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百感成集

春去秋來四個年頭。

有人用這麼短的時間經歷好幾段事業的成敗,也有人嚐盡了感情的離合,婚姻、家庭、孩子、病痛、以及生死,失去又得到,得到又失去。而我卻只是寫寫停停斷斷續續的“磨”出20萬字,四年磨一書,算不算久,其實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文字對這世間的人到底有幾分關係,畢竟那都是我這樣一個身體有很多障礙的人在書寫自己的思想裡最真實的部分。

寫這一百零八篇長長短短的隨筆,用了三年八個月的時間,這中間,雖然因爲經歷了許多事而耽擱了不少時間,但都不曾失掉我要完成它的信心,有時候我總是在想,這四年過去的點點滴滴興許也可以是另外一個創作的源泉,可是我對自己所寫的一切一直不太滿意,總覺得還可以寫出更有內涵的東西,到了真正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腦袋一片空白,我的生活,我的經歷,我的記憶,都太平坦,而我這樣一個人,居然也不喜歡胡編亂套,或者絲毫沒有編故事的能力,這是一個熱愛書寫的人最大的悲哀,我懂得。

也許完全生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幾十年如一日這樣鬆垮而又磨蹭,每天對着理想中的自己說,要加油要努力要自強要獨立,是一種打持久戰式的惡性勵志,因爲沒有激烈情感的人,做什麼都只是淡淡的一飄而過,但我絕不飄忽不定,只是有一點飄走了就不再去想的小小定力。加上身體上的障礙,束縛了許多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的思維並不高雅,我的書寫空間和創作格局也更加微乎其微。

但是,如果那些真實不寫出來,反倒覺得又辜負了自己這顆還算清醒的腦袋。也枉費了思索多年才搞清楚的許多道理。而今總算是完成了,這108篇隨筆,對我來說,真像是種在天上的語言樹,樹的枝葉就是我要說的一切話,所以才命名爲《枝上說》。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