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

道光皇帝是半身倒在古代史,半身躺在近代史上的人物。面對鴉片戰爭以後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道光皇帝會選擇什麼樣的一個繼承人呢?是和自己一樣平庸穩重的奕詝還是能力出衆慷慨激昂的奕?道光皇帝的選擇是前者,清王朝繼續沿着積貧積弱的軌道沉淪。

立愚不立賢

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處於道光皇帝旻寧的統治之下。

道光皇帝除了吝嗇、迂腐、平庸外,總體上還算是一個勤勉的皇帝。他天天穿着破舊的龍袍早早地在紫禁城裡等大臣們來上朝。此情此景,可算是清朝後期的生動寫照。道光化工內地的這一輩子都思考着怎麼把祖宗的基業給維持住,怎麼讓國庫的銀子不少下去。爲了因鴉片走私產生的越來越大的銀子缺口,道光皇帝不惜與英國人打了一仗。誰知道,平庸的道光皇帝戰和不定,最後竟然輸給了蠻夷之邦的英國。國庫的銀子反而是越來越少,連祖宗傳下的香港島也給割了。道光帝一度感覺有愧於列祖列宗。

但是他最頭疼的還是給大清王朝挑選關後的第七位皇帝,一位合格的太子。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已經是65歲的老人了,還沒有選定接班人。

道光皇帝爲什麼遲遲沒有確定太子人選呢?說來話長。道光皇帝之前根本就沒爲繼承人問題着急過。因爲大阿哥奕緯在道光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出生了。此後道光皇帝又有了二阿哥、三阿哥。雖然很不幸,二子和三子都夭折了,但畢竟還有奕緯。實際上,道光皇帝在很長時間裡能夠選擇的太子人選也只有奕緯一個人,立不立太子並沒有實質意義可言。誰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奕緯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死了,終年23歲。這下子,道光皇帝傻眼了。奕緯死了,繼承人沒有。儘管兩三年後,四阿哥奕詝出生了,緊接着五阿哥、六阿哥也出生了,但是沒有個十年二十年,這些皇子也不能獨自挑起大梁。爲了等待衆位皇子長大,道光皇帝耐心地熬到了年過花甲。

道光皇帝先後有過九個兒子,其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早逝;五阿哥過繼給了醇親王綿愷,失去了繼承資格;七阿哥(奕譞,日後光緒皇帝生父)、八阿哥、九阿哥都還年幼。真正參加繼承者競爭的只有16歲的四阿哥奕詝和15歲的六阿哥奕。

那麼選擇誰合適呢?

奕詝和奕兩人僅差一歲,平日裡同在上書房讀書,接受同樣的文武教育,兄弟倆感情很好。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詝的母親鈕祜祿氏因病去世,年幼的奕詝被託付給奕的母親博爾濟吉特氏撫養。小哥倆朝夕相處,親密無間。

奕詝是事實上的長子,六歲入學,道光爲他挑選的老師是以公忠正直著稱的杜受田。杜受田對奕詝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給他朝夕灌輸儒家思想,按照傳統政治標準要求這位皇位的熱門競爭者。奕詝長大後養成了嚴肅穩重的性格,精通儒家政治的條條框框。弟弟奕沒有哥哥那樣的好運氣,沒有一位公忠體國、滿腹儒家經綸的老師,因此學的東西比較雜亂,思想激昂直接,關心現實情況的解決。奕詝與奕相比,除了年長一歲(年齡優勢並不明顯)外,不論是文才,還是武功,都遠不及後者。而且從面相看,奕詝小時候騎馬摔斷過腿,還得過天花,所以腳稍微有點瘸,臉上有麻子。而奕帥氣威嚴,有帝王之相。因此,一開始道光帝曾有意立奕爲皇太子。

清朝從康熙之後並不公開冊立太子,而是秘密寫在小字條上藏起來,等到皇帝逝世的時候纔拿出來宣佈繼承人名字。《清稗類鈔》曾記載了這麼一段野史:道光皇帝最寵愛恭親王奕,曾經在字條上偷偷寫下了他的名字,藏在大殿的匾額後面。有一個太監在殿外看到道光皇帝書寫繼承人名字,最後一筆拉得很長,就知道繼承人是奕(奕的“”字最後一筆是長筆,奕詝的“詝”字最後一筆是豎彎鉤,不可能是長筆)。這個小太監很多嘴,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其他人,結果傳得宮廷內外人人皆知。道光皇帝知道後,非常反感,進而對奕也討厭了起來,所以就改立奕詝爲繼承人。

道光皇帝爲什麼之後選擇了奕詝,自然沒有野史說得這麼簡單。實際上,道光對兩個兒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在這些考察中,奕詝的平庸反而取得了父親的歡心,戰勝了奕。

清朝尚武,皇室每年有圍獵的傳統。通常這也是檢驗皇子騎射才幹的考試。因此每一年的圍獵都被天下看作是各位皇子表演的舞臺,被看作是刺探皇位更替的指向針。這一年的圍獵,人們都將目光對準了奕詝與奕。

奕正常發揮了他的武功,騎射功夫出衆。他率領部衆打到了許多獵物。奕詝則力弱多病,乾脆呆呆地站在一旁,一箭不發。圍獵結束後,奕帶着自己的“戰利品”去見父皇。道光看後非常高興。道光見奕詝及其部衆毫無所獲,大惑不解。奕詝平靜地說:“父皇曾經多次教導孩兒,要有仁愛之心。春天正是萬物孕育的時候。現在正是春天,如果我把它射死了,那麼就連它腹中尚未出生的幼獸也射死了。我實在不忍心這麼做,所以一箭未發。”道光聽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也有欣慰,當中稱讚奕詝心胸開闊,有仁慈之心。

