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優秀的接班人,加上外戚衛青家族的庇護,地位看似不可動搖。但他始終生活在漢武帝巨大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陰影之下,父子間存在着巨大的性格差異。當這種差異以父子間兵戎相見、屍橫遍野的極端形式表現出來後,整個漢王朝都震驚了,數年之間都難以承受政變的血腥後果。

皇帝家事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大將軍、長平侯衛青送給一戶姓王的人家五百斤黃金。

這件事情讓京城長安的臣民都目瞪口呆。按說,這是衛青自願饋贈的,合情合理,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問題在於,衛青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國舅,屢次大破匈奴,爲國家建立了不世功勞。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當朝皇后,衛青的部將親信遍佈朝野,掌握實權。而那個王家是出身卑微的普通人家。衛青爲什麼降低身份,主動結好王家,送上厚禮呢?

如果把整個送禮事件和皇室的家庭關係結合起來觀察,就不會讓人吃驚了。

衛青的確是大將軍,可卻是離開了軍隊在長安閒居的大將軍。他縱橫漠北,橫掃匈奴,反而讓自己功高震主。衛青和漢武帝劉徹不僅是君臣,而且還曾是私交甚密的好友、親戚。但現在兩人之間的話越來越少。衛子夫的確是皇后,無奈隨着歲月的推移,美貌不再。越來越多的美女進入了劉徹的牀榻。在衆多新進的美女中,劉徹最喜歡趙國王夫人。王夫人爲劉徹生下了齊王劉閎。劉徹寵愛王夫人,但王夫人出身卑微,又找不出一兩個拿得出手的親戚來。劉徹想提拔王家,都找不到合適的提拔對象。王家依然生活在窮困之中。友人寧乘就勸衛青說,衛家現在雖然一戶多侯,後宮又有衛皇后支撐,但月盈必虧、波高必跌,衛家遲早也會走向衰落。現在皇帝寵愛王夫人,如果衛家主動結好王家,就能贏得漢武帝的好感。這其實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衛青於是主動結好王夫人的家人。

王夫人果然心花怒放,興沖沖地告訴了劉徹。

劉徹沒有高興。他了解衛青,知道衛青個性耿直、頭腦簡單,不太可能主動這樣做。劉徹就找了一個機會,向衛青問起送金子的事情。衛青果然是個老實人,一五一十地將來龍去脈告訴了劉徹。劉徹這才鬆了一口氣,也高興起來。一來,寧乘幫他間接照顧了新寵王家。劉徹隨即任命寧乘爲東海都尉。二來,衛青果然是一個厚道正直的人,沒有威脅皇家權威的意思。劉徹對第二點尤其感到高興,對衛青和衛家的防範之心放鬆了好多。

第二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四月,劉徹冊立衛子夫所生的皇長子、年僅七歲的劉據爲太子。

衛家出了太子,掀起了又一股尊崇衛家的熱潮。這時,劉徹的胞姐、平陽公主已經守寡多年,想要再嫁。她召集家臣門客商議到底嫁給哪個王公顯貴比較好。大家想都沒想,異口同聲地說:“衛青!”平陽公主也有此心,但心裡有一個顧慮。衛家在發達之前是平陽公主的家奴。衛青曾是公主的家奴,衛子夫是公主的歌女。平陽公主怕自己嫁給家奴會引來非議。家臣門客們勸道:“衛青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衛青自己擁有萬戶侯的爵位,就連三個兒子都封了侯,如果加上另一個外甥霍去病在內,衛家一門五侯。這樣的人不嫁,還有誰值得嫁呢?”平陽公主覺得很有道理,就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衛子夫,希望漢武帝劉徹爲兩人賜婚。漢武帝也認可這門親事,爲兩人舉辦了浩大豪華的婚禮。這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漢武帝劉徹和大將軍衛青互相娶了對方的姐姐。平陽公主還讓自己和前夫生的兒子平陽侯曹襄娶了衛子夫和劉徹生的女兒衛長公主,算是死心塌地地要和衛家栓在一起。衛青的權勢算是被連續上了多重保險,讓一般人看得頭暈目眩。

