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信任

太重要的事情,往往不那麼明顯。太重要的人,往往不會掛在嘴上。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葉,奧地利有個中年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寫了一部短篇小說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回望這部經典名著,最後一篇就是書信式同名短篇《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我們便想起徐靜蕾在2005年,自編自導自演推出了這部片長90分鐘的同名電影。也想起日本的音樂人久保田修和中國的樂器演奏者林海聯合創作的《琵琶語》純音樂,讓愛好古詩詞的我,又想到蘇東坡的《採桑子》,記得它的下闕是: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琵琶,是一種醉人心魄的中國古典樂器。那音調情緒乾淨利落,憂思淋漓,絃音長泣,實感從容悲愴。琵琶幽怨,深似海,古時抱彈的女子,滿腹滿心都是自怨自哀的詩詞歌賦。往日熟識的故事,故事裡總有一段已故的愛情,或者是已死的形骸。可心還沒有死,也不會死。

再來說這影片裡的音樂,《琵琶語》曲風幽遠寧靜的基調,充滿了東方樂曲神秘曼妙的美,淡淡的傷,攙和着濃濃的情。喜聽這首曲子的人,多是有着靜待花開的心情,但他們知道,無聲的等待只會

讓愛情遺忘自己,卻又好像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嗜好電源一樣,插座要是被殘忍拔掉,就會完全不知所向,搞得神志不清。最後你相信,這個生命一樣的該死插座,已經沒有辦法生拉活扯的拔掉,除非是蓄意謀殺。

音樂起到透徹地貫穿着整部影片的作用。影片中那個少女難能可貴的愛着那個大叔,但她的愛太安靜了,安靜得如同這支曲子,聽到的時候,總是愛的,聽不見的時候,就只有被遺忘。

“琵琶幽怨多”,聽着這首以琵琶爲主要樂器的曲子,心底翻涌着串串清朗明潔的漣漪,卻又非常平心靜氣,這部影片背景音樂配得真好!

相信這支曲子會帶人進入理智的境界嗎?每次我的耳邊響起這支曲子,即使我正在信任着熱烈的感情,聽着琵琶彈出的弦外之音,都會莫名其妙的理解很多事情,對男人的信任,對所有愛情的信任,甚至對人生的信任,全都重新生出別樣粗糙的罅隙來,好像之前的感覺都是遙遠的過錯。現在記住的這些真愛,三五月之後,因爲所謂的正事太多,再回過頭去潛意識的探索一下自己的某些情感經歷,大致都已忘得一乾二淨了,連印象都一點不剩,哪裡還能想起一段死寂緘默、飄逸安靜的愛?也許多年以後,我們有緣重逢,再次愛上熟悉而陌生的對方,依然安

靜,依然死寂,還會相忘,還會錯過。因爲這個人人都很自省的世間,人人都自信,自己會被對方重新愛上,你始終會信任他,他也始終信任你,但是信任,就好像是穿越時空來到你的身邊,等不了多久便會折回去的那些孤單的古人,那些年代久遠的人,那些人的靈魂塵封在歲月長河裡隱隱的沉澱着他們飄遊不定的心靈過客。他們對待愛情從不言而有信,只信任自己會多次愛上別人。他們的感情觀念,或許是最自由的,而自由的人本是自私的,因爲他們老早就發現,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感情那樣任意揮霍而不犯法,算是一種不錯的遊戲玩具。這樣的人,本來深知不會得到真愛,但是他們總有資質和本事讓一個涉世未深的單純異性不惜一切代價的癡心迷戀着,執迷不悟着,迷途忘返着。

《琵琶語》是給獨立性太強的人們聽的樂曲,它帶有引力的音準和時光流逝不回頭的質感一起進入到一個孤獨終老的主題,一個記性太好的人,一個不會吵鬧的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都會被這個主題刺痛,但是他們又知道,這輕而易舉的痛楚,過段時間就會煙消雲散,不復存在的。他們會在記憶裡刪除不好的文件,只有這樣,他們纔會舒服,纔會做好想要做好的一切。

愛情對於他們也許是至尊無上的,但誰又能完全信任愛情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