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李世民兒子挺鬧心

李世民兒子挺鬧心

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完全讓人滿意的事情,一代明君李世民也不例外。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以賢明聞世,可他們的兒子卻是另類,互相爭權奪利。李世民爲了立太子之事,猶豫難決,左右爲難,心中煩躁,竟然要拔刀自殺。這實在不像是英雄所爲,令人無語。

兩唐書記載,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孫皇后生的嫡子有三個,分別是長子李承乾,排行第四的李泰和排行第九的李治。

嫡長子李承乾,出生於長安皇宮中的承乾殿。李世民以此殿爲他取名,既有紀念的意思,更有“承繼大業,總領乾坤”的深意。

李承乾小時候很聰明,深受父母喜愛。史書說他:“性聰敏,太宗甚愛之”。李世民登基以後,隨即立七歲的李承乾爲皇太子,明確了他皇位繼承人的身份。

李世民對這位皇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繼承光大自己的事業。李承乾只有三歲,李世民就讓他讀書,五歲時,又特意請了著名儒學大師孔穎達等人,教授他儒學經典。等到李承乾十二歲的時候,李世民就開始鍛鍊他的政治能力,讓他在朝堂聽政,有些事還讓他參加處理斷決。李世民爲了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煞費苦心,甚至有點拔苗助長。

李承乾在父母的嚴格約束管教下長大,到了十六七歲的時候,卻出現了青春期叛逆。他喜歡音樂、美女和遊山玩水,喜歡與一些放蕩之徒盡情玩耍。恰在這時,長孫皇后不幸病逝,李承乾更加無約無束,放蕩不羈。李承乾不僅喜歡美女,也喜歡美男,與一個美少年搞起了同性戀,並且給他取名叫“稱心”。

李世民知道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稱心”處死了。處於熱戀中的李承乾非常傷心,日夜哭泣流淚,還偷偷爲“稱心”立了靈牌,每天祭奠。李承乾對父親產生了怨恨,叛逆心理更重了。

李世民對兒子的變化感到憂心忡忡,他派出最好的大臣,去教育輔導太子。房玄齡、魏徵、孔穎達、于志寧、李百藥等十多位著名大臣,都當過東宮輔臣。他們治國理政都是高手,可教育青年未必在行。這些人都是忠誠正直之人,敢於犯顏直諫,輪番教導太子,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把李承乾斥責爲秦二世,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李承乾又患上足疾,成了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身體上的缺陷,讓李承乾的性格也有些扭曲。他羨慕突厥人的習俗,學着突厥模樣梳成發形,穿上胡人服裝,裝扮成突厥可汗,令東宮奴僕都換上胡服,打着五狼頭大旗,在宮中奔跑玩耍。李承乾高興地大叫:“如果讓我擁有天下,披頭散髮當個可汗,該有多痛快啊!”衆人都認爲他中了魔,這實際上是李承乾對壓抑生活的渲泄。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荒唐行爲,既氣憤,又失望,感到他難以繼承大統,於是,便開始關注起第二個嫡子李泰來了。

李泰也是長孫皇后所生,比太子李承乾只小一歲。李泰聰敏絕倫,很有心計,愛好文學,書法也很好。他組織一批文人學士,用了數年時間,編寫了一部《括地誌》,記述了各地的沿革、地理、古蹟、傳說和重大事件,對後世影響很大。李世民很高興,不斷對李泰進行賞賜,賞賜數量超過了太子。

李泰見自己得到了父親的寵愛,而太子李承乾越來越讓李世民不滿意了,便自然產生了謀取太子的想法。李泰在朝中拉攏大臣,結黨營私,賄賂父親寵愛的嬪妃,讓他們變着法地詆譭太子,讚美自己。

李承乾見李泰咄咄逼人,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脅,也不甘心坐以待斃。李承乾採取了極端手段,派刺客前去暗殺李泰,可李泰早有防備,沒有成功。李承乾又匿名上書,誣告李泰謀反,可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承乾對李泰無可奈何,一籌莫展,他只好再找機會。

公元643年,李世民的第五子、齊王李祐起兵叛亂。李祐是李世民的陰妃所生,陰妃的父親是隋朝留守長安的將領,李淵攻打長安時被殺。李世民見陰女漂亮,納爲妃子,卻不料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陰妃與李氏有殺父之仇,對兒子李祐從小就灌輸仇恨。李祐當齊王以後,橫行不法,朝廷予以責罰,他在舅舅陰弘智的煽動下,乾脆舉兵造反了。李世民聽說兒子造反,十分惱怒,命李勣率軍平叛。李勣不到一個月,就平定了叛亂,李祐、陰妃、陰弘智等人均被處死。親生兒子竟然造反,這給了李世民沉重的一擊。

太子李承乾見弟弟李祐造了反,心裡卻很高興,感覺是個好機會。李承乾想學老爹李世民那一手,趁亂起事,武力逼宮,提前登基。當時,魏徵、長孫皇后均已離世,李世民多有過失,引起許多人不滿。因此,李承乾在朝中拉攏了不少人,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李世民的七弟李元昌、名臣杜如晦的兒子杜荷等人,都參與了太子的陰謀。

李承乾很高興,對衆人說:“我們東宮的西牆,離皇宮只有二十步遠,一旦發動起來,瞬間就能攻入皇宮,奪取皇位易如反掌。這樣的優勢,李祐那個傻子怎麼比得了?”

