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

永王朱慈煥與吏部尚書華允誠此時正在面湖垂釣。

華允誠壓低了帽檐:“你真幫惠王去司禮監對徐昭華行不軌之事?”

“先生不也收買了都察院的人寫奏疏彈劾徐鹹清嗎?”

永王朱慈烺戴着面巾笑回道。

“老夫不過想試試徐昭華而已,若她徐昭華不願意保護自己的父親大可秉公無私,若敢爲自己父親昧下奏疏,她以後就能敢幫朱慈烺欺瞞陛下之事。

“而你這算怎麼回事,豈不是有意逼徐昭華成爲朱慈烺的人,難道就不擔心把徐昭華逼急了來個狗急跳牆,一旦讓陛下知道了此事,小心引火燒身到你身上!”

華允誠說道。

“莫說她徐昭華不敢把此事宣揚出去,只要她敢宣揚出去,我到時候只說是皇兄逼我這樣做的,難道先生真的想扶他朱慈烺做太子不成?”

朱慈煥說着就又問了一句。

“無論怎麼說,這事你還是做的太冒險了些,若今日過後風平浪靜還好,若真出了什麼事,你也難免受到牽連。”

華允誠說後就提起魚籠走了。

……

徐昭華來到了皇后周氏這裡:“母后,兒臣考慮好了,兒臣答應你!”

“甚好,甚好,你放心,你也是母后的孩兒,母后不會害你的,也不會讓你做什麼對不起陛下的事,過些日子就是你的生辰,母后準備給你好好操辦一次,到時候你好好當一回壽星!”

周後笑着把徐昭華攬入了自己懷裡。

“多謝母后”,徐昭華點了點頭。

……

“什麼!徐昭華答應了幫我們!”

永王朱慈煥驚愕地問着朱慈烺,然後又問道:“難道皇兄你和她真做成了好事。”

惠王朱慈烺站起身來,擺了擺手道:“沒有,她太烈了,竟以死相逼,不過她答應了本王,只要本王不打她的主意,她願意看在她父親和我母后的份上幫我們,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必急着收了她,等本王將來當了皇帝,不愁沒有機會。”

“大哥說的是”,永王朱慈煥苦笑了笑道,他沒想到徐昭華會突然這麼直接幫朱慈烺,心道:“或許還是華師傅找人寫的那封奏疏起了作用。”

……

徐昭華把自己又關了一整夜。

朱由檢回來後也沒找她,好像他這個皇帝對這一切都不知道一般。

朱由檢依舊只在大元帥府裡處理着來自東北的戰事,同時關切着馬士英的內政改革進程。

而直到有一天,徐昭華照常把重要的奏疏拿到朱由檢面前時,朱由檢還是問了一句:“你和夏完淳的婚事,你到底是如何考慮的,如果你願意,朕可以給賜你足夠的榮華富貴,甚至將你和夏完淳一起封爵。”

“兒臣想在父皇身邊多待些日子!”

徐昭華這麼一回答,朱由檢便沒有再說什麼。

沒多久,夏完淳給徐昭華的回信也到了:“東北之事日益繁雜,故如今才得以回信,見諒,夏某深思熟慮半月,難負卿也難負國,故不願辭官。”

徐昭華苦笑了笑,沒再多言。

……

“民間對於女子放足一事抵制依舊很大,平民還可,畢竟婦孺也要下地勞作,一般就不纏足,但士紳官宦之家素來以三寸金蓮爲良婦之標誌,官府一逼其妻女放足,其家主則休妻取締女兒婚約,如今各地休妻退婚成風,長此下去,大明新增之嬰兒必然減少。”

馬士英向朱由檢表達了新政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朱由檢聽後不由得說道:“就沒有權貴之家帶頭放足的嗎?”

“沒有,皆競相抵制”,馬士英回答道。

“容朕再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你也再想想,這種風氣之事還是得有人引導才行,靠強權也無益呀。”

朱由檢的話,一旁的徐昭華也聽在耳裡。

第二日恰逢到了徐昭華的生辰之日,因周後要親自給徐昭華操辦,理由是徐昭華辛苦了這麼久,作爲皇后的她既然作爲人家之養母自然也得有所表示。

爲此,朱由檢也允許徐昭華去坤寧宮住些日子。

“今日是妹妹的生日,皇兄斗膽把這個玉牡丹送給妹妹,還望妹妹收下,妹妹不要誤會,皇兄沒有其他的意思。”

惠王朱慈烺瞅了個沒人的機會向徐昭華說道。

徐昭華只得接過禮物:“如此便多謝皇兄了。”

“宮內不能久待,皇兄先告退了,妹妹多多保重!”惠王朱慈烺如沐春風地笑着轉身便走。

“皇兄慢走!”

而這時候,徐昭華突然叫住了惠王朱慈烺。

惠王朱慈烺內心高興極了,因爲這是徐昭華第一次主動叫住他。

惠王朱慈烺轉過身來:“妹妹,還有何事相訴?”

“皇兄可曾知道近日朝廷關於鼓勵女子放足之新政一事,此事被大多士紳官宦之家所阻撓,一放足便休妻退婚,父皇爲此事頗爲煩心,且言明需要一引導風氣之人,以下官看來,此事由皇兄來做最好,皇兄是嫡長子,被大多數名儒大紳所推重,若您主動以嫡位之需求情,士紳們必不敢違背,陛下也會對您有所改觀,此事還望皇兄不要告訴永王,以免被其他皇子趁了先。”

徐昭華說完就像惠王朱慈烺欠身而去。

惠王朱慈烺心裡大喜,忙道:“多謝妹妹指點。”

於是,惠王朱慈烺便忙急着去執行此事來,一家一家的拜訪請求,甚至還親自發文希望名儒大紳體諒朝廷急缺人口的難處,同時也積極披露女子纏足之慘狀,開始主動命令府內女子放足。

果然,馬士英之新政推行順利了許多,畢竟皇長子表態後,支持皇長子的人也不敢再給馬士英使絆子。

“這孺子也算幹了件正事,沒白浪費他這個嫡長子之名。”

朱由檢也在周後面前第一次誇讚了朱慈烺一次,周後也笑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復了皇兒的太子之位,如今他也成熟穩重了不少,上體諒做父皇的你,下團結兄弟,思想也非保守之態,天下也該需要一個太子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也對。”

朱由檢的“也對”兩個字讓周後和朱慈烺大喜。

第二日,便有翰林院掌院學士熊文舉上疏請旨復立太子,且列舉了朱慈烺堪爲太子的十德十功。

朱由檢批了:“准予翰林院掌院學士熊文舉擬旨復立太子朱慈烺,昭告天下!”

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十章 帝后第十二章 遇襲
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十章 帝后第十二章 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