漢朝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家族獲得如此尊榮。衛家的富貴榮華此時達到了頂點。

衛家權勢熏天,最擔心的人就是漢武帝劉徹。

因爲劉徹是一個權力特別敏感和強烈的皇帝。

寧乘指出的“月盈而虧”的危險終於到來了。對衛青產生疑慮的劉徹,將衛青更加高高掛起,轉而重用霍去病。霍去病雖然是衛青的外甥,畢竟不是衛家人,而且頭腦比衛青更加簡單,只知道率軍打仗。霍去病被授予軍權,得到劉徹有目的的禮遇厚待,而衛青爲綁住了手腳。霍去病的聲望很快就超過了舅舅衛青。許多奔走於衛家門下的官僚和小人見勢紛紛轉投霍去病的門下。衛青門前頓時冷清起來。幸好衛青是一個厚道恬靜的人,將這一切看得很開。他一聲不響地過着恬淡平靜的“寓公”生活,毫無怨言,依然對劉徹畢恭畢敬。衛青的謙恭退讓救了他一命,劉徹見狀也沒有再爲難他。

霍去病不久便英年早逝。之後,劉徹寧願讓許多軍事行動所用非人,也不願起用衛青重掌軍權。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衛青的兒子宜春侯犯法被奪去封爵。五年後九月,劉徹大規模剝奪侯爵,限制貴族。他以列侯助祭金(贊助皇帝祭祀的金子)的份量或成色不夠爲由一口氣廢黜了上百名侯爵,其中就包括衛青的另兩個兒子陰安侯和發乾侯。至此,衛家“一門五侯”只剩下衛青一個長平侯了。公元前106年,一代名將衛青去世。朝廷爲衛青舉辦了隆重的葬禮,衛青的兒子衛伉繼承了長平侯的爵位,但衛家的權勢完全不能與十多年前相提並論了。

當然了,衛子夫的皇后位置一直巋然不動。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也當上了丞相。衛家仍然可算是權勢最旺盛的大家族。

衛家權勢的穩固,也就是劉據太子地位的鞏固。

太子劉據是位相當不錯的太子,具備成爲一代明主的潛質。

劉據是劉徹的長子。劉徹在二十九歲時才生下劉據。西漢時期,人均壽命都可能不到二十九歲。許多人不滿二十歲就有了子嗣。因此,劉徹格外珍惜劉據,努力將劉據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劉據到了讀書的年紀,漢武帝就給他組織了當時最好的師資力量,教授他《公羊春秋》、《穀梁春秋》。劉據加冠後建立了東宮。漢武帝還專門爲劉據建築了博望苑,讓他有交通賓客的場所,希望他多長見識,多學習。

劉據沒有辜負劉徹的期望,精通儒家知識,性格仁恕溫謹。而劉徹雖然推崇儒學,卻只將其作爲統治工具。劉徹真正奉行的是“外儒內法”,崇尚權威和強法,儒學有用則用,無用則棄。而劉據沒能真正體會父親的苦心,反而沉迷於儒家的說教之中。儘管劉據嚴格按照儒家理論孝順父親劉徹,父子倆在政治理念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漢武帝連年用兵、對外征戰,運用強權削藩罷侯,徵收繁重的賦稅。劉據在這些問題上都不贊同父皇的做法。隨着太子越來越接近繼位的時間,漢武帝越來越嫌棄太子缺乏帝王才能,認爲兒子“不類己”。

劉徹對劉據的不滿還有一層原因。太子劉據與衛家實力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衛家勢力隨着衛子夫的失寵和衛青、霍去病的逝世而大爲衰落,但只要太子劉據存在,衛家勢力都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削弱。劉徹終生致力於鞏固皇權,對於外戚家族與太子的緊密聯繫打心底裡沒有好感。

