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節 橫斷山

《大山之子》第一部 《笑笑書場》第01節 橫斷山

中國大西南雲貴川藏交界處,躺臥着十多列南北並行的大山脈,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橫斷山。

設若從高高的雲巔俯瞰,橫斷山脈猶如一隻形狀怪異的史前生物,高黎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寧靜山、雲嶺、雀兒山、沙魯裡山、大雪山、邛崍山等諸多高山大系組成它的骨架,山系之間夾雜着無數的河谷,彷彿一隻靜臥沙灘的大海龜,西緣的貢嘎山——舒伯拉嶺山系是它半伸半縮的右爪,東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山系,是它完全伸展開來的左爪,它的尾巴呢,則是逶迤綿長的橫斷山山系向北延展的部分,長長的,一直伸向中緬邊界,最終漸漸消融於緬甸境內。

這神龜尾巴漸行消失的地帶不甚寬廣,卻有一個在全世界都響噹噹的名字——金三角。

橫斷山脈是世界最年輕的山系之一,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走向山系(沒有之一),也是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唯一)。

印支漂移、冰川擡升,歷經幾萬萬年的地殼運動,這片原本沉睡於大洋海底的地塊,逐漸隆起,形成一條條高挺巍峨的高山大系,就這麼默默靜臥在印度洋——太平洋板塊之間,南北並行,獨立成系,大山之間老死不相往來。至清末之前數千年,這些山系仍以漢、藏、瑤、苗等許多民族語言或文字,標讀着它們各不相同的山名。

到得清朝末年,有個江西貢生,名叫黃懋材,投在滿清權貴錫良大人的幕下參贊軍政,因其博學多智,每多奇謀妙計,漸得錫良倚重。及至錫良升任四川總督,位高權重,軍務政務漸多,更是離他不得,引作第一心腹,闔府皆稱“江西黃”。

www ●тt kán ●CΟ

四川總督這官兒,可是了不得的哩,替大清皇朝擎着西南大片天。錫良能坐到這位上,一是倚着滿清皇室的貴胄身份,二是得着慈禧老佛爺的青睞,三呢,這錫良老兒也端的是滿人皇族中的翹楚,不僅於政務軍務是個內行,便是詩詞時文,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一日,錫良總督約了一衆門客談經論史,說到兩晉逸事,自然少不得陶淵明。陶老夫子麼,話兒自然多了去了,“不爲五斗米折腰”啦,“採菊東籬下”啦,“此中有真意”啦,當然,更少不了“後遂無問津者”的那個世外桃源了,令人神往得很。衆清客一時唾沫橫飛,滿嘴跑火車,滋滋洋洋地生髮開來,反正,嗯,錫良大人既有此雅興,大夥兒迎合迎合,放放嘴炮,總是沒得錯的。

一衆門客聊得甚歡,唯獨錫良大人卻是埋了頭,沉思片刻,捋捋幾根黃鬍鬚兒,眨巴眨巴小眼珠兒,瞪了一衆門客,道:嘿,咳咳,嘿,史書有載,在那莽莽大山之中,有溪名作“黑水”,集高山融雪成河,一路逶迤奔騰,直入天竺之國,其間人跡罕至,從無外人進得,或許真有“世外桃源”隱於其間,也是說不定的。依老夫愚見,不若遣人探它一探,如何?

探它一探?嘿嘿,陶老夫子的話兒,可是當得真的?再者,黑水之河,嘿嘿,化外蠻荒之地,何來的世外桃源?

衆門客面面相覷,大眼瞪小眼,作聲不得。

獨有江西黃,不愧是錫良的第一師爺,對恩主的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兒,卻是另有一番解讀。

其時,大清國江河日下,國勢日頹,列強環伺,割土分疆,更兼英國和沙俄正卯足了勁,爲爭奪藏南地區,明槍暗箭,翻雲覆雨。黃師爺是個有心人,明白這位位高權重的錫良總督,在所有清朝貴胄中,雖算不上頂頂有爲的人物,但也絕不是糊塗到極點的草包大王,從總督恩人平時的閒言碎語中,黃師爺猜測總督大人的這個“探源黑水”,恐怕更深層的原因,是要借“探源黑水”的由頭,在這片當時尚屬化外的蠻荒之地,爲江河日下的清廷,也爲自己,作一些未雨綢繆的打算。

黃師爺抱着這種目的,與錫良一番籌劃,率了一衆隨從,出得成都府,沿着黑水河道順流探行,一面開山取路,一面派出隨從侍衛,沿途刺探所經之地的山川形勝、風土人情,並將當日所得記錄成稿,手繪成圖。

歷經一月有餘,黃師爺率隊深入莽莽崇山峻嶺之中,偶觀手繪的山川形勝圖,仰望兩邊蔽日高峰,俯瞰懸崖下怒浪滔天,隨口吟哦道:“哎呀哎呀,危兮險兮!高嶺橫阻,惡水斷路,蜀道之難,難比登天!”

