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預料之外

(感謝三臺真人、qiuguhan、xi8999、毛瑟98k、wp行走江湖、帝國斜陽天下投出的寶貴月票,謝謝了

張溥確實不算是壞人,他採取聚會結社、以文會友的這種方式,本質是想着聯絡感情,廣交朋友,選擇知己,一面做學問,一面評說社會風氣,議論時局和朝政,期望能夠爲大明朝的發展,做出來微薄的貢獻。

張溥出身在一個士大夫的家庭,他的伯父張輔之,曾經擔任南京工部尚書,可惜張溥的母親,出身侍婢,令張溥得不到家族的重視,所以說,他讀書特別的刻苦。這方面的遭遇,倒是與蘇天成有些相似。

天啓四年,張溥在蘇州創立應社,這也是復社的前身,創立應社的初衷,是不滿意魏忠賢的專權,應社提倡尊經復古,提倡名節,意在改變當時的社會風氣。

慢慢的,大明全國各地都有了諸多的文社,而在這些文社之中,張溥居於領袖的地位,到了崇禎二年,復社正式成立,因爲復社集合了全國各地的大部分學社,故取名復社,復社的宗旨明確,期與四方多士共興復古學,將使異日者務爲用。

復社上承東林,與東林的主張和立場都是一樣,一般人都將他們視爲東林黨人。

到崇禎三年,復社發展非常迅速,社員遍佈全國各地,黨羽半天下,有姓名可查的社員。就有三千多人,復社因此聲震朝野。

隨着復社的壯大。弊端隨之出現,社員魚龍混雜,“迨至附麗者久,應求者廣,才雋有文倜儻非常之士,雖入網羅,而嗜名躁進、逐臭慕羶之徒亦多竄其中矣。”而復社本身,也由讀書做學問的地方。變成了人們爭權奪利的地方了。

張溥不是聖人,只是普通人,隨着復社的發展壯大,聲譽日隆,他本人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開始通過其自身和復社的影響力,開始干預政治。連科場都被他把持了,而且做得冠冕堂皇,沒有絲毫的顧忌。

因爲吹捧的人多了,地位高了,張溥有些志得意滿了,加之復社的門生遍佈天下。有着一呼百應的聲勢,所以說,他開始無所顧忌了。

最爲明顯的反應,是會試和殿試之後,張溥留在了翰林院。成爲了庶吉士,受到了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尊重和賞識。開始指點江山,沒有將諸多的同僚看在眼裡,以爲老子天下第一,甚至內閣次輔溫體仁都看不慣了。

若不是遇見了蘇天成,張溥後續的發展,還是很輝煌的,雖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最終以復社和本人之力,令周延儒再次成爲內閣首輔,周延儒上臺之後,大量任用復社成員,令復社的威望和影響,達到了頂峰。

可惜,歷史的發展,已經出現了改變,無他,因爲蘇天成出現了。

士子之間出現辯論,剛開始,張溥是信心滿滿的,他以爲,蘇天成雖然有着驚豔的才學,雖然做出來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在士子中間的影響,微不足道,根本不能夠和自己抗衡,不要說蘇天成,就是南直隸的諸多知州知府,也不一定能夠和復社抗衡。

可局勢的發展,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

首先站出來的是黃道周。

黃廷平、易禮高和鄒平章三人,故意歪曲四海酒樓的辯論,刻意貶低蘇天成,這件事情,張溥是知道的,他默許了,或許是覺得蘇天成沒有給自己面子,教訓一下也好。可惜黃道周站出來,說真話了,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了當日的辯論。

如此一來,引發了軒然大波,不少的士子,開始品評黃廷平等三人的人品,更有極個別的聲音,開始質疑他張溥,是不是知道這件事情,爲什麼沒有能夠阻止,都是東林一黨,要說張溥不知道,沒有誰會相信。

緊接着,南京兵部尚書範景文也說話了,認爲蘇天成的話語是務實的,是爲了大明朝的發展的,蘇天成在江寧縣做出來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範景文還特別提到了,士紳富戶爲了大明朝的發展,做出來應有的貢獻,這是應該的,若是一味索取,不知道付出,如此的士紳富戶,應該受到譴責。

範景文的表態,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引發了巨大的波瀾。

參與辯論的士子,迅速開始分化,變爲了兩派,支持蘇天成的士子,慢慢開始多起來了。

最爲致命的是,復社和東林書院不少人,也明確表示,支持蘇天成的觀點,甚至有人直截了當的提出來了,前幾年,北方遭遇饑荒,南方的士紳富戶,就應該站出來,捐錢捐糧,爲朝廷解難,幫助窮苦百姓度過災荒,可南方的士紳富戶,都做了一些什麼,什麼都沒有做,甚至在朝廷困難的時候,還要求減低賦稅,還在考慮自身的利益。

張溥有些坐不住了,出現了這樣的言論,是他不能夠容忍的。

東林黨和復社強調的尊經復古,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遵循禮制,講究嚴格的等級制度,士農工商的等級,要嚴格遵循,出身不同,就意味着地位的不同,士子就應該受到大家的尊重,士紳的地位就是不同,朝廷要給予他們恩惠,官員要尊重他們。

