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團亂麻

“回皇上話,我大清歲入八千萬兩有餘,但開支卻是遠難彌用,加之各地督撫截流,解京之銀不過十之六七,計約五千萬兩左右,官員給奉,地方賑災去掉一千餘萬,依中英南京條約,天津條約之所限定,賠償英吉利國,自今起至光緒三十二年,尚有近三千萬兩缺額。加之八旗子弟歲給,又是數百萬兩。各地淮軍,綠營等餉銀支出近兩千萬兩,北洋水師軍費每年一千二百萬兩。清漪園工程又預算兩千萬兩白銀,前日醇親王奏說工程尚有七百五十萬兩銀子的缺額……今年山東河工還缺銀二百八十八萬兩,還有各地修建鐵路,興辦學堂……哪樣不需要錢啊皇上……”,閻敬銘說到這裡,已經是有些微微喘氣。

我聽了這番話,倒吸一口涼氣,這樣子算下來,這每年的錢都基本上不夠用啊。我皺着眉頭打斷他的話道:“閻大人,我大清……不是地大物博,物產豐饒嗎?”

“皇上,臣沒管好這個錢銀之事,累陛下憂心了。臣萬死……”,不等我回話,閻敬銘又苦笑了一下道:“皇上,今日朱御史彈劾微臣,臣不敢有絲毫見責,反而心喜,陛下即使不給懲戒,這個尚書,臣也是不想當了。”

我沒有說話,只是從旁看着衆人的臉色,這養心殿書房乃是光緒帝的私人書房,光線極好,加之今天天氣很不錯,陽光明媚,本是極佳的談天說地的場所。但我一開口問起歲入及錢銀的事情,這良好的氛圍卻被閻敬銘的這番話帶入冰窟。

呵呵,就這個經濟狀況,談什麼振興國家呢?嘿,眼前還有頭疼的事情沒法解決呢。清漪園是慈禧的大壽慶典工程,北洋水師乃是國家的門戶,海上的屏障,哪件都是頭疼的事情。也難怪這個閻敬銘頭疼。罷了罷了,看他一副忠臣樣子,要走……就走吧。

兩位親王及李鴻章都沒有說話,各自面沉四水,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罷了罷了,閻愛卿,依你看,這戶部又由何人來管着才合適呢?”,我琢磨着這個問題,隨口問道。

“臣不知。”,閻敬銘抿了抿嘴脣,似乎想說什麼。但又忍住了沒說。我知道他有什麼事不好說,便說道:“回去寫個摺子遞上來朕再想想,你下去吧。”

閻敬銘便即告退。

接下來便是李鴻章,他雖然也是要錢的,但是也好打發,他知道朝廷這是要不到錢的,他一開口我便知道他要的只是個名頭而已:“皇上,老臣缺額不多,只一百萬兩而已,剛剛聽閻大人所說,似乎朝廷也正缺錢,老臣便想,不能在此刻給朝廷添麻煩,恰好老臣曾與張之洞大人說過此事,張大人說可以借銀,不過缺個保人。老臣想,皇上若是能以天子之尊代老臣做這個保人,張大人必定肯幫忙了。還請皇上聖裁。”

我點了點頭道:“我給你做這個保,就此事寫個摺子上來,朕給你簽押便是。”

“謝皇上,若是無他事的話,老臣便即告退,老臣難得來京師,該去探望一下皇太后了。”

這老傢伙,當着我的面說要給慈禧請安。唉,誰都知道這天下最大的不是皇帝,而是慈禧太后啊。我擡頭看了看他,笑着說道:“那不用急,呆會跟朕一起去向老佛爺請安便是。在外面候着吧。”

太監將李鴻章引出。我朝兩位親王笑了笑道:“論國,兩位乃是我大清的親王,正當爲朕多出力,共同將國家弄好。論家,唉,就不說了。兩位都不肯幫朕這個忙嗎?”

兩位親王對視一眼,急忙行禮道:“臣萬死不敢有負皇恩。”

我對恭親王說道:“恭王致休一事,朕不忍便即應允,待朕向老佛爺請安後再說好嗎?”,奕忻也知道我這個皇帝沒什麼話事權,微微一笑,便告退而出。

養心殿書房內,便只剩下我們“父子”,醇親王奕譞是個體型稍稍有些發胖的中年人,面上總帶着淺淺的微笑,目光中又不時流露出一絲亮色,讓人一見而知是個精明而又內斂的人。

我調整了下表情,儘量壓低聲音道:“阿瑪……”

奕譞剛剛還安坐在凳子上,此刻卻如聞驚雷,一下子跳了起來,四面張望,好不容易看清楚了周圍沒有什麼人,纔回復鎮定,作勢要跪下來。

我哪敢讓他這樣單獨跪對着我,畢竟他是我光緒的生身父親,便連忙將他扶住聽他說話。

“皇上,君就是君,臣便是臣,君父……臣子……臣奕譞……豈敢……”,短短一句話,奕譞卻說的結結巴巴,顯然是情緒激動已極。

“阿瑪,您不用怕,咱們單獨在一塊兒,何必講那些虛禮?”,我將他扶到凳子上坐好。心中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

“皇上,清漪園工程是爲着皇太后的六十大壽而修建的。可不是五十大壽,以後可千萬不能再搞錯了。”,我心中一驚,果然在朝堂上我是犯了小錯。不過這也還好,可以用操心過度偶爾犯錯所致解釋過去。

“皇上,六哥他致休的事情,是皇太后的意思,你照準去辦爲好。”

