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

趙瑗的優勢是他比趙琢大兩歲。紹興五年(1135年)夏趙瑗因爲年齡優勢先被封爲建國公,送到當時宮中新建的書院——資善堂學習。趙瑗深知僅有年齡優勢是不能得到皇太子地位的,所以勤奮學習,言行精神。三年後,進宮覲見趙構的大將岳飛曾經去資善堂拜見過趙瑗。岳飛出宮後,高興地對人說:“社稷得人啊,中興基業難道不就這個孩子身上嗎?”儘管後來岳飛向趙構請求早立趙瑗爲皇太子,受到了趙構的申斥。但這並沒有導致趙構對趙瑗的惡感。實際上,岳飛對趙瑗的極高評價代表了當時許多外臣的共同態度。

此後將近20年裡,趙瑗被養在宮中卻一直沒有確定名分。其間,生父秀王逝世,趙瑗外出守制了三年。趙構遲遲沒選定趙瑗爲繼承人的原因很多。首先趙構還幻想自己能夠再生育,萬一生出皇子來總比立一個血緣疏遠的侄子作接班人好。其次,趙構的生母韋太后和權相秦檜與趙瑗關係都不好,反對立趙瑗爲太子。趙瑗在外給秀王守制期間,秦檜還計劃廢黜趙瑗;韋太后則更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候選人趙琢。

期間,張賢妃病逝,趙瑗也改由已經進封爲皇后的吳氏一併撫養。趙構分別封趙瑗、趙璩爲普安郡王、恩平郡王。吳皇后雖然先撫養的是趙璩,但也認爲趙瑗恭儉勤敏,聰慧好學,可當大任,勸趙構早立趙瑗爲皇太子。

韋太后死後,趙構決定在趙瑗和趙琢之間做一個決斷。趙構給他們兩人分別送去了美女10名,過了一陣又把她們召回。經過檢查,送到趙琢處的10個美女都不是處女,而給趙瑗的那10個都還是處女。趙構確信趙瑗的品行高尚,最終決定立趙瑗爲皇太子。

剛好北方的完顏亮大規模入侵南宋,爲了穩定人心,趙構將趙瑗改名爲趙眘,封爲建王,不久正式冊立爲太子。

完顏亮南侵最終被南宋軍民打敗了。對政事厭煩了的趙構決定趁機退位賦閒。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趙構頒佈禪讓詔書,直白地解釋退位的原因是“思欲釋去重負以介壽臧”,宣佈由太子趙眘繼位。6月11日,禪讓典禮一結束,趙構隨即起駕前往德壽宮,做起了太上皇。

趙眘雖然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而只是趙構血緣關係極疏鬆的遠方親戚而已,但當了皇帝后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善待趙構。

從這一點上來,趙構還真有先見之明,挑選了一位品德高尚的接班人,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很有幫助。趙構的晚年,就是居住在德壽宮,悠閒地整天看宮中的水車慢慢地旋轉。

太上皇一有什麼要求,趙眘就儘量滿足。每個月,趙眘都起碼過來探望請安四次以上。每逢節日或出遊,趙眘都要恭請宋高宗出席或同行。趙眘對待趙構就像親生兒子對待父親一樣。沒有兒子的趙構在德壽宮安享了天倫之樂。1167年3月的一天,趙眘帶着皇后、太子一起到德壽宮拜見趙構並賞花。當日德壽宮小西湖畔鮮花怒放,內侍雜役來回奔忙。趙構子孫三代人先看拋綵球、盪鞦韆,再看百戲表演,然後登上御舟繞堤而行。趙眘安排數十條小舟,滿載酒食、水果和藝人跟隨在御舟後面,以備太上皇隨時召喚。湖上盡興後,一行人上岸繼續飲酒,欣賞歌舞,直到子孫三代都大醉爲止。這樣的情景在德壽宮經常出現。

晚年趙構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在德壽宮中釀酒品酒。德壽宮配置了專門的釀酒師,用當時上好的惠山大米配合上等三白泉水釀酒。酒水裝在酒桶裡,泥封后印上“上品”的印記封存在宮中。年老的趙構幾乎一日都離不開德壽宮自釀的酒。趙眘經常陪太上皇趙構一起品嚐自制的雪浸白酒。趙構年紀大了,酒量也不小。趙眘經常勸趙構:“此物不宜多吃!”