可是,李承乾萬萬沒有料到,他們還沒有來得及發動,李祐叛亂就被平息了,而他們的陰謀卻暴露了。太子造反,這對李世民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更加沉重的打擊。

李世民面對這個曾經寄予厚望、如今徹底失望的嫡長子,心痛不已,他念及父子之情,沒有處死李承乾,只是把他廢爲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心情鬱悶,第二年就病死了,年僅二十六歲。

廢黜了李承乾,太子之位似乎非嫡次子李泰莫屬了。可是,李承乾臨走之前,對父親說了一番話,卻讓李世民感到心驚肉跳。李承乾對父親說:“李泰十分陰險狠毒,他如果當了皇帝,我肯定性命不保,而李治和其他兄弟,恐怕也活不成了。”李世民聽了,心靈受到巨大震動,他不得不爲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擔憂。

李治,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的第三個兒子,排行第九,當時只有十五歲。李治自幼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特別孝順。長孫皇后去世的時候,李治只有八歲,哭得死去活來,所有的人都被感動地落淚。李世民對這個幼年喪母的兒子特別疼愛。

李承乾被廢之後,李泰當太子的優勢最大,李世民確實也想立李泰爲太子。有一天,李泰去看望父親,父子倆談得很融洽,談了很長時間。李世民在心情愉悅之下,禁不住向李泰吐露了心跡,說打算立他爲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由於李世民擔心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便問李泰,問他將來會怎樣對待弟弟李治?

李泰一聽自己能夠繼承皇位,頓時心花怒放,但他高興得過了頭,爲了取悅父親,竟然說:“我知道父皇特別疼愛李治,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後,我要殺掉自己的兒子,把皇傳位給弟弟。”李世民聽了,非常感動,覺得李泰真是太孝順了。

李世民把李泰的“孝心”向衆臣誇耀。不料,大臣褚遂良當場反駁,說:“父子天性,遠勝過兄弟之情,從古到今,從來沒聽說過有殺子傳弟的事情。這是謊言,陛下千萬別相信。”李世民畢竟不是一般的人物,一聽此言,猛然醒悟,反過來對李泰產生了戒心。李泰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李世民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他想立李泰,但感覺李泰心計很深,不夠忠厚,而且有些殘忍;想立李治,又覺得李治文雅軟弱,怕他擔負不起重任。李世民絞盡腦汁,反覆掂量,猶豫不決,但到了最後,逐漸開始傾向李治。

李世民認爲,如果讓李泰繼承了皇位,那麼,李治和其他兒子們的安全是沒有保障的,搞不好會被李泰殺掉;而李治儒雅仁慈,是不會殺害兄弟的。這個時候,李世民站在了一個父親的角度上,來看待和處理皇位繼承問題。李世民是通過殺掉哥哥弟弟才登上皇位的,他對此有着切膚之痛,所以,他要極力避免自己的兒子也手足相殘。這對一個父親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李世民很注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立太子這樣的大事,自然要經過羣臣商議。在朝堂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因爲李治性格軟弱,又排序在後,許多人並不同意,而贊同李泰的比較多。李世民聽着大臣們的議論,心裡矛盾,感覺很煩躁,太子之事便沒有定下來。

散朝之後,李世民把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三人留下。李世民滿臉愁雲,苦惱地說:“我的兩個兒子造反,立太子的事情又弄成這個樣子,我心裡很煩亂,覺得活着很痛苦,不如死了算了。”說着,拔出佩刀,就要自殺。

在場的人全都大驚失色。長孫無忌一個箭步向前,死死抱住了李世民。李勣也趕快撲了上去,一把奪下李世民的佩刀。三人一齊跪倒在地,大哭說:“陛下千萬不要這樣,您想立誰爲太子,我們一定遵命。”

李世民說:“朕對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思慮再三,覺得只有立李治爲太子,將來由他繼位,才能夠穩妥一些。”長孫無忌立即表態,說:“好!我們就聽從您的詔令,如果有不同意的,臣一定親手斬了他。”

兩唐書記載了李世民要自殺的情節,不知道李世民是真想自殺,還是假的。不過,因爲立太子之事,把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逼到這種程度,也夠難爲他的了。

公元643年4月,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心,下詔立李治爲皇太子。此後,李世民每次上朝,都把李治帶在身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政務,還讓李治參加朝議,悉心培養他的執政能力。

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民發現,李治果然是寬厚有餘,能力不足,把江山社稷交給他,實在是不放心。李世民覺得自己的第三子李恪,很有才能,當時二十四歲,明顯比李治強一些。因李恪不是嫡子,所以之前沒有把他列入選太子的範圍。

有一天,李世民試探着對長孫無忌說:“這段時間以來,朕發現李治確實懦弱,恐怕不能守護社稷。而三子李恪英武果斷,十分像朕。朕打算改立他爲太子,你看怎麼樣?”

