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

“首相閣下,支那人無恥的偷襲了我們,現在我們已經沒有退步的餘地了!在關東和朝鮮,帝國的勇士們還在爲了我大日本帝國的明天跟生存空間而拼死一戰,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援,需要擴軍跟增撥軍費。因爲支那人的背信棄義、罔顧和平,如今我帝國全體國民都陷入了出離的憤怒之中。那些葬身海底的帝國勇士們,那些曾經爲帝國負傷累累的戰艦們,他們的亡靈在怒吼,再向你傾訴支那人的無恥跟罪惡。您聽聽看,窗外我帝國國民們的憤怒吧!”

4月20日下午5點30分,剛剛結束了御前會議的首相被陸相田中義一堵在了首相府內。

原敬首相面色有些蒼白,在剛剛的御前會議上,他不得受到了海相跟陸相的問責,就連天皇跟王室也向他宣泄了憤怒跟不滿。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那位如同傀儡一般的大正天皇的憤怒,是那樣的猙獰與無力。

田中義一見他不回話,冷笑着推開了首相辦公室的窗戶。雖然隔着層層深牆,但是外面街道上面日本百姓們聲嘶力竭的歡呼聲,還是一直的傳了進來。

自從中午加急印刷的報紙上傳來了中國偷襲日本的新聞之後,整個東京,不,是整個日本都陷入了空前的憤怒之中,短短的幾個小時裡至少有七八十萬的日本國民自發性涌上了街頭抗議遊行。

他們在有心人的煽動下,燒燬了一家又一家的中國商鋪,砸毀了衆多的華人跟朝鮮人的定居點,槍殺、毆打了數十上百的華人跟朝鮮人,而在將中國所有駐日官方機構毀壞之後,他們又在有心人的煽動下,開始了大遊行示威,高喊着‘殺光無恥支那人’、“讓支那人血戰血償”等口號,公然衝擊政府機構。

田中義一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他積極聯絡近衛師團跟駐紮日本的全體師團中的激進派跟年輕軍官、士兵,在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裡,駐紮日本本土的十九個師團中,已經有十八個師團向首相府派發了請戰電報,素來有激進派大本營之稱的近衛師團更是組織了七百多名年輕士兵跟軍官,手持武士刀脫光了上衣集體靜坐在首相府外,要求首相立刻批准近衛師團前往前線迎戰支那人。

瘋了,這個國家已經瘋掉了。

原敬首相現在只有這麼一種感覺。今天在御前會議上他跟陸相大吵了一架,理由是陸相提出了一份野心勃勃的擴軍法案,提出有鑑於當前支那人偷襲帝國屬地的事實,以本國目前所有之兵力,已不足在完成對本國及全體殖民地守衛的同時,迎戰支那人。因此,他提出擴軍法案,希望首相能夠批准陸軍援引戰時法案,將陸軍規模擴增至87個師團。

他甚至連師團的名稱都想好了,其中以北滿、南滿、中東、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域色彩濃郁番號標準的編制共有19個師團,按照田中義一那一份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帝國需要接此次支那人的偷襲,一舉完成大日本帝國明治維新五十載以來一直渴望完成的壯舉,將滿蒙地區及蘇俄如今無力掌控的西伯利亞地區控制在日本手中。讓大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擴張數十倍。

按照田中義一的法案,日本政府需要爲此支付高達9億日元的鉅額擴軍軍費,而後續需要維持這支巨大規模的軍事力量,需要倒出來的經費只會更多。

作爲一個冷靜派的政客,原敬首相自然不可能答應了田中義一的擴軍法案。不僅是因爲一旦他點了頭簽了字,日本政府將爲此再一次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還有一方面的但是就是對陸軍野心的警惕。

擴軍容易裁軍難,當年日俄戰爭之後,面對日本空前強大的陸軍軍事力量,當時尚且在位的明治天皇也是用去了自己最後的幾年全部精力,才完成了裁軍。在此過程中,他的一位首相被刺殺,多位偏袒裁軍的心腹陸軍將領遭遇暗殺,若不是有海軍站在他那邊,而且明治天皇也在軍中跟國內有着巨大的影響力,是根本完不成那裁軍的。

原敬作爲日本首相,自然知道一些旁人不曉得的事情。日俄戰爭之後,在明治天皇的親自坐鎮之下,陸軍尚且因爲裁軍的緣故,出現了十三次大小程度不一的兵變。原敬自認沒有明治天皇的勇武跟威望,他很清楚一旦陸軍擴張之後,整個日本政府,甚至整個國家,都可能永遠被這個巨獸所綁架,沒人能夠駕馭這個腦袋裡只有對外瘋狂擴張慾望的怪獸。

