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

(感謝hhhffv投出了寶貴的評價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的打賞,謝謝了。)

別有一番滋味的,還有擔任大明遼東巡撫的史可法。

皇上的聖旨和朝廷的敕書,他早就收到了,可惜到了這個時候,他這個遼東巡撫,已經不能夠完全左右遼東的局面了,一切都是因爲來到遼東的閻應元和柳敬亭,這兩人是蘇天成派來的,代表大晉王朝的,可這兩人自從來到了遼東,就一直留在這裡了,成爲了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的座上賓。

只要不是傻子,誰都明白大明朝廷的危局是無法緩解的,大明朝廷的覆滅是無力更改的事實了,這樣的情況之下,史可法依舊想着效忠朝廷,效忠皇上,但他的這種想法,在遼東得不到支持,不要說祖大樂和祖大壽等人,就連巡撫衙門的官吏,都是支持大晉王朝的,至於說遼東邊軍,絕大部分都是準備直接投靠大晉朝廷,投靠蘇天成,畢竟蘇天成在遼東的威信是不一般的。

山海關一直都處於戒嚴的狀態,早先派出去的九萬左右的邊軍,身體沒有什麼問題的都陸續從山海關進入遼東了,尚且呆在隔離區的軍士,有些得到了治療,但也有不少軍士永遠的倒下了,因爲有柳敬亭和閻應元等人的指導,隨軍郎中也加大了對黑死病的治療,而且果斷的焚燒了屍體,這樣才令黑死病沒有繼續瘋狂的蔓延。

到了後來,本來滿腹怨氣的軍士,也清楚了道理,他們若是不能夠治好黑死病,就這樣進入到遼東,那就是巨大的災難。整個的遼東都有可能被黑死病所毀滅掉的。故而這些軍士一方面配合治療,一方面也注意自身的衛生,加之糧草依舊是山海關直接提供的,倒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朝廷的敕書和皇上的聖旨來到了遼東,要求遼東邊軍悉數開往京城,護衛京城。與江寧營決戰,這個聖旨得不到軍士的支持,諸多的軍官本來就不想和江寧營開戰,雙方交鋒是什麼樣的結果,遼東的軍士用屁股都能夠想得到,更何況還有大晉朝廷的閻應元和柳敬亭在遼東,成爲了兩位總兵大人的貴賓,下面的軍官軍士誰不明包意思啊。

史可法的意思,還是調集八萬左右的邊軍。直接趕赴京城,不管怎麼說,遼東邊軍都是大明朝廷的軍隊,自己還是大明朝廷的遼東巡撫,生死存亡的時刻,若是對京城發生的事情不理不睬,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可惜史可法下達命令的時候,才發現情況不對了。首先就是祖大壽和祖大樂不支持,以前他們還是不發表意見。反正自身是不會帶兵去京城的,這一次他們明確表示了反對,什麼理由都不說,其實也不需要說了,他們就是想着歸順大晉朝廷。

其次就是遼東邊軍的各級軍官,態度也不對。不管調到哪一部分的軍隊,都是相互推諉,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不願意離開遼東,進入京城。甚至有軍官直接說了,京城的黑死病正在蔓延,說不定大軍還沒有能夠進入到京城,軍士沾染了黑死病,不用打戰,大軍就要被黑死病直接擊潰了。

最後就是軍士的態度,特別是遼東邊軍之中的骨幹,這些軍士多次跟隨江寧營征伐,在狠狠打擊後金韃子的戰鬥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諸多的軍士對大明朝廷根本就不是很相信了,特別是陳新甲擔任遼東巡撫的時候,導致遼東邊軍死傷慘重,差點被連鍋端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後來不少軍士都知道了,其實那一次的征伐,還是皇上的意思,也就是因爲皇上的武斷,導致了近八萬的遼東邊軍軍士被後金韃子消滅了。基於這樣的認識,軍士也不願意進入到京城去,對陣江寧營。

史可法到遼東的時間不長,尚未能夠完全調整軍官,沒有能夠安插心腹骨幹,他曾經想着,在遼東站穩之後,調集南京京營的部分將士來到遼東,擔任重要位置的軍官,可惜這個想法,最終沒有能夠付諸實施。

沒有根基,就難以調動軍隊,不說其他的,柳敬亭和閻應元兩人,好好的在遼東做客,史可法想要對付他們都不大可能,祖大壽和祖大樂專門派出了身邊的親兵,護衛兩人的安全。

史可法陷入到彷徨之中,特別是朝廷之後發來的敕書,言江寧營已經朝着京城開進了,遼東邊軍要火速開拔,馳援京城,他更是完全陷入到痛苦之中。

史可法身上有很多的優點,但優柔寡斷的缺陷,這個時候暴露無遺了,他總是想着能夠維護穩定的局面,總是想着能夠妥善的解決一切的問題,可現實情況是不允許有這樣的做法的,其實在剛剛就任遼東巡撫的時候,一方面安撫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一方面果斷的下決心,調整部分遼東邊軍的軍官,將遼東邊軍掌控在手裡,也就不會出現如今的問題了。

可惜史可法想到動作的時候,又害怕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從中作梗,導致自己在遼東的地位出現動搖,加之那個時候,南京京營也陷入到危機之中,需要應對江寧營的進攻。

