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發夏衣引起風波

56發夏衣引起風波

“今天是第五天了,發夏衣的銀子數目都算出來了沒有?”鄭氏端着茶杯,打發走了來回事的管事媳婦們,笑眯眯地看着眼前三個姑娘。

吳知雪第一個拿出一張紙來,後頭喬連波和綺年也都交上了自己的計算結果。鄭氏看了一會兒,笑笑,把三張紙鋪在桌上:“你們自己瞧瞧。”

吳知雪計算出的數目居中,綺年的多些,喬連波的少些。鄭氏指着吳知雪的數目:“雪兒這個最準,相差也就是一兩銀子上下。綺兒的就寬泛了些,多費了七八兩銀子,不過在咱們這樣的人家倒也不算什麼。”

綺年低頭道:“是。下次一定記得再算仔細些。”七八兩銀子,在吳府自然不算什麼,但若是那樣中等人家,七八兩銀子夠發滿院子下人的一季夏衣了。

吳知雪嘻嘻一笑道:“表姐連花名冊都沒有,能算得這樣已經很好了。”說着,斜眼瞥一眼喬連波。

綺年只是笑笑。她這七八兩銀子是有意放寬些的。一則她怕今年吳府兩房合一,人事上有所調動,那些管事們記漏了幾個人也是有的;二則下頭人做事,你總要讓經手人略有幾分好處的。固然不能讓他們貪,但若是半點油水都沒有,人家也難盡心盡力地做。

鄭氏也笑了笑:“咱們這樣人家,手略鬆些也是有的。何況下人辛苦,多少也要給他們幾分好處。但若是算得少了,這就要出亂子,下人就要生事了。”

這話分明是說給喬連波聽的。喬連波臉漲得通紅,低聲道:“我回去重新算過便是。”

吳知雪撇了撇嘴道:“重新算過?若真是等着發夏衣,喬表姐這樣左算一次右算一次,怕是過了季那夏衣還沒得穿上呢。”

“雪兒!”鄭氏輕咳一聲,“哪裡有這般與表姐說話的?沒規矩!”雖則語氣嗔怪,卻是直等吳知雪說完了話再出聲,並未曾攔着她的話頭。

綺年自然聽出來了,不由得有幾分疑惑地悄悄看了鄭氏一眼。鄭氏不得顏氏歡心,婆媳不和,這早是人人皆知的事了。但高門大戶裡,這樣事盡有,又不是親婆媳,只要面子上禮數合了也就是了。

鄭氏性子雖潑辣,卻並不是那等莽撞失禮之人,對顏氏表面上還是挑不出什麼來,對喬連波也一直都是疏離客氣的。縱然是女孩兒們私下裡有些口角,當着長輩的面卻都是謹慎的。怎的今日吳知雪竟然這般公然不給喬連波留顏面呢?

鄭氏訓斥了女兒,便瞥了一眼滿面透紅的喬連波,淡淡道:“連波,這當家理事,不能只一味地嚴苛。尤其是大戶人家,當家奶奶若是嚴苛得過了,下人們心中有氣,出工不出力,那家也是管不成的。一張一弛纔是正道,否則就難免落了小家子氣了。你且說說,你這數目是如何算出來的?”

喬連波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拼命忍着不肯教它落下來,聲音卻免不了微微發顫道:“我是照着花名冊一個個算的……”

綺年聽她馬上就要哭出來的樣子,咳嗽了一聲道:“大約表妹跟我一樣也是粗疏計錯了數,舅母別惱,下回我們仔細些就是。”

鄭氏還沒說話,喬連波突然大聲道:“我並沒有粗疏!”

她極少這樣提高聲音說話,乍一亮開嗓門,竟然讓衆人都愣了一下。吳知雪反應快,立刻嗤笑道:“若是沒有粗疏,那表姐照着花名冊一一的算,還是算得這麼少,那還真是太細緻了……”

說是細緻,其實就是說嚴苛,說小家子氣。喬連波聽得出來,忍住了淚倔強地道:“我並沒有剋扣什麼,外祖母已說過,給下人須留一分利,我也都算上了的。”

鄭氏揚了揚眉:“哦?那究竟是如何算出這個數目來的?”

