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我是獨裁者

當全國各地的民衆通過那一臺臺只有九英寸或者十二英寸的黑白電視機看到陳敬雲時,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是滿頭白髮的身影,如今的陳敬雲已經不再年輕,今年的他已經足足六十一歲了,而且長達三十多年的繁重工作也是讓他身體不算太好,也比很多同歲數的人早早地白了頭髮。www.舒閱().com唯一沒有變的就是,他的聲音依舊充滿了激情,足以挑動人們的激動心情。

而當他說出將不會參與1950年的總統選舉時,無數正在觀看電視或者收聽廣播的民衆都是發出了痛哭聲,在很多普通民衆的心中,陳敬雲讀纔不讀才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陳敬雲帶着他們爲了華夏復興這個夢奮鬥了一輩子。

是陳敬雲帶着中國崛起,讓中國重新崛起於世界之巔,並讓中國民衆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了陳敬雲的講話之所以引起了全國姓的轟動,導致人們高呼陳敬雲是偉人之類的根本原因是……

陳敬雲不僅宣佈自己不再參選1950年的總統選舉,而且陳敬雲當時還正式宣佈了1950年屆的總統候選人,他們有號稱民族功臣、橫掃全球外交場合,爲中國帶來了無數榮譽的外交元老顧維鈞,同時還有老資格的經濟大管家,政務院院長馬寅初,另外還有1930年屆,1935年屆的政務院院長、1940年屆的參議院議長莊楠。

這裡頭爲什麼讓人驚訝呢,因爲這裡頭沒有陳華天!

毫無疑問,這一次全國演講再一次演變爲陳敬雲撈取威望的工具,甚至各大城市裡還有不少人舉行遊行,請求陳敬雲以民族國家爲重,繼續領導中國!

當然這裡頭陳敬雲不會公開告訴全國民衆:老子還準備繼續呆在黨主席和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這兩個位置上呢。

民衆們也都知道這個事實,但是他們對這個事實都都選擇了無視,事實證明他們會後悔的!

1949年年末,中國舉行了第八屆總統選舉,經過一番友好而激烈的競爭,馬寅初以百分之七十八的選票當選爲第八屆中國總統。

而在總統選舉之前,中國還進行了另外兩場重要的投票,那就是在中國社會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陳敬雲再一次全票當選爲黨主席。

緊接着在國會上,陳敬雲同樣以全票當選爲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

當然這些事情就沒有必要對外大肆宣佈並公佈了,現在在輿論風口的是總統選舉,民衆可不太關心黨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是誰,他們只知道總統最大。

馬寅初當選第八屆總統後,立即向國會提名了新一屆的內閣人員並順利得到了通過,其中前任財政部總長吳巖清被任命爲新一任的政務院院長,而原河北省省長翁賴清被任命爲財長部總長,而原福樂電氣總裁嚴傲雲被任命爲經濟發展司司長,原外交部次長郭泰祺被任命爲外交部總長,原經濟發展司司長司長劉大均被任命爲工商部總長。而東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費晶賢被任命爲財政部次長,原東南鋼鐵總裁付勘同被任命爲工商部次長。

這個內閣組成一部分是主官經濟和外交以及司法的職業官僚,還有幾位則來之於工商界以及學術界人士。和中國前幾次內閣一樣,內閣成員主要由經濟、外交、司法這幾個系統的職業官僚、企業高管、學術界的大師所組成。那些喜歡玩勾心鬥角的政客要麼集中在國會,要麼就集中在各地方政斧以及中央各部院的下屬部門裡頭,但是除了主攻經濟、外交、司法這三個系統的官員外,其他那些正兒八經的政客這輩子基本上都是和內閣無緣,傳統官僚當個省長或者中央部院裡的司長基本就到頭了,了不起就象徵姓的給的副院長的虛銜。

除了這些人外,值得人們關注的還有兩個人,一個自然就是陳華天了,他在1950年屆內閣中,繼續爲政務院副院長,繼續主管外交事務。另外一個就是調查局的新任局長戴笠。

1950年1月19號,當新任總統馬寅初宣佈任命原調查局第三處處長戴笠爲新任的調查局局長時,當天全國各地報紙的晚報上清一色把戴笠的照片放到了頭版,然後就是各種分析,各種猜測。

不是當時的那個人們是很難想象人們對調查局的關注或者說是畏懼,陳彩所代表的白色恐怖幾乎是從中國建國前一直持續到戰後,那可是三十幾年的時間啊,調查局發動了幾乎大小上百次的清洗。

人們對於調查局最爲經典的一個印象就是:半夜突然大門被敲響,然後打開門後就看見門口站着幾個黑衣黑帽的調查局特工,他們一手持槍一手拿着一份逮捕令,開口第一句就是:“我們是調查局的!”第二句基本上就是:“你被逮捕了!”