於是,這片並行南迤的崇山,便有了一個共同的稱謂

——橫斷山!

有高山就必有深谷,有深谷就必有大水。橫斷山脈是世界上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大洋系水流的地區,終年降雨豐沛,更兼幾條高山大脈終年積雪,融雪化水,使得這些河谷水量極其豐沛。

高山大脈並行南迤,各不相連,深谷河流也就只能依山而行,兩山夾一水,兩水夾一山,逶迤南行,各不相連,奔流數百公里,這在世界地質景觀上,也是獨一無二的,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個地質景觀,名叫“三江並流”。

“江西黃”的探源之旅,始於黑水源頭。一行人耗時數月,歷盡艱辛,終於進抵大雪山山腳。

一日傍晚,探險隊借宿於路邊小店,吩咐店家宰雞殺鵝,就着主家自釀米酒,熱熱鬧鬧地胡吃海喝起來。酒足飯飽,隨從給付食宿酒資,因着酒酣耳熱,動作自然不夠那麼謹慎了,被店家窺見了裹在腰間的黃澄澄金條和白晃晃銀錠。

半夜時分,一衆人等只掛着一絲半縷遮羞布條,美夢正酣,黑暗中突然涌出一羣山匪,把探險隊員一個一個地踢醒,罵罵咧咧地集中到屋子前面的土壩中,鳥銃、藏刀、弓弩、矛槍對了他們,勒令交出所有的黃貨和白貨。一個不識深淺的護衛隨從,剛想探手抽出別在腰帶上的西洋火槍,被匪首當頭一刀,咔嚓,乾淨利落,削去了半邊腦袋。

衆人明白過來,這間路邊小店,明裡是供路人打尖歇息的酒肆茶攤,暗裡卻是山匪的探子。

打劫黃師爺的這夥山匪,頭兒是個三十左右的壯漢,一臉紅色鬍鬚,人送綽號“紅鬍子山爺”。

這支山匪以大雪山爲活動地盤,時斷時續,時隱時現,前後歷經數十年。其頭領雖經多次更迭,卻一直以開山頭兒“紅鬍子”爲名,活動在深山密林中。

到了1935年1月,土城戰役,一位紅軍連長身負重傷,留置了下來,爲躲避搜捕,隱於山中,後來就收編了這支山匪隊伍,組建了“邛崍游擊隊雪山支隊”。四川軍閥劉文輝盤踞此地,多次進山搜剿無果,對外爲愚弄人民,仍稱雪山支隊爲“紅鬍子山匪”,簡稱“紅匪”。1944年,雪山支隊遭到了國民黨中央軍的伏擊,從此神秘消失。

黃師爺一行被打劫一空,黃金白銀自不必說,都被“紅鬍子山爺”搜刮一空,連棉衣厚褲也未能倖免,只好食山間野果,飲溪澗山泉,狼狽不堪地竄回成都。

雖然名義上的“黑水探源”半途而廢,但黃師爺卻因此行探險而“史書留名”,因爲,他帶回了兩個極其重要的收穫。

黃師爺帶給恩主錫良總督的第一個禮物,便是這片此前尚不爲世人所知的神秘之地,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稱謂——橫斷山。這片區域東起邛崍山系,西抵伯舒拉嶺,北界昌都、甘孜、馬爾康,南達中緬邊陲,面積60餘萬平方公里。從此,在中國浩瀚淵博的典籍圖書中,正式有了“橫斷山”這個專屬名詞。

這是黃師爺送給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大貢獻!