張溥有這樣的想法,一點都不奇怪,士紳富戶,本就是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當然是爲着自身的利益考慮的,在他們的眼裡,國家是爲他們服務的,老百姓和農民,就是接受統治的,士紳的利益是不能夠有絲毫動搖的,加之南方有諸多的士子,在朝廷裡面爲官,若是不考慮到南方的利益,要這麼多人做官幹什麼,

可蘇天成的做法,明顯是反對這一點的。

這動搖了東林黨和復社的根本。

看着錢謙益進入了房間,張溥神色嚴肅的開口了。

“錢先生,我真的沒有想到,士子之間,竟然出現了一些奇談怪論,要說那蘇天成不識時務,尚屬於年輕,好大喜功,不知道天高地厚,可追隨的那麼多士子,究竟是怎麼想的啊,難道他們忘記了祖宗,忘記了聖賢的教導嗎。”

錢謙益稍微沉默了一下,才慢慢開口說話。

“張先生,我在朝廷裡面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還是知道一些事情的,範大人的表態,絕對是不簡單的,這不是個人的態度,這代表了一大層官員的認識,你說蘇天成年輕,我不贊同這樣的看法,蘇天成的確年輕,可到江寧縣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做出來的那些事情,有誰能夠做到,事實勝於雄辯啊,不少的士子,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的。”

看見錢謙益的態度有些軟,張溥有些生氣了。

“錢先生,你爲什麼也這樣說啊,我還想着,找到黃先生,好好談談的,我們之間的感情,好多年了,想不到黃先生居然幫着解釋了。”

錢謙益低頭不說話了。

張溥不可能知道,錢謙益的骨子裡,是軟弱的,要不然也不會在大明朝滅亡之後,打開城門迎接清軍,而且投靠清軍了。

黃道周進入房間的時候,臉上帶着微笑。

士子之間出現了辯論,他也是高興的,這種探討之風的出現,符合他的想法,雖然說他秉性憨直,可對於正確的觀念,還是樂於吸收的。

當初和蘇天成辯論之後,好長一段時間,他內心也是不舒服的,但他能夠反思,仔細思考蘇天成所說的話語,結合大明朝這些年出現的一系列的事情,他感覺到了,蘇天成所說的話,的確是有些道理的,並非是妄自菲薄。

蘇天成和張溥之間的辯論,令他更加的清晰了以前的一些想法,士子階層,慢慢的成爲了特權的階層,這種狀況,愈演愈烈,若是任其發展下去,後果是嚴重的,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朝廷裡面,出現了數不清的黨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社會之中,出現了諸多的學社,唯我獨尊,不容許出現其他的學術論點,甚至是毫無顧忌的插手朝政。

蘇天成的話語,毫不客氣的指出了這裡面的弊端,確實是好事情啊。

張溥找他的意思,肯定也是想着說說這件事情的,黃道周想着,要做一做張溥的思想工作了,復社的發展,有些不正常了,只是張溥不願意面對這些問題。

看見黃道周進來了,張溥依舊是神情嚴肅,也不管黃道周是怎麼想的,開口說了一大通,言下之意,蘇天成會成爲天下士子的敵人,所倡導的觀點,是荒謬的,是動搖根本的,若是不加以制止,今後會成爲一大毒瘤。

黃道周漸漸有些聽不下去了。

他看着張溥,彷彿不認識這位士子領袖了,以前的張溥,不是這個樣子的,是能夠吸取意見的,爲什麼變得如此的固執己見,聽不進去一絲的意見了,而且還想着,動員復社成員,對蘇天成展開猛烈的批判,豈不知這樣做,會令自己更加的被動嗎。

看見黃道周一直都不說話,臉上也沒有什麼表情,張溥也有些不高興了。

“黃兄,我們之間的關係,好多年了,志同道合,意氣相投,可謂是無話不談,蘇天成倡導的觀點,你也是知道的,他不是也駁斥過你的面子嗎,如此的狂妄,我等當然是要好好讓他清醒一下的。”(未完待續。

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169章 昏頭了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317章 大比武(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97章 開花彈第581章 尊嚴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248章 協調會(2)第444章 想不到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38章 威信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675章 計中計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2章 破局第68章 落地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231章 大婚第65章 現實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21章 熱鍋(1)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0章 發榜(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44章 慘敗(2)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817章 爭執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34章 證據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24章 屠殺第1084章 廷辯(2)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579 天降神兵(1)第126章 眼藥水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398章 燧發槍第675章 計中計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59章 收穫季節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792章 偶遇(3)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881章 對決(3)
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169章 昏頭了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317章 大比武(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97章 開花彈第581章 尊嚴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248章 協調會(2)第444章 想不到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38章 威信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36章 如願以償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675章 計中計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2章 破局第68章 落地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231章 大婚第65章 現實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121章 熱鍋(1)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0章 發榜(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44章 慘敗(2)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817章 爭執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34章 證據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24章 屠殺第1084章 廷辯(2)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579 天降神兵(1)第126章 眼藥水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398章 燧發槍第675章 計中計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59章 收穫季節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792章 偶遇(3)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881章 對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