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

“諸位愛卿,還有何事上奏。”

朝會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說到的事情不少了,可遲遲沒有人說到周順清事情,朱由檢的心情,漸漸的有些涼了,臉色也有些陰沉了。

周順清不過是南京禮部不入流的官員,按說是不需要在朝會上面來討論的,如何的處置,刑部或者是大理寺拿出來意見,下發敕書,就可以了,但朱由檢不放心,看到了周順清的惡行的時候,他都差點忍不住了,如此的囂張跋扈,以前居然能夠逍遙。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周延儒是暗中保護的。

周延儒縱容和偏袒家人和下屬,朱由檢早就聽說過,原來以爲,這不是什麼大的事情,人總是有缺點的,慢慢改正就可以了,加之自己是非常信任和依賴周延儒的,但這一次,他有些忍不住了。

眼看着就要散朝了。

“朕這裡有一封奏摺,周愛卿,你幫着念一念,讓諸位大臣議議,看看該如何處置。”

周延儒從王承恩手裡接過了奏摺,開始宣讀了。

不過,沒有念幾句話,他的臉色就微微有些變化了,唸完了奏摺之後,他的額頭上面,已經出現了大顆的汗珠了。

這就是錦衣衛上奏的,有關周順清犯下的罪行,最後的處理意見,是斬立決。

也就是說,不需要等到來年的秋後問斬了,一彈會確定下來,表示同意。將立刻斬首。

周延儒也知道了,這是錦衣衛上奏的密摺。皇上要他在朝會上面念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他應該是明白的。

“刑部的胡愛卿,你說說,刑部可曾收到這樣的奏摺啊。”

“稟皇上,刑部收到了,已經議過,上奏了內閣。等候票決之後,就要下發敕書了。”

“哦,刑部是什麼意見?”

“臣以爲,周順清身爲南京禮部鑄印局大使,國子監監生,本應是報效皇恩的,卻做出來如此卑劣的事情。故而建議,流放到瓊州,永不敘用,沒有聖旨,不得返回中原。”

朱由檢氣的手有孝抖了,周順清做出來的這麼多事情。任何的一件事情,落到尋常百姓的頭上,那都是殺頭的罪行了,想不到刑部會提出來這樣的處理建議。

“諸位愛卿,有其他的什麼意見嗎?”

朝堂上面。一片的沉默,這一次。沒有誰說話了。

朱由檢慢慢站起來了。

“周愛卿,你是什麼意見啊?”

周延儒的身體,輕微的顫抖了一下,今天的朝會,他已經感覺到危機了,皇上對自己,有着不小的意見了。

要說周順清的事情,他還真的沒有想到那麼多,看到了江寧縣的奏摺的時候,他也氣的渾身發抖,不過氣歸氣,周順清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生死攸關的時刻,能夠保住性命,也算是好的。

偏偏周順清的事情,與江寧縣租賃官田的事情,扯到一起了,這裡面,就有些說不清楚了,周延儒對蘇天成是有些惱火的,但還沒有想到對付蘇天成的事情,只不過有人提出來了建議,他會毫不猶豫的贊同的,當然了,傅友亮決定彈劾的時候,他也是很滿意的。

皇上專門提出來周順清的事情,而且是在朝堂之上,傻瓜也明白意思了。

“皇上,內閣尚未商議此事,臣方纔讀了奏摺,臣以爲,周順清罪不可恕,死罪難逃,應該是斬立決。”

正想發脾氣的朱由檢,楞了一下,慢慢的坐下了。

“周順清是臣的侄兒,前年就開始犯事了,臣雖然不知情,但這裡面,臣是有過失的,對親眷管教不嚴,臣有負皇上的期盼,願意接受任何的處置。”

朱由檢看了看周延儒,感覺到一股氣沒有地方出。

朝中大臣,太聰明瞭,都成爲人精了。

自己知道這一切,偏偏沒有任何的辦法,也無法處理衆人。

剛剛回到府邸,周延儒馬上進入了書房。

周康緊跟着進來了。

“老爺,您有什麼事情吩咐。”

“周康,你馬上到宜興去一趟,將這封信,交給我的大哥,告訴他,一切都按照信裡說的辦,決不能手軟,必須這樣做,才能夠保住家人不受牽連。之後你去一趟江寧縣縣衙,找到知縣蘇天成,將這個信函,交給他,若是蘇天成回信,你等着,若是不回,有什麼口信,你迅速回來告知,這次事情緊急,你一定要迅速趕到南京,沿途不可耽誤。”

看見周延儒的臉色有些蒼白,周康沒有說話,默默的退出了書房。

周延儒坐在書房裡面,好久沒有動,他分明感覺到了危機。

崇禎二年,他不過36歲,就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兼任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進入了內閣,崇禎三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任文淵閣大學士,九月,內閣首輔成基命致仕,37歲的他,加太子少保,改任武英殿大學士,成爲了內閣首輔。