機會一旦失去了,就不會再來了。

史可法發了好幾次的脾氣了,甚至當着祖大壽和祖大樂等人的面發脾氣,但人家裝聾作啞,就是不回答,令史可法無計可施。

想着大明朝廷馬上就要覆滅了,江寧營就要進入京城了,可自己管轄的遼東邊軍,在最關鍵的時刻反叛了,史可法覺得臉上無關,也認爲自己無顏繼續活下去了。

他想到了自殺,追隨大明朝廷而去。

史可法的這種想法,被祖大壽發現了。

畢竟祖大壽和史可法走的最近,實話實說,祖大壽認爲史可法這人還是不錯的,有着很強的正義感,也絕不會仗勢欺人,對待祖大樂和他都是很不錯的,就是閻應元和柳敬亭來到了遼東,史可法也沒有動用權力抓獲兩人,甚至是交給朝廷。

但是在歸順大晉朝廷這件事情上面,祖大壽和祖大樂決心已定,不可能動搖了。

黑死病的蔓延,幫助了祖大壽和祖大樂,馳援京城的遼東邊軍,在路途之中沾染了黑死病,結果是損失慘重,要不是蘇天成派出柳敬亭等人專門來提醒,還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損失,估計整個的遼東邊軍,都有可能徹底癱瘓的。

也正是因爲這個機會,祖大壽和祖大樂有了直接掌控軍隊的理由和底氣了,他們也察覺到了,軍官和軍士絕大部分都是支持他們的,所以他們留下了閻應元和柳敬亭,一方面是防禦黑死病的蔓延,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能夠更加的靠近大晉王朝。

遼東的廣寧、西平堡和義州等地,再次的丟失了,因爲收縮兵力,因爲要馳援京城,這些地方只能夠失去,讓後金韃子佔據了,遼東邊軍將士普遍是不滿意的,只是這樣的怨氣沒有公開暴露出來罷了。

種種因素摻雜在一起,令祖大壽和祖大樂掌控了遼東邊軍。

祖大壽幾乎天天和史可法在一起,關寧城池不大,屬於那種擡頭不見低頭見的距離,加之巡撫衙門和總兵府每天都有公務往來,兩人避免不了需要見面的。

祖大壽發現史可法的情緒非常的低沉,到後來喃喃自語,說到的都是對不起皇上、對不起朝廷的話語,而且眼神很是散亂。

祖大壽將這個情況,告知了閻應元和柳敬亭。

柳敬亭最早得出了分析結果,認爲史可法可能有其他的想法了,對於辜負了皇上和朝廷的打擊,承受不住,肯定是準備走極端的。

祖大壽感覺到有些可惜,但也不是很在意,畢竟這是史可法自身的選擇,此外一旦史可法自盡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帶領遼東邊軍,宣佈歸順大晉朝廷了。

但閻應元和柳敬亭不是這樣看的,他們兩人商議之後,決定還是去見一見史可法。

祖大壽最終做出了安排,帶着閻應元和柳敬亭兩人,進入了巡撫衙門,當然,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祖大壽派出了親兵,嚴密護衛閻應元和柳敬亭兩人,除非兩人進入了廂房,與史可法交談了,其餘的時候,都要保護兩人,不能夠出現任何的意外。

閻應元和柳敬亭在廂房呆了接近兩個時辰,廂房裡面只有史可法、閻應元和柳敬亭三人,沒有其他的任何人,至於他們交談了一些什麼,柳敬亭和閻應元沒有說。

不過這次的交談之後,史可法的情緒好了一些,之後祖大壽和也是史可法在一起的時候,聽到史可法的說法不同了,更多的說到天意。

祖大壽很是佩服柳敬亭和閻應元,他知道這兩人也不是什麼正宗的讀書人,反正沒有能夠經過科舉考試,論起學問來,高深不到哪裡去,但人家在蘇天成的身邊,在大晉朝廷裡面,就是能夠鍛煉出來,能說會道,不懼生死,還被賦予重任了,可見跟隨蘇天成,是一定能夠建功立業的。(未完待續。。)

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078章 補償第646章 夜襲(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04章 敵情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88章 拜訪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99章 聖眷難測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646章 夜襲(1)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58章 籌謀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773章 海戰(3)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74章 奧妙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189章 稱帝(1)第1082章 暗戰(3)第273章 麻煩事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36章 大調整第2章 破局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36章 如願以償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248章 協調會(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43章 慘敗(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281章 變化(2)第317章 大比武(2)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05章 募捐(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7章 歸屬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239章 故人來(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239章 故人來(1)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634章 難辨真假
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3章 神秘隊伍(2)第1078章 補償第646章 夜襲(1)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19章 突然出現的變故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204章 敵情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88章 拜訪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99章 聖眷難測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646章 夜襲(1)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58章 籌謀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773章 海戰(3)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74章 奧妙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189章 稱帝(1)第1082章 暗戰(3)第273章 麻煩事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36章 大調整第2章 破局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36章 如願以償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248章 協調會(2)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43章 慘敗(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281章 變化(2)第317章 大比武(2)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405章 募捐(1)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67章 歸屬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239章 故人來(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239章 故人來(1)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634章 難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