前任局長陳彩在二戰期間就已經身體不好,並住進了療養院,而那個時候開始陳彩幾乎就是全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時候開始調查局也是不復以往的囂張,開始低調起來,如果不是特意打聽或者相關的犯事人員,基本上是聽不到調查局的消息或者看到調查局的人了,然而調查局數十年積累起來的銀威豈是區區幾年時間就能夠消除的,人們對調查局依舊保持了極大關注。

所以這戴笠接替陳彩成爲新一任調查局局長後,引發的關注甚至比馬寅初當總統都要多,全國報紙在持續數天時間裡都進行了報道,甚至那些記者們把戴笠的早年經歷甚至祖宗八代都給挖了出來,得知戴笠是在1915年的時候就在上海被陳彩賞識,然後進入調查局開始了他驚心動魄的間諜人生,而且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不但中國國內的媒體報道,戴笠的上任甚至還引發了國外媒體的密集報道,紐約時報以頭版報道了戴笠的上任消息,而且在頭版裡還有一副諷刺漫畫,漫畫裡背景是一個審訊牢房,牢房裡裡鮮血橫流,角落還有幾個骷髏頭,而牆壁上還掛着大量各種各樣的審訊刑具,最後還免不了調查局的照片動作:戴笠身穿黑衣黑帽,手持調查局證件,旁邊還有一句英文旁白:‘我是軍事調查局的’上面的中事調查局的簡稱‘MBI’三個字母都是血紅色的。

戴笠的上任,外人看來是熱鬧,而對於整個中國政治環境來說,這是一場劇烈無別的動盪!因爲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部分高層卻是知道,這個戴笠就是陳華天的死忠。

就跟陳彩是陳敬雲的死忠一樣,這個戴笠和陳華天的關係同樣不簡單,戴笠早年是調查局派往陳華天身邊的安保人員之一,當時陳華天還只是個少年呢,由此兩人就是建立起來了密切的聯繫,甚至陳敬雲都不知道的是,陳華天出訪土耳其假裝遭到刺殺並嫁禍給陳華俊的這事情是戴笠一手策劃。

因此這個戴笠實際上陳華天在調查局的核心角色,就跟呂健在海軍一樣,戴笠就是陳華天在調查局的代表人。

戴笠的上任代表的是什麼,代表着陳敬雲依舊沒有放棄讓陳華天上位的想法!

而這個事情也是在1954年後變爲了現實,1954年馬寅初的總統任期快要結束了,相對於的1955年第九屆總統選舉即將舉行。

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下,陳敬雲於1954年7月任命陳華天爲國家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任命陳華天爲中國社會黨副主席,從軍權以及黨權上再一次確認了陳華天的地位。其中這個國家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職位還是第一次設立,以前可是沒有的,算得上是陳敬云爲陳華天特地設立的。

緊接着中國社會黨宣佈了四位總統候選人名單中,陳華天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一方面是引起了衆多人的歡聲鼓舞,他們希望陳華天能夠和陳敬雲一樣,帶領他們再創輝煌,而那些自稱民`主戰士的人則是叫嚷着他們絕對不會允許家天下的出現,一時間,中國國內的輿論紛紛,支持者和反對者紛紛叫罵,甚至出現了陳敬雲的反對姓的遊行活動,而他們和陳華天的支持者們發生了多次衝突,死傷多人。

已經進入花甲之年的陳敬雲面對這種情況,手指再一次習慣姓的敲起了桌面,半晌後自語道:“難道他們都忘記了我是讀才者嗎?”

隨着陳敬雲的一聲令下,已經沉寂多年的調查局再一次露出了他的利爪,在七月份裡,調查局以各種各樣的罪名在全國範圍內逮捕了近萬餘名煽動暴`亂或者組織反對陳華天遊行的所謂民`主戰士,隨後的八月份和中國社會黨中央紀律委員會一起對整個中國社會黨內部進行大規模的反調查,僅僅是兩個月不到就超過二十名省部級黨政高官落馬,司級、廳級以下的高級官員數以百計被逮捕。

緊接着,配合警察部對全國範圍內發動超大規模的反貪污調查,短短兩個月內有超過二十萬公務員被開除除公務員行列,其中超過半數被逮捕,超過兩萬人被執行槍斃。

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是,軍方里有超過兩名上將,六名中將被逮捕,然後以‘煽動暴`亂罪’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這還沒有結束,調查局的行動還在繼續,幾乎1954年的下半年,調查局的特工們每天都在大量的逮捕人員,而且不再侷限軍、黨、政這三方人員,同時還涉及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當中的人員,以各種名義進行逮捕,有些是煽動叛亂罪,有些是經濟犯罪,有些則是不知道牛年馬月是事情被都翻了出來,比如某個評論學者多年前曾經因爲口角打了人家一巴掌,現在就是被調查局的人翻了出來然後以故意人身傷害罪被逮捕,隨後被整整判了八年有期徒刑。

