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

而近衛軍第三軍第二兵團在收復河南順慶府以後則西調進入了山西境內,並向山西潞城方向運動。

至此,河南全境歸入大明,大明正式收復河南三府!

而大明相繼收復四川全境、河南全境的消息也很快傳回了南京城,現在的大明士民對軍事新聞尤爲敏感。

因爲每一個軍事勝利的消息傳回南京城,便會使得“北伐劵”繼續大幅度增值,持有“北伐劵”的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財富。

戶部和大明中央銀行也會根據此聯合印製更多的有價證券即“北伐劵”進行發售,讓整個北伐的軍費支出由全國士民買單。

可以說,北伐戰爭現在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戰爭。

沒人不希望這場戰爭會遭遇失敗。

大明中央朝廷以一張普通的紙劵可以換取價值上百銀元的財富,但百姓們之所以願意購買這種普通的紙劵,是因爲他們真正可以獲得的收益來源於北伐戰爭途中獲得的收益。

近衛軍在北伐戰爭中獲取的土地、金錢、人力資源以及其他收益都將以北伐劵的形式分給了全國士民。

使得全國士民在這場戰爭中成爲最大的贏家。

當然,這些財富是由中央朝廷即戶部掌控着的,意味着這筆財富的使用權在大明中央朝廷手裡,但大明中央朝廷得將掌控這筆財物過程中所獲得的利潤全部分給大明帝國的士民們。

從某種角度來看,大明帝國此時就和一家公司差不多,持有“北伐劵”的皆成了這個帝國的股東,而朝廷不過是代替股東大會行使管理權的董事會而已。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亦或是商人、手工業者,只要有餘錢的資本者皆開始把大量財富通過購買“北伐劵”的方式投資帝國身上。

一旦朝廷經營失敗出現貪腐、戰爭失利、大的自然災害等不利情況時,會導致所有人的財富都會減少。

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今北伐也是一樣,戶部尚書瞿式耜遵照崇禎帝朱由檢指示發行“北伐劵”後就把文官、士紳、武將、商人、學者等所有人的利益捆綁在了北伐的戰車上,只要北伐越徹底越順利,他們的獲益就越大。

這也是爲何近衛軍在北伐途中利用懲辦漢賊的名義大規模打擊北方士紳階層,大明國內即南方的士紳階層一直沒有怎麼反對的原因。

因爲他沒辦法反對,對北方士紳打擊得越狠,他們目前獲得的利益就更大,甚至有想讓北伐消息更勁爆讓自己持有的北伐劵價值更大的言官直接建言每收復一城當屠城三日以匡正義!

沒人會想到在如今的大明,會有言官提出這樣的建言,因爲他們以前可是提到戰爭都必反對的。

當然也有比較明白的人看得清楚這樣做的後果是會導致士紳階層勢力被大幅度削弱,他們無法再控制朝廷,甚至還會在將來也會被革0命,但這些人也沒辦法阻止全民對追求財富增加的瘋狂。

這裡面,內閣首輔高弘圖就是一個明白人。

當他得知了自己的家兄竟然把一半的積蓄都購買了北伐劵而他管家的侄子也揹着他把大部分存銀拿去購買北伐劵後,他就意識到自己的財富已經被控制在了朝廷手裡。

將來朝廷想怎麼動他就怎麼動他,而他也只能儘可能讓朝廷的利益最大化,不然自己家族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高弘圖對此特別鬱悶,以往自己這樣的官紳階層的利益是不受朝廷控制的,如今卻被朝廷控制了,這一切都是戶部尚書瞿式耜以及最先提出此籌銀方式的阮大鉞的鍋,所以高弘圖現在非常恨這兩人,不由得在私人筆記裡這樣寫道:

“今天下,人人逐利忘義,不思將來之路,皆因集之(阮大鉞字集之)、起田(瞿式耜字起田)之過也,嗚呼哀哉,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皆以談錢爲正理!”

但也就只有高弘圖這樣的人無力地哀嘆着。

而且他們自己也沒辦法阻擋天下大勢,一面以君子恥於言利爲說辭批判着這種現象又一面讓家人大肆購買北伐劵,甚至私底下收賄賂也不願意再收銀元這些只想收保值且升值的北伐劵,畢竟銀元因爲物價的上升是在貶值的。

而北伐戰爭依舊在順利的進行,他們就像是爲整個帝國資本家服務的軍隊一般,儘可能地按照帝國利益的需求對於積極地擴大戰爭成果。

近衛軍第一軍在北直隸步步推進,把北方士紳佔據的利益連根拔起,近衛軍第七軍已北上陝西準備獲取西北土地和人口,近衛軍第三軍也已經分別進入山西和北直隸。

而如今近衛軍第四軍第一兵團也已經離開襄樊順着白河翻越了唐子山進入了南陽盆地。

南陽盆地位於秦嶺以南是河南主要糧食產區,由南陽進發入河南府便來到了虎牢關前。

虎牢關此時在滿清手中,且濟爾哈朗對這裡也相當重視,派駐了鑲紅旗的三千滿洲弓弩手與一萬漢軍正紅旗火器營與步兵還有兩萬綠營,負責守虎牢關的則是老將二等伯伊爾登親自鎮守。

如今滿清青壯派將領在崇禎十七年和崇禎二十年的兩次大戰中早已損失殆盡,到最後也只能由這些本已快作古的老將來把守要隘。

而伊爾登便是其中之一,滿清鄭親王濟爾哈朗對伊爾登還是寄予厚望的,畢竟伊爾登也是滿清名將,而濟爾哈朗也希望他可以在虎牢關阻擋住明軍。

伊爾登自己也知道虎牢關對於自己的大清國有多麼重要,他早年率領過滿洲鐵騎打過許多仗,也和明軍對戰過多次,知道怎麼防衛火器與騎兵。

這些日子,他親自帶着整個虎牢關的清軍在這一帶挖了許多陷阱等着近衛軍第四軍第一兵團去鑽。

近衛軍第四軍第一兵團是由黃得功親自率領,而黃得功也是征戰多年的老將,實戰經驗也很豐富,且素來謹慎的很,因而一進入虎牢關附近,他也開始更加小心翼翼起來。

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十一章 南撤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
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十一章 南撤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