“皇上,目前的頭等大事是修園子的事情,這是皇太后一直以來的願望,同治朝便鬧過一回,六哥也是在這事情上犯了皇太后的忌諱,皇上現在力抓此事,很好。”

“皇上,李鴻章乃是本朝軍權最盛之人,不過城府極深,皇上您可要千萬抓緊,檢閱水師事,若太后同意,皇上可加意去辦。”

“皇上,皇后的父親承恩公,乃是皇上的親舅舅。眼下署着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前些天跟我說起過想動一動,恰好內大臣出了個缺,皇上是否可以……”

“皇上,戶部的那個閻敬銘,聽說跟翁師傅不睦,兩人都是軍機大臣,不過皇上您的老師還多銜一個協辦大學士,故而翁師傅平素眼高於頂,因閻敬銘反對修園子,翁師傅辯查太后的意思,便……閻敬銘跟老六走得比較近……”

好半天功夫,都是奕譞在說,我一直在聽着,他是光緒的父親,對我自然不會有絲毫隱瞞,從他的話中也漸漸可以瞭解當朝的人事脈絡,我只不住晗首點頭,一一記下。而儘管是父子之親,奕譞也是話只說一半,也讓我有些費神去猜測他真正的意思。

比如最後說到翁同龢,好像話裡話外對於這位翁師傅並不十分尊重,而儘管閻敬銘的行止與他所說的要大力修園子一事不太搭調,但也聽不出來奕譞對他有什麼特別的看法。

他的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了,說話總是斷續,眼神中又常流露出不捨之意,說話間間歇喘氣,看上去身體比奕忻好不了多少。

與醇親王這一番談話,說的事情雖多,但也沒用太久時間。奕譞也不敢在此多留,閒言碎語誰都怕,況且他這個身份敏感的人。還沒到午飯的時候,奕譞便告退去了。臨別前,我特意加問了醇王妃,我弟弟載灃等人的狀況。又特別寬勉他工程用銀的事情,應該不用擔心。

聯想到他的這許多話語和糟糕的身體,極有交待後事之意,我心裡一驚,他不會是要去了吧……有空要去看看他,也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這困局也許能由他解開纔是。(史上,醇親王在光緒十二年代天子檢閱北洋水師,十六年冬薨。)

送走了醇親王,我纔想起李鴻章還在外面候着呢。眼見日到正午,便招呼太監,帶領我們往儲秀宮而去。

直到聽到李鴻章招呼那個太監作“德公公”,我才知道原來他叫小德子。

新人新書,請大家投張把票給俺行嗎?俺躲在冰箱裡裸體跪求……*_*

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七章 帝黨小太監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零一章取信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第二一四章 混戰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一四五章 兩重天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六九章 爭霸“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三零七章 帝國的清晨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一四二章 外交風雲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七十一章 嗨!飛艇!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七十七章 天海攻略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長崎事件始末及其影響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第三零零章由陸轉海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三一章醞釀第一七零章朝鮮監國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五十章 聶士誠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二三一章醞釀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四零章 夜談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一零四章 中俄北京新約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
一些資料 關於主角的身份和民族等問題第八十一章 北狄!北狄!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俾斯麥同盟下的歐洲第一二五章 閔妃的野望一些資料 梁啓超的兩次美國行紀觀感第一五九章他鄉遇故知第三零六章大海戰的初場第一四八章 墨菲斯托小組第一九四章這是海軍的時代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一六四章海軍的腳步第七章 帝黨小太監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二三二章 北京之冬第一零一章 談判第一零八章 募捐購艦第五十一章 喀喇沁王爺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一五一章 騾力塔(新書請求支援)第二零七章 肅殺之秋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第二零一章取信第二十五章 乾綱獨斷第二一四章 混戰第一三五章 悲乎朝鮮第二四三章鎖鏈下的平衡第二五九章十字路口第三一零章不列顛的退讓第一四五章 兩重天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二六九章 爭霸“濟遠”級穹甲巡洋艦第一七八章安南亂第一二一章 與天海關係法第三零七章 帝國的清晨第二二二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八一章先便宜德國人第一二九章 誘敵第一四二章 外交風雲第一二三章 中華民族第一六零章再見袁項城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十一章 銀行事宜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四四章 項城落子第二八二章總理人選第二六四章乾清宮會議第二三九章維多利亞公主護衛艦隊第一五七章中日馬關敦睦條約第十四章 合演A片第二零五章江寧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七十一章 嗨!飛艇!第十七章 神機營第三四五章國際新秩序第七十七章 天海攻略第一六二章大賞第三一七章緬甸戰役第二八五章婚禮前後的風雲第三二零章以主耶穌基督的名義第三四七章和平時代第七十三章 政壇激盪長崎事件始末及其影響第一七四章政變第三十二章 獵頭計劃第三零零章由陸轉海第一九三章威海第一一一章 中英日東京通商友好條約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三三八章夏季反攻第二五三章 釜底抽薪第十九章 醇親王之病第二三一章醞釀第一七零章朝鮮監國第二二七章 載灃的圖謀第二三一章 水調歌頭第五十章 聶士誠第一六一章反間計第二三一章醞釀一些資料 1901年中華帝國新行政與統治體系第一六五章鉅艦無畏第五十四章 撤旗事件第一四三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三章 恭親王奕忻一些基本歷史第二四零章 夜談第二零九章有變第一一二章 遠東股份公司第一百章 海參崴海戰!第一零四章 中俄北京新約第二九七章家宴第一一四章 和風第一零七章 新黑船事件第三四二章 中東烽煙起第十五章 頤和園第二四八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七十八章 迎春盛宴第一七二章東亞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