賞賜的珍寶和別人贈送的禮品,零零散散雖有一些,但湊不成數,我能支配的錢,只有份例,並不足用。日常用度開支都是內府供應的,並不用自己買。由於並未開設公主府,年紀又小,我位下食邑收入雖然可觀,但都是由察必代管的,自己還沒有支配權。

“所以這事就要求額吉幫忙了。”我眨眨眼,可憐巴巴地望着察必。

她會意一笑,又假意沉着臉:“現在就想自己打理食邑貢賦了?”摸摸我的辮子,目光一寸一寸從我臉上滑過,“也罷。這些財帛我原是給你攏來攢嫁妝的。你也大了,也該自己接手錢穀賬簿之事了。我過幾日就告訴中政院,以後讓你親理位下收入。”

馬上就能接手自己的小金庫了,心激動得砰砰跳,我彎彎脣笑道:“謝過額吉,只是兒臣還想知道,諸王公主們向來是怎麼打理這些財帛的?”這古代又沒有股市債市,想讓財富保值增值,渠道太少啊。

“借錢給斡脫商人,然後收利錢。”察必給我講解着,又道,“你不要學這樣。這些商人從皇室手中借了錢,往往高息貸給小民,又稱‘羊羔息’。遇上水旱災荒,小民常常難以還債,一時還不上,利滾利……到最後,家破人亡者有之,逃亡避債者有之。你父汗爲了減少逃戶,不得不用府庫的錢幫小民償債。算來算去,這筆債還是落到朝廷頭上。朝廷全賴百姓供養,民生疾苦,你雖不懂,也要慢慢學會體諒……”

明白了,這不就是赤.裸.裸的高利貸嗎?我還是不要做夏洛克爲好。躺着掙錢也不是正道,不如搞搞實業,還能創造產值呢。

“兒臣明白,兒臣不向商人放貸,開間鋪子或買個莊子可好?”

“這是正途,可以去做。此事並上位下食邑一事,都跟你父汗報備一下吧,他若同意,我就授意中政院着手去做了。”

“額吉放心。”我點點頭。這事還得大領導審批一下才行呀。

*

午睡過後,天氣涼快些,我就讓阿蘭、圖雅服侍我收拾一番,準備去忽必烈那裡把這事敲定,只是不知他是否有空。

忽必烈雖推行漢法,但沒有采納中原王朝的常朝制度。在他看來,只要能把事情商量好處理好就行,形式怎樣並不重要。所以,他規定省臣三日一奏事,若有急事,可以直接通報後由省堂長官代爲入奏。若是百官意見不一,就召開廷辯或集議,讓所有人當面說個明白。軍國重事以及涉及到諸王利益的事宜,還是要召開大朝會商討。

今天運氣還不錯,讓當值怯薛官通報後,我就被忽必烈召入帳殿,進去後才發現他還在議事。東平宣撫使姚樞,翰林學士竇默、王鍔都在,忽必烈身後還站着帶刀侍衛雲都赤,身旁立着翻譯人員怯裡馬赤,還有掌管文書的必闍赤等等,看來是在商量要事。

忽必烈既然叫我過來,想來也不避諱我,我向他行禮後,就擇了殿角一處,在繡墩上安靜坐下。擡眼看看忽必烈身側做文書記錄的小少年,正是不忽木。

怯薛官乾的差事,聽起來像是保安,又像私人助理,實際上是個美差。能在大汗身邊服侍的都是貴族子弟,年紀輕輕的不在少數。怯薛官經常在大汗面前露臉,就是一大好處。大臣入奏時,基本都有怯薛陪奏,就能聽到朝廷第一手消息甚至機密,比邸報還快還全。有時大汗猶疑不定的,還會問問怯薛的意見,這樣就上升到參謀的高度了。安童就曾被問過啊。

加油吧,少年們!這就是個朝廷大員預備役啊,就如漢代的郎官一樣。幹好了,自會有前途。

……

姚樞、竇默、王鍔都在殿中,這三位都是藩邸舊臣,也是清一色的儒臣。看他們都面色肅然,個個低頭斂容。忽必烈也是面色陰沉,眉頭緊皺着,面帶不快。可惜我來得晚了些,錯過了前情,並不知發生了什麼。

“卿等說文統學術不端,不可爲相。可文統主事以來,整頓戶籍差發,立定法度。今年五月,朕命中書省與前燕京行臺對檢,果見財賦增收,自祖宗以來,未見如此之多。他立定的鈔法,據諸司回報,鈔值穩定,物價準平,財貨暢通無阻;文統每逢奏事,敷對明敏,慮無遺策。文統爲相,有何不可?”

