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

在場的帝國將官們在看完高弘圖的奏疏一初始也都保持了沉默。

整個殿內的氣氛顯得很沉悶。

“陛下!”

一聲雷鳴般的叱喝,讓崇禎帝朱由檢和帝國官員們擡起了頭。

俄然。

朱由檢只見周遇吉走到了自己面前,單膝跪了下來:“外番無道,殺我同胞,微臣請領軍立刻奔赴南洋,殺盡西洋賊寇!”

“微臣也請命,我漢民豈能容他們如此屠戮,此仇不報,微臣寢食難安,請陛下下旨吧!”

劉芳亮也單膝跪了下來,義憤填膺地說道。

連劉孔昭也不甘落後,虎虎生威地走上前來:“只要陛下您一句話,微臣就立即領海軍踏平他什麼巴達維亞城,將那些西洋番剁了喂狗!”

而一直還一言不發地李巖這時候走上前來,雙手合併舉過頭頂,向朱由檢行了一禮:“陛下,微臣不得不說的是,年初我們已定了戰略,帝國依舊是實行先北後南之策,如今陸軍主力基本集中在東北與山東,而海軍也集結在松江,錦衣衛主要精力也已在倭國與朝鮮,我們打倭國的戰爭計劃難道要就此擱置不成,雖然南洋民情如火,可我們就此更改帝國戰略,實在是頗爲不妥,請陛下三思而定。”

崇禎帝朱由檢承認李巖說的很對,現在自己給大明帝國剛制定的軍事戰略是先北後南,先打下倭國,再北定朝鮮,鞏固大明對臺灣以北的控制權再經略南洋。

但現在荷蘭人正在南洋對漢民大肆屠殺,朱由檢不知道如果再自己大明再拖延一刻,整個南洋的漢民會不會被屠盡。

那樣的話,不但讓這些荷蘭人更加鞏固了對這些殖民地的佔領,甚至也會給大明以後奪下這些殖民地增加困難,甚至也會導致大明以後在佔領殖民地後沒有多少漢民可以統治。

無論是基於同胞感情和大明長遠的利益,朱由檢現在都不能坐視荷蘭人和當地土著隨意屠殺漢民。

“天有不測風雲,世界局勢在變化,即便是定好的戰略也要發生改變,現在我們若放任這些西洋番屠我漢民,他日我大明佔據這些地域將無民可統御,且我漢人素來最是勤勞守禮,待人寬厚,而今卻屢屢被外虜所屠,朕有意重現我漢家雄風,一如漢時陳湯所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今既有外番不懼我大明天威,敢屠我漢民,朕若不盡殺其賊寇,朕有何顏面做漢家皇帝!爾等毋再多言,朕意已決!”

朱由檢冷聲一喝。

李巖等只得拱手:“臣等遵旨!”

……

天剛剛破曉,帝國將官們纔開始離開紫禁城,而朱由檢也才躺在軟塌上打了個盹兒。

但這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帝國的國家機器開始進入了一個忙碌的運轉期。

朱由檢當天也向內閣下達了戰爭動員令,並決定由馬士英連任首輔,避免帝國行政系統因換首輔引起紊亂。

而馬士英也因此帶着整個內閣系統迅速準備對南洋戰爭的後勤支持。

同時,大元帥府代表大明皇帝正式下達對尼德蘭國的宣戰令,尼德蘭自然指的便是荷蘭,而宣戰理由自然也不必細述,人家已經向漢民舉起了屠刀,大明已經完全有理由對其宣戰。

最終掛帥的是劉芳亮,周遇吉對東北與漠南更爲熟悉,留在京師坐鎮後方更爲適合,而海軍這次則幾乎是全軍出動,劉孔昭率領顧三麻子和鄭成功兩支軍隊南下。

兩廣總督李明睿則被任命爲南洋總督,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

同時,朱由檢也給鄭氏集團下達了旨意,命其也派艦船協助朝廷剿滅紅毛番。

東海艦隊由顧三麻子率領沿着閩浙海岸線一路西進到廣東境內,再南下蘇門答臘島。

而南海艦隊則先由鄭成功率領已直接南下,準備在先抵達金洲對荷蘭人展開攻勢。

近衛軍陸軍第八軍承擔此次征戰的陸地作戰任務,由劉芳亮統領先走陸路到廣州,再出海由東海艦隊承擔運輸任務登陸金洲與巴達維亞。

也就是說,前期主要承擔拯救金洲與巴達維亞漢民的還是海軍南海艦隊。

如今的大明雖然還未造出蒸汽鐵甲艦,但得益於帝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風帆戰艦的數量已經不少,即便是組建最晚戰力最差的南海艦隊現在也有十艘三級戰艦,三十餘艘二級戰艦,以及七十餘艘一級戰艦,其他大小戰艦也不下百艘,參戰官兵也不下三萬人。

這樣的艦隊力量即便是荷蘭人現在已經在巴達維亞紮根數十年,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兵力也已經沒辦法和大明南海艦隊相比。

但荷蘭東印度公司並不知道他們的行爲已經徹底激怒了大明皇帝朱由檢,致使大明帝國不惜更改現有的計劃,出動舉國兵力來征伐他們。

南海艦隊先抵達的是金洲。

此時,金洲的土著在荷蘭人的挑唆下已經發生了暴亂開始殘殺漢民,而金洲侯高弘圖也只能死守金洲城,甚至金洲城外的海軍已經遭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的攻擊。

如今南海艦隊一出現,便對在金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展開了攻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自然不敢對抗大明南海艦隊,還未開火便如縮頭烏龜一般縮回了巴達維亞城。

南海艦隊順利在金洲登船上岸。

海軍陸戰隊開始持着新式拉栓式線膛步槍對這些圍在金洲城外的土著瘋狂射擊,這些正想通過荷蘭人提供的火槍攻進金洲城的土著們自然抵擋不住大明海軍陸戰隊的進攻。

一輪齊射之下,這些試圖抵抗的土著便直接打得七零八落,狼奔鼠竄。

金洲之圍因此得以解決,除留下部分海軍陸戰隊守衛金洲並掃蕩金洲城周邊土著外,南海艦隊主力則繼續向巴達維亞城進軍。

雖然現在荷蘭人和當地土著對漢民屠殺已經接近了尾聲,但這不代表大明就不必再進行報復,總有還倖存下來的漢民需要大明的軍隊去拯救。

兩百餘艘戰艦如遮天蔽日般往巴達維亞而來,三萬名大明海軍戰士也都全部枕戈待,爲了對這些荷蘭人採取報復式打擊,南海艦隊是以拉網式的方式朝巴達維亞城而來,以此達到包圍荷蘭東印度公司並全部消滅的目的。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