可是,原敬現在怕了。當窗外那一聲聲的怒吼傳來之時,他開始怕了。

仇恨是時間上最恐怖的武器,只怕在一些有心人的煽動下,這個國家重新又走向了一個極端。

這個國家自明治維新以來所積壓的矛盾跟弊端,全都被遺留到了大正天皇主政的時期。自從明治天皇去世之後,以前遺留的矛盾不時被激發,尤其是日俄戰爭給這個國家帶來的沉重災難,更是令日本國民過上了多年的苦日子。

在一些日本百姓看來,政府的無能導致了他們的苦難。而如今纔不過剛過上了幾天的好日子,中日之間的矛盾便頻繁爆發。加上14年的山東之戰日本兩個師團慘遭毀滅的記憶跟恥辱還沒有被淡忘。如今中國又偷襲了日本佔領的遼東半島、朝鮮跟臺灣,哪怕那些地方是他們從中國手中搶過來的,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也早將其看成了自己的東西了。

在這種屈辱的刺激下,當陸相田中義一怒吼着站出來,措辭強硬的要擴軍備戰時,很多國民都將他看成了帝國的希望跟決心。他們也渴望陸軍能在像甲午戰爭跟日俄戰爭時一樣爲帝國的國運而戰,若是能在本次戰役順利吞併整個滿蒙,並將已經開始復甦的中國重新打壓至沉睡中,帝國未來無疑將更加強大!

從明治開國以來,他們接受的都是這樣的教育,滿蒙地區就是日本的未來,是日本的生命線,而壓服中國,就是日本成爲一個永遠的強國的基礎!

這就是現在日本的民心,也是他們舉國若狂的基礎。田中義一深深的明白這一點,他野心勃勃的利用這一點,通過操控國民的意志,不斷向原敬首相逼宮,迫使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讓步,以完成他夢寐以求的爭霸大陸,一舉奠定帝國未來半個世紀的國運。

田中義一冷笑着看向原敬首相,眼中的冷漠跟嘲笑深深刺痛了他。

是的,這位民選首相也僅在獲得首相之位的最初一段時間得到過尊重,更多的時間裡,等待他的只有不信任、謾罵、指責跟攻擊。

在這個野心家橫行、元老當道、財閥覬覦政權的國家裡,誕生了他這麼一位民主派的政客,不知道應該說是悲哀還是高興。

以前原敬是感覺到高興的,他寄希望於身體力行,滴水穿石遲早改變帝國的現在。

可惜現在看來他是錯了,是的,完全錯了。

因爲他的陸相大人此時正居高臨下的看着他,從他身上傳來的危險感覺告訴原敬,就算他不答應,這位如今權勢滔天的陸相,也會強行藉着民意推動陸軍擴張。

“支那人給了我們最好的藉口,最初的失敗算不了什麼,我們在開局只是輸給了支那人的卑鄙而已。帝國的勇士們有決心也有能力在戰場上面取得勝利,如今我大日本帝國與支那的矛盾愈發不可調和,隨着支那的重新崛起我帝國只有高舉屠刀重新將它鎮壓,才能保證帝國的長治久安。滿蒙留給無能的支那人完全是糟蹋了上天的恩賜,既然支那人給了我們最好的藉口,那麼這一次就算是我們全部吞併了滿蒙,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指責我們什麼。在歐洲協約國跟同盟國已經打得精疲力盡,露國也因爲革命失去了對東北亞的影響力。這是最好的時代啊,首相閣下!”

原敬首相目光無神的看着他的陸相,他已經明白現在國家憤怒到了什麼地步。中國人的偷襲徹底點燃了這個國家對中國積壓的憤怒,戰事將一切都引燃了。英法美在拒絕了日本援引協約國協議將中國列爲協約國全體成員國的敵人之後,他們在東京的大使館就已經被民衆和浪人們包圍了。人們在朝使館投擲着磚瓦石塊,高叫着白鬼之類的污辱性名詞。

外相奉他的命令和中國嘗試性、交涉,消息走露之後險些被刺身亡。憤怒的國民威脅他只要和支那人屈辱性的打交道,就會對他進行天誅。在下午御前會議正召開時,外相接到自己的家中被人扔擲了多枚燃燒瓶引起大火之後,無奈只能向他提出辭呈。

