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節 傳首

趙桓沉吟良久,宣旨:“何慶彥首失城門,斬立決,傳首全軍,以儆效尤。劉延慶、辛康宗等輩,失西面城牆,留營自效,戴罪立功。呼延灼、姚友仲、吳革、呼延庚等將校,處亂不驚,應對得當,各加本官一級。”

趙桓自私,懦弱,怕死,懶惰。但是他並不蠢。

他當然知道,在沒有經過自己允許的情況下,張叔夜、呼延灼等人直接把龍捷軍部署到西大街,緊靠皇城的外牆,是大逆不道,如果以後軍將有樣學樣,自己還有安全可言嗎?那不和晚唐五代一樣。從這一面來說,張叔夜等人要嚴懲。

但現在卻只能依靠龍捷軍守住西面,所以張叔夜、呼延灼都是動不得的。要動,也是金兵退走以後秋後算總賬。現在的急務,是誰來承擔西面城牆丟失的責任。

提舉西面守禦使是劉延慶,最先丟的開遠門守將是辛康宗。還有從金輝門逃跑的範瓊,早已不順趙桓的意,砍了他們自然是最方便的處理方式。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四面守禦使中,南面的王稟與張叔夜儼然一體,東面解潛不管事,髙師旦戰死,吳革資歷還太淺;北面折彥質據說對樞密院的命令執行得中規中矩。負責內城留守的龍捷軍看來也對張叔夜言聽計從。

現在張叔夜勢大,若是砍了劉延慶,加上辛家兄弟星散,那誰來制約張叔夜呢?

總有人來承擔西面城牆丟失的責任,除了何慶彥,還能有誰呢?而且,這次西面失陷的根本原因,就是趙桓誤信了郭京的神兵,導致開遠門城上城下都沒有設防。如果不把責任歸結到何慶彥作戰不力上,難道要趙桓承認自己是個豬嗎?

從西面退下來的守軍,除卻潰散而到大街上劫掠的以外,部分守規矩的,都跟着何慶彥、辛康宗等人到天清寺休整,衆人在穿過龍捷軍的防線的時候,知道城內朝廷還有準備,心思稍定,在天清寺裡,都門禁軍和環慶軍各自坐成一團,互不搭理。軍漢們聽見外面的喧囂漸漸平息,天色也慢慢方亮,想來這一夜平安的過去了。

就在這時,突然有內侍來宣旨,內侍先在大殿裡褒獎了一番官兵,隨後又把何慶彥請到後間聽旨。徐寧與留在大殿中的幾個侍衛認識,便上去答話。侍衛回答:“辛統領,徐教師都有賞賜,何慶彥別有處置。”

衆軍漢議論道:“何防使這麼拼命,終歸有個獎賞。”

也有爲辛康宗抱不平:“俺們環慶軍也打得辛苦,辛統領就不該領同樣的賞賜嗎?”

“都門禁軍,天子親信,果然什麼都佔便宜。”

過不多久,何慶彥被五花大綁,被兩名宮中侍衛架着,直向大殿門口走去。另一名侍衛懷抱大刀,活脫脫劊子手的架勢。看見的人都是一愣。徐寧湊上前去:“何防使,怎麼回事?”

何慶彥道:“官家要殺吾,兒郎們,吾冤乎,爲吾呼之。”

徐寧雖然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何慶彥要被砍頭這事擺明了。徐寧當場跪下:“冤枉啊,何防使殺不得。”徐寧一喊,都門禁軍都跪下喊冤,有些環慶軍的軍漢,頗有些兔死狐悲,也跟着跪下。從殿內到殿外,密密麻麻的跪了一片。辛康宗見狀,也跪下大喊:“末將死保,何防使只有殺敵之功,絕無致死之罪。”

辛企宗不明就裡,但絕不願意自家兄弟摻合進去,走過來一把拉住弟弟的肩膀:“朝廷的事,豈是你管得的,來呀,把五爺拖回去。”

在都門禁軍一片喊冤的聲音中,何慶彥被按到寺門口的石獅子上,明正典刑。看到一股血從腔子裡噴出來,徐寧心中一片冰涼。

呼延庚是在西大街西側的臨時營地裡,見到了何慶彥的首級。呼延庚與何慶彥打交道不多。不過知道他是都門禁軍的老將,以積功授果州團練使,在去年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時候,又立大功,升做保州防禦使,這兩個月來的汴梁防禦更是西面柱石。

現在他被砍了腦袋,傳首四城。呼延庚隱約記得吳革因爲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時候,和何慶彥並肩作戰,是生死之交,不知道待會首級傳到東面大營的時候,吳革會作何想。

吳革拔出佩刀,連着幾刀將一張案几砍作兩段。來傳旨和展示何慶彥首級的內侍已經走了。在聖旨裡,吳革的本官又升了一級,已經正式踏入橫行諸司的高級武官行列。但吳革心中怒氣涌動,掄着刀將案几大卸八塊,也不知道把這案几當作了誰。