喬連波有心想說吳知雪的數目不對,但一來不敢公然頂撞長輩,二來心裡也沒有十分的把握自己絕對沒錯,一時答不上來。吳知雪含着冷笑,正想再說幾句話,綺年倒想到了一個原因,嘆了口氣道:“表妹可是將所有人所需布料的總數合在一起算的?”

喬連波怔了怔:“自然,難道還有別的算法?”

“表妹大約是沒有想過,一匹布的長度是一定的,做了衣裳就難免有餘下的料頭,並不是全部都能用得上的。”喬連波用所需的布料總長度除以一匹布的長度,這種算法顯然是沒有考慮到零頭料子的問題。吳府每季給下人裁四套衣裳,這都是用整幅的料子,並不用零頭布料拼接的。這裡頭的損耗,喬連波並沒有算進去。

喬連波怔了片刻,低頭不語了。綺年看向鄭氏:“表妹是仔細算過了,只是沒有管家理事的經驗,偶然疏漏了。”

吳知雪嗤了一聲,偏過頭去小聲嘀咕:“連這也不知道,敢是沒見過整幅的料子不成……”

“好了。”鄭氏見好就收,“既是這麼着,倒也不算大錯,日後注意着些就成。今兒就這麼着吧,都回去吃了中飯,下午不是還要上學麼。”

三個女孩兒次第退出,鄭氏身邊的丫鬟紅羅忍不住小聲道:“太太,怕是喬表姑娘又要回去向老太太哭訴了。”

鄭氏不在意地道:“隨她去哭。是老太太自己說要她學着理家的,我自然要盡心地教纔是。”

紅羅倒是想不明白:“您這又是何必呢?到底是老太太心愛的外孫女兒,且將來不過是老太太陪一副嫁妝的事,也礙不着您什麼……”就算舅舅舅母要給外甥女添妝,也不過是百八十兩銀子的首飾就很足夠了。

鄭氏哼了一聲,將手中的茶盅往桌子上一擱:“老太太再怎麼心愛我都管不着,只別把主意打到我的霆兒頭上來!天天的藉着過年,扯着哥兒姐兒們都往松鶴堂去,爲的是什麼?當我和大嫂都是瞎的不成?大嫂好性兒,我可不能!我的霆兒將來要風風光光尋一門好親事,可不是拿來給老太太心疼外孫女的!”

紅羅本來不是鄭氏身邊最得用的,因着紅綢被吳知霆收了房,空出了位置,她這才得上來,聞言方纔明白鄭氏的意思:“難道老太太竟想着叫喬表姑娘嫁給咱們少爺不成?”

鄭氏冷笑道:“見天的一副柔弱模樣,稍有點不順心就要哭不哭的,做給誰看呢?男女七歲不同席,便是親親的表兄妹,也沒有個天天廝混的道理!老太太打的什麼主意,當我不知道麼?無非是爹孃都去了,連嫁妝也沒有,雖有個兄弟,卻還小着呢,倚靠不得。這樣的姑娘,老太太再怎麼想辦法,也找不到一門風光親事。想來想去,可不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說着,想起吳知霆若不是自己發現得早,說不定真就對喬連波念念不忘了,不由得心裡更恨,咬牙道:“她娘當初就難纏得很,時時陰陰沉沉的,兩隻眼睛只盯着我和老爺,略有些差錯便跑去老太太面前挑唆。好歹她嫁到京外去了,我總算再不見她,卻不想如今女兒又回來,真是——”想到喬連波也才十幾歲,總算後面的話不曾罵出口來。

紅羅笑道:“這也只是老太太的一點想頭罷了,奴婢看喬表姑娘倒似是沒這些心眼子。”

鄭氏哼了一聲:“她也十四了,難道還不知道避嫌?你看綺兒那丫頭,不過才比她大幾個月,在松鶴堂時從來不多說多話。”

紅羅笑道:“周表姑娘不得老太太喜歡,沒準是因着這個纔不說話呢。奴婢倒聽說,霄少爺對周表姑娘不錯,他的小廝還曾給表姑娘捎帶過東西呢。”

鄭氏嘆道:“這些我都不管,但綺兒與霆兒卻是兩不相干的,這我便放心。只要她們不把主意打到我的霆兒頭上來,我便隨她們去。若要想着算計我兒子,我卻不與她們善罷干休!”