原來又是王文統一事。看來儒臣們又向他發難了。可眼下忽必烈的態度明顯是向着王文統的嘛,而且還拿出實據爲他說話。

姚樞聞言,上前一步,微微頷首:“陛下用人,責以成效。文統之才,確能做到府庫充實,鈔法粗行。可爲宰相者,居高位、柄重權,不僅有才幹,還需有德行。否則,小人以功利權術之說迷惑君王,擅權亂政,暗結朋黨,強徵賦斂,疲敝小民,必使天下難安。陛下讀史,獨不見桑弘羊、李林甫之事乎?奸利之徒,迷惑聖聽,實乃禍亂之源。”

忽必烈聞言冷哼一聲,面色已經很難看了,卻也不置可否,目光轉向竇默。竇默會意,也開口道:“文統學術不正,久居相位,必坑害天下。陛下孜孜求治,唯用正人君子,方能利民生、安社稷……”

“砰!”忽必烈猛地一拍桌案,桌上銀碗被震得嗡嗡作響,瞪視着竇默等人斥道,“你們常說文統擅權,可有實證?君子小人之說常掛口頭,究竟何爲君子?何爲小人?”

忽必烈不假辭色,當真動怒了。以前爲藩王時,與幕僚議事,即使意見不和,也會給個面子。而他當大汗後,君威日盛,平日裡雖態度和悅,那股懾人的氣場卻總在無形中顯露出來,讓人心存畏懼,若是觸其逆鱗,就更不涵容了。

見他發怒,我也慌忙起身,悄然退至殿角,眼下這時候也不能貿然離開,還是在一旁老實呆着吧。

擡眼繼續觀望,竇默腰板反而挺得更直,目視着忽必烈,眼神炯炯,毫無懼色:“昔日陛下曾問臣下,如今可有犯言直諫者如魏徵乎?臣不敢自比魏徵,但爲天下蒼生計,即使觸逆龍鱗,也不能緘口。臣等與文統無私恨,臣言文統德薄不堪爲相,是出於公心。”

“去年,左丞張文謙離開都省,行大名路宣撫司事,難道不是文統排擠的緣故?昔日省堂議事,張文謙以安國利民爲己任,言旨詳明,每每與文統意見不合,必遭貶抑,後文謙不得不自請出省……文統爲人妒忌尖刻,可見一斑。同儕尚不能容,文統能容下屬僚吏乎?”

“長此以往,必使奸小聚集朝堂,排斥賢良,獨攬權柄。陛下安能得直臣如魏徵者乎?欲求府庫豐廩,文統可用;若想安天下,定百年大計以利子孫後輩,臣以爲文統不可!”

言罷,依舊凜然直視忽必烈,面上殊無懼色,頗有古代直臣剛正秉直之風。不論他的言辭是否可靠,這份風骨卻讓人激賞。若是王文統在這裡,我料他必不敢如此直言。

我望着竇先生瘦削的身影,心裡不免讚歎:真金敬他,不是沒有道理。

忽必烈聞言,不怒反笑,就這樣默默地和他對視良久,終是無奈的搖搖頭:“好一個耿介直言的竇漢卿!你能作魏徵,朕就不能做唐太宗嗎?”

竇默虛身一拜:“陛下聖明,能聽逆耳之言,是蒼生之福!”竇先生雖正直,卻不迂腐,此時就恰到好處的小捧了一下,又不露骨,果然讓忽必烈十分受用。

“哈哈!”忽必烈爽聲大笑,笑着擺擺手,“先別說聖明之類的虛辭了。朕只問你,若不用文統,誰可爲相?”

此話一出,竇默、姚樞、王鍔三人齊齊變色,但在忽必烈面前,並不敢互遞眼色。沉默片刻,還是竇默開口:“依臣之見,唯有許衡。”

忽必烈聽了,臉上的笑意淡了些,卻不動聲色,轉而問王鍔:“你看呢?”

“德高才厚,敢於犯顏直諫者,無如許衡。許衡德才,堪當宰輔之任!”