隨着漢武帝晚年寵愛的趙婕妤生下愛子劉弗陵後,劉徹和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劉據開始出現不安的情緒。對於接班人來說,最後階段常常是最煎熬的階段。漢武帝也察覺了兒子情緒的變化,就對衛青說:“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可見,劉徹對劉據基本上還是滿意的,更沒有廢立太子的意思。但劉徹也說:“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劉徹叫衛青去安撫太子,衛青就去勸外甥劉據隱藏一下真實的想法,別和皇上爆發直接衝突,那樣對大家都不好。母親衛子夫也常常勸劉據要善於揣摩漢武帝的心思,而不要干涉朝廷大事,更不要涉及人事問題。可惜,劉據沉溺於儒家說教太深,沒有聽進去。他還是經常勸諫漢武帝減少與周邊民族的戰事。漢武帝最後急了,語重心長地告訴劉據說:“我這樣做是爲了你將來能夠安享太平啊”。

衛青死後,劉據失去了重要的外朝屏障。劉據“身陷”儒學說教,中毒太深,依然在若干問題上與父皇唱對頭戲。

時間進入了公元前1世紀。公元前157年出生的劉徹漸漸步入了老年。

西漢時期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在現代人看來是相當惡劣的。劉徹就飽受疾病困擾。他的絕大部分時間沒有住在長安城內的長樂未央宮,而偏愛城外的甘泉宮(今陝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城北甘泉山南麓)。劉徹和長安城的聯繫變得間接起來。劉徹年紀大了,心理問題也多了起來。他本來就對手中的權力特別敏感,現在更加疑神疑鬼。年紀越大,劉徹越感覺自己的權威正面臨潛在的威脅,變得不自信了;他不能確認威脅潛在於何處,但下決心要不惜代價將威脅掐死在搖籃裡。

權力結構的變化和劉徹心理的變化導致了一批“直升機幹部”的出現。江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江充的崛起帶有很強的流氓性。這和他的出身有關。江充本名江齊,赤貧家庭出身。江充有着強烈的權力和發達,不惜將善鼓琴歌舞的妹妹獻給趙國太子丹作爲自己前進的臺階,因此一度和太子走得很近。太子丹和姐姐及王后通姦、交通勾結郡國豪猾、攻剽爲奸。後來太子丹怕江充將自己的醜事揭發除去,先下手爲強,對江家舉起屠刀。江充的父親、兄長都被殺了。江充逃了出來,來長安告御狀,揭發趙國的醜聞,從此進入了漢武帝的視野。

爲了加深皇帝對自己的印象,江充覲見時別出心裁地穿着紗袍,圍着裙裾,戴着插着羽毛的步搖冠。加上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漢武帝大爲驚喜,對左右說:“燕、趙固多奇士。”通過談話,劉徹發現這個出身卑微的年輕人頭腦清晰、回答乾脆,很欣賞。之後,江充志願出使匈奴。漢武帝問他如何應對強悍的匈奴人。江充回答說:“因變制宜,以敵爲師,事不可豫圖”。的確,外交錯綜複雜,難以預測,最管用也最核心的原則就是見機行事、因變制宜了。江充歸來後,拜爲直指繡衣使者,負責抓捕三輔地區的盜賊,禁察逾侈行爲。

江充崛起後的表現照樣吸引人的眼球。後人常批評江充“賣直邀寵”,大致是說他這個人立功心切,不按常規出牌,做事不講情面,專找顯貴大官的麻煩。當時貴戚近臣多奢僭,江充一一揭露彈劾,奏請收繳這些人的逾制物品,削減這些人的待遇。江充將許多達官顯貴列入出擊匈奴立功贖罪的黑名單。漢武帝都同意了。江充立即按照名單逮捕近臣侍中,送到北軍中去。這些貴戚子弟怕了,忙叩頭哀求,表示願意花錢贖罪。劉徹剛好爲朝廷的軍費拮据發愁,江充逼貴戚們花錢贖罪一下子就爲北軍聚攏了數千萬的財物。還有一次,江充跟從漢武帝去甘泉宮。恰逢太子的家臣乘車馬在馳道中行進。按制,馳道是皇帝專用的。江充鐵面無私將太子的家臣送到官署懲處。太子劉據知道後慌忙派人向江充求情:“我並不是愛惜車馬,而是不希望父皇知道這件事。父皇年紀大了,就不讓他老人家操心了。希望江君能夠寬容一次!”江充不肯通融,將整件事情告訴了漢武帝。劉徹專門嘉獎江充說:“江充給作臣子的做出了表率。”