一位是退了位賦閒的太上皇,一邊是並非親生收養長大的新皇帝,兩人的關係能夠如此融洽,真的是讓人欣慰。

趙眘正是因爲種種孝行,死後定廟號爲宋孝宗。

宋理宗來歷不明

如果說趙眘的來歷還有據可查,多多少少和原來的皇室有着血緣關係,那麼南宋中期的宋理宗趙貴誠就是一個“來歷不明”的皇帝。

宋理宗的出現與權臣史彌遠有着直接的關係。史彌遠,南宋明州(今浙江寧波人),是南宋的第三位權相,把持宋寧宗時期朝政。大凡是權臣,總會早早地爲自己的權勢尋找退路。史彌遠就用心經營與宋寧宗太子趙詢的感情,兩人關係密切。當年暗殺韓侂冑,史彌遠就是與趙詢合謀的。史彌遠盤算着,等宋寧宗“百年”之後,扶趙詢即位,自己依然能保住榮華富貴。誰料到,太子趙詢年紀輕輕就夭折了。宋寧宗趙擴也真是繼承了家族的“優良傳統”,將不育症“發揚光大”,乾脆就生不出兒子來。死去的太子原本就是趙擴收養的宗室子弟,預備爲繼承人的。現在沒辦法了,皇室只好又“恢復傳統”,從旁系宗室中挑選子嗣,以養子身份繼承皇位。

史彌遠就開始擔心了,萬一挑選出來的皇子與自己過不去,等他登基後自己的權相地位就會受到威脅,甚至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務之急,他要和新太子搞好關係,把太子也拉入自己的陣營。

挑選候選人畢竟要皇帝本人點頭才行。權相的權力再大,史彌遠也心有餘而力不足。趙擴早已經有了中意的人選。他的弟弟沂王也沒有子嗣,趙擴非常喜歡弟弟,就替他挑選了宋太祖趙匡胤一系、燕王趙德昭的九世孫趙均作爲子嗣,賜名趙貴和,認作了侄子,成爲新的沂王。現在太子死了,沂王趙貴和作爲趙擴的“侄子”,現在順序入嗣趙擴,名正言順。趙擴就把趙貴和收養入宮,改名趙竑,封爲濟國公。

趙貴和成爲了內定的太子人選,朝野都心知肚明。

這個趙貴和,是個很有正義感的年輕人,恰恰對史彌遠極看不慣。同時,趙貴和又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絲毫不懂韜晦之術,把心中的想法和政治主張絲毫不剩地都展現了出來。

楊皇后爲了日後地位着想,也想拉攏趙貴和,主持爲他迎娶了前太皇太后吳氏的侄孫女爲妻。趙貴和不喜歡這個女孩子,冷落她,順便也冷落了楊皇后。楊皇后自然對趙貴和有意見了。史彌遠之前對趙貴和沒有什麼瞭解,如今趕緊“惡補”。一次,他聽說趙貴和喜好古琴,趕緊從民間蒐羅了一把好琴和一個擅長彈琴的美女,獻給趙貴和,拉拉關係。暗地裡,他又將那位美女的全家好好供養着,扣爲人質,命令她定期趙貴和的一舉一動。這位琴女很快就獲得了趙貴和的寵愛,對他毫無防備。史彌遠常給趙貴和送一些奇計淫巧的珍寶,趙貴和都把這些玩物拋擲在地。平日裡,趙貴和在桌几上將史彌遠擅權禍國的種種行爲都記錄下來,說:“史彌遠當流配八千里。”書房的牆壁上有地圖,趙竑一次指着海南島對琴女說:“我當皇帝以後,就要把史彌遠流放到海角天涯。”史彌遠得到琴女的密報,爲了自衛,他要扳倒趙貴和。