對於協約國嘗試的居中調停中日戰爭的言論,日本各大報紙以冷嘲熱諷回答。

已經都已經不可控制了,原敬很清楚自己還沒有簽署調兵協議。但是陸軍卻已經擅自開始集結,大量的軍事物資在繞開了他的首相府,直接經由陸相控制的軍部下達的命令跟批條,被調往各處港口碼頭集結。這一切都已經逼到了他的頭上,只要他點頭和陸軍一起行動,他就還是首相。如果他選擇阻撓,那麼自己將被狂熱的陸軍毫不猶豫的拋棄。

日本陸軍到底是一隻什麼樣的怪獸啊,儘管在競選首相之前,他就已經認識到了陸軍的危險性,並在執政之初便一心希望推行裁軍以掣肘陸軍這頭怪獸,但是現在看來,上天沒有給他留出足夠的時間來。他輸了,而失敗的代價就是要不被這頭怪獸綁架,要不被這頭怪獸撕裂。

“首相閣下,天皇陛下的信任還在耳邊,帝國國民們也在等待你的決定。現在是帝國最危險的時候,稍微一個準備不好,我們就將失去關東州、失去臺灣甚至失去朝鮮。我們不能低估我們的敵人,單獨以關東、臺灣和朝鮮的軍隊想與支那人交戰,他們將很容易被對手壓倒。但伴隨危險到來的還有機遇,吞併滿蒙再一次打破支那復甦之夢的機會。我們的陸軍還要加強,不僅如此,整個國家的軍事機器都要動起來,我們要更多的飛機、大炮、槍支彈藥,我們要……勝利!”

田中義一揮舞着他的雙手,這位日本陸相似乎在這一刻就站到了他人生的巔峰。

“陸軍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支援前線,但是我們還沒做好根治那人全面開戰的準備。這個時候,只需要閣下你站出來,領導整個陸軍,整個帝國前進!我們已經沒有猶豫的時間了!二十萬帝國勇士正在前線與支那人殊死一戰,在支那人更多的軍隊抵達前線之前,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閣下,我們真的沒有時間了!到底怎樣的選擇,您必須給出明確的答覆!”

對於田中義一不客氣而咄咄逼人的言辭,原敬首相併沒有太過惱怒的表情,只是淡然的反問:“如果我選擇拒絕,你們將會怎樣?”

田中義一斷然的回答:“爲了帝國的命運,只有讓一位更具有魄力的人站出來領導這個國家!”

面對田中義一赤果果的威脅,原敬首相露出了無奈的苦笑,看着自己親自任命的野心勃勃的陸相:“陸相既然已經爲我做出了選擇了,我還有說話的餘地嗎?這份擴軍協議我可以簽署,但是它會帶來的後果,你想到了嗎?那可能是讓帝國再次沉淪十年的沉重包裹啊!”

“這些不牢閣下費心,帝國已經做好了準備。國民們也願意,爲了未來放棄現在……”聽他終於識相了,田中義一臉上並沒有太多的歡喜,或許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吧。他冷淡的回答了一句,這個權力慾望極重的男人,此時徹底掌握了日本,這頭東亞巨獸!

1919年4月20日夜間,日本政府通過擴軍法案,正式宣佈將陸軍擴增至87個師團,以應付對中國的戰爭所需。

東亞最強壯的那頭怪獸怒吼了……

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98章 鹽業(3)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07章 雷霆(3)第692章 重要2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243章 局變(3)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509章 雷霆(5)第232章 戰起(1)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233章 戰起(2)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94章 上海灘第445章 大戰(二)第33章 買槍(下)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第451章 大戰(八)第750章 和談(完)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292章 變(3)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七百二十二章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六百二十二章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596章 反攻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253章 誓師奪關(上)第10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上)第588章 酣戰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14章 義莊(下)第517章 刺袁(上)第8章 馬賊來襲(1)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72章 後手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
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98章 鹽業(3)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507章 雷霆(3)第692章 重要2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243章 局變(3)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509章 雷霆(5)第232章 戰起(1)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514章 先兵後禮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501章 國外國內2第422章 大戰的硝煙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502章 一觸即發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416章 四川鹽務(一)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457章 談判之前第233章 戰起(2)第177章 中國之聲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94章 上海灘第445章 大戰(二)第33章 買槍(下)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四百六十四章第451章 大戰(八)第750章 和談(完)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264章 重炮齊鳴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99章 吞併甘肅(二)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292章 變(3)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七百二十二章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437章 我們的‘普魯士’第六百二十二章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596章 反攻第274章 武勝關大捷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253章 誓師奪關(上)第10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上)第588章 酣戰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14章 義莊(下)第517章 刺袁(上)第8章 馬賊來襲(1)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72章 後手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375章 內部會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