黃師爺送給錫良的第二個禮物,和他“黑水探源”所走的山道有關。考察隊所行之路是沿黑水水道而行,按常理講應當是高山擋路,荊棘當途,人跡罕至,無路可行,但偏偏他們所行多爲石板小道。這些小道皆隱於深林野草,或於溝底河邊,或行半山之腰,或穿峽谷山口,或走平壩坦途。小道皆寬兩尺左右,遍鋪石板,行來極易。

開初,黃師爺及其一衆隨從,皆驚疑不已:莽莽荒山野嶺,怎麼來得這等坦途?及後數遇馱隊,小隊十數人馬,大隊上百,盡皆人精馬壯,各備刀槍。黃師爺頓悟:他們所走之道,就是坊間傳說的“茶馬小道”了。

“茶馬小道”,相別於“茶馬大道”或“茶馬官道”而言,酒肆茶樓,販夫走卒,餐間茶後,傳說多多。

川中所產磚茶和井鹽,由馬幫或背夫運至雲南貴州,直達藏北,馱馬或背夫所經之道,便是史稱的“茶馬古道”。

自明朝萬曆年間始,朝廷實行鹽鐵專營。到了清朝,沿襲前朝做派,鹽鐵專營,設有官員專司管理。四川流入嶺南藏地的鹽茶稅賦,僅次於江淮鹽稅,可見其稅賦之重。

自1840年鴉片戰爭始,清**屢戰屢敗,喪師失地,賠付列強大量真金白銀。國庫本就空虛,這些沉重的負擔自然就轉嫁給了平民和商人,各種賦稅五花八門,鹽茶專稅更是苛重無比,兼之各地方官員又在“官道”各隘口驛站廣設關卡,百般盤剝,導致茶鹽等物價格奇高,到達藏地的售價,遠超其成本百倍不止。

超高的暴利,必然衍生出走私之徒,唯利是圖的鹽商茶販們,便秘密開闢了一條走私通道。由官府發放“鹽引”“茶引”,從事正經生意的茶商鹽販,多走官府通道,叫做“茶馬大道”,或名“茶馬官道”,與之相對,這條走私通道,便被私下叫做了 “茶馬小道”。

官府其實是知道“茶馬小道”的存在的,歷任雲貴總督和川陝總督也曾下過功夫,想要探知究竟。奈何這條地下通道實在隱秘,一番折騰後,也只能不了了之。待到錫良入督四川,大概就是1900年前後吧,也曾下過大功夫,想要破悉這條小道的秘密,雖費盡心機,仍不得要領。

卻不料,恩師大人的這番煩惱,被這位有心的江西黃師爺無意間撞破。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啊!

其實,“江西黃師爺”並不是第一次作這樣的探險考察之旅。早在1878年,黃師爺供職於當時的四川總督丁寶楨麾下,曾受丁總督之託,遊歷考察過緬甸和印度,只不過當時他率隊所走的是 “茶馬官道”,與這條“茶馬小道”擦肩而過了。

黃師爺奉上的這份大禮,厚重得令這位總督大人半天沒回過神來。錫良總督從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這條名不見經傳的小道上,不及幾年,累積了富可敵國的財富,疏通了慈禧老佛爺的關節,調到滿清龍興之地的盛京爲官去了。

錫良主政四川的這段時間,“茶馬小道”達到了它的輝煌頂點,馱夫販卒前赴後繼,人嘶馬叫不絕於途,馱去內地的磚茶,自貢的井鹽,成都的織錦,馱回苗裔的草藥,藏民的皮革,緬甸的玉石,更多的是另外一種東西——鴉片。

老百姓俗稱“鴉片”爲“土”,雲南所產鴉片叫“雲土”,“金三角”所產鴉片叫“緬土”,從此,這條“茶馬小道”,在老百姓的口中,又有了一個更加通俗的名字——“土路”。

再後來,清廷遜位,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割地自雄,明目張膽地做起了“土煙”生意,爲保障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爲自家獨營,他們當然不會容忍這條走私秘道的存在。廣西李烈鈞,雲南龍雲,貴州王家烈,四川劉文輝,衆多軍閥共同打壓,這條“土路”終於走向了衰落,逐漸沉寂了下來。偶有個別膽大包天的亡命之徒,眼紅於走私鴉片的巨大利潤,或獨行或結隊,總是偷偷摸摸地,難成氣候。

我們還是把目光收回來吧,再次注目於那千峰獨立、萬壑奔流的橫斷山區。

擺一張中國西南地勢圖,把橫斷山脈放在大西南這片廣闊的背景下,你會發現,它就像是一葉不規則的樹葉。高黎貢山脈、怒山山脈、寧靜山山脈、雲嶺山脈、大雪山山脈、錦屏山山脈、大涼山山脈等等衆多大山大系,是這片樹葉上的許多南北縱列的主葉脈,那麼,由這些大山向東西兩側延伸隆起的許許多多次級山脈,則像從主葉脈上派生出來的次級葉脈,再由這些次級葉脈衍生出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山脈,一直這麼衍生下去。