鄭氏這裡跟貼身丫鬟說着私房話,那邊喬連波紅着眼圈回了松鶴堂,一進香雪齋便撲倒在牀上哭起來。吳嬤嬤手忙腳亂圍着道:“姑娘這是怎了?可是誰給你受委屈了?”又瞪着藕花菱花道,“叫你們兩個小蹄子伺候姑娘,怎的卻叫姑娘哭着回來?仔細我告訴老太太,剝了你們的皮!”

菱花口齒伶俐些,連忙將今日的事說了,小聲兒囁嚅道:“二太太跟姑娘們說話,不讓奴婢們進去,並不關奴婢們的事……”

吳嬤嬤沒處撒氣,順手擰了她一下道:“偏你個小蹄子推得乾淨!”又道,“姑娘別哭了,老奴去告訴老太太!”

喬連波一把拉住她:“不許去!誰都不許告訴老太太!嬤嬤你還嫌不夠亂呢……”

吳嬤嬤傻了眼,只得把藕花菱花打發出去,抱了喬連波道:“姑娘受了委屈,如何不去與老太太說呢?”

喬連波哭道:“嬤嬤難道現在都看不出來?二舅母爲何要這樣對我?”

吳嬤嬤怎會不知道,只強着嘴道:“二太太無非因着跟老太太不和——”

話未說完就被喬連波打斷了:“便是二舅母與外祖母不和,從前也不曾這樣!全是,全是今年年下才……”不好說出口來,只得又哭了。

吳嬤嬤愣了一會,拍着牀道:“二太太這算什麼?老太太本也沒想霆少爺——”

喬連波猛擡起頭來:“嬤嬤還說這話,是想逼我死呢!”

吳嬤嬤嚇了一跳,連忙道:“姑娘說這話,才真是逼老奴死呢。老太太也是一心爲姑娘打算的。”

喬連波哭道:“我如何不知道外祖母是爲我好,只兩位舅母如今都防賊似的防着我,我卻要如何自處?”

吳嬤嬤也無話可說,只道:“老太太還在呢,縱然是兩位太太,看在老太太面上也不敢對姑娘怎樣。”心裡卻也知道想讓喬連波嫁給吳知霄吳知霆兄弟中的一個,這計劃怕是不成了。顏氏叫孫兒們都到松鶴堂來說話,李氏就日日將喬連波帶在身邊學理家,鄭氏還立刻給吳知霆放了個通房丫鬟;一出了正月,兄弟幾個都回了書院讀書,只晚上來請個安即走,竟是在內院都不肯多呆一刻了。

喬連波哭了一場,心裡略舒服些,坐起身拭了淚道:“嬤嬤若是爲我好,以後萬不可再生別的心思。我也不求什麼大富大貴,只要連章爭氣肯讀書,我日後隨便尋個歸處也就是了。”

吳嬤嬤大驚道:“姑娘萬不可如此想!姑娘家嫁人,就好比那再次投胎,若嫁錯了人家,一輩子受苦。咱們太太可不就是嫁錯了人家,才落得年紀輕輕的就去了……”說着落下淚來道,“老奴拼死保着姑娘和哥兒來京城,就是不讓姑娘被喬家那些人隨便賣了。如今有老太太,自然是會替姑娘細細打算的,姑娘萬不可自己就先泄了氣。”想着又有些怨恨,“二太太也欺人太甚!怎的周表姑娘也不替姑娘說句話,反說姑娘粗疏?”