趙貴和的老師真德秀對學生的言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多次勸趙貴和多讀書,埋頭學問,不要過問朝堂上的事。趙貴和沒有照做。真德秀就把話挑明瞭:“殿下須要孝順慈母,敬禮大臣,天命自然來歸,不然就恐有危險之事了。”趙貴和依然我行我素。

史彌遠計劃採取的方法是既然皇帝挑選出來的太子和自己過不去,那我就讓和我過得去的人頂替趙貴和擔任太子。他很快就逮着了機會。趙貴和進宮後,沂王的後嗣又出現了空缺,需要再挑選繼承人。趙擴下令再挑選宋太祖十世孫、年過十五歲的宗室養育宮內。史彌遠乘機給趙貴和豎立了對立面。史彌遠的門客余天錫(余天錫的祖父就是史彌遠父親史浩的門客,他打小在史府長大)剛好外放紹興主持秋試,來史府辭行。史彌遠就暗中囑咐他找一個可靠的孩子來。

讓余天賜余天錫一個人去找所謂的宗室子,說明史彌遠根本就沒想要找一個真正的宗室子弟。你想,余天賜余天錫一個人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爲朝廷選擇繼承人的重任。

考試完後,余天錫空着手回來了,但是帶回來一個消息。他說紹興西門外有一個姓趙的保長,有兩個孫子。這兩個孫子的面相都是大貴之人。史彌遠也不問趙保長家的來歷,就說,那就帶來看看吧。紹興的那個趙保長聽說臨安的大官們要自己的兩個孫子,高興得了不得。他也實在不懂事,將這件事情大吹大擂,還變賣家產,請親戚朋友們吃飯祝賀。冥冥中,趙保長認爲孫子們大富大貴的面相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當他傾家蕩產將兩個孫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送到臨安的時候,史彌遠顯然對這樣的高調行爲非常不滿,只見了一面,就揮揮手把他們都給打發回去了。趙保長是敗興而歸,顏面全失。

但是一段時間後,史彌遠秘密派人來到紹興,將趙保長兩個孫子中年長的那個、17歲的趙與莒秘密接到臨安。史彌遠也不鑑定,就將他改名趙貴誠,公開宣佈爲宗室子弟,送入宮中。

趙擴認可了這個“侄子”,賜名趙昀,襲爵空缺出來的沂王爵位。

不久,史彌遠在淨慈寺爲老父親史浩做佛事。

史家有個世代姻親,叫做鄭清之。鄭清之把女兒嫁入了史家,兒子也娶了史家的女兒。他剛從峽州調回臨安任國子學錄,聽說史家做佛事,不請自來。史彌遠看到鄭清之,決定與他共商大事。爲了控制趙貴誠,也爲了他具備較高的素質,史彌遠正在爲趙貴誠挑選老師。這個老師必須是自己的親信、親戚,同時官位又不能太高,而且又得有真才實學。鄭清之是史彌遠認爲最合適的人選。

史彌遠把鄭清之叫到暗處,讓鄭清之爲趙貴誠講授儒學,同時在宮中伺機擁立趙貴誠爲新皇帝。他鄭重相告:“事成,史彌遠現在的地位就是你的。但這話出於我的口,入於你的耳。如果有一語泄露,你我都是要被族誅的。”鄭清之應允入宮,爲趙貴誠教授程朱理學。

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宋寧宗趙擴病危。史彌遠謊稱皇上有密旨,立宗室之子趙貴誠爲皇子。趙擴駕崩的當晚,史彌遠與楊皇后商議廢黜趙貴和,召趙貴誠入宮。楊皇后雖然對趙貴和不滿,但對於私行廢立這樣大逆不道的事,還是不敢做。楊次山的兩個兒子楊谷、楊石受史彌遠的囑託,一夜之間七次去勸姑姑與史彌遠合作。楊皇后還是搖頭,反對假傳聖旨,立來歷不明的趙貴誠爲新皇帝。兩個外甥侄子最後把跪下了,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勸道:

“姑姑,事已至此,如果不立沂王,恐怕日後楊氏滿門都威脅了啊!”