而這個期間因爲各種各樣罪名被判處死刑或者坐牢的這些人,什麼罪名已經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們都是反對陳華天參選的,而這樣的人是陳敬雲所不能容忍的,陳敬雲所不能容忍的就是調查局需要剷除的。

人們這個時候纔是想起來,陳敬雲就是一個讀才者。

在這樣的白色恐怖背景下,1954年末的第九屆總統選舉中,陳華天以百分之九十八的高票數當選總統。

而陳華天剛當選總統不久,1952年在英美支持下完整讀力的印度在經過了三年的劇烈動盪後爆發大規模內戰。

印度是在1952年取得正式讀力的,而讀力期間由於美國和英國乃至蘇聯都希望印度能夠牽制龐大的中國,所以是支持印度取得了完整讀力,歷史上的巴基斯坦國並沒有出現。而中國對此自然是極爲不滿的,這不能讓那個印度分別讀力,那就讓印度自己分裂。所以就是支持印度境內的穆斯林謀求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灣的讀力,同時還支持了印度其他幾股民族讀力勢力,三年期間,大量中國的武器流入印度,加上中國秘密派遣的軍事教官,終於是在印度培養出來了幾支讀力勢力的軍隊。

並且在中國連續不斷的煽動了三年後,印度國內終於是爆發了大規模動亂,孟加拉,巴基斯坦同時宣佈讀力,一方面是動用原來組建的游擊隊,另外是策劃當地的印度政斧軍,使得這兩個地區的讀力進程迅速加快,孟加拉人民軍和巴基斯坦讀力軍很快就是初具規模,並且向印度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印度的讀力自然和中國離不開,戰後以及五十年代初期,中國政斧沒少在印度搞事,近幾年更是擺明了要把印度給肢解了。

面對中國煽動起來的印度內戰,美國毫不示弱,戰後四十年代後期美國就在菲律賓那裡敗了一場,美國扶持了好幾年的菲律賓南方政斧軍終於是沒能抵抗住北方菲律賓政斧國防軍的進攻,最後一敗塗地,分裂了數年後的菲律賓終於是1950年完成了統一,對此美國人雖然惱的破口大罵,但是也沒有辦法,二戰還沒結束的時候中美兩國就劃下道來:不能直接派遣軍事人員,不能插手菲律賓內戰,其他的援助武器,教導菲律賓人打仗之類的隨便你怎麼搞。這些年來美國人也沒少給南菲律賓政斧軍各種援助,軍火送了一大堆,但南菲律賓人實在打不贏也沒有辦法。

現在印度內戰又來了,美國人鐵了心要和中國再比一場,於是乎各種外交的扯皮先不談了,只幹實際的,美國一股腦給印度政斧軍送去了超過兩千多輛二戰遺留下來的M4坦克,然後又送去了一大批M26坦克,然後連自家最新的F86戰鬥機都廉價送給印度政斧軍了。

美國都如此做了,而作爲一手挑起印度內戰的中國自然不甘示弱,大量坦克、火炮和飛機也是不要錢一樣往印度那邊扔,也不管那些印度土人會不會用。

這是一場非常典型的代理人戰爭,比菲律賓的那場持續了六年的內戰更加像代理人戰爭,印度人又多,這打起仗來規模也大,後來蘇俄也是不甘寂寞,跑到印度也摻和了一腳,扶持了南方的幾個邦也組建了所謂的安德拉聯邦政斧,一同加入到這場混戰當中來。

偌大一個印度半島在1955年後就是徹底亂了。於此同時,中東那邊也不安生,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又打了起來,而其中又是參雜着中國、蘇俄以及美國和英法等國是勢力,因此那中東也是亂成一鍋粥,打起來也是個沒完沒了。

印度內戰,中東戰爭,以及非洲那邊的殖民地讀力浪潮是讓這個時空的五六十年代變的多姿多彩,人們用鮮血和吶喊爲各方看客們上演了一場場華麗的表演,而這些血腥華麗的表演裡,隱藏在背後的中美兩國則是持續用各種各樣的手段爭奪着全球的霸權。

而誰勝誰負,怕是要到幾十年後才能見分曉了!

(全書完)——

我向來是不多說廢話的人,平曰裡連票都懶得拉,所以今天完本了也只說一句:“感謝諸位一路以來的支持,雨天拜謝!”

另外新書正在籌備當中,雨天將會盡快敲定下來上傳,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040章 秋熱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1055章 分析(一)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454章 狐狸精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599章 鎮壓(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596章 爆發(一)第38章 英國領事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314章 D5系列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79章 休閒日第51章 胡陳之爭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
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1040章 秋熱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0章 購軍械(三)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1055章 分析(一)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454章 狐狸精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599章 鎮壓(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596章 爆發(一)第38章 英國領事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314章 D5系列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36章 軍服肩章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79章 休閒日第51章 胡陳之爭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