喬連波勉強道:“表姐也替我說了……”

吳嬤嬤忿忿道:“這算什麼?周表姑娘既早知道那布匹料頭之事,如何不提醒姑娘呢?”

“嬤嬤糊塗了?”喬連波瞧着她道,“我說請表姐來一同看冊子,嬤嬤硬是不肯,教表姐如何提醒我?這些日子,表姐顯是跟我疏遠了。”

吳嬤嬤愣了一下:“姑娘這是怪老婆子了?周表姑娘若是真跟姑娘要好,又怎麼會——”

“就是家裡姨娘們生的姐妹,也沒有無緣無故就跟我要好的。”喬連波淡淡地說,“何況表姐幾次因着我被外祖母遷怒,又怎麼會一直跟我要好?”

吳嬤嬤躊躇道:“老奴是覺得,老太太不喜歡周表姑娘,姑娘也該遠着她些。”

“外祖母雖不喜歡錶姐,兩位舅母卻是都喜歡的。大舅母臨出門,還讓表姐跟趙姨娘一起管着怡園的事。”喬連波擦乾眼淚,翻身就要下牀,“表姐早對我說,讓我多孝順着舅母,我只沒聽。舅母還有幾天就要回來,你拿我做了一半的那雙鞋來,該趕着做出來纔是。”

吳嬤嬤愕然道:“姑娘這是——”

“外祖母我要好生孝敬,舅舅舅母那裡也該近着些,就是將來連章讀書有了出息,也還要舅舅扶持。”

吳嬤嬤嘀咕道:“兩位老爺也要聽老太太的……”

“兩位舅舅自然都不會違逆外祖母。”喬連波盯着吳嬤嬤,“可是嬤嬤難道不知道,即便是答應了,怎麼做也是看二位舅舅的心意。就如二舅母確實帶着我指導理家管事,可是究竟指點到哪裡,還不是看二舅母的意思?就如今日,若是二舅母早些對我說那布匹零頭的事,我又怎會算錯?可是二舅母便是不說,外祖母又能責怪她什麼?”

吳嬤嬤不由得語塞。陽奉陰違是怎麼回事,她一個老嬤嬤焉能不知?即如今日之事,任誰也不能說鄭氏有什麼偏頗。日常理家總是帶着三個姑娘一起,若說她暗地裡多指點吳知雪些,這也是人之常情,誰教人家母女日夜相處呢?喬連波一個外甥女,總不能晚上也跑到寧園去。可是雖挑不出錯來,喬連波偏偏就受了今日這一肚子氣。內院尚且如此,何況外頭吳若釗兄弟呢?即便是吳若釗答應提攜喬連章,這怎麼提攜卻也大有區別呢。

“那姑娘這是要——”

“以後我只看着表姐。”喬連波已經翻出那雙做了一半的鞋子,“表姐怎樣做,我也怎樣做。若是既有外祖母疼我,舅舅舅母也憐惜我些,我的日子纔好過。”

吳嬤嬤一陣心疼:“我可憐的姑娘,好端端的是正經表小姐,卻要這般討好人……”

“嬤嬤說的什麼話。”喬連波已經飛針走線起來,“從前表姐也給舅母做過鞋子帕子,她能做,我自然也能做。”

吳嬤嬤趕緊擦了擦淚:“是,姑娘的針線比表姑娘強得多了,大太太自然也會喜歡的。從前是老奴糊塗了,日後姑娘做什麼,老奴絕不多嘴。”

喬連波含着眼淚對她笑了笑:“嬤嬤是爲我好,我都知道。只是我娘畢竟不如表姐的孃親與舅舅親近,從前我只怕舅舅舅母不喜歡,怕自討了沒趣……日後,我只看着表姐罷。嬤嬤幫我把那日姨母家送來的荷花宮花找出來,我明兒就拿去送給表姐。”

吳嬤嬤怔了一下:“那宮花是老太太特意挑出來的,姑娘戴了最是好看,爲何又要送出去?何況國公府還送了一整匣子貴重首飾來,不都是周表姑孃的麼?”