北面的折彥質,姚友仲也見到了何慶彥的首級。待傳旨的內侍走了之後,兩人相對無語。折彥質的叔叔折可求敵前轉進,現在手握兩萬折家老軍,安安穩穩的呆在老家府州。姚友仲的叔叔姚古畏敵不戰,現在編管嶺南,好歹有吃有喝。今天見到何慶彥的首級,不知兩人做何感想。

天亮了,外面傳來了泥彈砸在城牆上的聲音。金兵已經把西城牆上的配重式投石機轉了個方向,開始試射。幸好這投石機使用也有技巧,而且需要根據射表來配重,金兵發出的泥彈只在城內沒有目標的亂砸。

金兵的進攻打斷了所有人的心思,衆人或憤怒、或疑惑、或欣喜,各種情緒被拋之腦後。

南、北兩面城牆上的投石機經過試射之後,摧毀了西面城牆上的投石機,消除了這個隱患。

不知金兵是認爲已經打垮了宋朝軍民的鬥志,還是被汴京的繁華震懾住了。金兵沒有下城,而是派來了合議的使臣。

金國使者蕭慶極桀黠有口才,力陳宋朝失信事,謂三鎮已許了,兵才退,便不肯交割,這一次雖是畫河,國相元帥須要與皇帝會盟方退師。

趙桓早已與宰輔商議定了,要找機會就講和的。便親自向蕭慶解釋:三鎮非不交割,自是三鎮兵民不從。因而差使告女真免三鎮之地,卻計三鎮賦稅增作歲幣本非失信。

蕭慶當面揭破:女真收得貴朝詔書,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與人。趙桓宣諭曰:“這是奸臣的建議,奸臣已經被貶竄,自有國書回元帥。且煩太師諸人主張和議,必不相忘。“

蕭慶又說:“請皇帝出城會盟,不然即圍城之軍決不解,攻城之具決不退。如不答應,金兵一個軍漢下城,便再無商量。”

趙桓至少還關心自己的安危,這個會盟是絕對不去的,只願意派宰輔去。

於是這次短暫的談判破裂了,金兵開始進攻。

可能是對巷戰沒有把握,金兵只是沿着城牆上的馬道向南北兩面城牆突擊,同時在南、北、東三面繼續進攻牽制。

南北東三面都有壕壘護持,金兵並沒有新發明什麼克服的辦法,而城樓上,金兵本打算以悍將打頭一鼓而下。

進攻安上門城樓的是王伯龍,他在城東吃了虧之後,一直找機會證明自己。在汴梁城牆之上,不過五馬並行的寬度,漢兒軍卒舉着盾牌衝在最前,女真重甲貓着腰,緊跟在盾牌手之後,再往後跟着王伯龍的其他部屬。

在安上樓負責指揮的是邱穆陵仲廉,他看到金兵如同一條巨蟒順着城樓滾滾而來,輕輕一揮手,弓箭手開始拋射,重箭飛到空中,然後箭頭朝下往下飛,在金兵的後隊,不少人被射中,發出悽慘的哀嚎。

但這阻擋不了金兵大隊的前進,他們中有盾的,都把盾牌往頭上舉,以期可以擋住一部分飛箭。

金兵第一排的盾手已經到了宋兵的正面,這時候,前兩排的宋兵突然手捂着耳朵蹲下,身體付得很低,露出背後三排松樹來。

十五門松樹炮,橫五縱三,緊緊的排在一起。王伯龍不明就裡,指揮金兵繼續往前衝,這時,就感覺一陣大風從耳邊乎的一聲,然後自己什麼都聽見了,接着眼見十五個大石塊從正面飛過來。

十五枚“實心彈”,將城樓上的金兵完全打透,把他們一掃而空。

進攻北面安肅門的金兵也沒好受多少,他們遭到了駐隊矢的照顧。宋軍前面擺開拒馬,封住道路,箭如飛蝗。金兵敗退。

眼見攻上了西面城樓,但其他三面的宋軍並沒有如同預想中崩潰,斡裡不和粘罕不約而同的,讓金兵下城巷戰。

西大街以西的百姓早於逃光,大部分沒有出城,要麼投奔在城內的親戚家,要麼借住在大相國寺等地。西面的房子都已成了空屋。

金兵見北、南、東三面城牆都打不動,便把金兵猛將都調到西路來。特里補、高彪、赤盞暉分別沿着金輝門、開遠門、順天門三條大道向東面突擊。

這三人,分別帶着契丹、渤海、燕地漢兒的猛安,都是女真之外的親信將領,與斡裡不關係更近。斡裡不肯把他們投入到西面來,爲粘罕的前驅,也是下了大本錢了。

粘罕豪氣干雲的下令:“宋人柔弱,短兵搏殺非我女真敵手,諸將先入宮牆者爲首功。”

求紅票、收藏、月票、評論。謝謝大家的打賞

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節 突圍第四十節 定製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節 郭永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九節 阻擊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三節 郭永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十六節 平州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十四節 富平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三節 圍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節 踹營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八節 激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六節 成軍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十節 保塞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九十節 保塞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七節 義軍
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節 突圍第四十節 定製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三節 郭永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九節 阻擊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三節 郭永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十六節 平州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十四節 富平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二十三節 圍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節 踹營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八節 激進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六節 成軍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十節 保塞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九十節 保塞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七節 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