終於,這些原本高聳入雲的大山,逐次放低自己的身段,就這麼放低,放低,再放低,最後幻化爲千萬座低矮的小山,向着川西平原的廣闊原野奔瀉而去,最終消失在四川盆地中部那寬廣無際的平壩大原的胸懷中。

橫斷山脈的最高峰是海拔7500多米的貢嘎山,高踞於橫斷山諸多山脈之一的大雪山山脈之巔,山頂終年積雪皚皚,涓涓雪水順山而下,匯入雪山兩側的深川大谷。山北的那條大河叫雅礱江,又名“小金沙江”,顧名思義,它向下奔流匯入的那條大水的名字,就是金沙江了;大雪山南側的那條大水,名叫大渡河。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太平天國一代名將石達開,率着三十餘萬精兵強將,沒能渡過山洪突發洪水滔滔的江流,全軍覆沒於此;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支三萬餘人的軍隊,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困境中,硬是划着兩條小木船,衝上了重兵防守的河對岸,成就了令古今中外無數軍事史家都不可思議的千古壯舉。

這支英雄的隊伍叫“紅軍”,這次震古礫今的壯舉叫“長征”。

當這支隊伍半年後落腳於陝北高原時,領導這次遠征的偉人,用磅礴壯偉而又富於詩情畫意的語言吟唱道:“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指的就是這事兒。

幾十年後,無數後人或者懷着對當年紅軍“一船飛渡”的疑惑,或對紅軍隊伍“萬山讓路”的仰慕,從雙度市市區出發,沿着專爲觀光遊客開闢出來的寬闊公路,來到“安順場”“皎平渡”這兩個並不寬大的山底平壩時,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破解心中的疑惑: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三十多萬驍勇之師覆滅於此,只有三萬人馬的紅軍,外搭兩條木船十二根鐵索,怎麼就過得河去了?

這無數前來後往,俯視激浪滔天的流水,敬嘆前人神勇的遊客中,有過一個遊客,名叫於小山。

於小山對紅軍的壯舉有自己的理解:有信念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5節 飽飽飯店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3節 吳名上學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6節 賴若芷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0節 伍玉平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1節 鄭二仙第25節 飽飽飯店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1節 連環畫第28節 鴛鴦浴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25節 飽飽飯店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8節 鴛鴦浴第16節 賴若芷第14節 我成員工第16節 賴若芷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3節 我的計謀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1節 鄭二仙第28節 徹夜之談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1節 連環畫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1節 連環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6節 我很鬱悶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0節 伍玉平第28節 鴛鴦浴第23節 大丫二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3節 大丫二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5節 想起愛男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6節 賴若芷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5節 我是誰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6節 我很鬱悶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6節 賴若芷第10節 伍玉平第25節 飽飽飯店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1節 鄭二仙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1節 連環畫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5節 我是誰第25節 飽飽飯店第15節 我是誰第03節 吳名上學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1節 橫斷山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2節 書場改革
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5節 飽飽飯店第27節 閒說高橋第03節 吳名上學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6節 賴若芷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3節 大丫二丫第13節 我的計謀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20節 書場歷史第10節 伍玉平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1節 鄭二仙第25節 飽飽飯店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1節 連環畫第28節 鴛鴦浴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25節 飽飽飯店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8節 鴛鴦浴第16節 賴若芷第14節 我成員工第16節 賴若芷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13節 我的計謀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1節 鄭二仙第28節 徹夜之談第27節 閒說高橋第11節 連環畫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0節 書場歷史第05節 想起愛男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1節 連環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7節 閒說高橋第26節 我很鬱悶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28節 徹夜之談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8節 神龜之局第10節 伍玉平第28節 鴛鴦浴第23節 大丫二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3節 大丫二丫第23節 大丫二丫第30節 題外之言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5節 想起愛男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6節 賴若芷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5節 我是誰第18節 神龜之局第04節 吳名的興趣第30節 題外之言第26節 我很鬱悶第02節 吳名身世第17節 改造風聲第20節 書場歷史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6節 賴若芷第10節 伍玉平第25節 飽飽飯店第08節 吳名想試試第14節 我成員工第21節 鄭二仙第13節 我的計謀第07節 母親的隱秘第17節 改造風聲第11節 連環畫第12節 書場改革第19節 誘我作書第15節 我是誰第25節 飽飽飯店第15節 我是誰第03節 吳名上學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01節 橫斷山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24節 電視與零食第12節 書場改革