“那本就是因着表姐上元節救了阮家少爺,姨母家裡才送來的。首飾自然是表姐的,就是那宮花,外祖母也原該叫表姐先挑的。你只管拿出來就是。”

吳嬤嬤不敢再多說,連忙去拿了出來,嘆道:“周表姑娘也真是好福氣,怎麼就能救了阮家表少爺。如此一來,國公府還不感激她?將來好處盡有呢。”若救人的是自家姑娘該多好?不說別的,若是將來國公府出面保個媒,這裡頭的好處就說不盡。

喬連波沒再說話,只低頭做針線,吳嬤嬤看她低着頭,細細的頸子彎着,楚楚可憐,忍不住道:“姑娘也別太自苦了,老太太有機會總帶着姑娘出去,只消那些夫人太太們知道了姑娘的好處,自然就……”

喬連波停了針線,苦澀一笑:“說來我還未滿孝,這般到處走動已經是不妥了……”

吳嬤嬤何嘗不知道這樣不妥?只是喬連波已經十四歲了,若等到滿孝再出門,那時便十六了。她可不是顯國公府的金國秀,十八歲了還能做皇子正妃,若真等到十六歲再出門走動,只怕什麼都晚了。

何況顏氏身子近些年來也不大好,當初女兒死的時候就有些哭傷了,加上本來不是什麼很厚重的秉賦,一直也就有些虛。雖說不用吃藥,卻也得時常進補。倒不至於說一兩年就去了,但現在出門走動已經覺得有些腿腳沉重,若再過兩年,好不好出門還要兩說呢。真到那時候,就只能指着李氏和鄭氏兩個兒媳婦帶着喬連波出門走動。可是倘若到了那時李氏鄭氏自己的女兒都嫁了人,哪個還會特別關心喬連波呢?

“姑娘別這麼想,周表姑娘不是一樣也身上有孝麼……”綺年比喬連波還大點兒,守上兩年孝就要十七了……

“再說這事兒,老太太早吩咐下去不許多嘴的,對外只說姑娘和周表姑娘都是孝滿了纔來京城的。”不說別的,就是上次去東陽侯府給長公主拜壽,這沒出孝的去就已經很不合規矩了。若不是因着長公主遍請了京中有頭有臉的夫人們,顏氏也不會非要帶喬連波去不可。雖說本朝的規矩,對於守孝三年要求得已經不是那麼嚴格,真像金國秀那樣二十七個月都不出門走動的姑娘極少,但去東陽侯府那次,綺年和連波的孝都還沒滿一年,確實是有點過份的。

“老太太也是想姑娘多去見見人,只沒想到那次——倒是雪姐兒得了好處。”成了大長公主的孫媳婦。這就是出門見人多的好處,沒準誰家的夫人太太就看好了呢?雖說婚姻還是要看兩家的門第,但姑娘好不好,也是重點考察對象。京城裡的勳貴人家,往往是從十二三歲就開始考察選擇,這樣才能在姑娘及笄之後差不多都定下來,然後不耽擱姑娘出嫁。所以像金國秀這樣兒的,如果不是被指爲了皇子妃,說不定拖到二十歲都還嫁不出去呢。

喬連波有幾分迷惘:“嬤嬤,我以爲我努力學了就能趕上表姐她們,可是——”

“姑娘學的時間少,哪裡能跟表姑娘她們比呢。姑娘今年才十四,再有個一兩年的時間,學什麼都足夠了。”

喬連波慢慢搖了搖頭。她已經感覺到了,有些事情並不是說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學好的,比如說寫字、做詩、繪畫之類,她就怎麼也不行。

“我的姑娘啊,那些東西都是虛的。不說別人,單看大太太罷,聽說從前在家裡也是能作詩文的,如今每天管家理事都做不完,哪裡還能做詩呢?姑娘千萬別跟着雯姐兒學,將來去了婆家,哪會因爲你會做詩婆婆就喜歡了呢!姑娘若不信,只看周表姑娘就是。大太太喜歡她,難道是因爲她會作詩?”