說起來,他的仕途,是非常順暢了,不到四十歲,就成爲了內閣首輔,這在大明的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可惜上任之後,遇見了太多的事情。

朝廷內部的爭鬥,延綿不絕,他和溫體仁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起初,皇上還是支持他的,溫體仁只能是暗中操作,但左都御史陳於廷被免去職務,已經表明,皇上的心態開始發生變化了,在他們和溫體仁之間,逐漸的站在中間的位置上面了。

作爲內閣首輔,不能夠得到皇上的大力支持,這是非常可悲的。

幾個月時間以來,不順利的事情太多了,但還不足以影響到他內閣首輔的職位,但今天發生的事情,已經在他的寶座上面,劃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了。

一切的事情,都是因爲此次的科舉考試,這彷彿成爲了一個導火索,所有的事情,都開始慢慢的爆發了。

陳於泰中狀元,是最大的硬傷,到現在,仍然有人彈劾,認爲陳於泰的狀元,是名不副實的,因爲和自己有姻親關係,給自己行賄了,所以成爲了狀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順清又出事情了。

自己的這個侄子,可能是依仗自己的關係,有些胡作非爲,但他絕對想不到,周順清會跋扈到如此的程度,要是早知道,肯定出面責罰了,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底線,自己身爲內閣首輔,也不可能無法無天的。

兩件事情累到了一起,加之自己提出來的對江寧縣知縣蘇天成的處理意見,不可能讓皇上完全信任自己了。

三十九歲的年紀,正當年,周延儒想着做一番大事業,儘管有些身心俱疲,但決心是不會改變的,大明朝面臨的事情太多了,需要慢慢去解決,可如今,好像沒有機會了。

主動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他是不會做的,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如今,必須要盡力修補漏洞,儘量取得皇上的諒解和信任。

至於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溫體仁沒有閒着,回到府邸之後,他專門找來徐爾一。

“徐大人,蘇天成是你的學生,幾個月時間以來,在江寧縣做的很是不錯啊,本官准備上奏朝廷,讓你到南直隸去巡視,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下官遵從安排。”

徐爾一的態度,並非那麼熱情,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的博弈,他也是清楚的,甚至畢自嚴是傾向於周延儒,他也是知道的,今天朝會上面的刺激太大了,他需要思考,傅友亮是蘇天成的恩師,和自己的身份是一樣的,卻彈劾蘇天成,這太奇怪了,傳出去了,對蘇天成的聲譽不好,而且畢自嚴反對自己的意見,這也奇怪。

一切都有些模糊了。

所以說,這個時候,溫體仁拋來橄欖枝,他不會輕易的表態,自己不算什麼,還是不要陷入到這一場說不清楚勝負的官場博弈中間去了。

看見徐爾一的態度不明確,溫體仁有些不高興了,不過他不會表露出來的。

“徐大人是蘇天成的恩師,到了江寧縣,可以瞭解詳情啊,上次到河南區視察賑災的事宜,若不是徐大人據理力爭,皇上險些被矇蔽了,這次到江寧縣去,也一定能夠據實稟報的。”

徐爾一離開之後,溫體仁的臉色有些陰沉了。

周延儒太聰明瞭,在關鍵時刻,金蟬脫殼,保全了自己,讓皇上不好發脾氣,但朝會上面的事情,已經給皇上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了,接下來,就是自己加眼藥水的時間了,必須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絕不能夠錯過的。

至於說蘇天成那裡,不需要刻意籠絡,按照目前的格局發展,對自己是有利的,這是因爲,蘇天成太聰明瞭。

周順清被斬首之後,江寧縣乃至於南直隸的波動,肯定是有些大的,擡高了蘇天成的同時,也狠狠的打壓了周延儒,周延儒是絕對不敢算計蘇天成的,這方面,估計蘇天成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會貿然的動手,面對這樣的才俊,自己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至於說周延儒,按照他的看法,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面,沒有多長的時間了,這就看皇上什麼時候下定決心了。(未完待續。

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3章 唐海泰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01章 軍心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82章 屠城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22章 青樓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68章 碰撞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8章 重要情報第387章 小手腕第8章 交易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496章 內訌(1)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201章 軍心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16章 硬骨頭(1)第480章 內耗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67章 波動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85章 行動(2)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93章 都不笨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47章 榮耀第1251章 崩潰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91章 稱帝(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498章 內訌(3)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73章 海戰(3)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16章 理還亂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22章 穩定局勢
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3章 唐海泰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01章 軍心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82章 屠城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22章 青樓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368章 碰撞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8章 重要情報第387章 小手腕第8章 交易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496章 內訌(1)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201章 軍心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16章 硬骨頭(1)第480章 內耗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767章 波動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1185章 行動(2)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93章 都不笨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347章 榮耀第1251章 崩潰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91章 稱帝(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498章 內訌(3)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73章 海戰(3)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16章 理還亂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22章 穩定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