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

朱由檢說完便看向了坐在自己面前的七名內閣閣臣。

而此時兩旁的高級官員們也看向了這七名內閣閣臣。

作爲內閣大學士,執掌帝國中樞,甚至在陛下面前都還能坐着,自然也得有所擔當。

更何況,朱由檢也早已下旨,今日議政,內閣成員可議,其餘諸臣只有聽政之資格。

因而,朱由檢剛纔所謂的求言,實際只是對這七名內閣成員說的。

範景文等七名內閣成員心裡也明白,雖說是自己這幾位有議政的權,卻沒有決策的權。

最終乾綱獨斷,拍板定論的還是陛下。

因而,如今朱由檢既然說允許他們暢所欲言,他們也就不擔心會承擔亂政後果。

按照以前的制度,上疏諫言的一般是科道言官。

但現在朱由檢特地改了小官制大官的規矩,就是要老成謀國的人來與自己商議對策。

因爲在他看了之前由科道言官上的諫言大多都是千篇一律,什麼親賢臣遠小人,遵循祖制、宣揚孝道等儒家理論,毫無實用價值。

建極殿大學士即內閣首輔範景文先站了起來。

這位內閣首輔是朱由檢臨時提拔的,能力自然是比不上楊嗣昌等輩,但貴在大公無私。

朱由檢微微一笑,作爲內閣首輔能先站出來,朱由檢感到很滿意,至少說明範景文是敢於擔當的。

回到寶座上,朱由檢微微一擡手:“範愛卿,但請直言。”

“微臣遵旨,啓稟陛下,據微臣所知,李自成、張獻忠等陝西流賊自崇禎二年起開始糜亂,崇禎十三年一度招撫張獻忠,擊潰李自成,大明境內流賊之患稍平;

但崇禎十五年又開始糜亂,李自成捲土重來,三次攻打開封,我大明精銳折損無數,張獻忠也降而復叛,終到如今賊陷京師。”

“臣細細思之,發現這兩股攪亂我大明的流賊都是陝西流民,而陝西乃北方旱地,素來既面對北方韃虜之侵害又得面臨內部邊軍之騷擾,因而民困已久;

更加上萬歷以來,國政以田畝加徵三次賦稅,陝西等北方田畝多卻產出少,使得交稅多而百姓所得少,因而流民增多,也就起而謀反。”

“與此相比的南方,從未發生大的動亂,皆因在朝諸公皆乃南人,南方田畝少但產出高,因而交稅少而所得多,且水利發達,無干旱韃子兵匪之天災**,因而南方未亂,但北方大亂,甚至於導致到現在這般結局,陝西賊李自成陷京師,張獻忠佔巴蜀。”

“臣一路南下,在北方只見千村凋敝,百姓流離失所,更甚者有賣兒鬻女,易子而食!匪寇橫行於道!有還勉強完整的村落,卻被官府繼續盤剝,搜刮無度。而流賊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自然使得百姓跟隨。”

“因而,在臣看來,如今大明當首在爭取民心,安撫黎庶!

昔日唐太宗有言,君爲舟,民爲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今之大明當免北方之賦稅三四年,南方賦稅亦不加徵,毋使南北民心皆失。

同時招募流民,鼓勵開荒墾野,毋使其爲盜或從賊,天下之亂便自可解。”

朱由檢聽得明白,這範景文是在民生上更加註重。

而這時候,內閣次輔即文華殿大學士高弘圖也站了起來:

“國困民乏,天下亟需休養生息,正如首揆所言,不過微臣認爲,陛下不但應安黎庶之心,更應安官員士子之心。”

“崇禎十三年,若陛下不信高弘圖楊嗣昌所讒,使得盧象升葬身建奴之手,流寇之亂或許不會再次重現,自然陛下若不急切平虜,讓袁崇煥殺毛都督,或許建奴也不會輕易入關劫掠,天下或許依舊能大治;

只可惜,陛下所用非人,又急於求成,恩威難料,使得天下之士不知何以報陛下,陛下也不知何以信天下士子,彼此君臣隔閡日久,天下道統淪喪。”

“因而,在微臣看來,陛下今日既暫巡南京,當戒其焦躁,毋因個人之怒而殺大臣,毋偏聽偏信,當賞罰分明,不應只希冀百官,也不應只求功於己,當君臣和睦,同心協力,共渡難關,錢謙益謀反一案,不可不辦,也不可肆意擴大,令百官惶恐,無心爲政。”

“陛下乃當世之明君,勵精圖治,皇天當不會辜負陛下,陛下只要不拘一格,信賴諸臣,何愁我大明無岳父韓世忠之輩!”

高弘圖的一番言論,雖然讓朱由檢聽着覺得他是在說自己。

不過朱由檢不得不承認自己之前的確有這些問題,而高弘圖的意思則是也要安撫住官僚士紳的心,這一點,他自然也是明白的。

這時候,武英殿殿大學士李邦華也站了出來:

“先前兩位閣老所言,大致意思,一是撫百姓之心,二是安百官之心,皆是當下要務;

但微臣要問兩位閣老的是,既然百姓的稅賦要減免,百官的特權要維護,那我大明的百萬精兵當由誰來養?”

“吳三桂、劉澤清、劉良佐等雖皆是無君無國之奸臣賊子,其麾下官兵荼毒百姓更甚於流賊,爲何是如此結果,在臣看來,跟大明軍餉素來短缺不無關係,官兵無餉只能打糧,而朝廷無餉可撥自然也無法以軍紀管束將士官兵,以至於士兵動輒譁變,官兵爲匪盜。”

“因而,微臣認爲,當務之急,當因明晰如何以天下財富養御國之兵,毋使官兵無死戰之心,民無愛軍之情;

如今天下財富大半集中於官紳富商巨賈之手,陛下或可應如高閣老所言安撫其心,但這些佔據天下之利的官紳富商巨賈們也當有納稅以替朝廷養百萬精兵之義務!”

李邦華的質問讓在場的官員皆不知該如何回答,雖說都知道這個道理,但都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國朝之初,天下以農爲本,是故以農稅濟天下。而如今,官商一體,土地皆已盡入官紳之手,而官紳又不繳稅納賦,徒使越來越貧弱之黎庶養越來越富有之官紳。

大明之財富如此不均,焉能不使得民反官墮,微臣雖也是坐食民利之祿蠹一員,有害於朝廷,但爲使國富而有百萬精兵可養,微臣願意懇請陛下取締歷年來官紳不納糧之弊政!爲行重農抑商之策,當對商貿之業,課以重稅,以此使得民生得以休養。”

東閣大學士馬士英倒是先站了出來,作爲閹黨成員,他最反感的就是東林黨和商人們蛇鼠一窩,使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所以趁着陛下讓他們暢所欲言,又見陛下所信賴的李邦華先開了口,他便也表態,要重新劃分官紳和庶民之間的利益。

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八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
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八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