長孫無忌堅決反對,說:“打天下的時候,當然需要像您這樣的英武之人;而守護社稷,最重要的是仁義,不一定英武。李治雖然沒有陛下英武果敢,但寬厚仁孝,深得人心,又有衆大臣輔佐,一定會守住江山的。再說,立太子是大事,怎麼能夠反覆無常、多次更改呢?”李世民聽了,覺得有道理,只好打消了再次更換太子的念頭。

公元648年,李世民親自撰寫了《帝範》十二篇,交給李治,向他傳授爲君之道,希望他能夠守護好社稷。

公元649年,李世民終於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很不放心地離開了人間,終年五十二歲。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爲數不多的賢明皇帝,被歷代所讚揚,他爲中國社會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永載史冊。

李世民死後,他親手開創的貞觀之治,會怎麼樣呢?他無奈之下選擇的接班人李治,能夠守護江山社稷嗎?

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14、房謀杜斷的啓示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76、唐宣宗大智若愚41、千年妄議無字碑66、亂世之中的杜甫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77、唐懿宗昏庸驕奢44、老子狗熊兒好漢37、忠貞之臣魏元忠22、陳玄奘西天取經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76、唐宣宗大智若愚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69、宦官干政掌大權18、保家護院兩門神59、平叛天子唐肅宗41、千年妄議無字碑62、忠武雙全郭子儀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19、當槍手當成宰相54、禍國宰相楊國忠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58、楊貴妃命喪馬嵬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59、平叛天子唐肅宗37、忠貞之臣魏元忠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39、武則天的男寵們63、夷族忠臣李光弼54、禍國宰相楊國忠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76、唐宣宗大智若愚14、房謀杜斷的啓示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77、唐懿宗昏庸驕奢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14、房謀杜斷的啓示59、平叛天子唐肅宗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69、宦官干政掌大權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7、李淵建唐平天下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75、唐武宗會昌中興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19、當槍手當成宰相77、唐懿宗昏庸驕奢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22、陳玄奘西天取經59、平叛天子唐肅宗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20、欲殉帝葬兩忠臣35、中流砥柱狄仁傑75、唐武宗會昌中興63、夷族忠臣李光弼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4、李淵起兵不反隋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19、當槍手當成宰相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34、奸佞小人李義府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57、哥舒翰痛失潼關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4、李淵起兵不反隋73、滑稽的染工暴動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71、鐵血宰相武元衡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
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14、房謀杜斷的啓示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精選5、當槍手當成宰相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76、唐宣宗大智若愚41、千年妄議無字碑66、亂世之中的杜甫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77、唐懿宗昏庸驕奢44、老子狗熊兒好漢37、忠貞之臣魏元忠22、陳玄奘西天取經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21、文成公主遠嫁吐蕃76、唐宣宗大智若愚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69、宦官干政掌大權18、保家護院兩門神59、平叛天子唐肅宗41、千年妄議無字碑62、忠武雙全郭子儀33、武則天至少有四大功績19、當槍手當成宰相54、禍國宰相楊國忠61、罵賊不怕割舌的顏杲卿50、優雅才高的張九齡49、先砍頭後奉詔的宋璟58、楊貴妃命喪馬嵬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59、平叛天子唐肅宗37、忠貞之臣魏元忠53、唐玄宗霸佔兒媳婦80、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精選8、李世民的皇后賢明兒子卻鬧心82、朱溫滅掉大唐王朝28、 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39、武則天的男寵們63、夷族忠臣李光弼54、禍國宰相楊國忠40、神龍政變女皇下臺76、唐宣宗大智若愚14、房謀杜斷的啓示5、進軍關中幾乎夭折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81、唐昭宗賢能卻無力迴天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32、徐敬業舉兵並非反武77、唐懿宗昏庸驕奢精選9、李治並非軟弱無能14、房謀杜斷的啓示59、平叛天子唐肅宗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69、宦官干政掌大權12、大胸懷才能創大業7、李淵建唐平天下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75、唐武宗會昌中興26、中國第一女皇陳碩真19、當槍手當成宰相77、唐懿宗昏庸驕奢43、韋皇后想當“武則天”22、陳玄奘西天取經59、平叛天子唐肅宗51、口蜜腹劍的李林甫20、欲殉帝葬兩忠臣35、中流砥柱狄仁傑75、唐武宗會昌中興63、夷族忠臣李光弼精選1、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4、李淵起兵不反隋精選3、瓦崗英雄歸大唐精選6、西藏布達拉宮是爲文成公主修建的2、隋末大亂各地興兵60、慘烈的睢陽保衛戰19、當槍手當成宰相13、貞觀之治探索治國之道34、奸佞小人李義府3、李淵造反是兒子逼的嗎57、哥舒翰痛失潼關6、歷史上首支“娘子軍”48、向皇帝提條件的姚崇4、李淵起兵不反隋73、滑稽的染工暴動25、李治並非軟弱無能精選4、兄弟喋血玄武門71、鐵血宰相武元衡45、巾幗宰相上官婉兒52、唐玄宗亂國先亂家79、黃巢起義唐朝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