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寄養

許多人都有隔代親的情結,這和從小跟着什麼人長大有着相當緊密的聯繫,年輕的父母生下孩子,最初都會不知所措,對孩子幹一些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的傻事兒,甚至會爲生了孩子後女人身材不再好看,男人不懂要幫孩子換尿不溼而使兩個相親相愛的,嚴重的話便會鬧得雞犬不寧,烏煙瘴氣。家裡有老人願意幫着帶的還好,不然就要花點錢,請來專業訓練過的月嫂,天天看人臉色,她開心點還好,她不開心,孩子也會有影響,不是鬧就是哭,讓你不得安寧。請個沒什麼經驗的小保姆,臉色是不會給你難看,但又愚蠢到無可原諒的地步。80年代有個小保姆,主人把孩子交給她就去出差了,結果過幾天回來看孩子,在洗衣機裡穿着衣服,泡在水裡已經僵硬了,小保姆面色慘白的嚇死在旁邊,這個傳說不管屬實與否,它都是個傳說,像很多傳說一樣,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不管你博士生還是小學未畢業,要過帶孩子這一關,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爲這和學歷高或低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是給孩子買進口奶粉買品牌衣服用好的尿不溼玩無毒害的專屬玩具就能搞定,他們需要的還很多。而你的父母就是你在這個世上最信得過的兩個人,他們經過人世炎涼的洗禮,把銳性的鋒芒磨得圓潤,把童心用充滿歷盡世事滄桑的面容顯現出來,把生命歷經的酸甜苦辣熬成恬淡的米糊,雖然不再多姿多彩,但那種醇正的收斂卻是永恆。

不管你有沒有這種觀點,它都無可非議的存在着。一些被父母寄養到他們的父母家裡的孩子長大後,更懂得世間的無常事,更戀舊,也更可能有着懷古情結。不敢說多半藝術愛好者都有被寄養的童年經歷,不過性情始終會帶有常人難以接受或認同的古怪與偏頗,他們一般不是太獨立就是太依賴。但是大多數中國小孩歷來都有隔代親的表現。

祖父祖母的溺愛,外公外婆的嬌慣,也許當時會是一個錯誤,會讓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變得自私野蠻缺乏教養,隨着時間推移或許還會變本加厲乃至不可收拾,但人是會成長的,不管他們長大會是什麼樣的人,被寄養這段寶貴的生命歷程,把3歲以下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世界裝點的溫暖純潔,以至於後來成年想起已故多年的那四位老人,會有一種後知後覺的美好在未來等待着你,教給你懂得感恩的心靈。

即使那時的你已經踏過太多荊棘,幼年時都曾經有老人保護着你,讓你的心爲之一亮,他們是你的一盞心燈,無論多少年的歲月沖洗,也淡化不了心中那些溫暖的輪廓。而你卻是他們眼中最明亮的那輪圓月,在世間衆多孩子當中,衆星捧月般的認定了你。

也許孩子就是父母的伴兒,當我們無法陪伴父母時,生個孩子來成全父母生命中最燦爛的餘熱,讓你的孩子對老人感恩,也是一樁美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