喬連波想了一想,輕輕點了點頭,低低嘆了口氣:“既這麼着,我還是多學學算賬理家,少念些書就是……”

8 清家業安排後路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27 親戚會明槍暗箭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84 脣槍舌劍可退敵80 郡王府暗流洶涌73 摽梅之吉期有日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9 別故土江畔生變39 選秀女狀況百出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73 摽梅之吉期有日73 摽梅之吉期有日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8 說閒話祖孫不睦93 回門日百味雜陳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27 親戚會明槍暗箭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84 脣槍舌劍可退敵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35 祝壽誕暗流洶涌74 糊塗債弟欠姐償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21 賞凌霄談菊論命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63 衣錦還鄉生波瀾74 糊塗債弟欠姐償160 成親宴脣槍舌劍33 表兄妹綺年避嫌43 論婚姻各有打算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72 梅花會姊妹結仇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84 脣槍舌劍可退敵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33 表兄妹綺年避嫌31 文昌廟驚遇故人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33 表兄妹綺年避嫌42 大明寺再遇綁架65 一團亂麻解不得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70 國家興旺誰有責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66 端午節河畔偶遇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69 談婚論嫁處處忙57 你方小產我有孕74 糊塗債弟欠姐償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37 侍郎府喜事連連29 說前程自傷身世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3 西山寺奔馬驚魂74 糊塗債弟欠姐償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23 避貴女反遇紈絝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69 談婚論嫁處處忙157 恆山伯府開鬧劇156 滿月宴喜氣洋洋43 論婚姻各有打算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39 選秀女狀況百出119 日後留更番外
8 清家業安排後路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07 臨出行主僕交鋒27 親戚會明槍暗箭20 大明寺闔家上香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84 脣槍舌劍可退敵80 郡王府暗流洶涌73 摽梅之吉期有日127 斷恩情各謀前程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177 看出嫁思人及己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9 別故土江畔生變39 選秀女狀況百出174 許茂雲傳出喜訊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73 摽梅之吉期有日73 摽梅之吉期有日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49 風波驟年關難過18 說閒話祖孫不睦93 回門日百味雜陳114 大難臨頭各自飛162 長平年多事之秋13 正花廳闔家歡宴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27 親戚會明槍暗箭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84 脣槍舌劍可退敵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63 銀香薰再生風波35 祝壽誕暗流洶涌74 糊塗債弟欠姐償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21 賞凌霄談菊論命96 恆山伯風光嫁女142 有條不紊佈局面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106 搬起石頭自砸腳25 國公府妻妾相爭101 及笄禮衆生百相63 衣錦還鄉生波瀾74 糊塗債弟欠姐償160 成親宴脣槍舌劍33 表兄妹綺年避嫌43 論婚姻各有打算111 千里姻緣一犬牽72 梅花會姊妹結仇145 兵來將擋定後院84 脣槍舌劍可退敵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33 表兄妹綺年避嫌31 文昌廟驚遇故人117 難解父子三尺冰33 表兄妹綺年避嫌42 大明寺再遇綁架65 一團亂麻解不得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70 國家興旺誰有責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166 端午節河畔偶遇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69 談婚論嫁處處忙57 你方小產我有孕74 糊塗債弟欠姐償75 陰差陽錯定姻緣137 侍郎府喜事連連29 說前程自傷身世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22 踏青遊羣芳爭豔165 弔喪客各有打算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146 皇子歸東宮初定63 衣錦還鄉生波瀾188 鄭琨大意失荊州3 西山寺奔馬驚魂74 糊塗債弟欠姐償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58 起起伏伏前程事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23 避貴女反遇紈絝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69 談婚論嫁處處忙157 恆山伯府開鬧劇156 滿月宴喜氣洋洋43 論婚姻各有打算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28 新婚勸和不勸離39 選秀女狀況百出119 日後留更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