☢ттκan☢¢O

奕詝此舉並非出自他的本意。在圍獵之前,奕詝認爲毫無超越奕的可能,非常焦急,就去請教自己的老師。杜受田告訴他要“以愚示仁”,不要以武功取勝。結果雖然他兩手空空,卻和六弟打了個平手。

後來年邁的道光生病了,病得很重,有一天想召見二位阿哥,打算進行最後的考察以決定把皇位傳給誰。奕詝和奕都知道這是衝刺皇位的最後關頭,分別詢問各自的老師如何在父皇面前表現。

奕的老師卓秉恬給學生出主意說:“如果皇帝問阿哥什麼事,阿哥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卓秉恬知道奕聰敏過人,反應也快,知識豐富,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才華壓倒奕詝。當時朝廷內憂外患,問題很多,的確也需要未來繼承人在這些問題上有自己的見解,以便讓老皇帝看到新皇帝將來的執政思路。

杜受田卻不這麼認爲。他建議奕詝揚長避短,不要在智商和執政思路上和弟弟硬碰硬。杜受田對奕詝說:“如果皇上問起國家政事,阿哥您在這方面的見識能力不能與六阿哥相比。因此,您什麼也不用回答,只須始終伏地叩首痛哭,將您對父皇的病情的擔憂,對父皇的依賴留戀全部表現出來就可以了。如果皇上一定要阿哥回答,您就把皇上對這麼問題的處理意見重述一遍就可以了。”奕詝馬上就明白了:嗯,我的優勢就是憨厚老實,就是重感情,看我怎麼用去親情感動父皇。

果然,在兩個兒子中難以取捨的道光皇帝是以國家大事向兩個兒子置詢。

道光先傳旨召六阿哥奕問策,詢問他對當前國事政務的看法。道光先說:“我年紀大了,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可能不久於人世了。現在我想聽一下,你對治理國家有什麼看法。”奕就充分發揮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絕地闡述了自己的治國方略。道光聽着也頻頻點頭。奕對時弊看得很深,對各領域政務都有比較明確的設想。作父親的道光自然很高興。

道光又召見了奕詝,把剛纔的那番話又說了一遍,再向奕詝詢問治國良策。奕詝卻一言不發,長跪在地,痛哭不已。道光很奇怪,一再催促他快點回答。於是,奕詝流着眼淚回答:“兒臣希望父皇健康長壽,永遠也不要離開我們。我要永遠留在父皇身邊,好好侍奉父皇。”道光聞言,長嘆不語。之後轉問了幾個瑣碎問題。這回,奕詝答了,並無大的方略,只是延續了父親道光的既定策略而已。

杜受田的這招“以愚示情”果然很有效果。道光在奕詝與奕之間選擇了四阿哥奕詝。

奕詝與奕兩人的表現,將各自的能力、眼光表現地一覽無餘。道光爲什麼選擇前者,而不選擇能力出衆的奕呢?因爲道光從奕詝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奕詝雖然長相醜點,學識和武功差點,對政治現實瞭解少點,但仁愛孝順。更重要的是,奕詝這個孩子忠厚老實,守規矩,惡變革。這既符合倡導儒家的仁愛和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又讓同樣墨守成規的道光產生了共鳴。於是,他決定棄奕,而立奕詝。這就是許多皇帝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熱衷的“類己”的標準。哪個人選和自己的思路一致,會繼續奉行自己的方針政策,我就挑選那個人繼承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如果道光是一位銳意改革、奮發圖強的帝王,按照這個標準他就會選擇奕。可惜道光皇帝不是那樣的人,所以就只能委屈奕了。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六日,道光皇帝硃筆用滿漢兩種文字寫下“皇四子奕詝立爲皇太子”。寫完了,道光皇帝對這字條沉默了許久,又提筆僅以漢字寫下“皇六子奕封爲親王”。道光用一張黃紙將字條包好,在黃紙上用硃筆寫下“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字樣,並親筆簽名;再用一張黃紙講字條包了一層,在背面又寫上滿文的“萬年”字樣,又親筆簽名。之後,道光皇帝寫下遺詔,再親手撰抄一份。立嗣的字條和兩份遺詔分別被密封在兩個匣子內。道光親自在匣子的三面啓扣處貼上封條,並在三處封條上親筆簽名,其中正面的封條除了道光皇帝的親筆簽名,還記上了日期:道光二十六年立秋。

在這一天,奕詝與奕這兩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就被決定了。在某種程度上,清王朝之後的命運也被決定了。

對錯自有評說

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
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3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3)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8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9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2)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7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3)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15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4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5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7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1)第22章 半生等待半生愁——疑團重重的朱常洛(2)第25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2)第11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2)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33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2)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14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3)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6章 巫蠱禍後冤難雪——戾太子劉據與巫蠱(2)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9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3)第28章 雲深不辨前方路——康熙朝廢立太子事件(2)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4章 亡國太子必須死——明亡國太子朱慈烺(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0章 王朝何堪家族淚——西晉弱智太子司馬衷(1)第13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第16章 大明宮中的過客——唐中宗李顯的起伏人生\t(2)第8章 退求其次的選擇——孫權晚年選立太子風波(1)第1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1)第12章 江山未動名已成——南樑昭明太子蕭統(1)第3章 長居膝下盡歡顏——沙丘政變與扶蘇之死(1)第19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1)第32章 致那些邂逅皇位的孩子們(1)第20章 養在深宮人未知——明孝宗朱祐樘的黑戶生涯(2)第3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冊立太子的標準立愚不立賢(2)第17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血緣外的南宋太子們(1)第2章 風瀟瀟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責任與復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