楊皇后這才點頭同意,配合史彌遠的政變。史彌遠連忙假傳聖旨,讓宮人去傳沂王趙貴誠進宮。臨行前,史彌遠反覆叮囑出宮宣旨的人:“記住,你所宣者是沂王,而不是太子。如果叫錯了人,小心你全家人的腦袋!”

沂王入宮後,史彌遠、鄭清之公佈趙擴駕崩的消息,並以“遺詔”的名義強行擁立趙貴誠爲新皇帝。原本可以衝擊一下皇帝寶座的趙貴和是個老實人,在決定命運的當晚儘管看到許多黑影在宮廷內外來回穿梭,他也沒有想到和他們一樣搞些小動作。趙貴和本以爲輪到自己繼位了,誰知道迎來的是被廢爲濟王,出居湖州的詔書。他茫然若失,被禁軍將領強迫接旨。

於是趙貴誠端坐到了龍椅之上,成爲了宋理宗。

歷代囂張的權臣不少,但像史彌遠這樣生生“造”出一個皇帝的人還真是絕無僅有。史彌遠的政變陰謀,激起了朝野上下的憤慨。一些大臣上書說濟王趙貴和冤枉,都被罷官出朝。

臨安的太學生潘壬和弟弟潘丙,都是湖州人。他們知道宮廷換皇帝的內幕,反對史彌遠,趕回湖州,聚集部分力量,圖謀擁立趙貴和登基爲帝。爲了增加勝利的把握,潘壬約長江北岸掌握軍隊的將領李全進兵接應,建立大功。約定的日子到了以後,潘壬和潘丙兄弟倆帶領由漁民、巡尉兵卒數十人組成的隊伍,連夜闖入王府,要用力趙貴和爲帝。從趙貴和的心理來說,他眼睜睜看着皇位飛走,不能不有所眷戀與不滿。深夜,他看到有人羣涌進來擁戴自己爲皇帝,雖然知道這個叛亂,但也沒有表示反對,配合潘壬等人的行動,等於是默認了。第二天,天亮的時候,潘壬等人在湖州街頭到處張榜揭露史彌遠罪惡,宣告政變。一行人擁着濟王趙貴和到州衙,就要黃袍加身。當時,江北的李全到期不至,沒有帶軍隊前來響應。趙貴和在光天化日之下,看清了原來支持自己的人不過幾十個人。這不是瞎胡鬧嗎?趙貴和對政變的前景失去了信心,慌忙派人向臨安告變,同時徵調湖州的官兵對潘壬等人舉起了屠刀。史彌遠聽說湖州叛亂,趕緊派出軍隊鎮壓。在軍隊到來之前,湖州的叛亂就被趙貴和給澆滅了。潘壬隱姓埋名逃往楚州,被官府抓獲斬首。

經過叛亂後,趙貴誠和史彌遠都意識到,只要趙貴和活着,就是對兩人權力的威脅。

史彌遠乾脆秘密派人到湖州逼濟王趙貴和上吊自殺,對外稱病死。

趙貴誠即位後,朝政聽由史彌遠把持。

1233年,史彌遠終於病死了,宋理宗趙貴誠開始親政。趙貴誠是一個“先天不足”的皇帝。這個不足說的不僅是他來歷不明的身份,也指他的政治能力和個人素養。史彌遠把持朝政的時候,宋理宗藏在幕後,掩蓋着個人素質的缺陷。但等他走到前臺親政的時候,他能力不濟,導致了南宋王朝的衰敗。宋理宗時期是南宋由盛轉衰的時期。

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
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26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21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