他們說的許衡,我之前並未見過,只知道他是北方著名的理學大家,之前擔任京兆提學。忽必烈即位後,被召回朝廷以備顧問。從後世的歷史科普書上,我只知道他是說了“梨無主,我心有主”的那位名人,其他的就不知曉了。

忽必烈臉色又沉了下來,眼裡沒了笑影,毫不客氣地駁回:“許衡迂執,不可爲相,卿等勿復言。”直接把儒臣的話堵了回去。

竇默等人見忽必烈心意堅決,也知不好再勸,只得說:“如此,陛下無事,臣等告退了。”

忽必烈也不多言,只是揮揮手命不忽木送他們出去。竇默等人一走,他便從坐牀上走下,來至殿中,來回踱着步,眉頭緊皺,煩躁不安。

我正琢磨着要不要上前,不料被他一眼瞥見,向我招招手:“過來!”

第21章 參謀第192章 伴讀第220章 人心第235章 表章第86章 考驗第198章 兩難第99章 求情第230章 月色第65章 剖白第199章 分別第176章 夜遊第18章 開平第95章 微醺第48章 交心第79章 指婚第207章 受命第154章 求和第85章 治道第171章 書會第45章 雷雨第164章 戲班第123章 承諾第81章 道喜第37章 鈔法第51章 叛亂第46章 勸諫第28章 局勢第53章 獻策第51章 叛亂第132章 到達第163章 大都第117章 啓程第28章 局勢第168章 宴飲第235章 表章第203章 情竇第52章 坦誠第106章 柔情第165章 雜劇第155章 偵騎第191章 鬥茶第108章 怒斥第99章 求情第226章 觀望第236章 切諫第61章 亂局第49章 婚禮第207章 受命第101章 提點第240章 召見第91章 心志第79章 指婚第53章 獻策第146章 征伐第227章 責難第183章 私心第67章 委命第39章 凱旋第95章 微醺第192章 伴讀第66章 靜謐第166章 路學第10章 大圍第2章 路途第182章 柳林第105章 鬥鷹第138章 虛驚第37章 鈔法第144章 威嚇第164章 戲班第249章 春草第189章 討好第52章 坦誠第78章 拜相第32章 賽馬第14章 點兵第106章 柔情第187章 姐妹第229章 牽涉第59章 摔跤第99章 求情第197章 春遊第52章 坦誠第207章 受命第196章 制衡第1章 莽原第112章 請罪第95章 微醺第164章 戲班第19章 陪伴第235章 表章第77章 問道第155章 偵騎第22章 出征第206章 秋山第81章 道喜第140章 求助第194章 元正第43章 夜訪
第21章 參謀第192章 伴讀第220章 人心第235章 表章第86章 考驗第198章 兩難第99章 求情第230章 月色第65章 剖白第199章 分別第176章 夜遊第18章 開平第95章 微醺第48章 交心第79章 指婚第207章 受命第154章 求和第85章 治道第171章 書會第45章 雷雨第164章 戲班第123章 承諾第81章 道喜第37章 鈔法第51章 叛亂第46章 勸諫第28章 局勢第53章 獻策第51章 叛亂第132章 到達第163章 大都第117章 啓程第28章 局勢第168章 宴飲第235章 表章第203章 情竇第52章 坦誠第106章 柔情第165章 雜劇第155章 偵騎第191章 鬥茶第108章 怒斥第99章 求情第226章 觀望第236章 切諫第61章 亂局第49章 婚禮第207章 受命第101章 提點第240章 召見第91章 心志第79章 指婚第53章 獻策第146章 征伐第227章 責難第183章 私心第67章 委命第39章 凱旋第95章 微醺第192章 伴讀第66章 靜謐第166章 路學第10章 大圍第2章 路途第182章 柳林第105章 鬥鷹第138章 虛驚第37章 鈔法第144章 威嚇第164章 戲班第249章 春草第189章 討好第52章 坦誠第78章 拜相第32章 賽馬第14章 點兵第106章 柔情第187章 姐妹第229章 牽涉第59章 摔跤第99章 求情第197章 春遊第52章 坦誠第207章 受命第196章 制衡第1章 莽原第112章 請罪第95章 微醺第164章 戲班第19章 陪伴第235章 表章第77章 問道第155章 偵騎第22章 出征第206章 秋山第81章 道喜第140章 求助第194章 元正第43章 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