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

周後最終被三皇子朱慈煥給說動了,儘管惠王和定王都是她的親生兒子,但她更希望的是自己的長子當太子。

這幾乎已經成爲她內心的一股執念。

周後找了個機會召見了司禮監秉筆徐昭華。

徐昭華這些日子一直老老實實地待在司禮監不敢再輕易見任何人。

她不希望自己參和進朝堂上紛繁複雜的勢力中,她只想簡簡單單地待在司禮監幫助大明皇帝陛下做一些事情。

但周後主動召見她,她又不能不去,因而便來到了坤寧宮。

周後對徐昭華也有些怨言,畢竟自己這些年也沒少關懷徐昭華,但自從徐昭華成爲內官後便一直顯得比較冷淡。

有時候周後也想說到底不是親生的,徐昭華總是不怎麼跟她親近。

但徐昭華畢竟已是司禮監秉筆,即便皇后周氏也不得不對徐昭華更加客氣,更加親切。

徐昭華一直也擔心皇后周氏會要求自己做些什麼事,即便現在,她也能猜到皇后會讓自己幫惠王殿下。

可徐昭華不想參與進奪嫡的事來,而且她也一直記得大明皇帝陛下的教誨。

更何況,她內心裡還是對惠王朱慈烺厭惡的。

“內閣首輔成了馬士英,你應該知道吧”,周後拭着眼淚說道。

徐昭華不知道皇后因何而哭,腫大的眼讓她看得也感到很是心疼,便點了點頭:“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他馬士英是什麼人!就是他慫恿你父皇廢了你皇兄的太子之位,他還要謀害你皇兄!”

周後突然激動地對徐昭華說了起來。

“母后息怒!兒臣不過是一內官,對外朝官員無權置喙,如今父皇既已選他爲內閣首輔,以父皇的英明,想必是有他選擇馬士英爲內閣首輔的理由的,若真如母后所說,馬士英與皇兄不對付,就算他馬士英再如何囂張想必也不敢對皇兄怎麼樣,畢竟皇兄是父皇的親兒子。”

徐昭華實在沒想到周後會向自己痛斥起馬士英來,她有些反應不及,但也只能好言勸慰着周後。

周後聽了也點了點頭:“陛下是什麼意思,我一個婦道人家不明白,但本宮今日叫你來,只想問問你到底願不願意幫幫你皇兄,幫你皇兄復太子之位,你要知道你能進司禮監不只是陛下的看重,你進司禮監的意義也不只是拿來看奏疏的,爲了你自己,爲了你父親,你好好想想?”

徐昭華沒想到周後說的這麼直接,一時不由得回道:“可是父皇嚴令,內官不得與任何人私下勾結。”

“這哪裡是勾結!本宮又沒讓你做什麼違害陛下的事情,也沒讓你做什麼,只是如果有人想害你皇兄威脅你皇兄的話,你在司禮監自然比我們知道的快些,你只需通個風報個信而已,難道你連這個也不肯嗎,算本宮白疼你這麼久!”

周後這麼一說。

徐昭華忙跪了下來:“母后息怒,此事讓兒臣再想想,三日後,兒臣再給母后答覆。”

周後點了點頭,揮手道:“退下吧。”

徐昭華回到司禮監後把自己關了一整天,她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被要求做這樣的事,但她又不敢把這事告訴皇上朱由檢,因爲要求她違背原則的是皇后。

……

就在徐昭華糾結要不要下水幫助惠王朱慈烺時,馬士英已經開始了重組內閣的工作。

吏部尚書華允誠花重金保住了自己的吏部尚書之位,吏部的兩侍郎都被挪了位置。

戶部尚書居然成了禮部右侍郎黃宗羲,這不得不說是出於朱由檢的意料,但朱由檢現在也沒有說什麼,反正如果大明錢法出了差錯,他直接砍馬士英的腦袋就行了。

兵部尚書依舊是阮大鉞。

禮部尚書也依舊是黃道周,這是朱由檢特別要求的,新式教育的推行不能挺,無論誰組閣都是如此。

工部尚書也依舊是宋應星,迄今爲止,大明沒人可以替代,如果不出差錯,宋應星估計是終身制的工部尚書。

其餘官職也不必細說,馬士英也沒有一開始就直接大換血,打擊政黨雖然是他很想玩的手段,但他知道陛下要的不是他打擊政黨而是讓他幹正事。

因而,馬士英一上任便開始下達了清丈南方田畝的鈞令,決定宣佈實施南方百姓移民北方的政策,並嚴禁強迫性蓄奴與嚴厲打擊阻止百姓移民北方的地方勢力。

而與此同時,刑部也頒佈了《反奴隸制法》,嚴禁官民以養兒養女之名義豢養私奴,並開始更改《大明律》,大明官府不再承認家生子與賣身契制度,所有奴婢與奴僕被殺,其主人照樣要償命,奴僕有權按照契約價格贖身,家主不得阻攔。

同時,刑部開始頒佈《公民法》,正式確立大明公民等級劃分與每個等級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內漢人無論貧富與地位高低出身貴賤皆爲一等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權力,平民見官可不跪,甚至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不但如此,爲徹底解決帝國勞動力缺乏尤其是技術性勞動力的缺乏,馬士英開始以公民法之規定每人皆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爲由規定女子也要入學。

同時,刑部頒佈法令嚴禁民間溺死女嬰與纏足事件再次發生,內閣也開始主導社會風氣變化,鼓勵婦女解除裹腳走向工場。

但也因此,馬士英也在一年之來就被全天下的士紳謾罵了起來。

先是要清丈田畝又不承認家生奴才,甚至還讓女子入校讀書不準纏足。

一時間,彈劾馬士英的奏疏如雪片般飛進了朱由檢的乾清宮。

朱由檢懶得搭理,他是支持馬士英的舉措的,如今大明最缺的就是人口,而人口從哪裡來,從政治學上講是從奴隸主的莊園來,從生殖學上講,是從女人的肚子裡來。

不根除因爲重男輕女思想而溺死女嬰的現象,不把大量奴婢從士紳莊園中解放出來,就無法增加女性人口數量,馬士英現在扮演的是活脫脫的女權主義角色,但事實上,他不過是在爲國內需要人口去勞作的資本家服務而已。

司禮監的韓守敬、大明中央銀行的楊名深這些新興資本家就很支持馬士英的舉措,甚至太監韓守敬帶頭在京城成立了京師女子學堂,主要開設專業是紡織與成衣設計以及戲劇專業。

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十章 帝后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
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十章 帝后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