江充連續辦了幾件很合劉徹心思的事情,劉徹決定重用江充。江充的迅速竄紅,不是因爲他刻意表現出來的忠誠正直和奉法不阿,而在於他敢辦事、會辦事。在明哲保身、爭權奪利的宮廷中,能夠找到敢辦事的人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下,江充這樣的異態分子最容易出位。像江充這樣的出身,他也只能靠對政治形勢和漢武帝的心理狀態的充分把握,採取這樣的異常手段。

不管怎麼樣,晚年劉徹當時最主要的近臣就是江充。中間除了短期出任地方官外,江充一直能夠輕易接近劉徹。雖然沒有高官顯位,但這樣的人是最危險的。

巫蠱之禍

公元前的90年代,西漢的京城長安聚集了許多方士和巫師。

中國從遠古開始就流行巫蠱來加害仇敵。中國式的巫蠱主要有詛咒、射偶人和毒蠱三種形式。詛咒指用言語咒罵仇敵,使其遭受禍害;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紙做成仇家偶像,暗藏於某處,每日詛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針刺之。人們相信這樣可以讓仇人得病身亡;毒蠱指用毒蟲害人。歷代法律都嚴禁巫蠱害人。西漢時期,蠱人和詛咒術十分盛行。漢朝法律規定對詛咒者和蠱人者可以處以死刑

雖然法律嚴禁,但西漢的巫蠱風氣始終存在。到漢武帝后期,這種風氣開始旺盛起來。長安的百姓紛紛求助巫蠱來排解煩惱,安撫心靈。有許多女巫公開在官中來來往往,教官中的嬪妃們唸咒。嬪妃們雖然錦衣玉食,卻生活壓抑,承擔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各種明槍暗箭,也許是長安城中最需要巫師幫助的人羣了。

公元前92年,劉徹恰好在巫蠱之風盛行的時候病情加重了。江充就奏言,皇帝的疾病根源於有人利用巫蠱暗算皇上。

劉徹不一定信江充的話,但他敏銳發現了其中包含着針對自己的威脅因素。早在元光年間,劉徹的第一位皇后陳阿嬌失寵後,就曾使用巫蠱之術詛咒受寵的衛子夫。漢武帝知道後,乾脆廢黜陳阿嬌,並牽連女巫楚服及宮人三百餘人,盡行誅殺。幾十年後再次接觸巫蠱,漢武帝不及細想就任命江充爲使者治巫蠱。朝廷先是在皇家的上林苑大張搜捕之網,隨即迅速蔓延到整個長安城。江充關閉長安城門,在城裡進行地毯式搜查。他帶着許多胡巫(少數民族的巫師、巫婆們)在長安城裡這邊看看,那邊轉轉,一有風吹草動就掘地三尺搜索偶人。誰敢有半句怨言,就被銬上鎖鏈押送監牢。江充一行人抓捕了許多參與巫蠱的人,也抓捕了許多在夜裡祭祀的人。所有被捕的人看起來都證據確鑿。胡巫們每當聲稱看到“鬼”的時候,他們指證受懷疑的地方就會相應出現污染和巫蠱的軌跡(事先做好的)。如果有人上前理論,就被抓到監牢中“驗證”,燒鐵鉗灼,屈打成招。在酷刑之下,百姓們相互誣告指認,導致被捕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都被貫以“大逆亡道”的罪名遭到屠殺。在這段時間裡,收到巫蠱株連而死的人前後有數萬人。

搜查行動持續了十一天,才告一段落。

巫蠱的風氣在長安城中愈演愈烈,第二年正月,丞相公孫賀牽連下獄。

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
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